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9日,《梦想改造家》第四季在时隔一年后如约与观众见面,CSM媒介研究52城数据显示,节目首期收视位列22点档全国同时段第一,截至9月22日,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4.2亿。
往季节目中,面对各种奇葩房型,设计师们的改造效果总是令观众大为震撼,在被节目“炫酷”的改造效果征服后,观众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和建议,而在本季节目中,这些需求或将一一实现。
回归普通房型
《梦想改造家》节目制片人段红告诉《综艺报》,观众通过微信、微博发送的每一条留言,节目组都会认真查看,并根据观众的要求不断调整节目。“去年一些比较极端的改造虽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他们觉得节目中改造的房型与其实际居住的房型存在距离感,因此本季节目将会出现不少普通房型的改造。”
本季节目中,两居室、三居室等普通房型改造项目的比例将会占到大半。减少往季节目的“炫技”元素是否会影响节目的关注度?在乐正传媒副总裁彭侃看来,这一改变恰恰是节目返璞归真的表现。以往家装类节目形成的思维定式极易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回归普通家庭更能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产生更强的代入感,观众也能从中收获具有实用价值的家装知识以供参考。
事实上,减少“炫技”并不代表项目对设计师的考验难度降低,多次参与节目的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表示,本季他参与的“和病魔斗争的家庭住宅”就是自己从未遇到过的难题,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来解决”。他希望在节目中针对主人公容易摔倒这一症状所设计的各种安全措施,包括架空地板、带有弹力的地面材质和各式扶手的使用等能够对观众有所启发。
超前设计理念
首期节目中,设计师王晨为一对“50后”夫妇设计的超前10年的预设性养老设计方案获得不少观众好评。不少观众为节目中出现的环绕隐形扶手、淋雨位置的嵌入式排水槽以及尽量减少台阶等预设性养老设计细节点赞。彭侃认为,超前10年的养老设计理念符合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实际,其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王晨同时强调,在设计时,不要让老人感受到任何“适老”的内容,相反,要在无形中增加相应设施的便捷性,这才是预设性养老设计应有之义。“预设性养老的关键是从老人心理入手,考虑5年、10年甚至20年以后老人身体发生变化后的家居功能。”王晨说。
除了考虑老年人身体机能变化而进行“适老”改造外,节目第2期还展示了“适幼”的家居改造。随着新生命降临,38平方米的传统房型设计已无法满足原本的四世同堂之家。设计师史南桥在设计方案中针对性地加入了适应儿童成长的设计细节:侧挂式洗澡桶、适合儿童身高的洗手台以及可以从两边进入的淋浴间。在房屋改造前和改造后,设计师还请来了年龄在1岁半—6岁半的6位小朋友对室内环境进行测试和验收,小朋友从改造前的哭闹抵触到改造后的新奇体验的明显变化,也验证了改造的成功。
段红透露,在未来几期,还会有更多元的设计理念出现。“节目中的项目将一改当下大部分家庭的传统家居方式,融入智能化家居设计,让生活更轻松、更自如。”段红举例,按照传统家居理念,晾晒衣服是阳台拥有的基本功能之一,但本季的一個项目会为观众带来新的思考,若未来衣服改为烘干的话,阳台又该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瑜伽房、书房,甚至花园,都有可能成为未来阳台的主导功能。这一改变对他人而言也是一种借鉴。
多维纪实拍摄
段红认为,家装节目应该为观众传递家装技巧、设计理念等“干货”。不少专业院校将《梦想改造家》作为教学资料使用,就在于节目完整呈现了房屋从改造前到改造后的实现过程。尽管这一过程比较枯燥,但通过选用不同视角切入以及采用多维效果展现手法等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不同的主题,以不同的视角切入,一方面可以增强节目的新鲜感,另一方面也符合节目对纪实的要求。“第2期节目是从一位新生儿的视角切入,用她的视角来体现家居困难;对于比较细心的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节目几乎全程跟拍了他在日本的相关活动,突出其设计过程和设计理念的细节和亮点。”段红说。
关注纪实元素是节目组一直沿袭的拍摄习惯,为避免户主不适应镜头,节目组在房间的各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机,进行了大量的前期拍摄,直到一家人习惯了摄像机的存在,他们的表现变得更加自然,而此时正式的拍摄才开始。家装节目毕竟不是纪录片,因此在故事叙述方面,节目也将最大程度保留最能体现居住困难和人物关系的素材。
在与观众沟通后,段红发现,除专业从事家装领域的观众外,不少普通观众也都很在意家装改造的过程。为了让房屋结构和设计理念更生动、直观、清晰,节目综合使用平面图、三维立体效果图,辅之以长、宽、高的数字动画展现、家居理念的模型展示等表现形式,在确保专业性的同时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改造过程,传授实用家装改造“干货”。而这些元素的加入,也让节目更加深入浅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家装改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
谈及节目制作心得,段红用一个字总结——慢。“我们整体拍摄节奏比较慢,这不仅是希望捕捉到最真实的家庭故事,同时也希望能更直观地还原改造过程。任何一次改造都需要在一定工期内层层推进,因此必须沉下心来,记录家庭故事、设计师思路、改造方案和改造过程。”段红说,这种“慢”也使得导演们在经历了一季拍摄后就成为了“半个行家”。段红透露,《梦想改造家》的导演在拍摄过程中除负责纪实外,还要协调各工种、工期,监督质量问题等,“如今他们在建筑设计、软装园艺等方面都比较内行了。”
公益元素
《梦想改造家》有一个一直延续至今的节目设计:每季的最后一期都是一次大型公益改造。从第一季的山难救援中心和一家青年旅社,到第二季“可可西里志愿者之家”的房车,再到第三季的希望小学以及“108所古村寨”的板万村民居改造都是如此。第四季最后一期节目将向“5·12”震后重建致敬,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段红透露,从去年元旦实地勘察开始,本季公益改造项目历经11个月实现主体竣工,改造面积超过4500平方米,如果加上绿化和景观改造,合计近1万平方米,是4季节目中规模最大的改造项目。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此次改造恢复当地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生活在此的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段红看来,媒体应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未来,节目会向这个方向倾斜,真正改变中国的一些乡村或老城区。”段红说。
彭侃认为,将公益项目融入家装节目,符合电视节目对“有意思且有意义”的追求。同时,与四川震后灾区重建相结合,也体现了节目组能够把握热点及时效,不断挖掘节目本身的社会价值。
往季节目中,面对各种奇葩房型,设计师们的改造效果总是令观众大为震撼,在被节目“炫酷”的改造效果征服后,观众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需求和建议,而在本季节目中,这些需求或将一一实现。
回归普通房型
《梦想改造家》节目制片人段红告诉《综艺报》,观众通过微信、微博发送的每一条留言,节目组都会认真查看,并根据观众的要求不断调整节目。“去年一些比较极端的改造虽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他们觉得节目中改造的房型与其实际居住的房型存在距离感,因此本季节目将会出现不少普通房型的改造。”
本季节目中,两居室、三居室等普通房型改造项目的比例将会占到大半。减少往季节目的“炫技”元素是否会影响节目的关注度?在乐正传媒副总裁彭侃看来,这一改变恰恰是节目返璞归真的表现。以往家装类节目形成的思维定式极易令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回归普通家庭更能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从而产生更强的代入感,观众也能从中收获具有实用价值的家装知识以供参考。
事实上,减少“炫技”并不代表项目对设计师的考验难度降低,多次参与节目的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表示,本季他参与的“和病魔斗争的家庭住宅”就是自己从未遇到过的难题,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来解决”。他希望在节目中针对主人公容易摔倒这一症状所设计的各种安全措施,包括架空地板、带有弹力的地面材质和各式扶手的使用等能够对观众有所启发。
超前设计理念
首期节目中,设计师王晨为一对“50后”夫妇设计的超前10年的预设性养老设计方案获得不少观众好评。不少观众为节目中出现的环绕隐形扶手、淋雨位置的嵌入式排水槽以及尽量减少台阶等预设性养老设计细节点赞。彭侃认为,超前10年的养老设计理念符合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实际,其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王晨同时强调,在设计时,不要让老人感受到任何“适老”的内容,相反,要在无形中增加相应设施的便捷性,这才是预设性养老设计应有之义。“预设性养老的关键是从老人心理入手,考虑5年、10年甚至20年以后老人身体发生变化后的家居功能。”王晨说。
除了考虑老年人身体机能变化而进行“适老”改造外,节目第2期还展示了“适幼”的家居改造。随着新生命降临,38平方米的传统房型设计已无法满足原本的四世同堂之家。设计师史南桥在设计方案中针对性地加入了适应儿童成长的设计细节:侧挂式洗澡桶、适合儿童身高的洗手台以及可以从两边进入的淋浴间。在房屋改造前和改造后,设计师还请来了年龄在1岁半—6岁半的6位小朋友对室内环境进行测试和验收,小朋友从改造前的哭闹抵触到改造后的新奇体验的明显变化,也验证了改造的成功。
段红透露,在未来几期,还会有更多元的设计理念出现。“节目中的项目将一改当下大部分家庭的传统家居方式,融入智能化家居设计,让生活更轻松、更自如。”段红举例,按照传统家居理念,晾晒衣服是阳台拥有的基本功能之一,但本季的一個项目会为观众带来新的思考,若未来衣服改为烘干的话,阳台又该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瑜伽房、书房,甚至花园,都有可能成为未来阳台的主导功能。这一改变对他人而言也是一种借鉴。
多维纪实拍摄
段红认为,家装节目应该为观众传递家装技巧、设计理念等“干货”。不少专业院校将《梦想改造家》作为教学资料使用,就在于节目完整呈现了房屋从改造前到改造后的实现过程。尽管这一过程比较枯燥,但通过选用不同视角切入以及采用多维效果展现手法等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不同的主题,以不同的视角切入,一方面可以增强节目的新鲜感,另一方面也符合节目对纪实的要求。“第2期节目是从一位新生儿的视角切入,用她的视角来体现家居困难;对于比较细心的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节目几乎全程跟拍了他在日本的相关活动,突出其设计过程和设计理念的细节和亮点。”段红说。
关注纪实元素是节目组一直沿袭的拍摄习惯,为避免户主不适应镜头,节目组在房间的各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机,进行了大量的前期拍摄,直到一家人习惯了摄像机的存在,他们的表现变得更加自然,而此时正式的拍摄才开始。家装节目毕竟不是纪录片,因此在故事叙述方面,节目也将最大程度保留最能体现居住困难和人物关系的素材。
在与观众沟通后,段红发现,除专业从事家装领域的观众外,不少普通观众也都很在意家装改造的过程。为了让房屋结构和设计理念更生动、直观、清晰,节目综合使用平面图、三维立体效果图,辅之以长、宽、高的数字动画展现、家居理念的模型展示等表现形式,在确保专业性的同时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改造过程,传授实用家装改造“干货”。而这些元素的加入,也让节目更加深入浅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家装改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
谈及节目制作心得,段红用一个字总结——慢。“我们整体拍摄节奏比较慢,这不仅是希望捕捉到最真实的家庭故事,同时也希望能更直观地还原改造过程。任何一次改造都需要在一定工期内层层推进,因此必须沉下心来,记录家庭故事、设计师思路、改造方案和改造过程。”段红说,这种“慢”也使得导演们在经历了一季拍摄后就成为了“半个行家”。段红透露,《梦想改造家》的导演在拍摄过程中除负责纪实外,还要协调各工种、工期,监督质量问题等,“如今他们在建筑设计、软装园艺等方面都比较内行了。”
公益元素
《梦想改造家》有一个一直延续至今的节目设计:每季的最后一期都是一次大型公益改造。从第一季的山难救援中心和一家青年旅社,到第二季“可可西里志愿者之家”的房车,再到第三季的希望小学以及“108所古村寨”的板万村民居改造都是如此。第四季最后一期节目将向“5·12”震后重建致敬,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段红透露,从去年元旦实地勘察开始,本季公益改造项目历经11个月实现主体竣工,改造面积超过4500平方米,如果加上绿化和景观改造,合计近1万平方米,是4季节目中规模最大的改造项目。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此次改造恢复当地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生活在此的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段红看来,媒体应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未来,节目会向这个方向倾斜,真正改变中国的一些乡村或老城区。”段红说。
彭侃认为,将公益项目融入家装节目,符合电视节目对“有意思且有意义”的追求。同时,与四川震后灾区重建相结合,也体现了节目组能够把握热点及时效,不断挖掘节目本身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