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天堂的邻居

来源 :布达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喀则市的行政区名为桑珠孜区。是以前老日喀则的名字,而矗立在山上像小布达拉宫的就是桑珠孜宗堡,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见证着后藏的发展。
  虽然知道日喀则的风景都在路上,但4月并不是一個好时间,日喀则袒露在我眼前的是荒芜的大地黄。特别是海拔高的地区,黄沙,枯草,和大风。
  一进城就可以看到扎什伦布寺和桑珠孜宗堡。以前觉得日喀则就是沉默的男人,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但是这次我却觉得自己看到了他的无奈和悲苦。
其他文献
六年来,“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實践,汇聚共商共建共享的众智合力,在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引领国际合作模式创新、推动全球治理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建设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合作机遇,改善了民生需求,为共同发展和繁荣插上了翅膀。  作为承担“一带一路”重要任务的省份,新时代赋予了西藏新机遇、新任务、新课题。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南亚大通道建设,是一条
期刊
尼泊尔总统比迪亚·德维·班达里应邀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她认为世界各国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使之造福全世界。  2017年5月,中尼兩国共同签署中尼“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班达里表示尼泊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尼泊尔愿意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助力尼泊尔经济发展。  “尼泊尔的命运和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尼泊尔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也是紧密相
期刊
4月27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突出问题导向、针对一些问题改善薄弱环节,實实在在解决制约‘一带一路’建设的突出问题,脚踏实地向前推进。”是多位专家学者对于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的评价。《联合公报》的形成标志着
期刊
中国西藏的边境贸易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那时吐蕃王就曾派人自印度带回粮食、菜籽及日用品。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拥有21个边境口岸的西藏成为与南亚交流交往的重要通道。西藏把握发展机遇,发挥优势,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7.52亿元,边境贸易实现增长。  杨国良,第七批、第八批援藏干部,現任西藏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援藏六年,他见证了西藏外贸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援藏干部,他和千千万
期刊
2006年,为搞活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尼泊尔工商联与尼农业发展部联手,首先在4个县启动了五年一期的“一村一品”項目。目前,这一项目已扩大到50多个县,扶持产品和服务达到几十种,涵盖了很多当地特色产品。  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尼泊尔人所了解、熟知,他们希望通过这一倡议,能有更多的尼泊尔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中疑难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中教师简单的设问激不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只有提出思维属性较高层次的问题,才会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本文拟从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处理教材中的疑难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设问;创新思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学生,做为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在教学实
期刊
时政  习近平会见吉布提总统盖莱  习近平举行仪式欢迎尼泊尔总统访华  王毅会见印度外交秘书顾凯杰  经济  “印度制造”推介会在成都举行  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西藏边民互市今年一季度增长38.4%  文化  澳门举办“走进西藏图片展”展出四百多幅珍贵图片  “印度一武汉文化周”在武汉拉开帷幕  丝绸之路一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新发现15处遗址  媒体  《中國新闻周
期刊
2015年3月28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三部委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文件中,将西藏确定为国内18个承担重要任务的省份。同年8月下旬中央在召开的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时又提出“将西藏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在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议下,促进彼此之间的互联互通、密切交往已经成为中国、尼泊尔、印度三国的共同需求,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具体项目的成功实施与参与国的政策支持和各国人民的心意相通密不可分。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地理上相互接壤,文化联系历史悠久,人民之间感情基础深厚,都有着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共同愿望。西藏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  无论从历史溯源角度,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我们都有理由相信,通过南亚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增进友誼、
期刊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沈卫荣主攻藏学和藏传佛教研究。多年来他在公共领域的主要努力是要讲清楚作为“精神净土”的西藏在历史上的建构过程。在沈卫荣看来,如今的中国“对西藏的神化是有增无减”,但如此带来的藏传佛教复兴,是否就真的对藏传佛教文化发展,对汉藏交流有利?近日,沈卫荣教授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分享自己關于当代西藏研究、宗教与社会等议题的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