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却入口就是者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学生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方式,以“问题意识”为纽带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架设探究桥梁,引领学生大胆质疑。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下,实施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问题”充满学生头脑。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这就要求生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变革“填鸭式”教学方式,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学习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引导、培养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求得探索,善于教会学生敏捷地发现问题,大胆得提出问题,并去分析、比较、研究,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现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重要性在于:
  1.“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只有对某一知识和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怀疑,才能导致问题的出现。问题是学生探索生物的动力,问题能激发其进取创新的欲望。
  2.“问题意识”与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问答法”、“谈话法”,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书本、对教师只是被动的服从、接受,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观念、主张,毫无主动性可言。由于学生不是主动带着问题去研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问题意识”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新思想诞生的摇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的提出本身就体现着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性人才重要品质。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敢想、敢于怀疑,敢于异想天开,不要拘泥于名家的结论,提倡好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性。
  二、营造民主氛围,组织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冷漠、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趋向紧张,学生会产生压抑感,其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让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和参与者。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学生将会由“不敢问”到“敢问”,再有“敢问”到“善问”,进而能做到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扩大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真正发现学生,学生发现自我,发现问题,从而获得自主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改革教学方法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好探求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运用生物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生物学实验在给学生带来 、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探索。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现代教育技术带来教学观念、教学关系的重要变化,能从多渠道、多手段、多角度的协同运用,对学生展示生物的奥秘,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3.根据学生需要,用理论解释现象和事实,引出问题情境。例如,学习“动物的行为”时展示一组画面:两只公羚羊在争斗;乌贼释放墨汁;松鼠收藏松果;企鹅孵卵;公鸡报晓等。这些画面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于是引出问题情境:这是什么行为?这些行为之间有什么区别?
  4.利用日常观念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日常形成的许多不科学的概念,往往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如学生常认为:凡是茎都生长在地上,根都生长在地下。给他们一些实物:马铃薯、萝卜、藕等,请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实物,问:这些生物有的有芽、分节、有的没有,你能说出是根还是茎?通过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改造,创设问题情境。
  5.利用谚语、民俗、典故、虽聊聊几字,但画龙点睛。如,“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山不容二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等等利用其创设问题情境,引向课堂所授主题,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一定要这样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利用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产生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前,给学生布置作业:取同样大小的萝卜两块,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观察其变化;自己做一道糖拌西红柿,观察其变化。上课时学生列举出大量实例,但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从而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极大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但教师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得学生思路开阔,兴趣增加,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最大发展。本文通过对教学手段的高效性和有效性论述,在实践中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物;高效课堂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面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磷酸催化剂,用Hammett指示荆法研究了焙烧温度及浸渍时闻对固体磷酸催化剂酸强度范围及不同酸强度下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时间一定时,催化剂的总酸量
【摘 要】语文作文教学中,历来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矛盾的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学却十分轻视,这种将课外阅读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的方式,对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鲜有成效。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教学,通过对课外阅读读本的选择指引、对课外阅读方法的科学性指导、对课外阅读效果的检验指导,促进学生对课外阅读养分的吸收,促进作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教学;作文素养  课外阅读的重
阐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给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带来的福音,探讨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如何把握机遇,推动县图书馆事业跨越式发展,落实十七大精神。
实现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实现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介绍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变电站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影响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指出对蓄电池进行定期维护和内阻测试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
阐述了民办高校教师激励的现状,分析了民办高校激励方式不奏效的原因.探讨了民办高校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的措施。
某些非金属矿物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并具有良好的环境属性,可用于水处理领域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降解。分析了几种典型非金属矿物的结构、水处理相关特
2016年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视频迈入公众视野的里程碑式的节点,相较于国外,国内市场VR视频的发展较为艰难,由于新兴行业的政府监管不到位、行业标准模糊、硬件设备
现如今绩效考核早已成为企业薪酬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绩效考核能够对企业内部员工素质进行考核,更是因为绩效考核能够确保企业朝着良好的发展方向不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