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林:浪迹在天涯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i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简历及摄影成就:
  生于1948年1月15日。1987年开始摄影活动,1994年脱离单位后正式从事摄影创作。1996年6月第一篇作品《开锚交23的女人》在《大众摄影》发表,往后就一发而不可收,四年间在全国各主要媒体上共发表廿多组专题报道。出书两部,1999年4月《聚焦生存——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2000年10月《另类人生——一个摄影师眼中的真实世界》问世。在国际上也有少量发稿,分别是意大利、荷兰、日本。
  如果发表作品和出书也算成就那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些。
  年收支比例:
  目前收支比例为8比11,即收入是8而支出是11,不足的部分靠爱人支持。
  近期计划:
  准备在2001年再出与摄影有关的书两部。
  使用器材情况:
  有两部相机,尼康F3和FM2,5支镜头分别是20/F2.8、24/F2.8、28/F2.8、35/F2、60/F2.8。
  几句心里话:
  A,千万不要听没有搞过摄影的人谈摄影的问题,因为摄影的实践性很强。但一定要听没有搞过摄影的人谈对你作品的感受,因为一般来讲,你的作品是要给别人看的。
  B,在国内的各种影赛上的得与失不必太计较,因为目前在我国的这种比赛商业成分很大,而来稿数量也很大,平均你的照片在每位评委的眼前不过停留0.5-0.7秒,而且评委们来自各行各业,尽管都是搞摄影的,但“切入点”大相径庭,最后的结果还是评委们的比赛。
  C,摄影是肯动脑筋,而且是“孤独者”的行为,自己看书才是最最重要的。
  D,摄影到目前为止有四种分类,而这些分类并没有高下之分。不要因为自己照片被说成是记录而沮丧,问题是你的照片用于何处。①记录②语言③表现④观念(刘树勇语)
  E,摄影是“外语”,所以有可能就多看外国摄影集。
  F,要有阅读自己底片的习惯(不是照片)。
  G,当你外出拍摄时一定要和当地影协搞好关系,否则很“危险”。
  
  编辑同期声
  ▲老赵最近可火了。其实当初他为海南的“小姐”拍照片纯粹是为了生存。
  ▲这在他新出的那本《另类人生——一个摄影师眼中的真实世界》中写得很清楚,其中详细记录了他最潦倒时的生活处境和状态。他本来是在海南办公司的,后来公司垮了,几乎没有别的出路。
  ▲老赵最初来编辑部,拿的是一些社会底层女子肖像式的照片。当然杂志对这类照片没有什么兴趣,但当他讲述了拍摄的背景和照片后面的情景,我们就建议他拍一些“有故事”的照片。后来他每次来编辑部都带来一堆新照片,内容越来越丰富,故事越来越深入,作品越来越完善。
  ▲我认为这些照片在中国摄影史上是会记上一笔的,绝对是站得住的,是有影响的。这些发廊小姐在世人的眼中仅是一个概念,一个贬义词,是老赵的照片使我们看到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真实形象,她不再是个空洞的词汇,而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从事为人所不齿职业的女性,她不仅需要钱,她也需要正常生活的人们所需要的一切。这在迄今为止的照片中可能是第一份。
  ▲其实我们厌恶杜十娘吗?文学史上一直把她当作正面形象,人们对她寄予无限的同情,当她怒沉百宝箱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那颗被伤害的充满人性的女性的心。
  ▲老赵的照片具有不可重复性,不要说别人不可能模仿他,就是他自己也无法重新回到那种状态,他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状态是无法恢复的。小姐在发廊挣钱,老赵为她们拍肖像挣钱,大家彼此平等,没有高下之分。以这种角度进入她们的生活所拍的照片和花点钱冒点险所拍的照片是有巨大差别的。
  ▲如果说他的潦倒是一种机会的话,这种机会的确是太特殊了。
  ▲他的书,就好象是《琵琶行》之于白居易,慢词之于柳咏。既有天涯沦落人的诉说,又有朋友之间平等的情感的交流。
  ▲他当初并不是以摄影师的身份去给这些小姐拍照的,也就是“混口饭吃”,所以,他们之间是很平等的一种关系。所以他们也更容易成为朋友,他们之间没有买卖关系了。这和一些选好题材硬往这个圈里闯的摄影师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以他拍出来的人物都是鲜活的,有着独立的个性。而不是符号化、概念化。我们看过他的书可能会记住阿V、小刘、小丽的名字。就象我们对杜十娘的认识。首先感动于她的命运,她的性格,她的故事。而她的妓女身份只是起到故事的大背景的作用。
  ▲赵铁林以这个题材成名,但他并不仅仅就是这个题材,应该说他是在关注飞速变化的社会中的底层,比如这期刊发的《广西来的种菜人》,在对这些底层人的关注中,找到了一个点,这个点有很深刻的社会含义,而不仅仅是泛泛的人文关怀。
  ▲如果让解海龙来拍,他可能会关注儿童的失学问题,这是解海龙的切入点,而老赵的切入点是迁徙到异地依然种地的农民,这就使他的关注具有了社会学的意义。其实这个题材还可能有其它的点,比如撂荒问题、环境问题、海水倒灌问题。
  ▲老赵现在和社会科学院的人交流很多,和摄影反而有些远了。他的这种交流势必将他带入另一种视域,所以有人说他对影像的追求有些弱化。
  ▲老赵现在是很有计划的出书。他现在拿出来的成果不是一张张、一组组照片,而是一本本书,这些书都是带有社会调查性质的,反映了一系列社会认识问题。
  ▲从这组《广西来的种菜人》可以看到他目前的工作方式。
  ▲前两天给他打电话,他还在海南。我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说要到过年前后。
  ▲按老赵目前的状况以及他现在拍摄所选择的题材,他完全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拍摄,为什么他仍要去海南呢?
  ▲大概有自我放逐的意味吧!
  ▲可没有谁给他报销差旅费,机票、食宿都得花钱。
  ▲他想买个尼康FM2,都要买个二手的,还是钱紧。
  ▲但到目前为止,老赵已经基本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作为没有工资、劳保、退休及其它保障的自由职业摄影师,一切都要靠自己,靠拍照、出书发财是不可能的。他正逐渐走向学者型的摄影师之路,所以他有可能会继续清贫下去。
其他文献
提起夜班出租车司机,总会直接联想起美国电影《出租汽车司机》,想起午夜声音寂寞的收音机和车窗外一排排掠过的青色街灯……德-尼罗扮演的那个剃“旁克”头的司机毕竟是生在美国。我们这里开夜班出租车司机,则远没有那么孤独愤懑,更不用说暴力色彩了。不过,他们过的,也是一种很特殊的日子。   除了白天睡觉、夜间工作之外,很难说夜班出租司机有什么显著的共同特点。他们大多数都还是心态十分正常——同样愿意聊天。因为
期刊
清晨,鱼肚色的天空轻轻撩起夜幕,朝云出岫,一缕缕红霞若明若暗挂在天际,此刻,幽谷中远处凝重的钟声打破了寂静的朝霞美景,冲开淡淡的薄雾,掠过绿树梢头,飞出红墙,一座古寺渐渐地从云雾露出朦胧的殿阁,依山傍势,呈阶梯状重重对称排列上升,宏伟的建筑群,庄严的大殿,恬静的佛塔,似乎刚刚睁开了睡眼,矗立在山峦叠翠之中,飘渺于云雾之巅,身披袈裟的僧侣,在林壑间鸟儿的陪伴下,往来于寺庙小路,亲临其境您会有一番脱尘
期刊
猛虎添翼 帕萨特的心脏发动机,1.8升四缸20气门,用林哈夫拍摄。俯视对称式的构图象征稳健、舒适;二翼车门打开似展翅欲飞,喻发动机动力强劲、经济、省油、无污染排放。大容量的空气滤清器,若隐若现,分多次曝光拍摄,电脑再作局部处理合成。      1999年10月上海,在本刊主办的《传媒时代的摄影》研讨会上,第一次见到
期刊
上田义彦以执着的追求和深厚的功力,以及富有个性的作品赢得了日本广告摄影界的认同和称誉,有些传媒甚至把他誉为日本广告摄影界的“年青的巨匠”。   1957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的上田义彦,并没有接受过摄影专业的正规教育,在他20岁那年,一位拍摄巴黎的摄影家的作品令他十分着迷,并且使他从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80年到1981年,他先后到广告摄影家福田匡伸和有田泰而门下学习摄影,两年之后的1982
期刊
这是一个相当华丽、充满画意风格的网页,以动画的画面引导,一排精巧的小按钮引你进入十几幅风格多样的数码摄影作品,所有照片都有简要的说明。照片的风格主要以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力见长:比如一位裸体女郎和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一起在月球上合影;一位人体女郎被拉链从皮肤拉开后,里面又是一个人体形象(见图);拉链还可以将一对鲜红的嘴唇紧紧封闭起来;还有留着秀发高耸云天的女郎、抽着雪烟的猫咪、牙膏里挤出的苗条女郎(见图)
期刊
刘家祥1959年生,没能上山下乡,当过建筑工、公共汽车售票员。当兵5年整,放了5年电影。业余画画,1982年拿起相机,进入发烧友行列。1992年任《人民摄影报》记者、编辑。1999年离开报社进入商业广告摄影领域。当年获得首届“商业广告摄影优秀作品展”饮料类金奖。   为刘家祥的访谈写下这样一个题目,似乎有些过于悲壮。但事实的确如此,无论从他的经营状态还是拍摄状态。   约见刘家祥不是很顺利,几
期刊
我初次接触中片幅相机,还是在读初中的时候,那是一台国产海鸥4B型双镜头相机。当然,那时的4B只是用来操练摄影的基本技巧,还无意拿它与135相机做性能和操作上的比较。后来,当我使用小片幅相机拍下难以数计的照片后,当我对照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后,便自然而然地又想到了中片幅相机。   我想,大多数影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即选定和购买一台适合自己的中片幅相机不是易事,希望得到最佳性价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
期刊
十年前,在当代艺术大潮的推动之下,人体艺术在美术界掀起不小的波澜,而后波及到摄影界,也就是那时我也随着大潮而动,拍了不少的艺术人体作品,虽然有几幅也发表获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情,大部分作品还是沉于箱底,一放就是十年,自去年走进数字影像的领域,我不由得想起那些作品,虽谈不上什么得意之作,但也是自己的心血,我就想利用数字影像使这些作品有新的意境和表现力。数字影像的合成,最大的优势在于给平面艺术带来
期刊
个人简历及摄影成就:  1940年生。六十年代起从事宣传工作,开始用禄莱相机拍照片,并洗印成幻灯干片用在电影放映之前的幻灯宣传,再后来,曾用E4、E6工艺拍反转片,并自己动手冲洗,这样,对于一些重要活动也能及时地作宣传报道,此方式虽费工费时、成本很高,但宣传效果很好,也为我后来使用反转片搞摄影打下基础,对我后来出版各种画册非常有益。现在我每年的摄影除了纪念照都是用各种不同尺寸的反转片,使我获得很好
期刊
自从买了数码相机,一直想买台可以打印高质量照片的打印机,但是,许多照片打印机的打印幅面小不说,它们只能打印照片,功能实在是太单一了。正在我挑来捡去之时,这台爱普生公司刚刚推出的EPSON STYLUS PHOTO 875DC彩色喷墨打印机进入了我的视线。   EPSON Stylus Photo 875DC的外观一改EPSON喷墨打印机的传统形象呈流线型,而真正吸引我目光的是它正面右上角的适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