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炭”用法的反馈意见摘录

来源 :科技术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体意见
  
  ● 师昌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碳、炭的争论已久,现在应该是有个定论的时候了。
  ● 吴金源 (宝钢研究院)碳、炭两字在科技活动中,长期混乱使用,给各种工作都带来困难,亟待澄清,统一用法。
  ● 李行健 (国家语委)①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讨论,规范两字用法,为文字规范使用做了一件大好事。②从引导方面说,两字一时难于决定时,提倡按科学定义用,如果还不行,提倡用炭不用碳。③现在是科技普及的时代,科技用语很易进入一般词语,对普通用语用字的规范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在研究讨论某一科技名词用字时,似也可考虑今后一般用语规范的顺利接受情况。
  ● 桂竞先 (吉林炭素集团)①炭、碳的用法,有关专业人员都很难分清,何况广大群众。更给学生学字带来麻烦。可以考虑碳仅指碳元素及衍生词,其他都用炭。②“炭”是我国固有字,碳是随周期表造的字,1932年11月26日当时教育部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把第六号元素定名为碳,专指第六号元素。随汉字简化,取消碳,统一用炭,是解决混乱的好方案(迟早会改,晚改不如早改)。虽然少了一个专指第六号元素的碳字,却省了许多麻烦(请终审会专家考虑)。如暂时不能取消碳,碳定义为:元素C及其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容易确定,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芳香碳、环烷碳、芳碳率用碳。③国际炭素术语与表征委员会曾长期讨论,E.Fitzer建议:C/H原子比大于10,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固体物质,称为炭材料或炭素。故炭可定义为: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固体物质。
  ● 周公度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些问题自相矛盾,例如将“AR炭”“CP炭”定为混合物。又如“炭素”可看做物质,也可作概念,作为混合物就不对了。碳化、析碳等和渗碳、脱碳一样,碳化是指变为碳原子(元素、单质),析碳是指析出碳单质过程,也不是混合物衍生的名称。所以应用碳单质、AR碳、CP碳、碳素、析碳、玻璃碳、碳纤维、碳材料。炭的定义应改为:工业制品中以碳为主并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并用于大家习用的词及其衍生物、派生词。
  ● 张鎏、李治崇 (天津大学)确定碳、炭二字的使用原则。我们认为,用碳字时,主要包括含碳的化合物。其中碳有明确的结构和含量,如碳化物、碳酸盐、碳键、碳环、高碳钢、低碳钢等,除此之外就用炭。
  ● 黄仲涛 (华南理工大学)炭常用于:①各种工业制品,以碳为主并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如炭素、炭素墨水。②高温热解、隔离空气的沉积物、析出物,各种金属表面析出物:析炭、积炭、结炭、炭化。③以活性炭等为载体制成的负载型催化剂。如Pt/C, Pd/C用炭:铂/炭,钯/炭。
  ●解思琛(中科院物理所)
  碳与炭两个都保留,我们新技术界用碳纤维,更科学些,但产业界炭有几十年的影响,还有产品、商品,要保留炭的用法,否则更乱了。
  
  炭化 碳化
  (carbonization, carbonation)
  
  ● 刘明非 (吉林炭素集团)有机物从700℃到1 500℃之间属于炭化过程,生成炭物质,如焦炭、木炭、炭黑、炭电极;700℃~3000℃范围内所有生成物统称为碳化物。
  ● 桂竞先 (吉林炭素集团)有个炭化(碳化应不用),如木材→加热炭化→生成木炭;焦炉的炭化室;纤维→炭化→炭纤维。
  ● 周公度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用“碳化”。见“总体意见”栏。
  ● 李圣华 (吉林炭素集团)“碳化”应改为“炭化”,一般是指含大量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煤炭在一定的温度下大量排除氢、氧、氮等元素后残留下焦炭的过程(仍有少量的氢、氧、氮等元素存在)。如煤沥青炭化后生成沥青焦,石油渣油炭化后生成石油焦。炼焦煤焦化后得到冶金焦。
  ● 王作明等 (沈阳材料科学实验室)碳化物主要是指碳化硅、碳化钙等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而炭化物是指由有机物经过炭化得到的产物(如沥青炭化、PAN炭化等)。
  
  碳纤维 炭纤维
  (carbon fibre)
  
  ● 张鎏、李治崇 (天津大学)有些含碳物质,因制备方法不同,而应分别用碳或炭,例如“碳纤维”与“炭纤维”都是含碳纤维。但炭纤维常指由高温处理合成纤维而得的纤维,其中碳含量变化很大。而碳纤维则是指在催化剂存在下,甲烷分解成碳和氢,碳原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纤维或纳米碳管。借此可表示出两种含碳纤维是不同的东西。
  ● 徐延庆 (《耐火材料》主编)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叫法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碳纤维”应该是其中碳原子含量非常高的高纯纤维,其中的其他成分微量;而“炭纤维”则是黑色人造纤维,灰分等杂质含量相对较高,是以碳为主并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建议统一为炭纤维。
  ● 刘明非 (吉林炭素集团)碳纤维是指“碳化纤维和石墨化纤维”。炭纤维是指炭化纤维。……碳和炭使用时应注意所指物质的特性和范围。
  ● 师昌绪 (全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因为它是一种高纯,和碳纳米管类似;将来碳纳米管也可能发展成为“中空碳纤维”,强度更高,那时我们不能把碳纳米管做成的纤维称为炭纤维,只能称“中空碳纤维”。如果按照以纯度划分碳与炭的区别,碳纤维也不是炭纤维,因为目前所开发出来的碳纤维都是高纯,基本不含H、O、S和灰分等杂质,与炭布、炭毯不同。
  ● 戴立信 (上海有机化学所)化学化工词汇已用“碳纤维”多年,而且这里的“碳”的结构有较明确的鉴识或认定。
  ● 桂竞先 (吉林炭素集团)炭纤维是用聚丙烯腈纤维、黏胶纤维等高温处理炭化制成。
  ● 萧成基 (北京化工研究院)应该用“碳纤维”,不宜用“炭纤维”,因为碳纤维的高分子链是碳,至于其他少量成分并非主体。
  ● 欧阳世翁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碳纤维”与“炭纤维”,我认为,从原则上讲似以用“炭纤维”更规范,因为纤维是一种材料和用品,而不是化合物或化学元素的单质。但是当我看到在意见稿碳的用法举例中列出了“碳纳米管”,这就使我犹豫了,因为“碳纳米管”和“碳纤维”在概念上是相似的,都是材料。如果允许用“碳纳米管”的话,那么就可以按原习惯用法用“碳纤维”;此外,大多数人已习惯用“碳纤维”,且时间久远,如同“碳纳米管”一样,不必再改。而“炭布”“炭毡”等则需统一用炭。
  ● 李圣华 (吉林炭素集团)炭纤维是以碳元素为主的炭素制品,称炭纤维。包括它的一系列产品——炭布、炭毡等。
  ● 黄关泉 (吉林炭素集团上海碳素厂)“炭纤维”作为一种以碳为主混有其他元素的材料,应该用炭字,且用炭纤维作材料延伸制成的产品,如炭布、炭绳等均用炭字,“炭纤维”作为一种材料的专用名字应固定下来。但有的地方或场合出现“炭素纤维”的使用方法,我认为这种使用不妥,此时应用“碳素纤维”为宜,这里的“碳素纤维”应理解为包含“炭纤维”“石墨纤维”等在内的碳素纤维类材料。
  ● 任崇信 (冶金出版社)从科学性上判断还是用“炭纤维”更科学。
  ● 吴金源 (宝钢研究院)炭纤维是一种工业制品,我们认为按“炭纤维”一词统一为好。
  ● 王作明等 (沈阳材料科学实验室)炭纤维是以碳为主并含有少量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应该使用炭。
  ● 孙义诚 (兰州炭素厂)生产工艺用聚丙烯腈丝(腈纶丝)作原料,其本身属化学纤维,无炭的含义,经预氧化、炭化后生成了炭纤维,成品的炭纤维除炭外,还含有少量的杂质元素,认为炭较合适。碳:化学元素C;炭:固体材料,C/H>10。
  ● 吴伯群 (钢铁研究总院)按照碳、炭用法拟用“炭纤维”。
  ● 冶金出版社
  统一用炭纤维。
  
  炭 素
  
  ● 王作明等 (沈阳材料科学实验室)炭素一词来自日本,很不科学,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除约定俗成的“某某炭素厂”外,其他地方应该尽量改为炭材料为宜。
  ● 黄关泉 (吉林炭素集团上海碳素厂)①元素C对应的汉字名为碳,C称碳元素,这已是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凡“碳”与“素”构建成的词,如碳素、碳素材料、碳素纤维、碳素钢、碳素墨水等,一般均理解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应该用碳,而不是用炭。我认为,在界定的原则中应规定:凡与“素”字结合的词只能用碳,而不用炭。②目前碳与炭使用中最混淆、影响最大、最难统一的还在碳素行业中的企业冠名上。北方企业以炭为名:吉林炭素厂、兰州炭素厂、抚顺炭素厂……;南方企业以碳为名:上海碳素厂、南通碳素厂、茂名碳素厂……。孰是孰非,在行业中已争论几十年,企业使用方法上的各行其事给出版、新闻界造成了诸多不便。南、北方“碳”“炭”各自使用了几十年,“企业名称中已包含了相当的无形资产,所以我以为这次全国科技名词委很难,也没必要把现有企业的冠名用词强行统一起来,但对今后新建企业,可建议冠名时规范为“碳素厂”或“炭制品厂”“炭材料厂”,即与“素”结合在一起的只能是碳,而不是炭。
  ● 崔东生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长期以来碳、炭二字一直在碳素行业混淆不清,有的厂名称为炭素厂,有的为碳素厂。这二字习惯用法,在本行业许多地方已约定俗成,并且杂志的名称如《炭素技术》也已使用20多年。
  ● 刘明非 (吉林炭素集团)“炭素”一词应以尊重传统习惯用法为妥。如炭素工艺、炭素厂、炭素材料。
  ● 黄仲涛 (华南理工大学)炭素是以碳为主,并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
  
  碳纳米管 纳米碳管
  (carbon nanotubes)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
  应该叫“碳纳米管”。纳米管是统称,有很多种纳米管,碳纳米管只是其中的一种。纳米碳管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有碳才能形成纳米管,是不对的。
  ●张立德 (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所)
  纳米管是一类物质,纳米是尺度。还有硅纳米管、无机纳米管等,碳材料的纳米管应称为碳纳米管,它是纳米管中的一种。
  ●解思琛 (中科院物理所)
  我们习惯叫纳米碳管。应该说更科学点应叫碳纳米管,与英文名carbon nanotubes也一致。统一改称为碳纳米管我们没意见,我们不坚持,没影响什么学术问题。
  ●李行健 (国家语委)
  中文词汇修饰部分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前面,如果碳是修饰纳米管的,那么应该叫碳纳米管。有了命名原则,才有利于名词系列化。
  
  玻璃炭 玻璃碳
  (vitreous carbon, glassy carbon)
  
  ● 桂竞先 (吉林炭素工业集团)玻璃炭是用糠醛树脂、酚醛树脂等高温处理炭化制成,应用“炭”。
  ● 李圣华 (吉林炭素工业集团)玻璃炭是以碳元素为主的炭素制品,应定名为“玻璃炭”。
  ● 王作明等 (沈阳材料科学实验室)是以碳为主,并含有少量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应称玻璃炭。
  ● 周公度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用玻璃碳(理由见前“总体意见”栏)。
  
  炭素墨水 碳素墨水
  (carbon black ink)
  
  ● 黄仲涛 (华南理工大学)是工业制品,以碳为主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用炭素墨水。
  ● 崔东生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炭素墨水,大部分称碳素墨水。
其他文献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2004年颁布了第111号元素的名称(roentgenium)和元素符号(Rg):
期刊
摘 要:brief是英文法律文书中的一个常用法律术语。然而,它的中文译名比较混乱,不规范的译名和误译较多,给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本着“孤证不足信”的原则,本文通过多种词典定义,分别探讨荚英法律文书中brief的本质属性,分析译名混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合适的中文译名。  关键词:brief,法律术语,译名,法律文书,属性
期刊
光明日报:请您谈谈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路主任:科技名词是科技交流的载体,科技名词的混乱使用,会阻碍科技的顺畅交流,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比如,ergonomics一词,在15家出版单位出版的21部词典中,就有人机学、人机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生物工艺学、人类环境改造学、劳动经济学、工作环境改造学、工效学等22种叫法。如此混乱,如何交流?后经组织专家按概念进行研讨,定名
期刊
美(mel)、方(phon)和宋(sone)都是与声响有关的单位,以上三单位的中文译名原各有口旁({口美}、{口方}、{口宋}),1977年7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计量局《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废除口旁的美,用美;废除口旁的方,用方;废除口旁的宋,用宋。其中的和已被收入《新华词典》(2001年第3版)。  废除繁体字、异体字是文字改革工作的方向,但美、方和宋的单位名在改革
期刊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
期刊
笔者在《科技术语研究》(1999,第三期)上,曾撰写《二英的正确命名》一文,是因为当时媒体广泛报道了在欧洲生产的畜禽和乳制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二英”。由于计算机字库没有 字,所以媒体基本上用“二恶英”。时至今日,“恶”字这种错误用法仍广泛见于诸媒体。在1932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中,对杂环化合物的命名已经使用“”字如:“唑”。“二英”就是含氧五元杂环的衍生物。当时公布时使用繁体“噁
期刊
我自进入国防科研部门以来,就接触到这个具有新含义的“过载”术语。所谓新含义, 即与我原来理解的、也是常用的含义完全不同。我原来理解的含义是“超过额定量值的载荷”,如功率过载、电流过载等;而这新含义却是“物体所受重力以外的外力与重力之比”。多年工作使我逐渐习惯了原来的含义,然而最近由于审读书稿,我觉得应该把这个问题追查清楚,这才知道有国家标准作为依据。原来已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国标GB/T
期刊
我们现在在媒体上常常能见到“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那么H和N又是什么意思呢?它们是一些物质的缩写:H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的缩写,而N是神经氨酸酶Neyramidinase的缩写。这两种物质在病毒的入侵细胞、传播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血凝素H是病毒入侵的“开路先锋”,它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打开一个通道,使得病毒能进入细胞。这样病毒就能在细胞里胡作非为
期刊
中国化学会制定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在8.2碳水化合物(二)(3)中指出:呋喃环或吡喃环上半缩醛的羟基称(糖)苷羟基,该羟基中的氢被某一基团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糖)苷。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把ontology这个哲学术语借过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使用,并赋予了一定的新义。但在国内,常常使用此词在哲学中的惯用译法,译为“本体论”。第一次见到时我还纳闷:“怎么哲学钻到电脑里来了?”后来,逐渐有所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