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域中泛课程思政的特点诠释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ang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属于范课程范畴。从心理学视域来对其进行考察,泛课程思政可以充分体现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当今学生的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发展逻辑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对泛课程思政以无意识心理作用进行分析,其具有非常明显的潜隐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课程思政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自然性,授课方式具有明显的暗示性,并且具有明显内隐性的目标。而对泛课程思政进行有意识心理作用分析,具有非常明显的融合性特点,重点表现在在进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目标中、过程中、方式中。而对泛课程思政进行情境互动心理作用分析,其就具有非常明显的系统性特点,重点表现在人际、精神、物质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课程思政元素。
  关键词:心理学视域;泛课程思政;特点
  在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汇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上海市首先提出“课程思政”相关理念,将课程思政与传统的思政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力,提升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所谓泛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外的教育影响中,也拥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这部分资源包括了显性、隐性、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书本学习、社会实践等多种资源,教师必须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并且优化利用这些资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不同侧重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者之间拥有一致的本质,但两者侧重却各不相同,因此必须要明显区分,从而避免在实践中出现差错。如此,才可以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两方面的育人优势。两者分别存在思政内容方面的不同、课程地位的不同、以及课程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不同。
  二、潜隐性特征
  (一)课程思政的目的强调内隐性
  任何教育实施过程都必须要明确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目的可以通过线性方式表达,也可以通过隐性方式渗透于教育过程中,但是采用隐性方式渗透于教育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良好的实质性效果。从思政教育的应然性进行考量,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和设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活动,明显体现出应然性教育目的。而从实然性进行考量,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对思政教育规律的认识、过程的控制以及包括对学生身心特点的了解,也可以说是在教育过程中潜藏育人的目的。通过无意识心理作用原理分析,如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强势目的性、权威性、控制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无法大成教育目标,如果将目的性潜藏到教育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无意识心理作用的优势,对学生形成感染、陶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程思政过程崇尚自然性
  无意识心理作用的原理提醒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兼顾自然性教学,简单来说,就必须要遵循思政教学过程的逻辑,尽可能避免或降低人为性质的干预,最终形成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再者思政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从而将学生的情感和知识进行有效互补。要灵活运用思政教育方法,以教育的主题、对象、目标为基础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充分体现出教无定法的自然性。思政教育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思政的方式凸显暗示性
  受暗示性是人的天性之一,而如果要接受按时,必须要以无意识心理作用作为前提,简单来说,就是保证学生首先没有任何心理抗拒,从而对外来的思想、行为、情境自然而然的接受。按时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柔性施教方式,并且这种心理暗示的方式适合于所有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责任意识、责任情境、责任坚守等方面的教育都可以以暗示性教学方式进行。另外,暗示教育方式将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无意识教育进行统一,其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有意识的,同时也是主动对学生形成影响的柔性施教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教育的内容自然接受、自然被影响的过程。
  三、融合性
  (一)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
  如果要在教学中形成融合性课程思政的目标,就必须要将三大序列进行有效关联,三大序列分别为逻辑序列、心里序列、价值序列,其中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科逻辑序列,而心理序列主要是要贴近大学生的内需,价值序列则要符合当今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进行不同学科专业教育过程中,设计教学目标并非是进行目标移植,或者是分类教学方法,而是要对课程教学的目标的三大序列进行深入研究。在逻辑序列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属性,体现出相关理论在学理方面的规定性,也是课程思政目标的科学基础;而在心理序列方面,则明显体现出相应学科的心理属性,是课程思政目标的心理基础,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心理特征和期待及专业知识三者之间的吻合度;而在价值序列方面正是课程思政目标的本质属性,同时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最终逻辑与心理序列共同为价值序列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形成三者于一体的融合性课程思政目标系统。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
  传统教学中更加侧重于知识传授,但对知识的丰富性、体验型、反思性等则属于空白,从而无法良好的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同时对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等精神建设与成长进行忽略。教育的目的就人本主义观点方面来说,与个人生长、自主观念等都有着直接性的联系,进而形成个性完善的过程,因此,应该侧重于课程合成的设计。不同专业课程教学,应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对自身、他人、社会、生活等都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三观,形成良好的辩证思维方式。而课程思政在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非认知领域的激发与培养。
  (三)課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方法的设计使得课程教学具有教育性,也可以说通过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设计,促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改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对课程思政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是践行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可以促使课程思政成为教学的全员性策略,有效推进教书育人工作全面实施;其次,需要教师面对操作性难题对整体教学性质和取向进行反思,以大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实际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要采取漫灌的方式,也要应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理论的规范,同时也要注重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同时还要采取学生喜爱的教学和话语方式进行教学。
  四、系统性
  (一)建构物质情境蕴含课程思政
  物质情境是一种可承载体,可以通过内隐、非特定、间接的心理反应方式达成课程思政目标。物质情境可以充分体现人的心理系统、客观环境两者之间的交互,学校的物质文化通过主客体交互作用产生,通过物质文化拓宽课程思政空间。学校中单一的物体不能完全表达物质文化内涵,必须要通过整体知觉情境实现课程思政。基于此,无论任何科学心理学都必须要考虑整个情境,简单来说就是个体、环境的状态。学校的景观、建筑等设计作为物质环境要素,承载审美内涵的同时,赋予一定的价值内涵,并成为思政课程的内容。
  (二)人际情境互动推动课程思政
  人际之间的互相作用产生相应的情境,主要可以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种情境。通过人际互动情境可以体现出人际育人的价值,构成以人教人的环境,摆脱以书本进行教学的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出课程思政的效能。
  结语:综上所述,心理学视域中泛课程思政具有系统性、潜隐性、融合性特征,通过三大系统特性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充分推动学生的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崔蕾,徐颖.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OL].轻工科技,2019(11):174-175[2019-11-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385.TS.20191113.1628.152.html.
  [2]柯翌娜.课程思政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改革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S2):107-108.
  [3]金玉子,李鑫.高校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45):232+234.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并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以促进他们的知识得到扩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一.前言  初中数学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初中数学体系庞大,章节较多,知识点繁杂。在教材的安排上,也会有各章节知识点不连贯的现象
期刊
摘 要:当今大多数初中生都是在温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心理素质较差,再加上这一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意志品质不坚定。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还存在着教师的重视度不高、具体实施仅停留于表面、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初中体育挫折教育的顺利开展。基于此
期刊
摘 要:教学评价是对专业教学成果的反馈,同时,通过评价指标的设定对实践教学进行引导、优化,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的机制。传统高中数学的评价机制将重点放在结果评价上、评价指标相对单一、评价指标设置不明确,教学评价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互联网+”发展浪潮下,高校应以数学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原有评价体系,提升评价指标的针对性与参考性,为强化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
期刊
摘 要:就目前的状态而言,文化学习与课余的体育训练这两个教学板块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一般的课余的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都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一般只要说到体育生,基本上就会觉得体育生就是四肢发达,文化成绩不好,大家都对体育生有一定误解,但事实并不是所想的那样。因为大量的训练会让学生的身体很疲劳,所以会使体育生在上文化课的时候感到身心疲倦,从而让他们集中不了精神,以至于文化成绩不能提升反而有
期刊
摘 要: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应运而生,并且在各种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成为机电专业提供了综合性实验的新方式手段。在数学教学中,不管是监督教学还是“VR”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机电专业教学和数学教学展开讨论,如何以人工智能为平台开展相关教学内容。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电专业;数学教学;平衡和发展  人工智能是为机电专业开发研制的一种教学实验设备,很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可以发现英语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性普遍應用的语言之一,是社会对于人才提出的隐性要求。英语已经不单纯作为一种母语而存在,在社会背景下,学校的教育也像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全球性呈现出跨文化交际的趋势。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改善语言不标准的现状。基于此,本文针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碎片化语言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跨
期刊
摘 要:为了顺应我国新课程标准化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顺应我国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有关教育部门提倡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将信息化与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进行有效结合,通过信息化背景下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帮助学生学习初中物理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以及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将利用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来进行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护理美学》的内容多为理论知识不能将课本上的内容通过实践以及动作的方式来展现,不便于学生对内容进行理解,而将微格教学法引入到《护理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提升课堂的质量同时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提升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将微格教学法引入到《护理美学》的课堂中可以进一步的提升该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策略  一.前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广大教师应当引起重视的重要课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根本,创设素质教育为背景的高中体育课程。因此,教师需重视创新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结合新时期的教学思路进行实践优化,有利于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文章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的创新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  现如今高中学生学业压力的逐步增大,对学生的心理、身体有一定负面影响。特别是高中学生会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