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应用于教学中,素质教育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其中的一种,应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上,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小学语文中。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下小组合作的“共生”理念对小组合作的意义。
关键词:小组学习;共生;语文
一、 引言
小组合作共生理念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主要内容是加强师生之间互动的关系,促进学生和老师一起成长,形成有效的共生效益推动教与学共同和谐发展。而小学语文作为综合性发展的开始,提高其推动综合性发展的速度,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建立小组合作共生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二、 小组合作的意义
小组合作是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方式,类似于中国分组学习。它是按照学生不同的性格、能力等多面的因素进行分组,使每个组别各方面能力均衡下進行合作学习,从而达成学习目的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规避了我国传统分组学习中能力不均衡、目的不一致,导致团队力量不能正常发挥出。
总之,小组合作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每个人都能发挥能力,使学生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 探究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前,教师需要综合全班学习能力制定教学目的,使学生处于均衡的环境中学习。而且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教师只能循环渐进地制定教学方向,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经验,才能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例如,在学习“小猴子下山”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这篇课文,了解课文中发生的事件;其次,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猴子下山这一系列事件的情境演绎,可以按文中写的事件演绎,也可以创造新的事件;最后,让每个小组对“小猴子做这件事学到了什么?”进行讨论,总结讨论并派出组内一名成员上台进行总结。这时,老师在小组学习得出的总结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讲解。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学习学生的语言,然后通过学生的语言进行讲解,不仅贯彻落实了小组合作共生的理念,还培养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素养是以汉语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能力和语言学习习惯。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视觉化的特点,长期以来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达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厌烦。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要贴近生活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产生兴趣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学习“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询问“秋天里有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在秋天的生活,总结问题答案,从而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其次,让学生通过画画,将秋天的事物描绘出来,
画得越多越好;最后,小组依次向大家演讲绘画内容,谁得票最高,其小组的绘画可以贴在教室展览墙进行展览。老师再对课文中秋天的图画进行绘画、演讲,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和老师在同一个情境中感受这篇课文。
(三) 科学组建小组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构建不同的小组,老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表达力和善于哪种内容学习等综合进行小组分组,使得每次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能因为该学生的学习好,就一直让他当组长,应该根据小组学习主题而定。例如在学习“我选我”这一课时,该学生成绩优异,但自信心和平时表现力不够强。由此,应该选择自信心、想强烈表达自己的人,但欠缺表达内容和总结内容的人为组长。再依次搭配构建内容体系的人、善于总结的人等等完善小组。这样每个学生互相促进,团队精神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从而促使学生综合性发展。
(四) 注重小组成员的明确分工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和布置教材上都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实现灵活运用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罗列几项任务,让学生自行选择最拿手的内容,比如马路上、小溪边等。不同小组的任务主题都不同,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组长可为每一位成员进行分工,例如学生A有很多想法,因此负责构建故事的框架;学生B喜欢写东西,可以负责描写故事的情节;学生C善于表达,可以负责演讲;学生D善于夸赞别人,可以营造演绎气氛。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使小组分工更加明确。
(五) 多元化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学生对学习汉语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例如,在学习《动手做做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做出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如纸飞机、纸青蛙等等,哪个小组做得最好,最奇特,精致,教师要给予表扬的同时,纠正其中一些不好的地方,防止学生受赞誉过胜,促使学生下一次更完美,而表现平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告诉他们,“真可惜就差一点儿就能成为最棒的。”激励他们下一次成长,而那些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专业的指导,并告诉学生这边为什么做得不好,不要一笔划过,而是通过细心的指导,告知他们老师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就好了。
四、 结语
为了满足核心素养的发展,加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师应不断地挖掘新方式。而小组学习共生是在学生的分层教育中,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和老师共同进退,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尤文君.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83(4):94.
[2]林娜.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教师,2018,46(15)67-68.
[3]宋元江.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J].好家长,2017,34(63)97-98.
[4]马雅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7,34(24):74-75.
作者简介:沈晓英,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组学习;共生;语文
一、 引言
小组合作共生理念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主要内容是加强师生之间互动的关系,促进学生和老师一起成长,形成有效的共生效益推动教与学共同和谐发展。而小学语文作为综合性发展的开始,提高其推动综合性发展的速度,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实现的目标。因此,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建立小组合作共生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二、 小组合作的意义
小组合作是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方式,类似于中国分组学习。它是按照学生不同的性格、能力等多面的因素进行分组,使每个组别各方面能力均衡下進行合作学习,从而达成学习目的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规避了我国传统分组学习中能力不均衡、目的不一致,导致团队力量不能正常发挥出。
总之,小组合作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每个人都能发挥能力,使学生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 探究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前,教师需要综合全班学习能力制定教学目的,使学生处于均衡的环境中学习。而且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教师只能循环渐进地制定教学方向,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经验,才能确保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例如,在学习“小猴子下山”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这篇课文,了解课文中发生的事件;其次,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猴子下山这一系列事件的情境演绎,可以按文中写的事件演绎,也可以创造新的事件;最后,让每个小组对“小猴子做这件事学到了什么?”进行讨论,总结讨论并派出组内一名成员上台进行总结。这时,老师在小组学习得出的总结基础上,对课文进行讲解。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可以学习学生的语言,然后通过学生的语言进行讲解,不仅贯彻落实了小组合作共生的理念,还培养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素养是以汉语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能力和语言学习习惯。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视觉化的特点,长期以来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达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厌烦。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要贴近生活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产生兴趣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学习“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询问“秋天里有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在秋天的生活,总结问题答案,从而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其次,让学生通过画画,将秋天的事物描绘出来,
画得越多越好;最后,小组依次向大家演讲绘画内容,谁得票最高,其小组的绘画可以贴在教室展览墙进行展览。老师再对课文中秋天的图画进行绘画、演讲,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和老师在同一个情境中感受这篇课文。
(三) 科学组建小组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构建不同的小组,老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表达力和善于哪种内容学习等综合进行小组分组,使得每次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不能因为该学生的学习好,就一直让他当组长,应该根据小组学习主题而定。例如在学习“我选我”这一课时,该学生成绩优异,但自信心和平时表现力不够强。由此,应该选择自信心、想强烈表达自己的人,但欠缺表达内容和总结内容的人为组长。再依次搭配构建内容体系的人、善于总结的人等等完善小组。这样每个学生互相促进,团队精神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从而促使学生综合性发展。
(四) 注重小组成员的明确分工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和布置教材上都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实现灵活运用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可以罗列几项任务,让学生自行选择最拿手的内容,比如马路上、小溪边等。不同小组的任务主题都不同,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组长可为每一位成员进行分工,例如学生A有很多想法,因此负责构建故事的框架;学生B喜欢写东西,可以负责描写故事的情节;学生C善于表达,可以负责演讲;学生D善于夸赞别人,可以营造演绎气氛。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使小组分工更加明确。
(五) 多元化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学生对学习汉语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例如,在学习《动手做做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做出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如纸飞机、纸青蛙等等,哪个小组做得最好,最奇特,精致,教师要给予表扬的同时,纠正其中一些不好的地方,防止学生受赞誉过胜,促使学生下一次更完美,而表现平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告诉他们,“真可惜就差一点儿就能成为最棒的。”激励他们下一次成长,而那些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专业的指导,并告诉学生这边为什么做得不好,不要一笔划过,而是通过细心的指导,告知他们老师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就好了。
四、 结语
为了满足核心素养的发展,加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师应不断地挖掘新方式。而小组学习共生是在学生的分层教育中,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和老师共同进退,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尤文君.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83(4):94.
[2]林娜.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教师,2018,46(15)67-68.
[3]宋元江.小组合作“共生”理念下的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J].好家长,2017,34(63)97-98.
[4]马雅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7,34(24):74-75.
作者简介:沈晓英,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