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過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身体成分、能量摄入量及消耗量,探索MS患者能量负平衡特点。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264例MS患者(男性138例、女性126例)身体成分,同时调查MS患者的能量摄入量及消耗量。以年龄每10岁为组距对研究对象在21-80岁范围内进行年龄分组,在每组中又根据性别分为2个亚组,对相关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对比。结果 各年龄组女性脂肪百分比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52、5.73、6.96、5.52、1.34,P<0.01);21-70岁男女MS患者,脂肪百分比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段女性瘦体质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17.01、13.25、14.89、19.29、0.08,P<0.01);21-80岁男女MS患者瘦体质均随年龄增加而减小。每个年龄组内的女性能量摄入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3.85、2.18、2.07、2.28、2.13,P<0.05)。21-30岁男性能量消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2.31、2.49、2.62、2.48,P<0.05)。结论 21-30岁及71-80岁女性MS患者要建立能量负平衡,主要需增加能量的消耗;21-30岁MS男性则主要需减少能量的摄入;其余年龄组男女则在减少能量摄入量的基础上,增加能量的消耗。能量负平衡具体数值要根据MS患者身体成分、能量摄入及能量消耗等因素进行个体量化计算。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身体成分;能量负平衡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体内聚集的状态,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密切相关,还可增加全死因的死亡风险。MS是身体成分变化的结果,其特点是脂肪组织过多,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相应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微量蛋白尿等。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为MS的根本和首要措施,贯穿于MS病程的始终,而在治疗性的生活方式干预中,控制能量的摄入尤为重要。因此,MS需要建立能量负平衡,才能有效控制腰围、BMI及脂肪比例,改善代谢指标。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测试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成分,对其身体脂肪含量在不同年龄段的数值进行比较,对于MS的身体成分及能量负平衡研究较少。而本研究是选取MS人群为研究对象,得出其身体成分、能量摄入量及消耗量的变化趋势,并从这些变化规律中探索MS患者的能量负平衡特点,旨在得出适合于MS患者的能量负平衡规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某院体检中心、内分泌科及营养科的MS患者264例进行膳食调查和运动调查,并对其进行体格、腰围及身体成分的监测。其中男性138名,年龄21-80岁;女性126名,年龄22-78岁。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进行。
1.2 纳入标准:采用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美国心脏协会等多家组织共同形成的MS诊断标准],具备以下3项及以上者即可诊断为MS:①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的腰围标准为男性≥90 cm,女性≥80 cm(中国人群标准);②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 Hg(1mmHg=0.133 kPa),舒张压≥85 mm Hg,或诊断为高血压并治疗;③ TG:TG≥1.7 mmoL/L(150 mg/d1);④ HDL-C:男性<1.0 mmol/L(40 mg/d1),女性<1.3 mmol/L(50 mg/d1);⑤ 血糖升高:FBG≥5.6 mmol/L(100 mg/d1),或降糖治疗。
1.3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合并症的患者及内分泌疾病等。
1.4 方法
1.4.1 调查: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饮食情况: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2个工作日和1个假日的食物种类及数量,并计算平均一日能量摄入量;活动情况:采用国际体力活动测量工作组设计制定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运动的种类及时间,计算消耗能量。
1.4.2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身体成分。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BMI,即体重(kg)/身高(m)2。腰围测量用软尺经肋骨下缘和髂脊连线中点绕腰一周。人体成分测定应用日本TANITA公司的人体组成分析仪(TANITA—TB一401),该仪器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以赤足站立姿势测量通过双下肢的生物电阻抗的大小,从而测算出人体的脂肪含量(kg),脂肪百分比(%)、瘦体质(kg)等。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双人核对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比较的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组MS男女患者BMI比较:21-30岁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女性低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男性高于41岁以后4个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與同年龄组男性相比:a P<0.05;与其他组女性相比:b P<0.05;与41岁后的4个年龄组男性相比:c P<0.05
2.2 不同年龄组MS男女患者腰围/身高比较:21-30岁男性低于同年龄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80岁3个年龄组女性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与同年龄组男性相比:a P<0.05;与其他组同性相比:b P<0.05
2.3 不同年龄组MS男女患者体脂百分比含量比较:各年龄组女性脂肪百分比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30岁女性脂肪百分比大于71-80岁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动强度的下降,应激状态的增多,人们的身体组成成分正在发生着变化。身体成分是指人体内的脂肪和非脂肪组织在体质量中的重量和比例及其分布。体脂含量过多,会发生体质量超重和肥胖而影响健康。MS是其身体成分发生变化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本研究从身体成分总体指标可见,女性腰围身高比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而男性则变化不明显。提示女性内脏脂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男性内脏脂肪对年龄不敏感,因此对各个年龄组的MS男性,更需要能量的负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脂肪百分比在各年龄组女性均大于男性,这与张胜林等[1]结果一致。本研究还显示,21-70岁5个年龄组,无论男女,脂肪百分比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刘瑛及江崇民等[2,3]研究显示,健康成年人脂肪百分比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说明在脂肪百分比基数均高的MS患者中,年輕人脂肪百分比增高更为突出。从遗传角度分析,患有MS人群中,存在一些参与糖和脂肪代谢的基因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遗传缺陷程度逐渐扩大,MS人群比同年龄健康人更早发生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无论从体脂百分比高峰来说,还是从遗传因素角度来看,均说明MS的干预,尤其要从年轻时开始。本研究中,女性的瘦体质小于男性,并且男女瘦体质均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由于瘦体质与基础代谢率呈正相关,而BMR一般占总能量消耗的60%-75%,因此,女性能量需求应小于男性,并且男女随着年龄的增加能量逐渐减少。
从身体成分各指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析,71-80岁女性BMI及瘦体质最低,说明此年龄段的女性BMI降低主要是瘦体质的减少。从表1看出,71-80岁女性摄入能量少,消耗能量也少,因此,71-80岁女性要建立能量负平衡,能量摄入不能再减少,主要需要增加运动来消耗能量,并适当增加一些负重锻炼,以增加瘦体质,减少脂肪含量。21-30岁女性,腰围身高比最高,这同脂肪百分比及BMI高峰点相吻合。体脂百分比及其分布与MS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躯干脂肪的堆积是MS重要的危险因素。提示21-30岁MS女性患者的腹部脂肪聚集更加突出,该患者腹部脂肪细胞内糖原合成酶活性下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这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解释腹内脂肪分布与MS发生的密切关系。
总之,对于MS患者,要根据其身体成分、能量摄入量及能量消耗量等自身特点建立能量负平衡,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控制腰围、脂肪百分比及BMI,增加瘦体质,改善相关代谢指标。
参考文献
[1]张胜林,王东良,李小唐.兰州市209名中年人身体成分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15:1622-1623.
[2]刘瑛,刘艳华,王小迪.成年人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趋势[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3,22(33):5713-5715.
[3]江崇民,张一民,张彦峰等.中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分布及增龄变化[J].体育科学,2008,8:16-28.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身体成分;能量负平衡
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体内聚集的状态,不仅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密切相关,还可增加全死因的死亡风险。MS是身体成分变化的结果,其特点是脂肪组织过多,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相应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微量蛋白尿等。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为MS的根本和首要措施,贯穿于MS病程的始终,而在治疗性的生活方式干预中,控制能量的摄入尤为重要。因此,MS需要建立能量负平衡,才能有效控制腰围、BMI及脂肪比例,改善代谢指标。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测试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成分,对其身体脂肪含量在不同年龄段的数值进行比较,对于MS的身体成分及能量负平衡研究较少。而本研究是选取MS人群为研究对象,得出其身体成分、能量摄入量及消耗量的变化趋势,并从这些变化规律中探索MS患者的能量负平衡特点,旨在得出适合于MS患者的能量负平衡规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某院体检中心、内分泌科及营养科的MS患者264例进行膳食调查和运动调查,并对其进行体格、腰围及身体成分的监测。其中男性138名,年龄21-80岁;女性126名,年龄22-78岁。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进行。
1.2 纳入标准:采用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美国心脏协会等多家组织共同形成的MS诊断标准],具备以下3项及以上者即可诊断为MS:①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的腰围标准为男性≥90 cm,女性≥80 cm(中国人群标准);②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 Hg(1mmHg=0.133 kPa),舒张压≥85 mm Hg,或诊断为高血压并治疗;③ TG:TG≥1.7 mmoL/L(150 mg/d1);④ HDL-C:男性<1.0 mmol/L(40 mg/d1),女性<1.3 mmol/L(50 mg/d1);⑤ 血糖升高:FBG≥5.6 mmol/L(100 mg/d1),或降糖治疗。
1.3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脑、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合并症的患者及内分泌疾病等。
1.4 方法
1.4.1 调查: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饮食情况: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2个工作日和1个假日的食物种类及数量,并计算平均一日能量摄入量;活动情况:采用国际体力活动测量工作组设计制定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运动的种类及时间,计算消耗能量。
1.4.2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身体成分。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BMI,即体重(kg)/身高(m)2。腰围测量用软尺经肋骨下缘和髂脊连线中点绕腰一周。人体成分测定应用日本TANITA公司的人体组成分析仪(TANITA—TB一401),该仪器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以赤足站立姿势测量通过双下肢的生物电阻抗的大小,从而测算出人体的脂肪含量(kg),脂肪百分比(%)、瘦体质(kg)等。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双人核对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比较的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组MS男女患者BMI比较:21-30岁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女性低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男性高于41岁以后4个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與同年龄组男性相比:a P<0.05;与其他组女性相比:b P<0.05;与41岁后的4个年龄组男性相比:c P<0.05
2.2 不同年龄组MS男女患者腰围/身高比较:21-30岁男性低于同年龄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80岁3个年龄组女性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与同年龄组男性相比:a P<0.05;与其他组同性相比:b P<0.05
2.3 不同年龄组MS男女患者体脂百分比含量比较:各年龄组女性脂肪百分比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30岁女性脂肪百分比大于71-80岁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动强度的下降,应激状态的增多,人们的身体组成成分正在发生着变化。身体成分是指人体内的脂肪和非脂肪组织在体质量中的重量和比例及其分布。体脂含量过多,会发生体质量超重和肥胖而影响健康。MS是其身体成分发生变化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本研究从身体成分总体指标可见,女性腰围身高比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而男性则变化不明显。提示女性内脏脂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男性内脏脂肪对年龄不敏感,因此对各个年龄组的MS男性,更需要能量的负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脂肪百分比在各年龄组女性均大于男性,这与张胜林等[1]结果一致。本研究还显示,21-70岁5个年龄组,无论男女,脂肪百分比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刘瑛及江崇民等[2,3]研究显示,健康成年人脂肪百分比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说明在脂肪百分比基数均高的MS患者中,年輕人脂肪百分比增高更为突出。从遗传角度分析,患有MS人群中,存在一些参与糖和脂肪代谢的基因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遗传缺陷程度逐渐扩大,MS人群比同年龄健康人更早发生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无论从体脂百分比高峰来说,还是从遗传因素角度来看,均说明MS的干预,尤其要从年轻时开始。本研究中,女性的瘦体质小于男性,并且男女瘦体质均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由于瘦体质与基础代谢率呈正相关,而BMR一般占总能量消耗的60%-75%,因此,女性能量需求应小于男性,并且男女随着年龄的增加能量逐渐减少。
从身体成分各指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析,71-80岁女性BMI及瘦体质最低,说明此年龄段的女性BMI降低主要是瘦体质的减少。从表1看出,71-80岁女性摄入能量少,消耗能量也少,因此,71-80岁女性要建立能量负平衡,能量摄入不能再减少,主要需要增加运动来消耗能量,并适当增加一些负重锻炼,以增加瘦体质,减少脂肪含量。21-30岁女性,腰围身高比最高,这同脂肪百分比及BMI高峰点相吻合。体脂百分比及其分布与MS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躯干脂肪的堆积是MS重要的危险因素。提示21-30岁MS女性患者的腹部脂肪聚集更加突出,该患者腹部脂肪细胞内糖原合成酶活性下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这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解释腹内脂肪分布与MS发生的密切关系。
总之,对于MS患者,要根据其身体成分、能量摄入量及能量消耗量等自身特点建立能量负平衡,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控制腰围、脂肪百分比及BMI,增加瘦体质,改善相关代谢指标。
参考文献
[1]张胜林,王东良,李小唐.兰州市209名中年人身体成分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15:1622-1623.
[2]刘瑛,刘艳华,王小迪.成年人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趋势[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3,22(33):5713-5715.
[3]江崇民,张一民,张彦峰等.中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分布及增龄变化[J].体育科学,2008,8: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