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嫁接”意识,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嫁接;整体效应;优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1-0060-02
  “嫁接”本是一个植物学概念,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的过程。“嫁接”语文课就是开放语文教学内容的边界,消解“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壁垒,有意识地借助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路径来优化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开阔并无限延展的兼容空间。
  “嫁接”过程中,接上的芽或枝叫作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作砧木。“嫁接”语文课,首先要为“语文课”这株“砧木”找到合适的“接穗”,然后通过一系列语文实践,以学科本质的力量使它们紧密相连,促进“细胞”增生,“伤面”愈合,从而实现整体植株的“成活”与“改良”。
  1.“嫁好”——为“砧木”寻找最有亲和力的“接穗”。
  影响植物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所谓亲和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就高。
  课堂嫁接也是如此,某些不同学科,内容、进度相同或相似的“近亲”资源可统整起来联合教学。比如:苏教版二上中的《识字1》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练习1》要求读背一组秋天的成语和一首小诗《秋天到》,《练习2》的“做做说说”要求观察秋景并将它画下来或者写下来,课文《秋游》描写的是老师带领学生去秋游的情景;而苏教版二上《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走进秋天》前三课内容为《秋天到了》《秋游回味》《巧手剪秋天》,形式有“讲讲我眼中的秋色”“种子拼画”“秋游盘点”等。两者教材版本、教学进度一致,内容都与秋天有关,学习形式也有相近或重合之处,可以整合在一起,设计成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单元组织教学。
  另外,可寻找一些和教学内容高度契合的“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来充实语文课堂,比如绘画、音乐、表演、科学实验等。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三上《山行》时,随着古诗的讲解,一步步地在黑板上呈现了一幅富有艺术美感的《枫林尽染图》,极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内涵和意境。苏教版一下《乌鸦喝水》一课,针对学生“为什么放入石子以后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如果放入其他的东西行不行?”的阅读疑问,教师拿来一个与课文中相似的瓶子,以及水、石子和沙子,让学生观察分别放入石子和沙子后水平面的变化,并将其中的物理学道理解释清楚,使学生对乌鸦的“聪明”有了鲜明而深刻的领悟。
  2.“接通”——以“语文的力量”让“砧木”和“接穗”紧紧相连。
  嫁接的关键是让接穗和砧木伤面的形成层紧紧相贴,使植物本身所具有的“自愈”机能最大可能地被唤醒和激活。这种“紧贴”,是一个渗透、融合的过程,更是一个适应、接纳的过程。
  嫁接之于语文课堂,首先不是形式的表面依附和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融合,与教材内容融合,与学生学习期待融合,与整体学习氛围融合,贯通于整个学习过程,致力于学习气质的内在提升和学习能力的整体增强,追求“1 1>2”的合作效应。
  从另一个角度看,引入“外资”正是为了激活本体,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力量的追溯和探求。这就要求教师既能慧眼识别具有语文价值的课程资源,又须慧心研制,赋予其“辅助文本理解”的机能。在“理解、积累、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异体组织因其特有的价值被接纳乃至融入,激发了本体细胞活力,促使增生的部分即时成活,其增值价值得以体现,从而成为课堂有机体的一部分。
  课例:苏教版四上《维生素C的故事》
  【片段一】
  课前小实验:教师准备一杯清水,滴入碘酒,使水变色。接着倒入神秘粉末,水一下子变回无色透明。学生啧啧称奇。
  师:你们猜猜老师倒下去的粉末是什么?
  (学生自由猜测)
  师:告诉你们,是维生素C。
  生:噢!
  师:那维生素C这种物质是怎么被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
  【片段二】
  (课前小实验同片段一)
  师: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刚才的实验还证明,它能对抗自由基,具有美白皮肤的功效,够神奇吧?知道老师做这个实验的用意吧?
  (学生会心点头微笑)
  师:对,今天学的课文讲的就是维生素C怎么被发现的,首先和一个“奇人”哥伦布有关,谁来介绍一下他?
  (学生交流有关哥伦布的信息)
  师:读过课文知道,发现维生素C还跟一种什么怪病有关?
  (学生读文中有关“海上凶神”的句子)
  师:“海上凶神”其实就是“坏血病”,在一次远航中,哥伦布的十几个船员都得了这种可怕的疾病,可他们并没有死去,而是奇迹般地起死回生,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学生潜心读文,理清故事,并作简要概述)
  以上教学片段均引入了有关维生素C的小实验,但通过对比发现,实验一是“化学的”,仅仅是为了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而导入课题,和其余教学环节并无实际关联;实验二才是“语文的”,以“神奇实验”引出“神奇物质”,循着魔幻般的感觉,师生一起说“奇人”,聊“怪病”,谈“奇迹”……“科学实验”与“语文实践”无痕相融,不仅以新奇形式吸引了眼球,还营造了一个有魔力的问题情境,提起了全课之“气”,有利于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投入阅读和表达。
  3.“改良”——以成活的“接穗”提升整体植株的品质。
  嫁接对植物品种的改良、经济价值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语文课堂吸纳其他学科领域的营养元素,如自然科学的重逻辑、尚严谨,艺体学科的重形象、尚想象等,不但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能改变常规的教学形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于轻松愉悦中走过文本最“艰涩”的路程。
  课例:苏教版三上《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片段一:说戏与表演】
  师: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请四人小组来演一演。
  师: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么?扮演雷奈克的同学要通过自言自语表演出来,谁来当导演,先帮演员说说戏?
  生:雷奈克看到两个男孩在玩跷跷板,可能会想:跷跷板平时不是这么玩的呀,他们在干什么?我倒要去瞧瞧。
  生:雷奈克会问:“你们为什么这么玩跷跷板呀?”
  生:雷奈克听了男孩的回答,会想:“这是真的吗?我也来试试!”
  生:雷奈克一边跑回医院一边大声喊:“我终于找到诊断肺结核的方法了!”
  …………
  【片段二:体验与发现】
  教师让学生模仿课文做实验。
  实验一:同桌两人,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一人便能清楚地听到划桌子的声音。如此同桌互听。
  实验二:一人将练习本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如此同桌互听。
  以上课例,以特定的学习内容为介质,改变默读、静听等较为单一的阅读模式,运用表演、实验等方式,创设了贴近儿童、贴近生活的“事件”,吸引学生参与思考、实践、合作探究,教学信息和学习主体之间呈现多向互动、多元生成的良好状态。
  嫁接语文课,是一场创新的、试图突破既有教学格局的“穿越森林之旅”。教师以“课程”的整体视野把握教材,扩展教学时空,寻求资源支持,打通文本、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学习成为一个主客交融、纵横联系的综合性过程,成为一种具有深刻精神体验的自由、幸福的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隆亭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个盛产富于理性思维的艺术家与思想家的国家,那就是德国。而德国的时尚,充满逻辑与思考的生活方式,简洁直观、直奔主题。无论是哲学还是音乐,德国人喜欢深入地挖掘其背后的原理
近些年来,烟台市干部教育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探索体现为:始终坚持以理论培训为基础,致力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深化认识,逐步将传
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大国方略:“一带一路”在行动》新书发布会近日举行。
经营理念:以高档零活树精品,以团体工装促销售,以特色成衣展形象北京红都集团公司是以“红都”品牌为龙头,集服装设计、商业批发零售、宾馆写字楼、国际青年旅舍、农副产品市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产生有外因(消极的社会评价),也有内因(消极的自我角色定位),对此要加以分析,并应从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实施多元化的个性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提
目的 总结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假及瘤综合征的体会。方法对1例DSA及静脉窦逆行造影显示矢状窦后部中度狭窄,右侧横窦严重狭窄的假脑瘤综合征的病人,在神经安定镇痛下,经右侧颈
本文介绍利用超声波定量测试裂纹失稳扩展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动态断裂响应参数等量的原理、方法,并给出了若干实验实例。
如果搭乘上了“Elegant Prosper”的专利,在这场以“TOUCH”为主题的发布会现场,你会瞬间倒回六十年,雅莹正在时空的那头解读着新女性的由来。
在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海拔2154.9米的著名风景区华山上,常年驻守着一群身穿深蓝和橘红相间工服、手拿清扫工具的人群,他们经常出没在游客当中,有时候,他们还要头戴安全帽,腰系绳索,把自己吊到悬崖下面捡拾垃圾。他们就是华山环卫工人。  走上华山,随处可以看到身着蓝黄相间、前胸后背有白色荧光条制服、手持清扫工具的人们,他们有的在陡峭的台阶上,有的翻过护栏走到悬崖的边缘,还有的甚至被绳索捆起来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直线驱动器的仿生工作原理,并设计出它的机械结构及其控制器。实验表明,这种直线驱动器具有超高精度(0.1μ)、输出力大、行程大、结构简单、体积小、无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