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诗歌教学成效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即多媒体教学,它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具有新颖性、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诗歌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充分展示了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景激情,给学生美的享受,留下想象创造的空间;能化抽象为具象,化难为易,使教学难点形象化、简单化,使诗歌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诗歌教学;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學,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以诗歌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突破口,全面实施贯彻于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才能激发出来的,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上借助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提供的图象及声音信息,其丰富的色彩,吸引人的动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有着独厚的优势,通过动画、图象、音乐等信息,学生入情入境,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如在讲授《小小的船》这首诗歌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动画视频范读功能,图象声情并茂地朗读激起学生的兴趣,此外,我还通过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充分感知了月儿那种“弯弯”“尖尖”惹人喜爱的形象。在学生能熟读的基础上,我和学生做了一个你问我答的小游戏。问:什么样的月儿什么样的船?回答: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问:小小的船儿怎么样?回答: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又问: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样的星星什么样的天?回答: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能熟练回答之后我再问,谁能像老师这样问一问?这样男女生读,同桌读,小组读,反复读。通过读,有的学生已经能把这首儿歌背诵下来,而且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丰富多彩的个性得到张扬,童真童趣在自然状态下表露。多媒体动态的呈现使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也有助于他们理解诗歌的意思。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比较空洞、枯燥,缺乏艺术气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通过多媒体播放朗读、播放一些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使学生如同步入诗歌的意境,去领略诗歌的诗意。又如唐寅的《画鸡》,这首儿童诗歌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鸡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因此,我根据诗意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岸边有一位老翁正笑嘻嘻地捋着白白的长胡须,一个少年正在不断地扬臂向岸上那群“喔喔喔”欢叫的鸡抛撒谷粒。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的再造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火红的鸡冠,在清澈浅绿的岸上悠闲自在地走来走去……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其实,教师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最好方式是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如诗歌中的事物学生不太了解的,我就为学生举例生活中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这样学生就较为容易理解。在讲解诗歌意思的时候,我尽量避免枯燥的填鸭方式,使用肢体动作、语音变化、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带给学生声感、形感的刺激,让冰冷、呆板的语言文字活跃起来,使学生对诗歌拥有形象化的感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从而爱好诗歌。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加大教学密度,从而有利于课堂节奏的把握,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授《美丽的槐乡》时,我首先播放了PPT课件,不同姿态的槐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精美的画面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中。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起了,由此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心中形成“认知”与“求知”的冲突,激发了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惟敏捷的最佳状态。在揭示诗歌重点时,我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重点展现:“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大屏幕上,槐花的不同形态既对比鲜明又相映成趣,学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感悟到了槐乡独特的美,朗读也就入情入境了。这种教学活动有效地创设了教学情境,由始自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主动性,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是的,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重点的词句直接点击勾画,而不必临时在黑板上单独出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生活中的画面也直接带入课堂,而不必长篇大论地描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随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美读入情……又如在讲授《小小竹排画中游》时,在教学预设时,对“江南鱼米乡”和“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两个理解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语言,由多媒体课件逐一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但课堂是在不断地生成的,在实际教学时,学生缘于自己的阅读期待,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我利用学生即时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轻易否定,使不同的感悟、理解有交流和争辩的机会,在动态生成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起来。于是,课堂上精彩的语言纷至沓来:“竹排漂下来,看到的景色就像画一样美”“小朋友在小竹排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就像在看一幅美丽的画一样”“我看到了江南有很多很多的小河,这些小河里的鱼呀、虾呀,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这里种的稻子很多很多,我到外婆家去,看到公路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稻子”“我从图上看到田里种了很多很多的禾苗,禾苗长大了就会长出谷子”等等,这是孩子的视野,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感悟,相信在最后进行课文朗读时,必然有一幅幅各不相同的江南美景图呈现在每一个小朋友眼前……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而学生对这首诗的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悟。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可把课上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诗歌教学增辉。   三、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由于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凝练性,往往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造,感受诗歌的意蕴。如在讲授《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先以媒体出示雪景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北方的孩子对于下雪比较熟悉,而课堂再现雪景却很新鲜,好奇心很容易就会被激发起来;再播放形象的flash课件,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雪地里认识可爱的“小画家”,“有哪些小画家”“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什么”,利用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再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图作比较,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多美的一幅画呀!赶紧再读课文,找找可爱的青蛙在干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冬眠动物?小动物们是小画家,你们也是小画家,快快拿出自己的画笔,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用画笔展现给大家。学生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挥笔作画,使整堂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学生能自发地去学习;学习过程中指名让学生上台贴出动物的脚印,师生合作完成板书,学生更是兴趣盎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層次教学思想,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教法,通过信息技术将相关的知识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揣摩,细心品味,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实践证明,在诗歌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能够拓展学生的空间,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又如讲授《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的最后一节时,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以读悟情。课文中的学生为什么要在老师的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呢?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然后我先找语感感情的学生读,同学们体会。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作者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的原因:是为了消除老师的疲倦,为了感谢老师,为了让老师做个好梦。学生用精辟的语言告诉了老师,我感到欣慰。于是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品读课文。从读中感受学生是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就达到读书的境界了。我在指导读第一节时,让孩子们先表演“踮起脚尖儿”,孩子们的“蹑手蹑脚”,透露出他们对诗句的理解,他们体会出了应该悄悄地小声地读,以免惊动了老师,来表达对老师深情的爱。表演之后的朗读更是有声有色。在指导朗读第二节时,让学生从心底亲切地呼唤“老师,老师”,抓住“夜夜”这个词表达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爱,学生朗读得那么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以说表情。当学生的情感到达高潮时我问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有的说:“我要画一幅美丽的图画送给老师。”还有的说:“我写句祝福语送给老师。” 课堂上学生读说写的训练得到了落实,情感得到升华……情景交融、韵味无限的画面就展现出来了,学生在进行表达训练的同时,又再一次体味诗中复杂深切的情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这样诗人在特定的情景和特殊的心态驱动下所要说而没有直接说出的情境就发掘出来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晓燕.2011版语文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M].文教资料,2013年第五期.
  [2]张洪斌.多媒体在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中高效运用[M].文理导航,2011/12.
  [3]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冯维.小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除了悠扬的旋律令人陶醉外,其育德功能也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音乐课上,教师不仅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t心”,还应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的培育和践行。  [关键词]音乐教育;育德;核心价值观;品质;培育;践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政治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高中政治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而差异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了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高中政治差异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差异化教学模式  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高中政治
【摘要】班主任效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班主任任教的班级通常会比非班主任任教的班级的班级成绩要好。班主任效应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班主任的权威和管理权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班主任与自己班级的同学接触的时间长,更了解学生们的实际状况,并及时做出调整;还有班主任通过情感引导或人格魅力等影响学生。本文通过对班主任任教的班级与非班主任任教的班级英语课程的成绩对比,发现班主任效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有积
【摘要】现在社会上由于道德缺失而出现的不良事件屡见不鲜,这与我国长期道德教育不理想息息相关。教育改革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包括道德素养的发展,但是道德教育并未得到切实施行,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非常紧迫的任务。因此,小学生一开始就应该接受切实而有效的道德教育,从而学会做人。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育模式;教学策略  如今在我国各地都出现了“倒地的老人不敢扶”“公交车上不让座风波”“过马路无视交通灯”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批改作文更难。在新课程背景下,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喜欢写作文,会写作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创设丰富多彩的作文形式,运用鼓励艺术批改作文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标;作文教学;农村中学;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
我在幼教岗位工作了27年,其中在阳山县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二幼”)耕耘了13年,得到了组织的肯定。2016年组织安排我去筹建阳山碧桂园幼儿园,之后我以全部的身心投入了新园的建设。回想二幼的工作,如今有很多感悟,其精华中有许多值得新园借鉴的地方,而碧桂园幼儿园也必将成为一个孩子喜爱、家长喜欢、社会认可的幼儿园。  和谐是当前社会的主旋律,也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二幼地处粤北山区,创办于1997年7月
地理是一门实践出真知的学科,地理奥赛野外考察对我们学生的能力考查要求更高,下面是我们小组参加今年省地理奥赛后的做法与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实战性培训与扎实的地理课内知识相结合。当下,学生在野外考察方面还很缺乏锻炼且不受重视,经常奉行经验主义,这与地理奥赛的主张背道而驰,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幸好,我们学校郑燕英老师一直利用研究性学习等机会带领我们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这不仅激
广州市白云区锦华小学是一所经白云区教育局审核批准成立的民办学校,位于人和镇秀水村。生源是外来工子弟,生源流动性大,家庭教育方面欠缺。学生的自信心缺乏,自主性、自立性较差。同时,这些年不断有来自各地的教师充实到队伍中。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对此,我们提出“自华教育”,以“垒积锦绣前程,自主绽放光华”为办学理念,我们的教育使命就是让孩子能够拥有美好的时光,在童真
汉源国学一直坚持“以教带研,以研促教”,通过举办国学教研观摩交流活动,在合作园之间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  清远弘孝幼儿园  弘孝幼儿园为来宾展示了两个精彩的国学活动,分别是小班张老师的《借人物,及时还》以及中班曾老师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们的舞蹈《司马光砸缸》也同样可圈可点。两位老师在活动过程中都善用课程的配画和动画视频,注重发展孩子的观察、倾听、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同时以角色
【摘要】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是美的,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断丰富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塑造美的人格,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关键词】导语;诵读;想象;媒体;板书  一、巧用导语感受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