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如何不爱你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认识《作文周刊》是在1982年,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到城里上学,拘谨青涩、勤奋好学的穷学生。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张报纸,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想写好作文,想考上好大学,想吃上商品粮吗?山西省的《作文周刊》,专门辅导写作的,一年才几块钱,谁要订啊?”不少城里的同学站起来,争先恐后地挤向老师,你半年,我一年,争着订购,忙得语文老师团团转。我犹豫了半天,拿出身上仅有的三块钱,也订了一套。要知道,我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五块钱啊!
  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作文周刊》的出现,好比雪中送炭。每一期报纸来了,大家都如饥似渴,一睹为快,然后,再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
  那年,我考上了师范类学校,毕业后,我进入了家乡的重点中学,教了语文。我也像当年的恩师一样,拿着一张《作文周刊》,笑眯眯地向同学们介绍:“《作文周刊》,专门辅导写作的,谁要订啊?”然后,我的学生们早读时拿着《作文周刊》,吃饭时拿着《作文周刊》,晚自习写作文时,也拿着《作文周刊》……
  这一切,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让人感慨万分。
  我很喜欢写作,工作之余,总爱写点心得体会。20世纪90年代,电脑还是奢侈品,投稿要先在稿纸上一笔一画地写 出来,再跑到邮局,郑重其事地装进信封,寄往《作文周刊》编辑部。虽然常常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但是,我还是不断地歪着头爬格子,一如既往地寄出去,乐此不疲。等有了电脑,更喜欢舞文弄墨了,在电脑上碼好文字,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文章便发送给远在山西的《作文周刊》编辑部,实乃便捷!
  大概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吧,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作文周刊》刊发了不少我的作品。有一次,我点开百度,输入我的名字,看到我在《作文周刊》发表的文章,居然被很多网站收藏,被很多同行点赞,看着看着,我的双眼有点湿润,非常感激《作文周刊》给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有机会将自己关于写作的心得发表,广泛地传播。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2013年,因工作变动,我与《作文周刊》失去了联系。一晃三年过去了,我从初一教到初三,再回到初一,居然一篇作文指导类的文章都没写,我的笔生锈了!
  转机再次到来!2016年9月,教完了《济南的冬天》,一名学生居然模仿课文写了一篇日记《海南的冬天》。我读了,赞叹之余,也为这样优秀的作文没有展示的机会而怅然若失。茫然中,我坐在电脑前,胡乱搜索着,突然,一条《作文周刊》初中版的信息闪现出来,真是既惊又喜,我连忙复制初中版的电子邮箱,将学生的作文发了出去。
  鼠标轻轻一点,让我重新找到了组织,回到《作文周刊》的温暖怀抱。很快,编辑老师给我回信,并向我约稿,重新唤醒了我的写稿热情。短短半年间,《难忘的经历》《童年“鸡”事》《师爱如海》等一批稿件被印成了铅字……
  在新的学校,我每周上十八节课,还要兼做校刊主编,很忙,写稿只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作文周刊》给予我信任,也给予我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每当邻居们相约江边喝茶、海边垂钓时,我都会躲进小楼,敲着键盘,敲着过去的记忆,敲着现在的热忱,敲着未来的畅想,此乐何极!
  值得一提的插曲是,就在我应编辑之约,撰写本文时,副校长打来电话,问我可有时间替他撰写一篇文艺汇演讲话,我几乎脱口而出:“没时间,我正在完成一个重要刊物的约稿,很急……”
  就在此时,外边操场上传来汇演悠扬的歌舞声,可怎么美得过我的心情?我的心已经许给了《作文周刊》,我正用自己的拙笔,书写着我对她的款款深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作文周刊》啊,叫我如何不爱你?!
其他文献
审题是写出好作文的第一步,审题精准,如箭中靶心。如何能在考场上“瞄准靶心射好箭”呢?下面以2017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题为例加以分析解说。  一、整体把握题目。  如:(安徽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
期刊
任选一题作文。  1.就你学过的某篇课文或看过的某部作品,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你一定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请为其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写读后感(观后感)要抓住四个字:引、议、联、结。引——就是把原文(原剧)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议——就是在引出“读(观)”的内容后,要对“读
期刊
古典情结  横穿《诗经》的河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
期刊
新闻导入  2017年9月开学之际,《海口日报》的记者就“同桌”话题采访一位老教师时了解到,曾有家长一学期内要求老师给自家儿子换了7个同桌。结果孩子办生日聚会时竟无人参加,儿子埋怨都是妈妈给自己乱换同桌,导致交不到朋友。  这个例子可能有些过于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的同桌能是“好学生”,以期共同进步或“能带带自己的孩子”。有家长明确表示:“青少年时期,择友的影响是长远而
期刊
秋天是一个令我着迷的季节,她的魔力不仅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大气壮丽,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静谧。  放眼望去,秋天的色彩是那样的明净淡雅。雨后的秋天,空气格外清新,天边的那一抹晚霞,犹如待嫁的姑娘,梦幻而又令人向往。在这朦胧而又绚烂的彩霞之下,那些嬉戏的鸟儿鸣叫得正欢。远处的江水碧波荡漾,极目远眺,只感觉水天相接,浑然一色。面对如此美景,忍不住高声吟诵“老当益壮,宁
期刊
作文片段  教室里热得像刚揭开盖的蒸笼,我不得不停下笔。抬眼望去,窗外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每棵树都是静悄悄的,仿佛动一下也会热得喘不过气似的。鸟儿也不留一分情意给这燥热的天气,不愿过久地驻留在树枝上。一阵热风吹来,几张试卷在空中翻卷了两下,很不情愿地掉落在地上。桌子上依然是满满的中考复习冲刺卷,抽屉里也塞满了教辅书。黑板上的字总是来去匆匆,像走马灯一样更换着不同学科的内容。黑板擦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
期刊
主題解说  人们爱花恋木,大抵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源于人类的天性。人类依于自然,花草树木乃大自然之菁华,所以人对它们有天然的热爱之情。二是美化环境,丰富生活。很多人喜欢在工作、学习之余养花种草种树,目的就是美化居住、工作的环境,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三是怡情养性。这一点已经上升到精神层面了。在养花种草种树的过程中,人的性情也不自觉地得到温润与涵养。  经典阅读  窗前的树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
期刊
@韩苏原:最朴素的情感,却最感人!为孝子点赞!  @卖茶的花花:百善孝为先。  @空间与艺术:小时候你背我,现在我来背你吧。  【养老】2017年末,中國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2.4亿,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走进养老院。为搬进老年公寓,武丽莉和老伴卖掉了150平米的大房子。一天夜里,武丽莉老伴高血压发作,从公寓到医院治疗只用了不到10分钟,这让两位老人庆幸当初的决定。  网罗网语  @張_XiAozha
期刊
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爱鸟周”三个字时,我愣住了,脑海一片空白,该如何构思,如何下笔呢?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燥热的空气,使我坐立不安。到底去哪里寻找写作素材呢?我半天没理出头绪来。看来,冥思苦想不是个办法!  翌日清晨,还是没有思路,便想,不如出去走走吧。小树林里,“闲”倚两三松,听着阵阵松涛,甚是灵动。尽管如此,还是忘不了挖空心思,去思考如何构思一篇“矫揉造作”的作文……  就在我冥思苦想的
期刊
题目:爱,就要放手  思路点拨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深情的目送中,有多少不舍,多少感动。所有凝视的瞬间,亦是人生最柔弱的时刻。“放手”的时候,透着内心那份最不舍的柔情和感伤,却也有一种毅然的勇气与坚定。  写作时,可以通过几个生活画面表现母亲“放手”让自己独立、学会成长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悟,尤其要凸显出母爱的伟大。  叙事中要注意详略得当,表现母亲内心复杂情感变化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