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圆锥曲线的一组性质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原题再现
  (苏州市2011-2012年高三调研)如图,设点P是椭圆 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左,右顶点A,B).
  (1) 若椭圆E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C,求以F为圆心且与直线AC相切的圆的半径;
  (2) 设直线 分别交直线 与点M,N,求证: .
  本题共由两个小问构成,第1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主要涉及直线方程,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圆的标准方程等基础知识;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转化与化归能力,主要涉及到直线的交点和椭圆中的定值问题.
  解:(1)由题意, , .直线 .
  设圆F的半径为r, 以F为圆心的圆与AC相切,
  圆心F到直线AC的距离即为半径r.
  (3) 设 ,直线AP,BP分别交直线 与 两点.
  三点共线, ,即 .同理 ,即
  又 在椭圆上,故 . . .因此
  实际上,椭圆有如下性质:
  设AB是椭圆 的长轴, 是椭圆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则 .
  因此,本题中 .
  2.追根溯源
  本题是根据2009年福建省高考题改编而成.
  已知直线 经过椭圆 的左顶点A和上顶点D,椭圆 的右顶点为 ,点 是椭圆 上位于 轴上方的动点,直线 与直线 分别交于 两点.
  (Ⅰ)求椭圆 的方程;
  (Ⅱ)求线段 的长度的最小值;
  (Ⅲ)略.
  在第(Ⅱ)问中,假设 .由上文知 .即
  ,当且仅当 时上式取等号.
  3.试题研究
  命题1 已知椭圆方程为 ,A,B为长轴的两个端点,直线 交x轴与C点, S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AS,BS分别交直线l与MN两点,则 为定值.
  证明:假设 ,因为S是椭圆上点,于是有 .直线AS方程为 ,当 时, .即 ;
  同理可求得
  进而有以下的命题:
  命题2 已知椭圆方程为 ,A,B为短轴的两个端点,直线 交x轴与C点, S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AS,BS分别交直线l与MN两点,则 为定值.
  命题3 已知双曲线方程为 ,A,B为实轴的两个端点,直线 交x轴与C点, S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直线AS,BS分别交直线l与MN两点,则 为定值.
  证明过程与命题1类似,本文不再赘述.
  推论:已知椭圆方程为 .A,B为长轴的两个端点,直线 交x轴与C点, S是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AS,BS分别交直线l与MN两点,则以MN为直径的圆经过x轴上的两个定点.
  证明:如右图.假设以MN为直径的圆交x轴P,Q两点.
  则有 ,又因为 ,即 .
  因此,该圆交于两定点 .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其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而这一目标又跟教师的教学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显的尤其重要.也是所有在一线工作者身体力行的探索目标.而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方式就是应该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教学过程.这样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学的方式的改变来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这就是以退为进的思想.  当我们在探求某些数学问题的解法时,碰到一些疑惑费解或难于入手的困难,不妨将复杂的问题退到较为简单易求的地步,从中找出能反映问题本质属性的东西,使原问题化难为易而获解.
期刊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这个的“魂”,也就能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
期刊
进入高中以后大多数学生在数学方面辛辛苦苦地在学习,但是效果不好,质量不高,时间花下去了,可是却得不到成效,原因何在?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找学生谈话中得知,关键学生把学习数学变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遇到数学往往从心里上面就害怕她,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另一方面,高中的数学内容比起初中的内容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的难度都上升了一个台阶.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
期刊
侧面展开图除用以计算几何体的面积外,还有一个作用,教材上很少涉及,那就是立几中的最值问题,它一直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内容,虽然学生对于几何体侧面积公式非常熟悉,但是对几何体表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往往会束手无策,如果我们对问题作适当的转化后,这样就可以找到它的突破口,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方法是把几何体的表面展开转化为平面问题(化折为直),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它其中蕴含着化归转化思想.现举例说明立体几何最值问
期刊
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实生活中,一个事件一个问题的顺利解决,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这个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就是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其事件和问题的内涵和实质多少.作为一名数学教育者,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作为一个数学学习者,学生就必须要熟悉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期刊
201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大家对今年的数学试卷褒贬不一,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试卷较之往年有创新之处,体现对考生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何面对新的形势与走向,我觉得所有考生和教师必须正视.下面我就今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期刊
数学概念反映了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数学抽象的结果.概念的学习也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的学习要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对数学概念学习来说,要把概念放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去,考查它的来龙去脉,从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看,强调 概念的前后联系,强调 在概念体系中学习概念,其根本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期刊
我国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并出现了“自己查阅”、“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等字眼.单是“阅读”一次,即出现达12次之多,“查阅”一次高达21次.如果再加上与之有关的词汇,则就更多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