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英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O’Brien(1989)研究发现,80%的英语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而这种模式只有10%的被试学生表示赞同。平时大多数教师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按部就班地讲授,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学方法没有突出的个性化特征,学生的学习风格如果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出现错位,学生会因此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科失去信心甚至于放弃。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改变这种不良后果,英语课堂上应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才能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潜能,做到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学习风格 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学习风格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较早系统地提出学习风格的概念并对学习风格类型开展研究的主要有Dunn夫妇和Price(1975)以及Gregorc (1979) 、Keefe (1979)和Reid(1987)等人。但遗憾的是至今在学习风格的定义和学习风格类型的确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一般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稳定性的、并具有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学习环境、社区环境、家庭背景等等。但是,学习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还在内部因素,包括性格、观念、认知特点、语言水平等等。学习风格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学习的感知模式为基础,将学习者分为:视觉学习模式,听觉学习模式,体验学习模式和动手操作学习模式。视觉风格的学习者对看到的文字或图像印象较深,喜欢阅读,尤其是默读,上课愿意记笔记。课本、报纸、杂志、以及电视电影是他们优先选择的学习途径。听觉风格的学习者对听到的东西比较敏感,喜欢听而不喜欢读。听讲座或课堂口头报告、参加班级讨论或小组讨论以及听磁带是他们喜欢采取的学习策略。体验风格的学习者在读和写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喜欢动手或角色表演。动手操作风格的学习者喜欢一边学习一边操作,画画、做笔记、和团体协作活动等是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强势。另一类是以认知方式为基础,将学习者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类。一般认为场依存型学习者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喜欢与人交往,属于感性型学习者。这种学习风格有利于口头语言的交际,也比较容易获得自然语言输入。而场独立型学习者在学习上独立性较强,属于分析型学习者,具有较好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学习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二、调查和研究
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风格是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人特点,遵循语言习得规律来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发挥学生的长处,为此本文作者对烟台职业学院电商专业07级120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学习风格调查表的设计和方法参照了Kate Kinsella的调查(1994)并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作了调整调查表共有20道题,每题后面有5个选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一个答案:1=我完全同意,2=同意,3=不知道,4=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
1.当老师讲授时,我理解得更好
2.我喜歡在课堂上通过做事来学习
3.我与别人一起学习时,完成的任务多
4.我在小组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多
5.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我学得更好
6.当有人在课堂上告诉我如何做时,我学得更好
7.上课时听到的与读到的相比,我对于听到的内容记得更清楚
8.当我读到老师教授的内容时,记得更好
9.当我做出某物的模型时,学得更好
10.当我看到说明时,理解得更好
11.我独自学习时,记忆效果更好
12.我喜欢在课堂中通过做实验来学习
13.在学习中绘画能使我学得更好
14.老师讲课时我学得更好
15.在课堂上当我参加角色扮演时,理解得更清楚
16.当我在听某个人说时,学得更好
17.听与读相比,通过读我学得更好
18.我喜欢为课堂目标做一些东西
19.我在参加一些相关活动时,学得更好
20.在课堂上学习比我一个人学习学得更好
计分方法:答案1为5分,2为4分,3为3分,4为2分,5为1分。用总分乘以2为每种类型的得分,36-50分为主要的认知风格,25-37分为次要认知风格,0-24分为可以忽略的认知风格。
三、结果与讨论
在120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位学生弃权,因为不太明确哪一种学习风格在自己学习中更占强势。调查结果显示:总分36-50之间的视觉风格的学生占55%,总分25-37之间的动觉风格的学生占40%,听觉和触觉风格的学生占比例较小。场依存型的学生占65%,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占35%。
四、影响学习风格的因素
在认真分析了以上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作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影响学习者学习风格形成的原因。
学习风格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学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尊师重教,教师和教材具有很高的权威。反映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书本和教师,容易忽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比较注重与他人合作,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意周围的环境,属于“合作型的”学习者。
学习风格受学习者内在因素的影响。Claxton和Murrell(1987)曾经形象地将学习风格的构成比作是“洋葱头”:学习者最基本的性格特点构成了学习风格的核心。学习者的性格特征是长期养成的,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内向型和外向型是学习者表现出来的两种基本特征,内向型的学习者往往是场独立型的,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外向型的学习者往往是场依存型的,喜欢小组学习、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比较冲动。
学习风格受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风格是一种自然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上的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促进语言学习而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或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事实上,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是相联系的,学习者往往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的操练和运用,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受学习任务的影响。Claxton和Ralson(1978)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发生变化时,学习风格也随之相应变化。例如,学习者为了参加TOEFL考试而学习英语单词时,他们多会表现出听觉风格和视觉风格,如听磁带、大声朗读、看笔记和运用电脑相关软件来记忆单词常常是他们的学习策略。为了能够有效的交际而学习单词时,他们会更多表现出动觉学习风格,相应的学习策略是角色扮演,短剧扮演和参加英语角等。
研究学习风格的主要目的应该是:(1)对语言教学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涉及所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所教对象以及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和引导以及学生的学来习得一门语言,这其中,学生的学是一个最重要的主观媒介,所以研究学生学习的风格和特征对语言教学尤为关键。(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方式倾向,并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调整原有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同时学习和掌握不同的学习风格。
以学习风格调查的结果为基础改进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不仅需要运用不同方法来教授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而且他们的教学方法应当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灵活的认知方式。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教学方法,试图将各種风格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例如,课堂前15分钟进行听力训练,听力材料可以是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时事新闻和英语诗歌等,这些喜闻乐听的材料能够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单词课上,让学生多听磁带,多跟读,只有掌握了单词的正确读音才能为准确地记忆单词打下基础。在讲解单词时,不要简单的根据字典中的释义给学生讲,而是多采用绘画、联想实物和动作模仿等形象生动的手段把词义与语境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单词的活学活用,更有利于记忆单词。最后通过卡片或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记忆单词本来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采用这种方式后,学生记单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讲解课文时,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鼓励学生记笔记,要求学生课后总结整篇课文的段落提纲,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练习课时,准备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注意:小组成员要经常变换,要有组长,小组讨论完后,组长拿着讨论的结果再到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扩展到全班讨论,最后,由组长或跟其他组员一起汇报讨论结果。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借助电子阅览室来独立完成。上阅读课时,借助多媒体上效果最好。第一遍,只让学生听,这时可能有较多的学生听不懂;第二遍,看录像,画面提示可以帮助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更进一步;第三遍,看阅读材料的文本,进行到这一遍时,学生除有极个别生词不认识,对材料基本理解。总之,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模块都要兼顾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使每一种风格的学生都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五、结论
语言教学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上应该顺应学生的学习模式特点,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要注意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能力的衔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和个人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
学习风格的理论要和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否则研究学习风格将毫无意义。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去迎合每个学生的品位。教师本人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重要的事,教师应该意识到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因势利导,促进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他们自己,适应教师的风格,相互配合,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有利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环境。另外,实现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相结合的另一途径是,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实践,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潜能。“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解脱教学和教师的职责,而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者的个人特点,使“目标”和“任务”个性化。
评价手段应该改革。目前,教师评价学习者的手段大都采用标准化考试的形式,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外语教学要加强口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而标准化考试形式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听、读和写的能力,忽略了学生说的能力,这与教学大纲相悖。所以本文作者认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手段应该多样化,要设计出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各种技能的新颖的考试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增加学生平日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通过这种手段刺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风格的优势。
参考文献:
[1]Joy M.Reid.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1995.
[2]O’Brien. Learning Styles : Make the student aware. 1989.
[3]Keefe,J.W. Learning style: An overview. Student Learning Styles.1979.
[4]Kinsella,K.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s Survey.1994.
[5]Dunn
[关键词]学习风格 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学习风格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较早系统地提出学习风格的概念并对学习风格类型开展研究的主要有Dunn夫妇和Price(1975)以及Gregorc (1979) 、Keefe (1979)和Reid(1987)等人。但遗憾的是至今在学习风格的定义和学习风格类型的确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一般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性的、稳定性的、并具有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学习环境、社区环境、家庭背景等等。但是,学习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还在内部因素,包括性格、观念、认知特点、语言水平等等。学习风格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学习的感知模式为基础,将学习者分为:视觉学习模式,听觉学习模式,体验学习模式和动手操作学习模式。视觉风格的学习者对看到的文字或图像印象较深,喜欢阅读,尤其是默读,上课愿意记笔记。课本、报纸、杂志、以及电视电影是他们优先选择的学习途径。听觉风格的学习者对听到的东西比较敏感,喜欢听而不喜欢读。听讲座或课堂口头报告、参加班级讨论或小组讨论以及听磁带是他们喜欢采取的学习策略。体验风格的学习者在读和写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喜欢动手或角色表演。动手操作风格的学习者喜欢一边学习一边操作,画画、做笔记、和团体协作活动等是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强势。另一类是以认知方式为基础,将学习者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类。一般认为场依存型学习者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喜欢与人交往,属于感性型学习者。这种学习风格有利于口头语言的交际,也比较容易获得自然语言输入。而场独立型学习者在学习上独立性较强,属于分析型学习者,具有较好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学习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二、调查和研究
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风格是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人特点,遵循语言习得规律来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发挥学生的长处,为此本文作者对烟台职业学院电商专业07级120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学习风格调查表的设计和方法参照了Kate Kinsella的调查(1994)并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作了调整调查表共有20道题,每题后面有5个选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一个答案:1=我完全同意,2=同意,3=不知道,4=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
1.当老师讲授时,我理解得更好
2.我喜歡在课堂上通过做事来学习
3.我与别人一起学习时,完成的任务多
4.我在小组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多
5.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我学得更好
6.当有人在课堂上告诉我如何做时,我学得更好
7.上课时听到的与读到的相比,我对于听到的内容记得更清楚
8.当我读到老师教授的内容时,记得更好
9.当我做出某物的模型时,学得更好
10.当我看到说明时,理解得更好
11.我独自学习时,记忆效果更好
12.我喜欢在课堂中通过做实验来学习
13.在学习中绘画能使我学得更好
14.老师讲课时我学得更好
15.在课堂上当我参加角色扮演时,理解得更清楚
16.当我在听某个人说时,学得更好
17.听与读相比,通过读我学得更好
18.我喜欢为课堂目标做一些东西
19.我在参加一些相关活动时,学得更好
20.在课堂上学习比我一个人学习学得更好
计分方法:答案1为5分,2为4分,3为3分,4为2分,5为1分。用总分乘以2为每种类型的得分,36-50分为主要的认知风格,25-37分为次要认知风格,0-24分为可以忽略的认知风格。
三、结果与讨论
在120位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位学生弃权,因为不太明确哪一种学习风格在自己学习中更占强势。调查结果显示:总分36-50之间的视觉风格的学生占55%,总分25-37之间的动觉风格的学生占40%,听觉和触觉风格的学生占比例较小。场依存型的学生占65%,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占35%。
四、影响学习风格的因素
在认真分析了以上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作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影响学习者学习风格形成的原因。
学习风格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学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尊师重教,教师和教材具有很高的权威。反映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书本和教师,容易忽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比较注重与他人合作,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意周围的环境,属于“合作型的”学习者。
学习风格受学习者内在因素的影响。Claxton和Murrell(1987)曾经形象地将学习风格的构成比作是“洋葱头”:学习者最基本的性格特点构成了学习风格的核心。学习者的性格特征是长期养成的,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内向型和外向型是学习者表现出来的两种基本特征,内向型的学习者往往是场独立型的,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外向型的学习者往往是场依存型的,喜欢小组学习、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比较冲动。
学习风格受学习策略的影响。学习风格是一种自然的感知、认知和情感上的倾向,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促进语言学习而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或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事实上,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是相联系的,学习者往往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的操练和运用,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受学习任务的影响。Claxton和Ralson(1978)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发生变化时,学习风格也随之相应变化。例如,学习者为了参加TOEFL考试而学习英语单词时,他们多会表现出听觉风格和视觉风格,如听磁带、大声朗读、看笔记和运用电脑相关软件来记忆单词常常是他们的学习策略。为了能够有效的交际而学习单词时,他们会更多表现出动觉学习风格,相应的学习策略是角色扮演,短剧扮演和参加英语角等。
研究学习风格的主要目的应该是:(1)对语言教学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涉及所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所教对象以及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来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老师的教和引导以及学生的学来习得一门语言,这其中,学生的学是一个最重要的主观媒介,所以研究学生学习的风格和特征对语言教学尤为关键。(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方式倾向,并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调整原有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同时学习和掌握不同的学习风格。
以学习风格调查的结果为基础改进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不仅需要运用不同方法来教授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而且他们的教学方法应当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灵活的认知方式。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教学方法,试图将各種风格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例如,课堂前15分钟进行听力训练,听力材料可以是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时事新闻和英语诗歌等,这些喜闻乐听的材料能够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单词课上,让学生多听磁带,多跟读,只有掌握了单词的正确读音才能为准确地记忆单词打下基础。在讲解单词时,不要简单的根据字典中的释义给学生讲,而是多采用绘画、联想实物和动作模仿等形象生动的手段把词义与语境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单词的活学活用,更有利于记忆单词。最后通过卡片或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情况。记忆单词本来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采用这种方式后,学生记单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讲解课文时,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讨论,鼓励学生记笔记,要求学生课后总结整篇课文的段落提纲,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练习课时,准备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注意:小组成员要经常变换,要有组长,小组讨论完后,组长拿着讨论的结果再到其他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扩展到全班讨论,最后,由组长或跟其他组员一起汇报讨论结果。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借助电子阅览室来独立完成。上阅读课时,借助多媒体上效果最好。第一遍,只让学生听,这时可能有较多的学生听不懂;第二遍,看录像,画面提示可以帮助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更进一步;第三遍,看阅读材料的文本,进行到这一遍时,学生除有极个别生词不认识,对材料基本理解。总之,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模块都要兼顾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使每一种风格的学生都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五、结论
语言教学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上应该顺应学生的学习模式特点,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要注意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能力的衔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人差异和个人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
学习风格的理论要和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否则研究学习风格将毫无意义。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去迎合每个学生的品位。教师本人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重要的事,教师应该意识到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因势利导,促进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他们自己,适应教师的风格,相互配合,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有利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环境。另外,实现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相结合的另一途径是,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实践,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学习潜能。“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解脱教学和教师的职责,而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者的个人特点,使“目标”和“任务”个性化。
评价手段应该改革。目前,教师评价学习者的手段大都采用标准化考试的形式,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外语教学要加强口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而标准化考试形式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听、读和写的能力,忽略了学生说的能力,这与教学大纲相悖。所以本文作者认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手段应该多样化,要设计出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各种技能的新颖的考试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增加学生平日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通过这种手段刺激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风格的优势。
参考文献:
[1]Joy M.Reid.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1995.
[2]O’Brien. Learning Styles : Make the student aware. 1989.
[3]Keefe,J.W. Learning style: An overview. Student Learning Styles.1979.
[4]Kinsella,K.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s Survey.1994.
[5]Du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