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对于幼儿数学知识与数学经验的获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次中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坐在地毯上,孩子们松散随意地坐着,在整个活动中心神不定,东摇西摆,东张西望,当教师集中点评时,多数孩子没有静下心来听,有的孩子更是转过身,背对教师看着别处,显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现场的互动效果十分低下。活动后,我们进行了分析,发现原因在于孩子们没有固定的座位,这在无意中对他们的有意注意造成了干扰,从而直接影响了师幼互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开始尝试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有效利用教学空间,从而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我们结合幼儿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了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蛋宝宝”(见附),利用“蛋宝宝”这个生动的形象,帮助幼儿掌握物体成封闭状时的数数方法。在设计这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特别考虑到了空间安排的因素。
第一次空间安排
活动开始,教师组织幼儿围着自己站立,然后弯下腰向幼儿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四位神秘的客人,猜猜它们是谁。”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于是,教师出示了连线卡片,笑着对孩子们说道:“只要把连线卡片上的数字从小到大连起来,你们就知道是谁来了。”许多孩子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活动中。
(活动开始时,孩子们围着教师站立,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活动中。)
第二次空间安排
教师在活动室内围着黑板放置了四张桌子,成半圆形排列,每张桌子的前方与左右方各放一张椅子。教师在活动前已测试过坐在每个座位上的幼儿均能清晰地看到黑板上的内容。在教师交代连线游戏的规则后,幼儿自由寻找座位,开始聚精会神地进行游戏。此时,幼儿已自然地分成了四组,孩子们神情专注地操作着自己的玩具。数分钟后,教师与幼儿将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并排列整齐。幼儿回到各自的座位,等待四位客人的到来。接着,教师出示动物卡片,组织幼儿开展配对活动,并引发了怎样数清排列成封闭状的鸡蛋的讨论。随后便开展了第二次操作活动,幼儿开始探索物体排列成封闭状时的数数方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回应教师,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
(围着桌子坐为幼儿的操作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幼儿独立思考,能使幼儿集中注意进行探索与思维。之后,孩子们探索出了许多方法。由于该环节占用时间不长,加之随后还有操作环节,因此教师并没有让幼儿集中在自己身边。为了避免干扰,在安排四个小组的过程中,教师也考虑到了每个座位的角度,保证孩子们即使坐在桌边也能集中注意地投入活动。)
第三次空间安排
在分享经验的环节中,教师再次改变了空间安排,让全体幼儿围坐成马蹄形,并把幼儿一个个请到中间,让他们边操作边介绍自己的方法与答案。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孩子们非常自信。由于座位之间距离较近,因此幼儿对同伴的操作看得很清楚,对同伴的介绍也听得非常清楚。在此基础上,孩子们相互学习同伴数数的好方法。
(在交流分享的环节中,教师再次改变了座位的安排,将座位排成马蹄形。这样就解决了幼儿无法集中注意这个问题。孩子们不仅能近距离地聆听与观看同伴们数数的好方法,同时也让自己的经验得以展示。)
第四次空间安排
在最后的游戏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沿着十二窝“鸡蛋”听着音乐信号边走边玩游戏,从而复习数数的方法。这一空间安排的改变,让每个幼儿都动了起来,孩子们跟着音乐学做老母鸡走路的动作,音乐一停,立刻找一窝“鸡蛋”蹲下,开始数自己所孵鸡蛋的数量。整个活动时间不长,但孩子们十分投入。
(孩子们经过操作与交流,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必须动静交替,此时,空间的变化必不可少,它的最大作用是让幼儿动起来。)
研究中我们发现要把数学知识转换为孩子们能接受和喜欢的学习内容,教师必须考虑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看得明白,听得清楚,学得快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座位、教师的站位、教具的摆放等空间问题,也是影响师幼互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多次改变幼儿的座位安排,提高了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每一次座位变化既方便了幼儿观察,又方便了幼儿交流与分享。基于以上案例,我认为教师在考虑集体数学教学活动的空间安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近距离的空间安排。师幼互动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只有情感的相融,才能调动情绪,触发灵感和创造力,推进言语与非言语等手段的交互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在心理上支持幼儿。幼儿与教师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心理距离也会拉近,这有利于幼儿消除紧张心理,排除干扰因素,大胆地发起互动,从而使活动变得富有生气和乐趣。
其次要有清晰的幼儿视角。幼儿的视角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空间安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幼儿看不清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放弃活动等情况的发生,从而直接影响幼儿与教师、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因此,在创设数学教学活动空间时,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处于任何位置的幼儿都有清晰的视角,能看清学具、教具、教师与同伴。
再次要有独立的操作空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操作中与材料、教师充分互动,取决于操作空间的安排。在“蛋宝宝”这一活动的操作环节中,教师安排每张桌子边上坐三名幼儿,空间使幼儿间互不干扰,有了独立思考、探索各种数数方法的机会,为紧随其后的交流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操作活动的空间安排上,教师要创设让幼儿集中注意、与材料充分互动的操作空间,尽量避免拥挤、操作不便等干扰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操作的价值,保证操作的效果,最终提高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附:蛋宝宝
目标:
1.在游戏中探索、发现排列成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互的数数经验。
2.发展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萌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
2.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实物及其相应的图片各一。
3.封闭状排列的、有一定数量的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的图片若干。
4.动物图片,数字卡片。
5.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连线找客人
1.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四位神秘的客人,只要把纸上面的点子,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连起来,你就知道了。
2.幼儿连线后,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出示相应的鸡、鸭、鸽子、鹌鹑等动物图片。
二、配对
1.教师出示鸡蛋、鸽蛋、鸭蛋、鹌鹑蛋实物,引导幼儿一一认识。
2.将某动物的蛋一一配对地放在动物图片旁边。
三、数鸡蛋
1.出示鸡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时候会数错呢?怎么数才能数清楚呢?
2.总结并示范数数的方法(出示数字卡片):我们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鸡蛋,再数到它时要记得停下来。
四、尝试给封闭状物体数数
1.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2.启发幼儿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得又快又对,怎么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那个蛋。
3.总结交流数数的经验,用数字卡片表示物体数量。
4.幼儿说对后,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比较哪种动物生的蛋最多。
五、游戏:母鸡孵蛋
1.交代游戏规则:音乐一停找一窝鸡蛋蹲下孵小鸡,数一数一共孵了几个蛋。
2.游戏反复进行。
在一次中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坐在地毯上,孩子们松散随意地坐着,在整个活动中心神不定,东摇西摆,东张西望,当教师集中点评时,多数孩子没有静下心来听,有的孩子更是转过身,背对教师看着别处,显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现场的互动效果十分低下。活动后,我们进行了分析,发现原因在于孩子们没有固定的座位,这在无意中对他们的有意注意造成了干扰,从而直接影响了师幼互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开始尝试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有效利用教学空间,从而促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我们结合幼儿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了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蛋宝宝”(见附),利用“蛋宝宝”这个生动的形象,帮助幼儿掌握物体成封闭状时的数数方法。在设计这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特别考虑到了空间安排的因素。
第一次空间安排
活动开始,教师组织幼儿围着自己站立,然后弯下腰向幼儿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四位神秘的客人,猜猜它们是谁。”话音刚落,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于是,教师出示了连线卡片,笑着对孩子们说道:“只要把连线卡片上的数字从小到大连起来,你们就知道是谁来了。”许多孩子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活动中。
(活动开始时,孩子们围着教师站立,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于是,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活动中。)
第二次空间安排
教师在活动室内围着黑板放置了四张桌子,成半圆形排列,每张桌子的前方与左右方各放一张椅子。教师在活动前已测试过坐在每个座位上的幼儿均能清晰地看到黑板上的内容。在教师交代连线游戏的规则后,幼儿自由寻找座位,开始聚精会神地进行游戏。此时,幼儿已自然地分成了四组,孩子们神情专注地操作着自己的玩具。数分钟后,教师与幼儿将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并排列整齐。幼儿回到各自的座位,等待四位客人的到来。接着,教师出示动物卡片,组织幼儿开展配对活动,并引发了怎样数清排列成封闭状的鸡蛋的讨论。随后便开展了第二次操作活动,幼儿开始探索物体排列成封闭状时的数数方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回应教师,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
(围着桌子坐为幼儿的操作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幼儿独立思考,能使幼儿集中注意进行探索与思维。之后,孩子们探索出了许多方法。由于该环节占用时间不长,加之随后还有操作环节,因此教师并没有让幼儿集中在自己身边。为了避免干扰,在安排四个小组的过程中,教师也考虑到了每个座位的角度,保证孩子们即使坐在桌边也能集中注意地投入活动。)
第三次空间安排
在分享经验的环节中,教师再次改变了空间安排,让全体幼儿围坐成马蹄形,并把幼儿一个个请到中间,让他们边操作边介绍自己的方法与答案。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孩子们非常自信。由于座位之间距离较近,因此幼儿对同伴的操作看得很清楚,对同伴的介绍也听得非常清楚。在此基础上,孩子们相互学习同伴数数的好方法。
(在交流分享的环节中,教师再次改变了座位的安排,将座位排成马蹄形。这样就解决了幼儿无法集中注意这个问题。孩子们不仅能近距离地聆听与观看同伴们数数的好方法,同时也让自己的经验得以展示。)
第四次空间安排
在最后的游戏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沿着十二窝“鸡蛋”听着音乐信号边走边玩游戏,从而复习数数的方法。这一空间安排的改变,让每个幼儿都动了起来,孩子们跟着音乐学做老母鸡走路的动作,音乐一停,立刻找一窝“鸡蛋”蹲下,开始数自己所孵鸡蛋的数量。整个活动时间不长,但孩子们十分投入。
(孩子们经过操作与交流,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必须动静交替,此时,空间的变化必不可少,它的最大作用是让幼儿动起来。)
研究中我们发现要把数学知识转换为孩子们能接受和喜欢的学习内容,教师必须考虑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看得明白,听得清楚,学得快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座位、教师的站位、教具的摆放等空间问题,也是影响师幼互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多次改变幼儿的座位安排,提高了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每一次座位变化既方便了幼儿观察,又方便了幼儿交流与分享。基于以上案例,我认为教师在考虑集体数学教学活动的空间安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近距离的空间安排。师幼互动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只有情感的相融,才能调动情绪,触发灵感和创造力,推进言语与非言语等手段的交互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在心理上支持幼儿。幼儿与教师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心理距离也会拉近,这有利于幼儿消除紧张心理,排除干扰因素,大胆地发起互动,从而使活动变得富有生气和乐趣。
其次要有清晰的幼儿视角。幼儿的视角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空间安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幼儿看不清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放弃活动等情况的发生,从而直接影响幼儿与教师、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因此,在创设数学教学活动空间时,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处于任何位置的幼儿都有清晰的视角,能看清学具、教具、教师与同伴。
再次要有独立的操作空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操作中与材料、教师充分互动,取决于操作空间的安排。在“蛋宝宝”这一活动的操作环节中,教师安排每张桌子边上坐三名幼儿,空间使幼儿间互不干扰,有了独立思考、探索各种数数方法的机会,为紧随其后的交流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操作活动的空间安排上,教师要创设让幼儿集中注意、与材料充分互动的操作空间,尽量避免拥挤、操作不便等干扰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操作的价值,保证操作的效果,最终提高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附:蛋宝宝
目标:
1.在游戏中探索、发现排列成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互的数数经验。
2.发展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萌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
2.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实物及其相应的图片各一。
3.封闭状排列的、有一定数量的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的图片若干。
4.动物图片,数字卡片。
5.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连线找客人
1.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四位神秘的客人,只要把纸上面的点子,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连起来,你就知道了。
2.幼儿连线后,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出示相应的鸡、鸭、鸽子、鹌鹑等动物图片。
二、配对
1.教师出示鸡蛋、鸽蛋、鸭蛋、鹌鹑蛋实物,引导幼儿一一认识。
2.将某动物的蛋一一配对地放在动物图片旁边。
三、数鸡蛋
1.出示鸡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时候会数错呢?怎么数才能数清楚呢?
2.总结并示范数数的方法(出示数字卡片):我们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鸡蛋,再数到它时要记得停下来。
四、尝试给封闭状物体数数
1.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2.启发幼儿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得又快又对,怎么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那个蛋。
3.总结交流数数的经验,用数字卡片表示物体数量。
4.幼儿说对后,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比较哪种动物生的蛋最多。
五、游戏:母鸡孵蛋
1.交代游戏规则:音乐一停找一窝鸡蛋蹲下孵小鸡,数一数一共孵了几个蛋。
2.游戏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