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师职业素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授知识的过程是“教学”不是“教育”,把知识变成品性的过程才是教育。“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师”——“思想型”、“创新型”教师将取代“知识传递型”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有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通向学生信任教师的桥梁。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了解学生的需要,用心和学生交流,把热爱学生变成自己的品性而不是责任。著名外科医生陈焕然说:“无论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家都一样,能分出高低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真心。”只要能做到既热爱教育事业,又热爱学生,那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教师。
  其次,教师应具备知识素养。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也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师必须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该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及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点。但是,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每一个老师都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宏大自己的胸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已经成了一句过时的话。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如果永远只有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己的知识像源源不断的渠水,吐故纳新,才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还应该具备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带有明显的情景性、个体性,能够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和教育风格。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积累和提炼,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第三,教师应具备能力素养。
  现代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作为学生的诊断师,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相应的教育能力,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的准备、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因素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设计;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具备多种表达能力,合理地呈现教材,有效地组织课堂和管理学生,正确评价教学和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具备反思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做评价。这种教师自我情感体验的反思,能带动教师对教学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机制、教学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师还应该从同行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做出评价,借助他们对教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进行教学反思还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第四,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形象。
  在教育过程中要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必须塑造自己的形象。就外在形象而言,教师应该衣着整洁大方而不呆板,举止稳重端庄而不做作,性格开朗大方而不轻浮。就内在形象而言,教师应有卓越的品行,精深的专业造诣,深厚的文化素养,独立的批判精神。托尔斯泰认为:“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所以,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话:“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其他文献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项任务。那么,怎样让“枯燥”的思想品德课“鲜明”起来?怎样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突破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的发现都应当归于‘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因此,学生敢于质疑是培养创新
期刊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以前,我国政府比较注重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也逐步在加深并适时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还是有很多制约因素。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因而它的实现也是需要很多条件支撑的,例如制度保障、历史条件、先进的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结构等等。但是,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他们既是执行者,又是受益者
期刊
一、发挥政府职能,夯实基础,为生命做好保障  校舍重建是灾后学校重建工作的开始,地震过后.临时性校舍的重建为师生的生活起居、饮食卫生、人身安全、入校学习,保证学校尽早恢复教学秩序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临时校舍在用于师生上课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便,并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因此,尽快为师生建立起永久性校舍就成为必要的工作。  痛定思痛:地震校舍悲剧根源何在?  2008年5月下旬,四川省建
期刊
随着工作的日益繁重和风险的不断升高,总会听到不少教师怨声载道:工作太辛苦、太无聊,付出太多,回报太少。作为教师,我并不否认我们工作的劳累和辛苦。但是,难道就只有我们在劳累、在付出吗?如果我们能换个角度思考,以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职业,或许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从事的职业其实是幸福的。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打理着一个染坊,小女儿张罗着一个雨伞店。大女儿需要
期刊
本人有幸参加了“2011年暑假国家中西部地区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以下简称“国培”)。学校安排了我作为品德与社会科的学员参加培训,本人通过参加“国培”计划启动仪式,亲耳聆听有关教育部门领导、行家专题报告,亲自上了几堂《品社》培训,感到这场培训很切合实际、贴近生活,能有力地指导教育教学。我不顾夏天暑热,便自告奋勇又参加了小学语文科的培训,一堂堂示范课、一个个教学片断、一次次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记忆
期刊
班会课上,当我在念到《方与圆》一书中32条成功人士应具备的品质第二条“要充分利用时间,不要消磨时间”的时候,正好一学生背过去和其他同学窃窃私语.我叫到“XX,你说说,你是怎样利用你的时间的?”  XX——我们班一个在高一进来就在外面摆上几桌,想别人拥他做老大的个子瘦小的男生。  沉默一会,他笑着说“我很会利用时间。”  “嗯,是吗?那你说说看,你是怎样利用时间的呢?”  “我利用睡觉的时间上网。”
期刊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生物实用技术着手,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为学生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下一定的基础。农村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又回到农村,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观,强调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育是化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象征着人的灵魂的思想品德如果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其他方面发展得再好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教师要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高度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育德育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我们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切以学生为本”,“倡导积极,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当时,它的许多理念都让广大教师耳目一新。如今,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不少教师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享受课改带给我们成功体验的同时,本人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  一、好课:真实应是底线  课堂是师生双方借助一定的媒介(比如课本),通过教师的引领,
期刊
新课程改革指出:新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这就是说,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