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s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06年4月13日,杭州人民大会堂迎宾大厅内,两块超大屏幕前围满了各国高官政要和身披袈裟的高僧。大屏幕上,中国网正在对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进行直播。与会代表一边看一边赞叹,有的被精彩的画面吸引,竟错过了发言时间……
  4月13日至16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杭州、普陀隆重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抵杭州会见并宴请与会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董建华专程出席开幕式。来自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高僧大德、著名佛教学者和政要与会,共祝这一佛教盛事,共同祈祷世界和平。第十一世班禅首次在国际性会议中露面,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门发来贺信。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多边国际宗教会议,同时也是一次对外宣传中国宗教事业,宣传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意愿的绝好机会。作为此次论坛的唯一网络支持媒体——中国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外宣尝试。不仅在论坛开幕之前就推出英文和中文专题(http://wbf.china.cn),而且派出了由12人组成的前方报道组,对开幕式、闭幕式、新闻发布会等重要活动进行了5场全程直播,录制视频节目8个,拍摄图片2000余张,采写独家稿件172篇。
  
  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占据舆论主导位置
  
  一直以来,宗教内容的报道不仅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而且,由于其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成为新闻报道中一个高难度领域,让许多新闻人望而却步。因此,当中国网最先接触此次论坛的报道工作时,面前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人员年轻,缺少新闻报道的经验,更缺少包括佛教在内的宗教报道的经验。这一切也曾经让中国网的内容主管领导有不少的顾虑。面对困难,中国网并没有却步,而是通过对舆情的深入分析,对论坛筹备情况的更多了解,以及中央外宣办、国家宗教局领导的支持,逐步建立起信心,几经努力,终于拿到“唯一网络媒体”的授权。为了做好报道及相关工作,中国网制订出具体、详尽、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这个方案,中国网认为,要做好此次论坛的报道工作,我们应围绕主题,突出重点,以达到占据舆论主导位置的目的。
  我们的这一方案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我们的报道重点便围绕这一主题从几个层面延伸开来。
  第一个层面,对主题进行阐释说明的重要讲话、贺词。如,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发表重要讲话,表达了“和平发展的中国,期盼着和谐共生的世界”的意志;此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给论坛发来的贺信,以及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论坛上的致辞,都成为报道的重点。
  第二个层面,围绕主题展开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如,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抵杭州会见并宴请与会代表,“无尽心灯夜夜明”传灯活动,祈祷世界和平大法会等等。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和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现实;同时,整个论坛法喜充满,大家都以佛陀的六和经的要求互相交流,不分大小传,不分显教、密教,就像一个亲切和乐的大家庭,向全世界展现了和谐佛教的风貌。
  第三个层面,针锋相对反击法轮功对于我国宗教事业的攻击,以维护世界和谐。论坛期间,一个法轮功网站发表文章,攻击世界佛教论坛是一次“妖魔的宴席”。对此,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齐晓飞反问:“世界上30多个国家有影响的高僧都聚集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都是亲力亲为,何来妖魔?来的都是什么人?都是有影响的高僧大德、世界著名学者、记者朋友们,何来妖魔?法轮功这样来形容这个论坛,它的动机何在?我想,是它和佛教的天然对立而来的。我们知道,在中国最早批法轮功的,是佛教界。‘法轮’是佛教的法轮,法轮常转。大家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要从心开始做人、做事。这样的攻击,我想各位朋友自有明辨,自有正见。”
  第四个层面,彰显论坛主题的重要文件。如,提出了“新六和”愿景的《普陀山宣言》。愿培植善心,发乎善行,则人心和善。愿亲情稳固,爱心充满,则家庭和乐。愿真诚沟通,平等互助,则人际和顺。愿各得其所,相安互敬,则社会和睦。愿彼此欣赏,尊重包容,则文明和谐。愿将心比心,化怨为友,则世界和平。“和谐世界,从心开始”道理在于此意。
  第五个层面,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宗教相关背景。如中国网早期制作的“宗教在中国”专题,介绍宗教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等情况;国家宗教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新作《从心开始的脚步》及接受记者专访发表的观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促进世界和谐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深刻思考和前瞻对策。宗教力量是中国借助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
  第六个层面,现场与高僧大德交流,弘扬佛教精神。如,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法师赞扬中国网直播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盛况、传播和谐理念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并欣然提笔为中国网题词:见佛和气。
  以上内容各有侧重,形式不同,但都与论坛主题紧密相关,因此成为中国网在对此次论坛作一般程序性报道的同时,着力做好的重点内容。而在对这些内容的报道中,中国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专题、新闻快讯、头条新闻、图片、视频、直播等各种手段,并将这些手段交叉使用,形成了快速反应、深入挖掘、资料翔实的立体结构,其专题和重点文章被其他网站大量转载、链接,起到了重点网站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作用。
  
  现场直播出色表现
  让与会者认识中国网
  
  报道工作取得成果的同时,中国网也赢得了一次自我宣传的机会。中国网前方报道人员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出色表现,让与会者为之感动,赢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论坛期间,报道工作十分紧张繁忙,辛苦难以想象。小组人员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随即赶往现场,联系场地、电源、网络,直播、采访,与各方人员协调关系,晚间八九点回到驻地,整理材料,维护设备,检查白天工作,常常到夜里一两点钟才能休息,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但是,无论怎样繁忙,大家的工作总是井然有序。
  之所以能够做到有条不紊,与周密的准备不无关系。此次前往杭州之前,中国网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有总编室、技术部、市场部及各文部主任参加的协调会,明确任务、明确分工。之后是各部门按照任务要求选派出精兵强将,并组成临时小组,指派了项目负责人。除了报道方面,在自我宣传方面也做了明确要求和准备工作,如从北京带去了几十公斤重的中国网宣传册,在会场向嘉宾们散发;紧急制作了醒目的中国网宣传标志,放在每个重要场合;在杭州,在舟山,将大会新闻中心电脑主页全部设为中国网的页面。而在论坛会场设置的大屏幕上,实时播放中国网直播及专题网站,会议间歇时循环放映中国网视频,吸引了来来往往的各国高僧和高官政要。
  当然,这一次的异地远程报道,的确让中国网的前方直播人员经受了一次锻炼。16日论坛闭幕式的会场设在200米高坡上的露天广场,四周无遮无拦。在这样的场地上进行网络直播,在中国网的直播历史中还是第一次。先是四五级大风,后来阳光强烈,晃得人睁不开眼,而当典礼进行到高潮时,喷泉、礼花从天而降,猝不及防的直播人员立即用自己的身体遮挡保护设备,身上落满了水花及碎屑。
  大会闭幕式刚一结束,直播人员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抱着各种设备从这个会场跑到另一个会场,去直播组委会的新闻发布会。看到大家气喘嘘嘘、汗流满面的样子,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说:“你们不要慌,我们等着你们,中国网什么时候调试完,发布会什么时候开始!”
  在采访此次盛会的250多名中外记者中,中国网人员多次受到各方面的齐声称赞,包括中央外宣办、国家宗教局、浙江省及各级地方领导,均在不同场合多次赞扬中国网。
  闭幕典礼的现场总指挥竖着大拇指对中国网直播人员说:“我发现你们几个一直没挪窝,甚至连头都没抬一下,水也没喝一口,自始至终在埋头工作。”
  中央外宣办和宗教局的领导说:“中国网的人拥有当代新闻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素质,每次都是第一个到达场地,最后一个离开。你们在第一时间发出消息,为大会做了最精彩的报道!”
  
  论坛为媒广泛交友
  践行和谐世界理念
  
  论坛期间,中国网人员以自己的勤奋工作,为论坛和与会者提供了最快捷和准确的信息,也为采访论坛的新闻记者们提供了方便。践行了“以论坛为媒,既做好报道,也广泛交友,用行动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的工作准则。
  论坛的闭幕式上,绝大部分记者被安排在现场的最远端,而中国网被安置在指挥台旁。这是中央外宣办新闻局的领导特意关照组委会做出的安排,“要把这个论坛唯一的网络支持媒体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让他们看得到大会的每个角落,也要让嘉宾们看得到他们!”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凤凰卫视的记者都不止一次地表示,中国网在第一时间把论坛的实况上网,文字精美、图片传神,为记者们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我们每天都到中国网上找资料,总是满意而归,你们的直播是论坛报道的最大亮点!
  巴西佛教联合会联络人吉米说:“会场内到处都有中国网的身影,中国网有世界级媒体的风范。”
  更为难得的是,中国网的工作得到了许多与会高僧大德的关心和称赞,甚至为中国网欣然题字留念。
  中华国际齐僧功德会理会长、世界佛教青年友谊会署理会长、台北普贤讲堂住持净耀的题字是:法音流传三千界,善心传遍温人心。
  韩国圆佛教学会长金永斗、韩国圆佛教国际部部长金晓女士分别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表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而且在世界佛教史上也是少有的。谢谢主办者,谢谢中国网对论坛的直播!
  在论坛闭幕发布会结束后,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齐晓飞径直走到中国网直播台,一边与大家握手,一边真挚地说:中国网的消息是最快、最全的,你们为论坛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代表组委会向你们表示问候和感谢,希望我们有机会再次合作!叶小文为中国网留下“中国网网天下,中国网传天下”几个大字。
  明生法师详细地看过中国网的现场直播回放后,高兴地双手合十表示谢意。法师说:互联网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门,我也经常上网了解世界大事。中国网以自己的艰辛劳动为此次全世界佛教盛会直播,把“世界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理念及时传播给全世界,为论坛的圆满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为中国网题字:广结善缘。
  在宁波机场,中国网工作人员巧遇北京佛教协会会长、北京法源寺住持传印,大家立即采访、拍照,并随即在网上发布。传印法师告诉记者,法源寺在几年前即接入宽带,他本人也经常上网,了解佛教信息和国家大事,“中国网我常常浏览,内容比较丰富,信息量大,我已经设置为主页了!”几分钟后,当他看到自己的照片已经上网,高兴得连连称赞说:“中国网,了不起!”
  
  责编:张陆新
其他文献
地点: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办公室  时间:2006年1月6日  访谈对象:国家汉办主任 许 琳  参加访谈者:申宏磊 谭 震 赵 丽    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上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汉语这个传播的使者走近了中国,感知了中国。在当今这个多元世界中,语言担负着和平使命,它是国际间交往和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桥梁。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成立于
期刊
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被称为全球出版业的“奥林匹克”。《对外大传播》曾以《再谈图书出版向对象国靠岸》为题进行策划,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图书出版的重点稿件,令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外宣领域对外出版的现状,这些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书籍走向世界,法兰克福书展搭建了这个平台,为了使读者更近距离地触摸世界出版业的脉搏,本刊最近采访了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展览部经理季清斌。曾经参加了16届法兰
期刊
2006年3月30日上午10时,“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张梅颖,全国政协常委伍绍祖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等十二部委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在启动仪式上,航天员杨利伟和费俊龙、聂海胜受聘为“中国青少年健康楷模”;以青少年健康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文化专项基金”也同时启动,口号是:支援成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艳颖还为
期刊
编者按: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到来,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出现。因此,我们在2006年第一期开办“双语视窗”栏目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
期刊
编者按: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所在。学习汉语一时之间竟也成为一种时尚,吸引了很多外国的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  据相关报道,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大约100个国家的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教授中文课程,其中教授汉语的大学有2300余所。中国迄今已接收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累计近40万人。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接受留学生学汉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吉林省举办的各类展会,越来越吸引国外新闻媒体记者的眼球。国外媒体采访报道展会活动,已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初步统计,1995年以来,相继有加拿大环球邮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芬兰广播公司、法国新闻社、法国电视一台、德意志新闻社、德国电视一台、日本共同社、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广播协会、日本经济新闻、韩国广播公司、中央日报、韩国经济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英国路透社、英国金融时报、美联社等
期刊
在当今的社会里,想见一个蓝领工人太难了,几乎让笔者感觉到对面如果有一个蓝领工人看过来,你会产生突然见到“工人老大哥”的亲切。是的,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工厂”已不是一个抽象的记忆。可是,见一批IT精英实在是太容易了,他们活跃在当今社会新经济的大舞台中。甚至,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深圳还明确提出“让高级技工比博士工资更高”的口号。  1993年,梁稳根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当时为数不
期刊
一个昔日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农奴,今天成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的经历极其富有传奇色彩,在他身上折射出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  更令人感叹的是,他与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有过近距离的接触——  1961年,毛主席在北京亲切接见了他。  周恩来总理在听完他的汇报后说,“热地同志的发言很好,他说得对呀!”  1989年建国40周年国庆之夜,天安门城楼上,邓小平关切地向他询问西藏的情况。  他曾到胡耀邦同
期刊
枕头不是针头  [美国]葛沛迪     记得有一次,我觉得枕头很硬,想去商店买个软一点的。我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个针头(枕头)。”她说,我们的商店不卖针头。这下可把我弄糊涂了。我明明看见货架上放着一堆枕头,她怎么说没有呢?于是我慢慢地重复说:“我要买一个针头(枕头)。”她也慢慢地回答:“我们这儿没有针头。”眼看自己是说不明白了,我连忙指着她的身后说:“那是什么?”她笑了:“哦,那是枕头,不是
期刊
编者按:六十年前的中国,布满了伤痕,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但凡是生活河流淌过的地方,必将跌宕起晶莹的浪花。这虽是美国大兵写自六十年前中国战区的家书,但正如他的夫人洛蒂坚信的那样,由于“每本书都暗含着一个缘由,一段故事,一样期望,一种鼓励。不管等多久,总有一天,这些东西会结集出版”,因为这里有对生活对亲人无边的爱和无尽的感激。翻阅此书,一段段真实跳荡的文字,一幅幅可爱的小画插图,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场场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