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现实途径。
【关键词】课外阅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07-02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现实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面对所给的一篇短文,不知所措。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迫在眉睫。本文谈谈怎样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1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读书的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例如可以采取比赛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采取各种读书竞赛,可以分排读书,也可以分男女进行读书比赛,诸如此类的方法能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健康阅读的主动性。但各年级不能盲目雷同,比赛的内容要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有所“升格”。使用这种方法同时要求教师在指导中应多做鼓励性评语,即使学生个别地方说的不尽准确,也要鼓励为主,不能横加指责,对学生要求过高。
要求学生阅读的方法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要把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阅读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阅读时易受个人情感的支配,会把自己的兴趣放在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当然不管是以上所讲的三种方法,还是文学欣赏课、诗歌郎诵会、文学社活动等等形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2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2.1 教师可以统一指导的读物。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与我们现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读课本。在课堂教学中,我相机渗透,点拨学生阅读书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习了课文《春》后,推荐学生自学朱自清的其他文章,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读懂一篇课文”自学的方法来自读,体会春的美丽景色。二是班级可以统一订购一两份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报刊,或从图书馆统一借阅一种图书,做为统一指导的读物。
2.2 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 ,我也给予宏观上的指导, 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家庭、查阅资料、亲临书店等方式搜集了大量适合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又分为必读和选读书目两种,开学初将书目分别印发给班级每个学生。
2.3 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学习了课文《春》后,指导学生搜集各种写春的文章进行阅读,欣赏不同情况下的春之景象。除了自己向学生推荐读物,还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课内,并给予鼓励,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1 浏览性的泛读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3.2 进行速读训练
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3.3 品味性的精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 ,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要靠教师朝夕指点,初中生要养成以下阅读习惯:
4.1 就语文这门工具性基础学科来说是极其狭窄的,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在课外,经常阅读书报杂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吸取丰富词汇,学习写作的技巧,可以说语文水平的高低与课外阅读关系很大。
4.2 积累整理的习惯。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是供学生学习的例文,文中有许多生字、生词、修辞用法等语文基础知识,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分门别类,随时整理积累,以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这日积月累。
4.3 运用工具书的习惯。初中生在阅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懂不识的字、词,要求学生要自觉翻检工具书,并结合该字词的语境定其音义。这实际是一个分析、判断、筛选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形成。在判断筛选的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该字词所有的音项、义项,有利于知识的全面化、系统化。
4.4 思考想象的习惯。语文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思考想象的再现,培养思考想象的习惯。就是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力圖自己读懂、读通所读材料,多思考包括与前文的比较思考,与该文有联系知识的联想思考及展开想象翅膀的创造性思维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使知识得以运用。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关键词】课外阅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07-02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现实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启迪智慧、锻炼才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面对所给的一篇短文,不知所措。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迫在眉睫。本文谈谈怎样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1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读书的欲望,尽最大限度地使人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例如可以采取比赛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采取各种读书竞赛,可以分排读书,也可以分男女进行读书比赛,诸如此类的方法能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健康阅读的主动性。但各年级不能盲目雷同,比赛的内容要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有所“升格”。使用这种方法同时要求教师在指导中应多做鼓励性评语,即使学生个别地方说的不尽准确,也要鼓励为主,不能横加指责,对学生要求过高。
要求学生阅读的方法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要把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样,阅读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在阅读时易受个人情感的支配,会把自己的兴趣放在阅读一些不太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刊上,更有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具体引导,当然不管是以上所讲的三种方法,还是文学欣赏课、诗歌郎诵会、文学社活动等等形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健康的阅读兴趣。
2 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2.1 教师可以统一指导的读物。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与我们现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读课本。在课堂教学中,我相机渗透,点拨学生阅读书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学习了课文《春》后,推荐学生自学朱自清的其他文章,运用课堂上所学的“读懂一篇课文”自学的方法来自读,体会春的美丽景色。二是班级可以统一订购一两份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报刊,或从图书馆统一借阅一种图书,做为统一指导的读物。
2.2 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 ,我也给予宏观上的指导, 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家庭、查阅资料、亲临书店等方式搜集了大量适合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又分为必读和选读书目两种,开学初将书目分别印发给班级每个学生。
2.3 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学习了课文《春》后,指导学生搜集各种写春的文章进行阅读,欣赏不同情况下的春之景象。除了自己向学生推荐读物,还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课内,并给予鼓励,以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3.1 浏览性的泛读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3.2 进行速读训练
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3.3 品味性的精读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 ,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4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要靠教师朝夕指点,初中生要养成以下阅读习惯:
4.1 就语文这门工具性基础学科来说是极其狭窄的,更为广阔的语文天地在课外,经常阅读书报杂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吸取丰富词汇,学习写作的技巧,可以说语文水平的高低与课外阅读关系很大。
4.2 积累整理的习惯。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是供学生学习的例文,文中有许多生字、生词、修辞用法等语文基础知识,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分门别类,随时整理积累,以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这日积月累。
4.3 运用工具书的习惯。初中生在阅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懂不识的字、词,要求学生要自觉翻检工具书,并结合该字词的语境定其音义。这实际是一个分析、判断、筛选的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形成。在判断筛选的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该字词所有的音项、义项,有利于知识的全面化、系统化。
4.4 思考想象的习惯。语文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思考想象的再现,培养思考想象的习惯。就是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力圖自己读懂、读通所读材料,多思考包括与前文的比较思考,与该文有联系知识的联想思考及展开想象翅膀的创造性思维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使知识得以运用。
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