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f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十世纪下半叶计算机、个人PC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二十一世纪将是世界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工业化和知识经济双重挑战的中国,人才成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关键。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呢?
  1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做创新型历史教师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和科技领域不断前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很多行为和习惯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打破传统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思考历史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历史教师有滔滔不决地发挥自己口才的习惯,这种习惯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加以改变。在课堂里要改变以讲述为主的方式,给学生思考、表达、表演的机会。教师的授课不能老是沿袭传统,也应该有一个创新。比如在导入这一环节中老是运用复习导入法,就不能给学生创新的感觉,联系乡土知识导入,讲故事导入等往往更具创新性。教师的创新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比如,高一新教材——《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导入:我首先放出几个人物的图片(彼得大帝、列宁、斯大林、叶利钦、普京),让学生对比几个人物中俄国不同的社会性质,感受俄国历史的变迁,然后从列宁中引入对其所领导的十月革命的学习。这种方式新颖,一上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积极主动地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做创新型的历史教师。
  2教学方法创新,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有一位教育家在评论教育时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主动的,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机会和条件。
  2.1历史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历史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质疑,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的做法是:①给学生明确提出:历史学习贵在质疑,能否在读完书后提出问题,是其是否学会历史学习的重要标志;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没有认真思考,懈怠懒惰的明显表现,应该受到严肃批评。②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激发其思维兴趣,培养其质疑习惯。如“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导入设疑(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还领先世界吗?例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还会侵略中国吗?);对历史现象设疑(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对历史概念设疑(课文中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那么,民族英雄到底指什么样的人?);也可以设疑历史结论(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结束时设疑(鸦片战争后中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师的设疑,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到教材并非无疑,而是处处有疑,若不能质疑,说明并未学好教材。③明确告诉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比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搞清楚“是什么?”探究“为什么?”“最后怎么样?”分析“说明了什么?”回顾古今中外历史上类似的“有什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或联系是什么?”比如学习近代前朝的文化“西学东渐”这一节,就要搞清楚:“西学东渐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西学’影响下发生了什么?发展规律是什么?最终结果怎么样?说明或反映了什么?历史上类似情况(大规模地吸收外国文化)有什么?区别是什么?”……很显然,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要求学生这样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会有较大进步。
  2.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有帮助。做老师的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统统交给学生,教师主动了,学生自然就被动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核心知识,其它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尽可能地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多想,而教师重在引导。教师在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的同时,历史教师要加倍珍视和保护学生的创见能力,即学生在教师持之以恒的培养、引导和长期严格要求下对历史事物进行独立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新见解的能力。例如讲唐朝衰落时把赵翼《唐女祸》中“开元之始,几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思考是不是一个杨贵妃就把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废了,根本原因是什么?又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为什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
  3营造创新的氛围,创设开放式课堂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入手,营造创新的氛围,创设开放式课堂。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具体做起来,就是要彻底抛弃课堂上教师唾沫横飞地讲,学生高度紧张地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确立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创新”的气氛。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时刻围绕着学生转,要创造机会给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表现。课前学生独立完成资料收集,课堂上学生讨论、表演历史故事、辩论等都是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好办法。同时,作为教师,要经常创造一些学生创新的机会。比如,在讲岳飞抗金时,我组织了一场讨论:岳飞忠于宋高宗是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逐渐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不能说岳飞愚蠢,因为,在以前,臣忠于君是理所当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派则觉得岳飞的行为是一种愚忠,不可取。两派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我在指出前者看问题注意到一定的历史背景的同时,也大力肯定后者的一种创新精神。表扬后者有自己的立场,有反抗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怀疑的精神,不惟书、不惟师。高一新教材(岳麓版)——《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中,我让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自由辩论:雅典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还是虚假的民主?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使我惊叹的是,学生的思维还是很开阔的,很多发言涉及的范围很广,已经超出历史范畴。
  4观点创新,多角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观点,鼓励学生发表创见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问题,从而使僵化的历史问题焕发新的思想活力,如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一般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句话就是“功在千秋弊在当代”,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问学生:开凿大运河是不是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如果隋朝经济不繁荣能开凿大运河?这是不是反过来证明了隋朝经济的繁荣?又如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又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以史实为依据对已形成的结论提出新的看法,例如对义和团的评价传统观点认为义和团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构成近代三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人认为不应给予太高的评价,义和团盲目排外,扶持腐败的清政府,给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制造借口,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又如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传统观点认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失败的,但有人认为它是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而动的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应给予充分肯定。又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传统观点认为它是失败的,其实这失败只是指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其它如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等都是成功的。
  当代中学生信息广阔,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是可以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创新的问题的,为此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多角度思考,让学生讲自己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不管对错,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给学生无数的学习机会,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5把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延展到课外
  长期以来,历史作业基本上保持课堂作业以问答题为主和练习以高考题型为主,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历史作业应该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去完成,并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如辩论式作业,讲西安事变时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放蒋介石;故事式作业,小论文式作业如《我心目中的拿破仑》;调查式和推理式作业如《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手工小制作如制作历史模型,编历史剧等形式多样,能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用武之地,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敢于质疑,富于联想,提出自己的观点。
  历史课堂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历史教学创新不仅要注重课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既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又要认识到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深化。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读书比赛、撰写小论文等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认为历史课堂是师生和谐、快乐的园地,是学生主动、创新的舞台。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与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需要彼此互动,才能产生应有的实际效果。当然,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教师完全“解放”学生,而应该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以便他们“自己解放自己”和“自主创新学习”。这需要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还需要教师将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其他文献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适合在理科科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在以“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1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实施素质教育是一线教师不懈探究的课题。下面就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教材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堂新授课中,要想让学生占有主导地位,学生必须对本节课的内容
期刊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初中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因此,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带动其他方面。
期刊
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科学探究、联系社会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那么,对于初中化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改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
期刊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异彩纷呈,浓厚的教改氛围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然而,在这繁荣局面的背后,是我们的阅读教学离文本越来越远,学生正在逐步丧失与文本对话的意识与能力。新颁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作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开发人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要。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因而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1用准确优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制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主要矛盾越来越明显,解决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能不能深化的根本问题,对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发现合作探究环节利用的不是很好,把一些知识性的一看就会的问题纳入讨论的范畴,把所有的动脑筋的问题都作为合作探究的范畴,把一些讲故事的问题作为合作的范畴。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
期刊
【摘 要】 本次普通高中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从优秀文本中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思想交流;同时新课标又在写作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表达真情实感。这两点提示我们可以把议论文教学训练与文本评析鉴赏结合起来探讨议论文教学之法。  【关键词】 思维能力 议论文写作 点评    鉴于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接触面较狭窄的特点,我从学生的写
期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具有规律性和技术性,而且具有可塑性和创造性,它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是一堂课的启动点,是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的连接键。富于艺术的引入,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可立即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想、思维集中到课堂上,并能把学生的思路带到一个新的境界,诱发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  可在际教学活动中,有些老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新课引入
期刊
【摘 要】 生物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三大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重要手段。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求知欲望,在生物的实验教学中从细微处着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实验能力 初中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学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