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妥协的探索者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s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田义彦以执着的追求和深厚的功力,以及富有个性的作品赢得了日本广告摄影界的认同和称誉,有些传媒甚至把他誉为日本广告摄影界的“年青的巨匠”。
  1957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的上田义彦,并没有接受过摄影专业的正规教育,在他20岁那年,一位拍摄巴黎的摄影家的作品令他十分着迷,并且使他从此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80年到1981年,他先后到广告摄影家福田匡伸和有田泰而门下学习摄影,两年之后的1982年,他便在东京设立了上田义彦摄影工作室,从此便走进了竞争激烈的日本广告摄影界。


  “刚刚独立的时候,有一次把我的作品给一位广告制作人看了,制作人直截了当地对我说,照片没有广告摄影中必要的明快感和美的要素,看来你并不适合拍广告。这可以说是对我的作品最具有象征性的评价了。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我还是坚持按自己的方法拍,拍自己喜欢拍的东西,一直坚持了下来。”
  难怪有人说,上田义彦的作品在广告摄影的容许范围的边缘之处,也许可以说,作为一名广告摄影家,他缺乏为广告客户拍摄的旺盛的服务精神,因为他并不习惯将商业摄影和个人作品制作严格区别开来。“我自己也弄不明白,从事商业摄影是好是坏。虽然通过摄影的手段来表现自我对我来说有一股快感,但这是相对于与商业摄影拉开距离的时候而言的。”
  上田义彦早期为《流行通讯》杂志拍摄时装广告,他以自己独特的布光方式,也就是说以接近自然光的布光方式来拍摄,并开始为广告界注目。在四、五年间拍摄了大量的时装模特之后,他便开始有意识地拍摄一些人像作品,但他在繁忙的时装摄影之中,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对摄影追求的初衷和对摄影的真谛的思考。最后他激流勇退,终于放弃了为杂志拍摄时装的工作。“时装摄影看似相当自由,但服装本身己决定了一切,模特也有一定的限制,在你想拍摄之前,在很多方面早已受了制约。”


  “在摄影棚中,面对也不知是何人教的,几乎毫无意义但又是己成套路的模特的姿势‘别动’等等不断地发号施令的时候,有时我忽然会想起,我到底是在充当什么角色,到底是在忙乎什么呢?有时,把作品拿来再仔细翻阅时,便会感觉到,啊,实在不行了!这时我都会一古脑儿将它们全部扔到垃圾箱里去。”
  对于从事广告摄影的摄影家来说,如何满足广告客户的要求也许往往是第一考虑,所以,当自己的想法与广告客户冲突的时候,只能以广告客户优先,或是将作品制作和工作区别开来以求得平衡。但上田义彦却是很少有的不走妥协之路的人,当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广告客户或是广告制作人的理解的时候,他情愿拒绝拍摄也不会去屈求妥协。这是他对摄影的理解也是他对广告摄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当然要做到这一步,也将意味着付出相对的代价,有时广告拍到一半,忽然会被告知己被解约了。对此他也总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他不愿强求对方,也不愿强求自己。


  如果单从表面印象来看,很沉重,影调偏暗,富有力度可以归结为上田义彦广告摄影作品的基调。但这仅仅是他作品的一种表象,同他经常合作对他比较熟悉的广告制作人曾感慨道,上田义彦试图把人的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说精神的要素带到广告摄影中来。“将这些要素带到广告摄影中去是好是坏,说实在的连我自己也说不准,恐怕对于他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好做出判断的问题。”
  “但是,即使不是广告,作为制作作品的时候,我同样在追求一种美的东西。虽然对于美的概念往往会因人而异,而捕捉美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千差万别。这一切对于我个人来说,当然完全建立在我自己的对美的理解、感受和思考方法之上。”
  曾与上田义彦多次合作过的资生堂公司宣传制作室的山形季央在谈起广告和上田义彦时十分精辟地指出:广告是有目的的,就是在出售物品和情报。这时,最能左右人的意识的是印象。人在生存的必要之外,可以说几乎是凭着印象去判断一切的,能制作出这种印象正是广告必须承担的角色。在这其中,有言语无法传达的东西。所以说,广告摄影必须有一股引发人们想象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的照片如同没有意义的单纯的记号。


  上田义彦的作品正是有这么一股力量。既有丰富的抑扬节奏,又有一股怀旧情愫,还有温度、湿度和呼吸等等……。上田对感觉和美的追求十分到位。这种感觉非常普通又往往容易忽视,这就必须相信自己,包括生理的和直观的要素在内,可以说,上田的广告摄影给我们指示了一种可能和方向。
  上田义彦这种不妥协的态度虽然使他最初的道路有些坎坷,但是,应该说,这条路还是前途宽广的。◆
其他文献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选择适当的光线,包括适当的光线方向和角度,便是从事摄影创作不容忽视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光线从照射方向
期刊
中国自古就有画龙点睛的故事。将它用在人像摄影中再贴切不过了。一张人像摄影作品中,眼神的成功运用将有助于人物感情的表达。人物的丰富情感世界,或喜、或怒、或悲、或迷茫、或陶醉……都要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展现出来。同样,在人像摄影作品里,眼神还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人物的眼睛看到哪里,哪里就是作品的趣味中心,也就是摄影师要向读者表达的创作意图。因此,眼神表达得好,可以使作品传神,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反之,眼
期刊
在摄影术传入中国的最初年代,拍摄的对象大多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或者是名伶名妓。普通的平民百姓因为经济制约舍不得花钱去尝试这种从西方传来的怪玩意,或因愚昧担心自己的血被吸去、魂被勾走而不敢去拍照。  当时,一般的儿童照片很少见,除了受迷信与经济影响外,封建的礼教也是造成儿童照片稀少的另一个原因。在旧中国,妇女与儿童的地位很低,拍家庭合影时通常不允许妇女参加(图1)。儿童的地位决不象现在的独生子女被
期刊
民俗是与人类群体共生共存的,但民俗学的诞生却与摄影术的发明在时间上相差不多,都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在摄影术发明之前,民俗事象主要是靠文字记录下来,成为当代人研究当代社会人群和后人了解前人并研究前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在摄影术发明之后,民俗工作者便增加了一种记录民俗生活的有力手段。比较起文字记录来,摄影能更为真切地记录下与民俗有关的群体生活的足音。在世界摄影史上,美国人萨克斯顿(Saxt
期刊
1999年l0月26日的《中央民族大学周报》第4版《新生入学花絮》里有这样一段: “不知道图像艺术的火焰在多少年轻人心中熊熊燃烧。朱钢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在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系无线电本科学习时就搜集了图像专业招生简章。当时由于经济条件差。他把向往深深埋藏在心底。毕业后他在深圳一家外资照相机公司工作。工作条件优越。待遇也颇不菲。然而这并不是他的理想与追求。四年下来,稍有积蓄,第二届图像艺术专业招生的消
期刊
近年来,我也曾拍过不少金饰、银饰、纽扣的广告图片以及钻戒的纯产品图片。对那些体积极小且反光率极高的产品的表现也算是经常触及,获得了不少的经验。这类商品的表现不仅要求摄影师具备较强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满足摄影师独立创作和表现的欲望。作为职业的商业摄影师,我们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配合广告公司完整的创意或是拍广告主题图片把握创意精髓,或是拍产品图片,把握其结构、线条、质地。相比之下当然不如以摄影师为主的
期刊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摄影界,商业摄影悄然兴起、发展,乃至形成眼下蓬勃、扩张的局势。向“钱”看齐的渴望、要求、实践,使商业摄影的激流几乎所向披靡,摄影人的视点由方方面面聚焦在“市场”这一准星上。广告摄影作为商业摄影的中坚,更显示出她的无穷魅力。   据了解,中国的广告摄影师最初都源自外贸系统或照相馆行业的摄影人。他们或因工作或因服务的性质,为各类厂家或产品提供拍摄。此时的广告摄影,似乎更多地体现为
期刊
提起夜班出租车司机,总会直接联想起美国电影《出租汽车司机》,想起午夜声音寂寞的收音机和车窗外一排排掠过的青色街灯……德-尼罗扮演的那个剃“旁克”头的司机毕竟是生在美国。我们这里开夜班出租车司机,则远没有那么孤独愤懑,更不用说暴力色彩了。不过,他们过的,也是一种很特殊的日子。   除了白天睡觉、夜间工作之外,很难说夜班出租司机有什么显著的共同特点。他们大多数都还是心态十分正常——同样愿意聊天。因为
期刊
清晨,鱼肚色的天空轻轻撩起夜幕,朝云出岫,一缕缕红霞若明若暗挂在天际,此刻,幽谷中远处凝重的钟声打破了寂静的朝霞美景,冲开淡淡的薄雾,掠过绿树梢头,飞出红墙,一座古寺渐渐地从云雾露出朦胧的殿阁,依山傍势,呈阶梯状重重对称排列上升,宏伟的建筑群,庄严的大殿,恬静的佛塔,似乎刚刚睁开了睡眼,矗立在山峦叠翠之中,飘渺于云雾之巅,身披袈裟的僧侣,在林壑间鸟儿的陪伴下,往来于寺庙小路,亲临其境您会有一番脱尘
期刊
猛虎添翼 帕萨特的心脏发动机,1.8升四缸20气门,用林哈夫拍摄。俯视对称式的构图象征稳健、舒适;二翼车门打开似展翅欲飞,喻发动机动力强劲、经济、省油、无污染排放。大容量的空气滤清器,若隐若现,分多次曝光拍摄,电脑再作局部处理合成。      1999年10月上海,在本刊主办的《传媒时代的摄影》研讨会上,第一次见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