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测自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wew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改以来,教材内容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教材面广量大,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仅语文学科一学期就要讲完两本必修教材、读完两本选修,选读两本诸如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学精品……如果我们还是用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不“引导”学生“自主a学习”的话,不仅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而且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习惯也很难养成,甚至连老师把新教材“讲”完都不可能。如果能全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带领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则必然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整体素质。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中注重开展自测自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现将我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请大方之家指正:
  1.夯实基础,练习自测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为提高成绩使尽了十八般武艺,采用题海战术也罢,运用课后检查总结也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与态度。为了使学生走出厌倦的感觉,真正作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学生自主出练习题进行自测的方法,既全面贯彻了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的精神,又为学生提高成绩夯实了基础。
  新学期开始,我以学生耳熟能详的知识英雄自主创新创业成功的实例作为导入点,要求学生从民族发展的高度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自主创新从课堂做起的口号,要求学生巩固练习。每学完一个板块尤其是文言文板块就要出一份练习,有统一的要求:纸张大小相当,题型一致,注重基础,上课的重难点凸现,完成时间是3至5天,不得抄袭。第一次练习收上来了,我把不符合要求的练习又发回去让学生修改,同时告诉全体学生要及时复习,准备下一周的自测。第二周单独抽出一堂课,把学生的练习随机发下去,独立完成,完成后举手示意,以便交换批改。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至少复习了三遍:出、做、改各一遍。自测自练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水到渠成了。经过学生的努力,我所带的两个班成绩突出,始终名列年级前三名。
  2.提高水平,作文自评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多年来写作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评改滞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我在评价作文这一环节上,积极采用“自评互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在评改中学会修改、发展提高。我的具体做法是:两节作文课连上,当堂课完成作文,写完用3到5分钟先进行自我评改,可不写评语;完成后举手示意,以备交换互批,要求写评语与建议分数。评语内容要求包括是否符合训练重点,章法如何,内容怎样,语言特点,词句润色。学生在批改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被忽视:批改过程中的巡视指导、排疑解难,共性问题的归纳与分析,过程的组织控制,课后对学生批改过的作文的再度浏览批阅总结等。
  由于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批改作文这一学习活动中来,在参与中展示自我,在活动中感受幸福,也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作文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3.扩展视野,选文自读
  语文成绩的提高离不开阅读量的增加。但事实上,课业的繁重使学生很难有时间去大量阅读扩展视野,甚至连与教材配套的读本都很难认真读完。基于此,对读本和选修教材的处理我通常采用指导学生自读写读后感的方法。我要求学生的周记每周要针对一个板块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是比较阅读,可以是阅读某一篇文章。写之前要至少读两遍,先写第一感觉,再作进一步分析。每三周在全班交流一次,以四个人为一组互相读周记交流学习,每人平均读九篇文章,挑选出小组公认的优秀文章在全班朗读交流。如此,学生认真读读本的兴致提高了,周记的质量也提高了,作文水平也随之提高。
  “老师的职能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学会生存》)“自测自评”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素质得到了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王晓青,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其他文献
语文课要把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除了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充分地备课外,我觉得老师教学的语言美是个关键。  美在文采风流  语文课,除具备与其他课程一样的话语明确、精准的共性外,语言还要有文采。比如,在教《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前,教师可巧妙地选用下面精美语言来导入新课。  如:什么是文学?  庭前花开花落,天空云卷云舒,你觉得真好,这就是文学;  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你觉得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而且要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面对综合性如此强的复杂的教学实践,语文老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心理学规律指导语文教学,更容易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取得教学上的成功。    充当心理辅导师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本设计针对尚未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全面体现了这一目标。  A.教材说明:  《清兵卫与葫芦》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通过对具有独特审美能力、酷爱葫芦,但遭到父亲和教员严重扼杀的清兵卫的形象刻画,体现了要尊重自
语文,是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的结合体。语文知识的运用是贯穿于每一个人一生的技能,也是一个人个人修养的体现。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习尤其显得重要,关系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其他学科高。总的来说,有两种思想在学生中流行:枯燥和畏惧。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呢?如何让学生从心里喜爱上语文呢?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告诉我们答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重要目标,“立足于学生发展”,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学习多角度多层次阅读,对优秀作品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会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以为,在广泛阅读优秀作品的基础上,重点阅读四
鲁迅的乡土文学作品反映的都是绍兴一带农村和小集镇的生活,《社戏》《故乡》《祝福》《孔乙己》《阿Q正传》等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浓烈的乡土情结。作者依据故乡生活的经历“复制”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风俗画、风景画和灰色的世态人情画。  一.鲁迅的乡土情结体现在对家乡民俗的描写上  《社戏》是鲁迅小说中唯一从正面宣泄乡土恋情的一篇。浙东一带乡村之间分为一个一个的“社”,每社均有庙。社庙大多临河而建,前面有一片
送别诗在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本文就古人送别的时间、送别的仪式、送别的思想感情谈点浅薄的看法。    一、送别的时间    唐代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傍晚结合在一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
曾经有一位作者形象地把语文比作是一盘“菜”,一盘男女老幼东西南北皆宜的“大杂烩”,但我们要在这盘“大杂烩”中吃到“特色”,吃出“风味”,并且,要荤素搭配,冷热兼备,干稀俱全。刚开始只感觉这种说法挺新鲜,读完文章细细思量,颇耐人寻味。那么面对这么一盘独特的“大杂烩”,我们该怎样指导作为品尝者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实际,恰到好处地添上独有的佐料,品尝到与众不同的的东西呢?我认为必须“软”“硬”兼施,这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古诗词鉴赏可谓“园中百花”“枝头红杏”,五彩缤纷,生机盎然。但许多同学因不得其门而入,望之兴叹,望而却步。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懂诗歌从而取得可人的成绩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鉴赏诗歌意象及意境的基本技法。  诗歌中所描绘的意象(或曰形象),即景、物、人(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它们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作者的情感,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万能钥
读完晓苏的小说《等冯欠欠离婚》,我思考了两个问题。第一,小说的故事是否能够成立,这个故事有何意义?第二,作者是如何讲述这个故事的,有何特点?  先说第一点。杨耕田等了冯欠欠五年,为冯欠欠作出了巨大的付出,而临近结婚的时候,冯欠欠却投入了别人的怀抱,这可能吗?冯欠欠怎么是这样一个没有人心人性的女人?她在最危难的时候,是杨耕田帮助了她。在五年等待的时间里,杨耕田单是花在她身上的钱,就足足可以砌一座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