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突出主体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ao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历史学科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科,说到学习历史,不少学生都曾演绎过“记—背—忘”的三步曲,即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简单枯燥又无意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与历史之间本来就客观存在的时空距离基础上,又添加了心理距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左,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背。因此,有必要以改变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变”中求新,营建历史新课堂,为学生创造能“动”可“感”的氛围和机会,在“行动”中“心动”,在“动”中走近历史,在“动”中感受历史知识的博大精深。
  本人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始终不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作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现将多年来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变化手段。由单一化、原始化逐渐向多样化、现代化转变。
  
  从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角度思考,显然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历史课育人目标服务的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改革模式。由教师讲解,过度为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计划,一环一环地讲解,从不关注学生的需要。主体性教学模式下,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俗话说,吃鱼不如取鱼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教学中,让学生变“吃鱼”为“取鱼”。 历史教学离不开丰富详实的资料,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教师课前的大包大揽及课上的大灌特灌,往往使学生应接不暇或食而难解其味。因此可以从改革课前准备入手,放手发动学生, 重视学生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广开资料之源,使学生由仅尝“吃鱼”之味变为兼享“取鱼”之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运用正确的学科思维方法去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和思维能力为目的,摒弃“满堂灌”,一讲到底。教师更应注意学生课堂上的活动,如课堂讨论、抢答、知识辩论等方法,课外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观看一些历史剧或作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科思维方法,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
  
  三.端正思想。以身边事为例,用历史的观点去分析当今社会环境,消除历史无用论。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消除学生的历史无用论思想。以史为鉴,以古鉴今,用历史的观点去判断和分析当今社会、指导社会行为,完善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
  例如,我国古代史中多次提到农业的发展,其中农业增产与土地开发就直接涉及人与环境关系的问题,是理想的环境教育材料。“重农抑商,以农为本”,在商鞅变法时期就明显地反映出来。“农本”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封建社会。
  历代王朝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农业生产,如三国时曹操实行屯田、明代奖励开垦、清代官吏的升迁以督垦情况作为标准等。这保证了农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对此,过去都作了充分肯定。但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跟学生讲清楚,历代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大量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环境恶化。中华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一带就是因为长期的盲目开垦而导致现今的局面。据记载,周代时,黄土高原满目青翠,森林覆盖率达到53%。但自秦汉开始,历代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以砍伐大量森林换取耕地,其结果是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黄河泥沙含量不断增加。宋代时黄河泥沙含量就已达到50%,明代增加到60%,清代进一步达到70%。黄河河床日趋增高,终使部分河段成为奇特的“悬河”,暴雨时节,决堤成灾。更可怕的是这一带的沙漠面积日渐扩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补充以上材料,结合现在黄土高原的状况,使学生明确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正视农业的增产必须从提高生产技术,依靠科技增加亩产量入手,而并非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又如,失落在时空中的文明古城楼兰,古代丝绸之路最令人神往的一片绿洲。曾有过商旅往来盛极一时的历史,后来却消失在漫漫黄沙中。究其原因,与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过度的消耗破坏了绿洲的生态环境,加上这一地区本身环境条件的恶劣,最终,导致绿洲消失。
  以上的事实,反映了人类要发展必须与环境协调,提醒了我们在今天城市发展问题上必须处理好环境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等,否则终有一天,我们也得搬迁。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有关人类社会与环境的互相促进影响、共存共荣的信息,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也能体现出当今历史教师的责任心。历史学科既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又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信息,而且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沟通东西南北,横跨中外。学生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也会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对历史教师与历史学科的热爱,从而更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犯一些错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实际上也给错误者一次成长的经历。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当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及时教育学生,学生的错误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犯错的时候,也是我们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应该利用这种资源,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并能从错误中看出发现其内心的需要,运用正确的疏导,让学生的兴趣迁移,变坏事为好事,让他们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    一
期刊
2月18日,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在南京召开,副省长、省语委主任曹卫星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主任、省语委副主任李一宁主持会议,省教育厅厅长、省语委副主任沈健传达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和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年度会精神,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何国平、省教育厅副厅长省语委副主任胡金波出席会议。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林、省广电局副局长罗舒泽、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数学教学应如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受到升学的压力。素质教育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最基本能力    1.教师应具备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要考虑几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期刊
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类同于人类探究事物的过程,在不断地尝试、否定、质疑过程中摸索出事物的本质,而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在不断地思维受阻过程中,不断地否定先行的判断和推理,使新知呈现另一种可行的途径。    一、不断地尝试    教师在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教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已具备了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否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和积极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相
期刊
爱是宽容的,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收获学生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一种执着,教师的爱应是在期待中与学生共享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关怀。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灵健康发展。有时候,教师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个温暖真诚的微笑,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是学生转变的契机,只有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才会有能力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新的挑战。  几年前由于工作需要,中途接手了六年级(3)班,
期刊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调整自我心理和行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要接受来自智力能力以外的职能的控制,以便随时适应学习情境的变化;课后,作业的完成,知识的复习和时间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划,合理地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种指导、调节、控制“认知能力”的能力,也就是“元认知能力”。    一、“元认
期刊
闲暇出智慧。我对生命体成长的一点感悟,也许源自一盆小小的绿萝。  一直盼望着能拥有一盆水培的绿萝,因为我爱绿萝肥美的叶片,舒展的姿态,水培较之盆栽的好处,是能看清植物底部缠绵的根须。  去年秋天我终于拥有了第一盆水培的绿萝,放入一个圆球状的器皿,搁在红木花架上。茶余饭后,我常常绕着花架欣赏每一片绿叶。心形的叶片各具形态,摇曳生姿;绿意盎然,蓬蓬勃勃。它们绿得醉人,墨绿厚实,浓绿深沉,淡绿则在光下透
期刊
【摘要】小班化教学就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小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及方向。小班化教学是否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取决于其人际互动这一动态过程的状况。只有充分发挥互动交往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如果小班化教育得以实施,教学互动能够真正形成,那么素质教育就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人际互动  教育社会学认为课堂是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活
期刊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挖掘教材中可探究的因素,引导学生以获取地理基础知识为目标,培养创造性的学习思维,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进而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程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及的开设探究型课程的设想,并做出如下界定:研究型(探究型)课程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依照科学
期刊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问题,在许多教师中间,可谓有着普遍的认同,打瞌睡、讲话、小动作不断, 更有甚者出现了逃课等现象。所以,“难教”成了任课教师的一大问题。  日前,在随堂听取一位资深教师的课上,发现上述的情况荡然全无。秘诀何在?在课后与这位教师交流中,笔者有了新的感悟,以下就其中应用的“显错手法”,与大家交流。  当时我们听取的是《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有关宏观经济领域中“三大产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