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访泸沽湖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翻越了一座座高山,带着满身的灰尘,终于在午夜十二点钟到达了泸沽湖边。这时夜深人静,夜幕茫茫。在只看到一片模糊的水面和四周隐隐约约的群山之后,我们便悄然入睡了。
  清晨,推开窗户,眼前出现了一片水平如镜的湖面。牛羊在湖边游荡,野鸭在湖面飞翔,远处的青山时隐时现,清晨的迷雾给大地罩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太阳出来了,驱散了迷雾,揭开了泸沽湖的真实面容。秀丽的湖泊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里。蓝天、白云、雪山、草地、青山、绿水、农舍、羊群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奇异画面。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旅途的疲劳不翼而飞。我和旅伴跳跃着,欢笑着,涌到湖边。当地摩梭人的小木船载上我们,向湖心划去。
  泸沽湖总面积5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9米,最大深度达91米。储水量超过面积为其五倍的大理洱海。湖中有五个小岛,两个半岛。湖面三分之二归云南省宁浪县永宁乡,三分之一归四川省盐源县。东岸的半岛深深插入湖心,使整个湖面像一个弯弯的牛轭,泸沽湖也因此得名。
  小船在湖面上划行,双桨荡起了阵阵涟漪,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另一只船划过来了。大家猛然发现,在双桨抬起的一瞬间,人和船的倒影竟如此之清晰。水上水下,一模一样,分毫不差。船只仿佛停留在一块巨大的宝镜上。大家惊呆了。清醒之后,爆出一阵欢呼。所有的相机都举了起来,尽情欣赏着捕捉着水中的倒影。手中的双桨停住了,谁也不忍再划下去。湖水似乎理解我们的心情,桨离开水面才几秒种,马上就恢复了如镜的水面,再现了清晰的倒影。
  继续挥桨前进,碧绿的湖上,水质清澈无比。湖中没有一根杂草,水中没有一点杂质。泸沽湖深藏于群山之中,没有受到丝毫的污染。湖边的居民为了保护水质,宁可用双手划船,也不愿使用机动船,就这样为自己,也为人类保留了一块难得的净土。同船的人情不自禁地捧起湖水,一口接一口地喝。清纯甜美的水,仿佛总也喝不够。划着划着,有的人竟激动地相互泼起水来,引来了一阵欢快的嘻笑声。弄得小船左右摇摆。吓得船家连声喝止:再这样闹下去,船会翻的。
  荡舟在这样的水面上,欣赏着周围如画的美景,歌喉发痒,歌声脱口而出。一支接一支优美动听的歌曲在湖面飘荡,婉转悠扬,传得很远很远。此时的我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游客的盛邀之下,船家也大方地引吭高歌。他天生一副好歌喉,音域宽广,声音宏亮。歌声带有浓郁的藏族风味,又有汉族的情调,形成一种独特的本地风格。船家的演唱赢得了游客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赞叹。在快乐之中荡桨,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小船到达了一个翠绿的湖心小岛。
  小岛刚开发不久,除了满山密林之外,尚无其他建筑。然而站在岛的顶端,泸沽湖秀美的面容一览无余。所有的一切在湖水的映照下更加清晰明丽,山更青,水更绿。我们来到另一个小岛,这里有一座古墓和一座新建的庙宇,同时还有一个小商店出售食物和各种纪念品。大家或入庙进香或登高远眺或摄影留念或争相购物,小岛热闹非凡。
  当我们还在小岛上流连忘返的时候,摩梭船家已经在高声催我们返航了。他们警告说:如再不走,起风就危险了。果然当小船返回,离湖边还有50米时,风吹起来了,碧波阵阵。我们拼命划桨,迅速登岸。转身看去,风更紧了,湖面波涛滚滚。秀美的泸沽湖露出另一副惊人的面容。
  泸沽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魅力,不仅在于她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在于她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保留着我国唯一的也是世界少有的原始社会初中期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民风民情也像泸沽湖的水一样天然而纯净。怀着好奇的心情,一上岸,我们便兴致勃勃地前往湖边一个叫落水的摩梭人的村寨里做客。
  摩梭人聚居在云南、四川交界处的泸沽湖四周,以纯朴,好客著称。刚进村寨,一位高大的摩梭姑娘迎面而立,她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去。
  一进大门,是一个宽大的庭院,院中立着一个烧开水用的锅炉。主楼上下两层,有十来间房间。厨房十分宽敞,大大超过一般家庭的需要。我们在厨房坐下,主人端来了香喷喷的热茶。一个年轻的摩梭小伙子走过来陪我们攀谈起来。
  他告诉我们:由于泸沽湖地处云贵高原与大小凉山的交汇地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十分闭塞,因此摩梭人古老的风情习俗得以保存。历史上,这里的妇女没有固定的配偶,可与她喜欢的男子实行“走亲”,即某一男子定期到一位妇女家中居住。孩子的母亲和舅舅在子女扶养、财产继承等方面有较大的权力。这些情况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直到一九八二年,一名四川日报的记者到泸沽湖边居住了一夜之后,向外界披露,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到泸沽湖探访、旅游的人也大为增加。随着与外界交往增多,不少摩梭人也穿上了汉族服装,说起汉语,改用了汉族姓名。连长期保留的婚姻制度也发生了变化,这里的人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建立起稳定的家庭。这也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吧。
  勤劳智慧的摩梭人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他们精心修整了湖心的小岛,建造了游船,生产销售各类纪念品,组织起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晚会,建起了一家胜过一家的家庭旅店。我们所见到的房间、锅炉、厨房就是为游客服务的。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这家旅店的房间。每间房约十至十五平方米,设床位三至五个,共有38个床位。房间整洁,行李干净,床上铺有海棉垫、床头用宝丽板包蒙,每间房内还有桌子、沙发等。设备齐全,收费也较合理,每个床位5元。我们当即决定今晚在此投宿。主人立即烧起锅炉,端来热水,为大家洗尘。然后忙着为我们准备晚饭。
  休息片刻,经不住诱惑,我和伙伴们又来到另一家游逛。这家显得气派更大。当头一座三层大楼,墙壁用直径20厘米的圆木相扣而成。气势宏大的大门上高悬一块招牌,上书“摩梭园”三个大字。走进大门,只见庭院更宽,锅炉更高。整个大楼全为客房,装璜档次比上一家更高。这样大规模、设施豪华的私人旅店,令人感叹不已。泸沽湖位于川滇交界的荒僻地带,人烟稀少,全靠这一湾一尘不染的湖水,一种原初独特的民族风情,一片翠绿的群山,才带来了勃勃生机,带来了现代文明。而现今许多地方,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所谓的文明,实在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愚蠢之至。
  回到住地,摩梭姑娘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有香肠、炒辣子、青菜汤、粉肠、腊肉、粉丝等。虽然没有什么名特产,味道却很周正。宽敞的厨房内,摆有三张方桌,旁边的火塘,烈火熊熊燃烧。顶上的玻璃瓦透出一缕缕光亮。炊烟在四周缭绕,给人一种浓厚的山野村寨的感觉。主人还拿出几瓶当地特有的苏里玛米酒让我们品尝。这种酒呈乳白色,酒味不浓,还带有点酸味。是当地人最喜欢喝的珍品。它像泸沽湖水一样清纯自然,醉人而不浓烈。酒饭正酣,几位摩梭姑娘来与我们联系,愿为我们组织晚会。摩梭人的“打跳”早就颇负盛名,来了岂有不看之理。饭后,大家谈论的话题和注意力都集中到这次旅游的重头戏──摩梭人的“打跳”晚会上。几个舞迷早已脚痒,恨不得马上进入场内,纵情施展一番。
  天刚刚擦黑,湖边的沙滩上,一堆篝火被熊熊点燃,给游客带来光明和温暖,也把人们聚集在一起。八点整,晚会的主持人——一位高大英俊的摩梭小伙子高声宣布:晚会开始。一声悠扬的笛声响过,40多个穿着民族盛装的摩梭姑娘和小伙子排成整齐的队列,开始表演他们传统的民族舞蹈。在笛声的指挥下,整个舞蹈跳得规范整齐,轻快有力。而且变化多样,时而伴有歌声和呼号声。他们围着火堆,转了一圈又圈。每转一两圈,步法和舞姿又有新的变化。看似简单,实则难以捉摸。不少游客拿出相机纷纷拍照,也有的人急不可耐地加入到表演者的队伍中,手忙脚乱地跟着乱舞起来。加入者越来越多,多数又不会跳,于是整个队伍阵脚大乱。主持人一看不妙,马上宣布暂停。请游客站到圈外,等表演结束以后,再邀请大家共同参加。舞场立即秩序井然。大家饶有兴趣地观赏了长达40分钟的摩梭人全套舞蹈,这无疑是一次极大的艺术享受。这样的民族歌舞,纯净、天然,让我怦然心动,再次想到了泸沽湖的水,原生态的东西始终是具有魅力的。
  表演刚一结束,主持人一声令下,身边的人争先恐后地涌入场中,与摩梭姑娘和小伙子共同翩翩起舞,把晚会的气氛推到一个新的高潮。舞兴正浓,主持人突然又宣布,现在开始进行联欢。首先由摩梭姑娘演唱。十多个穿戴整齐,高矮胖瘦相当,连面目也难以分清的摩梭姑娘站成一排,用民族语言演唱了一首当地民歌,虽然听不懂歌词内容,但其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声音打动了游客。歌声刚落,就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主持人紧接着宣布:“现在请大理的老师表演节目”。我们毫无精神准备,互相推诿了一阵,终于有几位女教师在人群中唱了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勉强应付过去。接着一位摩梭小伙子上场,以港台歌星的姿式演唱了一首流行歌曲。他的摩梭人穿戴与歌曲内容似乎很不相称,倒也相映成趣。在他高举双手,一声刘德华式的“谢谢”之后,掌声骤起。主持人又宣布:“欢迎玉溪的同志表演节目”。原来有玉溪师专地理系的实习生一行二十余人正在泸沽湖旅游。东道主早已将游客的情况调查得一清二楚,点起名来,自然落在实处。玉溪师专推出一名男生轻松但不太令人满意地将节目完成。紧接着自然又是摩梭人表演了。可以看出他们实力雄厚,训练有素,音色优美。古今中外,各族各类歌曲无一不通。毫不费力就获得了阵阵掌声。
  联欢接近尾声,主持人又出新招。宣布由主队与玉溪队进行对歌比赛。要求一方唱完,另一方所唱的歌曲必须与之或相连或相近或相反,总之必须有一定联系。而且一方唱完,另一方马上开始,违者为负。主队的实力大家早铭刻在心,玉溪队的表现,大家已亲眼目睹。看来这是一场弱肉强食的一边倒比赛,玉溪队必败无疑。
  果然,当一位摩梭姑娘坦然进入场内之后,玉溪队的好不容易才生拉活扯地拖出一个小伙子来对应,唱不到五句就熄火了。众人一阵大笑,玉溪队尴尬万分。其处境使人同情而又可怜。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奇迹的出现在于玉溪队内的两名“精英”。一名是位漂亮机敏的姑娘,是玉溪队的灵魂。她头脑特别灵,眼珠一转一个主意,眉头一皱一首歌。另一位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他记忆力特强,记得许多歌曲,任何一首歌曲只要一提歌名,马上就能随口唱出。就在玉溪队行将失利之时,小伙子挺身而出,接唱下去,使玉溪队转危为安。以后每当东道主演唱的时候,玉溪姑娘根据对方的歌曲,马上就想出对应的歌,告诉小伙子。这样对方歌声一停,小伙子张口就唱,众人随声附和,于是挡住了主队的强大攻势,稳住阵脚。
  双方的对歌比赛,对答巧妙,紧张激烈,妙趣横生。一方唱出“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另一方答道“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巧妙回绝;一方接唱“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紧追不舍,一方唱起苏联歌曲《红梅花儿开》“心里的话儿没法讲出来”;另一方马上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想对你讲但又不敢讲”,以苏联歌曲对苏联歌曲,以不敢讲对没法讲出来,实在是天衣无缝,接着一方唱出《草原之夜》,以夜晚对夜晚,以情人对情人,更是合情合理;另一方马上唱《望星空》,以星空对夜晚,以相思对盼望,仍是十分切题,一方又接唱《在遥远的地方》紧扣《望星空》的远方相思之情……
  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像身边的篝火,熊熊燃烧在每个人的心头。然而人们的心境,却像周围的湖水那样的清澈平静,一尘不染。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摆脱了尘世的纷争,这些熟悉的歌曲,恢复了它最原初的意蕴,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动听,和无边的夜色融合在一起,和泸沽湖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一起,使人们宛如置身于梦幻之中。
  渐渐地,主队感到有些体力不支了。他们白天划船下地、晚上苦战多时,明天还得早起干活。于是有几位姑娘偷偷溜走。其他人虽仍在苦苦撑持,但已军心动荡。主持人看到形势不利,灵机一动,在玉溪队演唱时,指挥主队残兵与玉溪队同声高歌。歌声刚落,就宣布晚会到此结束,以示双方战成平手,体面退兵。可是玉溪队不依不饶,高歌一曲《难忘今宵》,为晚会作了最佳的总结,同时宣告了自己的胜利。
  篝火逐渐熄灭,人群渐渐散去。我依依不舍,来到湖边,躺在洁白的沙滩上,仰望夜空。只见灿烂的星空,群星璀灿,明月如银。茫茫太空,深邃高远,无边无际。俯视湖面,只见星星在湖中闪烁,银河也淌入湖中。一道微风吹过,微波荡漾,银光闪闪。这时我的整个精神和肉体都和周围的景色融成一片。我似乎在幽静的月宫里散步,又像在银河里荡起了双桨,这是怎样宁静而幸福的夜啊,这是多么迷人的夜晚。
  【作者简介】袁光熙:男,大理师范学校退休教师,现居大理市下关,潜心散文写作。
  责任编辑 张乃光
其他文献
在抗战时的滇缅公路上,怒江惠通桥、澜沧江功果桥、备胜江上的备胜桥和漾濞江上的漾濞桥,雄踞生命线的咽喉地带,可谓“毁一桥而足以断一线”,皆为世界熟知。但是,在祥云清华洞西的溪沟河上,还有一座石拱桥,其作用同样可列入滇缅公路英雄桥的行列。这就是大白桥。  大白桥横跨清华洞以西发源于祥云县九顶山的溪沟河上。九顶山是大理地区除点苍山、博南山、无量山以外的另一块高地,是金沙江、红河与澜沧江的分水岭。按照“河
期刊
大理  大理,这座镶嵌于云南之南的明珠  让我如何才能表达出你的美——  比蓝天更蓝的蓝  比海洋更美的美  似一朵刚被唤醒的春天  似一滴滋润生命的水滴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如何才能描绘出你的美呢?  我不知道,但我却知道  在与你相遇的那一刻  你就已夺我心魄,让我懂得了  任何语言的苍白与无力  让我,忘了自己    大理的云  在大理,傍晚时分,暮色苍茫  一朵云,不知是什么
期刊
彝族是虎的民族,彝语称虎为“罗”,彝族人自称“罗罗拔”,即虎的民族。虎舞是为纪念彝祖和图腾的舞蹈,是彝族虎图腾崇拜的“活化石”。虎舞分为母虎舞和公虎舞。母虎舞又叫“十二兽舞”,彝家人自称“罗嫫捏姿”,早于公虎舞,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宝华镇虎街村。  在无量山和哀牢山中间,南涧县宝华镇虎街村山神庙中的《母虎日历碑》,是彝族十月太阳历、十二属相轮回纪日的最早记录。虎街村山神庙的正壁的上端绘
期刊
曾经我有一所房子   它在高黎贡山之巅   汹涌的怒江从脚下奔流   腾冲,火山热海就在身后   往南一步,就跨入了异域   午夜   我听到了松山战役密集的枪声   龙陵城里的警戒钟一直在回响   那翡翠的光芒   放大了掠夺者的目光   指路碑,成了墓志铭   鲜红的箭头,指向了走夷方的不归路   他们,真诚地说,和我们走吧!   往南走   那里有无尽的林木  
期刊
本来计划是去周城的,不过,最终,还是去了无为寺。  去周城,是要坐车的,而LULU,一个辞掉英语老师工作的年轻女孩,更希望去一个能步行就到达的地方。她和雅君(美国加州的女孩,也是独自来大理小住的,她们同岁,二十三岁)都接受走路去赏景,所以,我又为什么要拒绝呢?  那么,让我们步行去无为寺吧。即使我们三个从来没去过无为寺,连具体地理方位也不清楚,路线也不清楚,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我只知道,无为寺在大
期刊
呼吸急迫 长剑驱赶往复的晨昏  时光之流如此湍急 锵然有声  清澈的溪水 向湖面奔突 漫涌  宽阔的湖面洄游云与天的暗影    一缕清烟 升起一个同样的清晨  一簇清烟 缭绕一个同样的黄昏  所有的清烟 在那个不远的高处  阅尽凡常日子中的犬吠鸡鸣  并且凡常地向炊烟汇拢  向缓慢移动的云朵汇拢    于是 世界缓慢了下来  流水开始在清静的庭院漫流 廻转  于是大青树枝繁叶茂 巨大如罩  遮盖了
期刊
黎小鸣,1965年7月生于云南永胜县,当过教师、记者、编辑。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大家》、《作家》、《钟山》、《今天》等刊物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橡皮泥》,中短篇小说《在水边眺望爱情》、《艳歌行》、《世事如棋》、《鸟群》、《追击》等。现居昆明。    1982年9月——1984年7月,整整两年时光里,我有幸在苍山下洱海畔求学,听风赏雪,读月观花。这是我最美丽的人生时段之一
期刊
大理,神话般的家园  我陪远方的客人  坐上洱海一号游船  神游洱海  碧波撩拂着心境  海风飘扬着兴奋  客人由衷的赞叹  哟,大理  神话般的家园    汽笛长鸣 碧波如绸  苍山十九峰是十九支神奇的彩笔  蘸着十八条甜蜜的溪水  书写着风花雪月动人的传说  滋润着白族儿女清脆豪放的嗓子  唱得金花花哟遍地开    茶马古道是亚洲文化的长廊  嘹亮的口哨传递着爱情的悠扬  月儿弯弯小河淌水  
期刊
狗 妹     小村小。   全村二十来户彝家竟没个厕所,各家养了几条吃屎狗,内急了,便跑进后阴沟或地边栅栏下,嗷嗷唤狗,大肆方便。   小村是小,小到不论哪家娃打架打伤了、哪家田里地里庄稼被哪家牲口吃了、踏平了,或是哪家的猫抬了哪家的腊肠、哪家的老鼠药闹死了哪家的猪、羊,当事主妇只需怒气冲冲站在村头“无名高地”——土包上鸡啦驴啦……拍屁股大骂一通,保准全村震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小村
期刊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书法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新的“书法热”正在兴起。据了解,目前全国各级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及书法爱好者,人数以千万计。那么,书法艺术在我州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大理的书家们又当如何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三位书法家:  杜武:大理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梅家红:大理州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州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  杜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