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体制”与“聚焦教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6929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育和素质与国家和民族的教育水平息息相关,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师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不断的摸索中制定教师教育政策,旨在促进教师教育发展,提升国家的教育水平。二战后,日本国内百废待兴,国家也重视教师教育的发展,制定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教育水平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按照历史沿革,对中日两国教师教育政策制定内容展开比较,分析其政策制定的特点,并在比较中思考和借鉴。
  
  一、二战后中国和日本教师教育政策和内容的比较
  
  表1[1]和表2[2]所列出的分别是中日两国在二战后所制定的、对教师教育的发展具有影响的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说明了这两个国家在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政策特点。
  通过两国相关政策的呈现,我们发现,中国的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是:围绕体制为中心点,从办学方向、学制建设、教学计划以及领导管理等层面来制定。日本的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是:围绕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教师素质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等层面来制定。两国教师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聚焦”点的差异。聚焦的本意是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在一点,本文引用聚焦的意义来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师教育政策类型。中国的教师教育政策的特点在于,政策始终聚焦于体制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不断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日本的教师教育政策始终聚焦于教师,教师是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核心和出发点。在“聚焦体制”教师教育政策背景下,教师教育体制作为一种执行制度,带有控制教师发展的目的性,教师在自身发展中处于受控制的客体地位,在发展中处于间接受益地位。在“聚焦教师”的教师教育政策背景下,政策保障了教师教育政策的直接相关者——教师的社会地位、工作待遇、职业的发展要求等,教师在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直接实现了自身利益。
  
  
  二、两种聚焦类型教师教育政策的影响
  
  教师教育政策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国家教育整体水平。优化教师队伍,即保持教师职业有持续吸引力,发挥教师潜能,确保优秀人才从事教职。以上目的揭示了教师教育政策所应该具有的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力:第一,教师教育政策激励教师的影响力;第二,教师教育政策产生的社会影响力。
  在“聚焦体制”教师教育政策中,体制成为了政策的焦点,体制是政策的直接相关主体,教师成了教师教育政策的间接相关主体。体制的发展成了制约教师发展的外在约束力,通过体制的不断发展来带动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被固定在体制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和改善条件。这种政策对激励教师的有效性方面将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政策制定者的偏好、意识形态、集团利益冲突等。在我国,由于教师工作的繁重以及整体偏低,致使教师社会地位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师范教育收费后,师范学校更无法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从2007年开始,国家开始在六所师范高校试行免费的师范教育,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3]但是,有学者指出,免费师范教育只能是整个教师教育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需在教师政策的设计上,站在战略的高度,大力提高教师待遇,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营造全社会尊重、甚至追崇教师职业的氛围,进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成为优秀的教师。[4]
  在“聚焦教师”的教师教育政策中,教师是政策制定的焦点,政策的制定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作为直接相关主体的发展,教师个体受到了最有效的激励,教师能在政策的激励下,不断自发自觉地提高和发展自己。政策保障了教师的形象和地位,教师在社会中良好的形象和地位毫无疑问可以增加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个人价值自豪感。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他行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渐渐降低。但是,1974年日本政府《人才特保法》的制定,给予义务教育各学校教师特别优厚的待遇,以确保优秀人才从事教职。“其结果,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出现了志愿报考师资培养教学部的比例达到最高的盛况,参加由都道府县举行教师任用考试的报考者剧增,其竞争率也达到了战后的最高峰。”[5]
  
  三、“聚焦教师”教师教育政策的启示和借鉴
  
  在比较中可以看出,“聚焦教师”型教师教育政策有效地保持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维护了教师可观的工资收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教师教育政策与教师不断的提升和发展的要求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实现了教师队伍优质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政策类型可以带给我们两个大的方面的启示:第一,对教师主体地位的认识;第二,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内容上的启示。
  有学者指出,国内对教师教育的研究,大量文献是针对教师教育的体制与课程设置等问题,讨论较多的是教师教育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师范性与学术性、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关系等等问题。[6]但是,教师才是和教师教育政策直接相关的主体,在制定教师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就应该认真思考:对于教师,什么是他们最关心的?什么最有可能激励他们?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他们最需要什么?所制定的政策,就要紧密围绕教师主体展开,充分考虑教师主体受益的相关因素,有效的激励因素自然能保障优秀教师人才的来源,稳定教师队伍。
  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要探讨,如影响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制定的步骤,每一个步骤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采用何种政策制定模式等。但是,政策的内容和实施的效果要能有效实现教师的利益,维护教师的形象和地位,保护教师自身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职业具有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吸引力,才会有大量的优质生源乐于从事教师职业,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职业具有吸引力,教师质量精良,教育事业就具有了良性循环的效果。
  政策的制定有自己的目的,政策的实施也要考虑实际效果。在制定教师教育政策时,把目标更多地聚焦到教师身上,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师队伍,维护教师社会形象和地位,营造出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注释:
  [1][2]表格资料来源见以下两部著作:金长泽,张贵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丛书——师范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陈永明.当代日本师范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杨颖秀,王智超.免费师范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建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
  [4]陈中永,韩彦斌.我国教师教育政策问题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5]陈永明.当代日本师范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269.
  [6]刘复兴.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与政策导向[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7) .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责任编辑:中和)
其他文献
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不免会碰到一些“刺头”学生,要在课堂上面对和处理由于这些学生所带来的一些扰乱行为。在班级里面,这样的学生可能只有一两名,但是却是班级管理中的关键因子。如果教师不敢于面对这样的学生,或是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应对这些学生的一些偏激行为,那么不仅影响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无法构建和谐班级。对学生的偏激行为进行研究和矫正,是对一位班主任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和教学管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我有
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不是专门的教育理论家,也不是单纯的实践者,而是用理性的实践架起现实与理想桥梁的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彭芝校长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架桥人。用刘彭芝校长自己的话说:“你要深入了解一个中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可以去读他的文章,但更重要的是要到他的学校看一看,由‘行’来探‘知’,才是理解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的钥匙。”的确,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思想已融入到了她所从事的工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30个年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各种报刊都刊载了与此相关的文章,同时也做了相应的采访和报导。给我印象最深刻、启发最大的是北大附中校长康健的远见卓识(参阅《南方周末》2007年6月7日第4版)。加之我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阅卷工作,对高考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又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下面,就结合自己所受的启发和阅卷期间的感悟与思索谈谈我的看法。    一、高考自身有待完善    毋庸置
在“五二〇”学生运动60周年之际,读到了一本纪念这次学生运动暨平津学生赴冀察热辽解放区60周年文集——《奔赴塞外》。才读了其中的几篇文章,便能感觉到有一种冲天的豪壮之气充贯在书中.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我仿佛窥见了60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仿佛看到了60年前二百多名平津等地的大专院校的青年学生不顾艰险,穿过敌人道道封锁,勇敢奔向解放区的壮举,也仿佛感到了一股莫名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字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  当前,语文教学正处于转型期,语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上逐渐趋于准确、理性和科学。但如何体现语文学科教
孩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少年,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惊喜。在我看来,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教会孩子的同时,孩子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贯穿这其中的就是一种传承。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无疑是环境对人影响与塑造的典型例证。我注意到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曾提出过一种观点——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决定了人们的气质、
九月的北京师范大学别样精彩,伴随着数千名新生的到来,院内的圆柏、柿树、龙爪槐也显得格外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在这个洋溢着收获的时节,为了让更多的学子感受大师的风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滕珺老师专访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与其畅谈他的教育人生,领略他的教育风采,分享他那些尘封已久却依然生动鲜活的教育故事。    滕:顾先生,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我们
如果,一千个读者眼中也有一千个卢梭,那么,我的卢梭,便是那第一千零一个。  如水的浪漫与如火的热情,孤独的卢梭,浪漫的卢梭,疯狂的卢梭,一个独自行走着的卢梭……或许某天,当那个孤独的灵魂不经意地回首时,蓦然发现,原来,上帝之城遗留在世俗之城的遗民还很多。只是,那个时代太过于极端,不能容忍他们的存在。  他的逝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启。    启蒙思想家?    卢梭生活在启蒙时代,他的思想在当时大
《瀑布》是叶圣陶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诗歌,它以瀑布为对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因此学生乐读、爱读。我在教学时注重引领学生在学习中移步换景,从远听瀑布声,到远望瀑布状,再到近观瀑布状,在每个场景中为学生配上精美的图片,创设优美情境,帮助他们建立直观形象,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让图、文、声融为一体,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趣味接龙,铺垫美    兴趣是最好的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是大学求生存、求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是教风。教风是学风的影响源,是校风的支撑点,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生长点。教师是立校之本,深化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优良学风建设,关键在教风。因此,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教学是认真的,教风是好的,但也有个别教师教学不认真,应付了事。他们虽然人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