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 理一分殊,格物致知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b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古往今来,外面的世界好精彩,滚滚红尘总是让人心有所寄,也让人自生烦恼。面对各种欲望和困惑,朱熹明确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人要学会节制过度的欲望追求,以保持心灵的宁静和谐,不为物欲所纷乱。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朱熹祖籍婺源县,出生于福建省尤溪,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后世像尊称孔子一样尊称其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一生,仕途多坎坷,潜心治学。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在哲学、经学、教育、音韵、文学、地理、考古、自然科学等方面都有伟大贡献,其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以“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而著称。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作为继孔子后最重要的儒家人物,朱熹一生著述丰富,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朱熹深化和完善了理本体论思想,他在二程初创理学的基础上,总结了北宋以来唯心主义理学与唯物主义理学斗争的经验教训,建立了一个富于理性思辨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达到了理学的最高水平。后人在习惯上把朱熹和二程的学说称为“程朱理学”。
  和二程一样,朱熹也把“理”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他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以此理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充斥着一个普遍流行和无所适而不在的“理”,理生天地,成万物之性,展现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无论自然、社会和伦理道德领域,都体现了“理”的流行。
  在此基础上,朱熹又提出了“太极”这个概念,认为“太极”是“理”的总体。在朱熹看来,“总天下之理,便是太极”。所以,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为了说明世界的复杂性,朱熹继承并发挥了理一分殊的思想,强调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朱熹还发展了二程“无独必有对”的矛盾观,认为在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中,都存在着两两相对的矛盾。事物除了对立关系之外,对立事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朱熹以阴和阳的概念,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朱熹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特别是他以书院为阵地,传播儒家的道德文化,做出了许多有益于后世的贡献,起到了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学术发展的作用。
  朱熹在为官的同时,曾经整顿了一些县学、州学,又亲手创办了同安县学、武夷精含、考亭书院。特别是他重建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并且还亲自制定了学规,编撰了“小学”和“大学”的教材。为封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其中包括不少著名的学者,形成了自己的学派。
  朱熹提倡“格物致知”,强调“知先行后”。朱熹继承了二程的说法,并建立了更系统的格物穷理说。他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他通过对“格物致知”的阐释,表述了自己的认识论思想。“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是为了当圣人,若做不到“格物致知”,无论如何都是凡人。朱熹提出了自己的知行观,指出在“知”“行”关系上,“知先行后”。
  为了培育更多的圣人,指导儒家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实践,朱熹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费在兴办书院和教书育人上。公元1179年,朱熹知南康军的时候,拨款重建了白鹿洞书院,又遍搜江西诸郡书籍文字以充实藏书,购置日产以供办学之用。书院得到朝廷的认可,教学活动由朱熹亲自主持,他特为书院订立了学规,又经常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对他们教诲不倦。
  公元1194年,朱熹在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任内,又在长沙重建了岳麓书院,他在湖南各地延聘了一些教师,并广招生徒,来此就学者曾达到千人。因为朱熹的努力,使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名列宋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中。朱熹还亲自为两个书院制定学规,这些学规总结了孔孟以来儒家的礼教体系,体现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际关系准则,成为后来各书院订立学规的标准。
  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作为理学的实践者,朱熹曾在多地为官,以务实为民、廉洁勤政而著称。
  朱熹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父亲朱松长期担任地方官,官声很好,父亲的行为对朱熹影响很大。朱熹走上仕途后,虽然多次担任地方官职,但每次的时间都不长。他自24岁开始做官,到71岁去世,共被授官20余次,而由于权臣当道,多次遭受排挤,或辞而不就,真正在地方上做官总计不过10年,在朝廷做官只有短短的46天。
  朱熹为官正直,能体察民情。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发生大水灾,朝廷派他前往视察灾情,他曾遍访于崇安各山谷之间。朱熹与知县诸葛廷瑞共同发起,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赈救饥民,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这才平息了饥民的暴动。在漳州任知府期间,朱熹提出核实田亩、随地纳税的“经界”,以减轻农民负担,遭到利益集团反对,一年后离任。公元1181年8月,浙东发生饥荒,朱熹受命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到浙东后,他不带随从人员,微服独行,去四方察访民情,经过详实的考察,朱熹雷厉风行地下令惩办了一些贪官污吏和暴虐乡民的恶棍土豪,使当地存在的社会矛盾得以缓解。花甲之年,朱熹充任当时皇帝宁宗的宫廷教师。朱熹充分利用讲学的机会,多次直言不讳地批评朝廷的过失,这使得听惯了奉承之言的皇帝大为不快,授课仅46天就辞退了他。
  朱熹在做官期间,由于能够体察民情,对于民间疾苦有所了解,他竭力反对那种“竭泽而渔”的政策,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他能够不畏强暴,以一定的魄力去反对邪恶势力,提出了一些补救时弊的正确主张,同时还做了一些救民于水火的好事。
  朱熹是一位知识非常广博的大学问家,同时还是一位寄情山水的大文人。作为诗人的朱熹,他的词作颇有意境,构思精巧,对语言具有成熟老道的驾驭能力。
  朱熹擅长作诗,《观书有感》和《春日》是他流传后世的脍炙人口的杰作。“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朱熹还善书法,善行、草,尤善大字,并名重一时。朱熹一生临池不辍,书法造诣精湛,笔墨雄赡,超逸绝伦。自古以来,他的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2015年1月,朱熹传世书法长卷《游云谷诗》在武汉展出,被业界估计价值过亿元。
  朱熹一生,著作等身,现存著作共25种,600余卷,总字数在2000万字左右。朱熹的学术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自朱熹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对理的认识更加清晰,理也成为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法则,正如一句俗语所讲:
  世界那么大,有理行天下!
其他文献
走在北京西城区的佟麟阁路上,思绪不禁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和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七十八年前的卢沟桥畔,日寇的铁蹄踏过桥面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一位将军声嘶力竭地吼出了“誓与卢沟共存亡”。  他,就是抗战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卢沟桥炮声隆隆、火光冲天,佟麟阁带领将士浴血杀敌、奋勇抵抗,最终不敌敌人陆空夹击的猛烈炮火,光荣殉国。  几个世纪以来,卢沟桥立在那里,
期刊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时刻我们更加怀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作出了贡献的革命先烈们。徐向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缅怀历史,徐向前之子徐小岩为我们解读父亲在山西抗战的经历。  出生于1947年的徐小岩中将是徐向前唯一的儿子。他196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第二炮兵司令部通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通信部
期刊
抗战胜利70年了。  彼时人们欢呼雀跃的场面,又仿佛发生在昨天。  从那血淋淋的一场场、一幕幕的悲壮中,我们需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这也是走完武汉汉口临江很近的一条路的最大感受。  它叫陈怀民路,以一位抗战中空军壮士的名字命名。打听起住在老街的老汉口人,他们都还能不连贯地讲述几句陈怀民的英雄事迹。  “他是抗日航空英雄中最为著名的烈士。”老人说。一旁的中年男子也紧凑过来,“他被5架敌机围攻
期刊
“鲸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场面之悲壮,这里的五百健儿指的就是抗日战争中,宝山之战中姚子青营的烈士们。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后人将姚子青生前居住过的汉口市生成里的那条街改名为“姚子青路”,宝山县曾一度改名为子青县,南京铸造了“姚子青铜像”,姚家乡平远县建立了“子青祠”,办起了“子青职业学校”、“子青女子中学”等,这无不证明人们对这位英烈的纪念和崇敬之情。
期刊
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都有同一个以抗日牺牲名将名字命名的道路,它就是张自忠路,但尤以北京张自忠路最为有名,因为它的历史厚重。  张自忠,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牺牲在湖北,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抗战英雄,在各地都都给予他崇高的荣誉,武汉命名了张自忠路,荆门建起了纪念碑,南漳修起了张自忠衣冠冢,宜城建了张自忠纪念馆和同难官兵纪念园,还有张将军曾经驻扎、作战的乡镇,以荩忱(张自
期刊
我的父亲何其忱在抗战时期加入大名鼎鼎的“飞虎队”,是B-25型轰炸机机长,先后参加20多次空战,空中战斗飞行时间达160小时,但奇迹般的从未在空战中受伤。  他见证日本侵略军南京投降仪式和中国政府接收台湾、海南岛、钓鱼岛,参加“两航起义”,1950年“五一”劳动节驾机飞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1950年8月1日新中国民航“八一开航”,独自为抗美援朝捐了一架苏制米格飞机,并曾为邓小平、彭德怀
期刊
靖宇县,与英雄杨靖宇有着不解之缘。  75年前,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白山黑水间荡寇,不幸于吉林省白山市的濛江县壮烈牺牲。从此,这个平凡的县城与这位抗日名将,紧紧相连。  为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斗士,濛江县1946年改名为靖宇县,县城的中心街道被命名为靖宇大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就坐落在此。哈尔滨的原“道外正阳大街”也因杨将军在此工作过而改名为靖宇大街,漫步于此,会看到很多以烈士之名命名的
期刊
2015年8月15日,即将迎来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年前的中国,经历了一段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浩劫。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下,中华民族的劳苦大众,度过了一段无比艰难困苦的岁月。山河破碎,国土焦灼,妻离子散,人亡家破。在民族兴亡的历史关头,千百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开始了英勇的抗日战争。清代学者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拯庶民于乱世,天下兴亡,英雄更应有责
期刊
地处太行山巅,平均海拔1000多米,山涧河谷四面环绕,它就是旧时称“辽县”,如今被称作“左权县”的所在地。  深山之中,却家喻户晓,只因这里曾在8年抗战中,牺牲了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左权。  县里为将军歌功颂德的歌,传唱了几十年,依旧脍炙人口!只因将军当年为这片土地,挥洒热血,人们念念不忘。  左权将军烈士陵园,位于左权县城内的北街胡同里。园内,一尊汉白玉左权将军立像屹立风中。这仿佛在诉说着烽烟年代
期刊
2015年7月18日,一场名为“大陆老兵”的摄影展在台北阮义忠影像空间开幕。此次展出的20幅照片记录了如今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国民党老兵的近况。拍摄这组照片的是葛亚琪,一位29岁的摄影师,同时也是“我们爱老兵”公益组织的志愿者。  与老兵结下因缘  葛亚琪在展览感言中说:“当我推开山村小屋的木门,一位高瘦的老人正站着看书,他孤寂的背影让人怜惜,而转身之后显露的勋章又证明了他的遭遇:年轻时参加抗战,后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