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高一着去选材,高人一等来立意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j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亲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2017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也就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写作的空间。从考场作文来看,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看似有车,实则无车;低幼化严重,泛泛而谈,缺少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绝大部分记叙文构思单一,不是坐在爸妈爷奶车上,看到亲人的白发倍感亲情温暖的故事,就是车子的变迁史。虽不偏题但毫无亮点,48分左右,稍微有点新意的,就容易上三类以上。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提升选材立意的水平呢?
  一、注意材料限制条件及核心
  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车”,但有限制条件“生活中离不开”,也就是说,所写的“车”必须是具有车的功能、车的形态,可在生活中使用的车,这也就进一步明确了话题。如果只抓住“见证”“承载”“折射”“蕴含”“发展”“真情”“观念”“哲理”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写作,文章与车没有必然联系,则视为偏题。而如果将“车”虚化,写“心灵之车”“历史之车”,看似有车,实则无车,基本上是四类、五类卷。或者把车作为一个议论文的话题,切入后跑偏了,写到了对“规则”“快慢”“封闭的世界”等概念的解读上,而抛离了与车有关的论据材料,还不算偏题,但打分基本在四类文以下。但如果转化到“人类历史的发展”“历史的抉择”“追求”“创新”“竞争”“合作”“爱国”这样似是而非的主题,没有与“车”或“车的特质”挂上钩,只能是五类卷。所以,审题时必须明确对象话题,看清限制条件,找准切口,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做到“不抛弃、不代替”。
  二、车人双线,虚实结合点亮构思
  构思过程中,如果单纯地由自行车写到电动车或摩托车,再写到汽车,就易写成流水账。对于这些写作时间跨度大的,应立足当下,对过去的事略写或不写,或采用倒叙、插叙的方法。如《那辆自行车》中,从门前锈迹斑驳的自行车入手,回忆祖孙之间的点点滴滴,虽写凡人小事,却有构思有章法。再如,写在“我”小时候,父亲勤恳工作,买了摩托车;当大街小巷满是电动车的时候,电动车方便快捷经济的优点吸引了父亲,父亲买了电动车;如今考虑到汽车能遮风挡雨,父亲攒钱买了汽车。在文末就可点出来:车就是承载我们一家人奔向小康之路的“车”,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点亮构思。所以,精巧的构思无疑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应有的特质。
  三、角色变化避免俗套,有真实细节
  写坐在××车上,倍感温暖亲情,难免会落入俗套。与其总是坐车人,不如变成骑车人,用角色变化写出不一样的情感。或是由推车人变成拉车人,当你还小时,农忙时节,你是板车的推车人,你永远是在后头,现在长大了,有了力气,你变成了拉车人,体会到了农人的艰辛和不易,运用角色变化,立意立刻就得到了提升。
  临场作文,最能打动阅卷教师的是真情实感,这当中的秘诀就在于细节描写,考生要以自己的真实生活为原点做艺术加工,做到写人
  就如见其人,写景就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如《那辆自行车》中写祖孙之间点滴的暖心细节:软软的体贴车座,故意放缓的车速,调皮的脚尖磨地沙沙声,以及下雨后躲在爷爷有阳光味道的衣服里等细节,不动声色地自然传达了祖孙深情的主题。优秀的记叙文总是能传递一份真实厚重的情感,而对真实细节的细腻描绘,就是传递一份情的法宝。
  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学生喜欢写自行車,无非是环保、健身之类的主题,少有人写得有新意。《古典之殇》这样写自行车:“仔细看,你会发现自行车很有美感,它转化人的能量,像一双有魔力的靴子,且清洁可亲,不像汽车那样冷血和暴力。”是否给我们带来一点启发?当然,对考生而言,这也离不开有效的核心素材的积累。
  四、用对立观点凸显个性观点
  如作文《车载年华》通过几个小故事写自行车在不同时期的用途:“从前,自行车是身份的象征,是娶亲说媒的必备,是庄稼人的追求;后来,自行车是低成本的代步工具,汽车成了新追求;再后来,自行车又被推崇为环保代步工具。如今,汽车、地铁、飞机、共享单车争奇斗艳,多角度地满足了人们的代步需求。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已成为历史,可它所承载的温情与回忆,就如同我脚后跟上的疤,将永远伴随我们,走向渺远而不可知的未来。”这篇文章就是通过交通工具写人思想的变迁、时代的变迁,立意颇高。再如,当大部分人选择写车的变迁为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提供便利,加快生活节奏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反其意写倡导回归慢生活,树立有个性的观点,让阅卷教师在千篇一律的选材立意中看到不一样的文章。
  由此可见,在记叙文的选材立意方面,今年的高考作文给我们不少启迪,为避免低幼化、构思单一等问题,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妨从以上几点入手,但也应注意避免模式化,要因材施教。这也对我们学生的作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口小、挖掘深;接地气、树正气;有新意、有灵气;有自我、重思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26500)
其他文献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作者忽然听到琵琶之声,忘却了回家的路。这是人与音乐的偶然相遇,正值作者被贬之际,郁郁不得志的内心被这美妙的琴声拨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这是士人与歌女的相遇。一个是仕途之路荆棘坎坷的士人,一个是流浪江湖孤单落魄的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此刻作者感到自己就如同被商人抛弃的歌女一般,对国家忠心可鉴,却落
期刊
现当代诗歌在高中语文学习与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诗歌,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是抽象含蓄、晦涩难懂的,尤其是情感,很多时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就增加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寻找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以最简便的方法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所说的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因声求气(即朗读法)、因风起浪(即背景介绍法)和析句析字(即语境法)。  没有诗歌的
期刊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该阶段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与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理解古典诗词生动而凝练的艺术表现形式,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与艺术修养。  一、古典诗词中的“炼字”现象  说起“炼字”,每一个高中生都不会陌生。  一是因为“炼字”是诸多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它在诗词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比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中的
期刊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文体分类的专项写作训练较多,绝大多数是整体性的作文练笔,而对作文过程性的指导、作文局部的探讨还比较零散浮泛。作文中引用诗文这种问题也只是略有提及。在行文中灵活应用已经积累的古诗文资源及其相关拓展内容,这一类的策略指导还相当缺乏。古诗文及其拓展性诗句的直接引用,要与作文内容契合,不可牵强附会。引用的诗句文段或可补充内容,增加文学意蕴,或可支撑观点。直接引用古诗文的名言警句,按引用的
期刊
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姚斯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从阅读到领悟再到语言运用,就是读者对文本的接受与反应的过程。因此,阅读一般可以分为感知、欣赏、评价和反馈四个层面,课外阅读指导,就是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理性批判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思维空间上的拓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即把控学生的“初步感知—理解领悟—分析鉴赏—表达反馈”四个环节。据此,笔者针对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做了如下思考与实践。 
期刊
美国教育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语文课堂上,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都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作为上好语文课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提问之“智”  在“激趣”中“启智”,并运用智力去“寻法”,这是“智趣”语文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1.科学性  问题
期刊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充满爱心的,富有情感的。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人。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其人文精神就蕴含在语文课程(包括教材)中。  一、感恩父母,学会孝敬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于我们最大
期刊
这是我第二次教《(论语)选读》,但我仍然在学生眼中看到了他们对孔老夫子的“不以为然”。那甚至带点儿鄙夷和不屑的神情,和上一批的学生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终于,我很自责地说:“我感到自己很对不起孔子他老人家,因为我越是教得多,你们越是对他反感得强烈。”“90后”的学生很有自己的个性:“老师,您不用自责,我们从来没有对他产生过好感。”原来,无论是千年之前还是今时今日,孔丘毕竟还是孤独的。  两千五
期刊
《赤壁赋》是苏教版必修一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一提到《赤壁赋》,教师们都会想到要知人论世,即要联系“乌台诗案”,认为即使是“乌台诗案”这样的挫折也压不跨苏轼的精神支柱。因为苏轼的乐观开朗、豁达通脱、狂放不羁、潇洒超脱是天生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但笔者以为,这些并非天生的,而是在身处逆境、心有悲情时不断超脱和化解中养成的、练就的。试看看《赤壁赋》一文中的四种悲情意蕴。  一、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而不
期刊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悟名家名篇在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共同特质,并加以模仿,对于写作初学者来说这种“人格”训练是很有效的,只有借鉴,经过内化才有可能创新。但是作文教学如果陷入“模式化”的僵局,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严重背离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力求彰显个性、创意表达”的初衷。  一、套用模式,弄巧成拙  聚焦日常写作教学,作文模式化的现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