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哲学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干好一切工作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要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克服盲目性和经验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自身以及事物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人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串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通俗地说,就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都有两点,因此,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待问题。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两个方面,即学习和常规,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学习和常规管理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抓好常规,可以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课堂和自习纪律,午晚休,教室和宿舍卫生,等等方面,管理好了,就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反过来,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好了,学生精力、注意力用在学习上了,常规的一些方面自然而然也会好起来。比如,课堂和自习纪律、午晚休。其次,学习和常规也存在对立的一面。比如,打扫卫生,一方面为学习创造了整洁的环境,但是客观上总是要花费学生一些时间的。但反过来,就是不打扫卫生,学生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学习,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明确了学习和常规管理之间的关系,就要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常规管理的“度”。做到学习和常规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避免两者的对立,也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如果把这个道理给学生讲通,学生思想上很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班主任适当的督促及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醒和监督,自习纪律、两操、教室和宿舍卫生、午晚休等常规管理工作就会好管得多,也定会有大的改善。常规的井然有序,反过来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学习和常规管理的良性循环。
  唯物辨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其中有一个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叫做主要矛盾;其他不占支配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这就要求处理复杂事情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这样才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必须准确定位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更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该管什么,哪些事情可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避免保姆式的一切都管和“大撒把”两种极端。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并且学生犯错误大多由于认识问题,而非品质问题,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这样既省劲,又有好的效果。培养好的学风、班风,是班主任的根本任务,班主任必须抓住这个工作重点。
其他文献
在当今的浮躁与喧嚣中,人们都在寻找着澄清心灵的净土。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不在他的夸夸其谈中,不在他的疯狂追逐中,而是来自他内心的淡然与宁静。内心淡然与宁静了,才能看到人生之径上弥漫着芳香馥郁的鲜花,内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愉悦起来。巴金曾给文学下过定义,他说,什么是文学,文学就是让人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看来,只有书籍才是心灵最后的象牙塔。  对于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更需要书籍的浸润。复旦大学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能将语文实践和语文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非语文活动莫属。  通过设计、实施语文活动课,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践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它是教
期刊
【考纲说明】  《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具体分解为:  1.理解,能力层级为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考题提示】  1.考查文本:主要是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篇幅为800字左右,内容多为反映当年某一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对考生来说比较陌
期刊
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虚实结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
期刊
“对称借代”,简称“对代”,即借用人或事物的相对方面代替本称,具体分为:  一、部分和整体对代  (1)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鲁迅《一件小事》)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例(1)例(2)
期刊
还记得踏入高中校园的那段日子,每天重复着机械的活动——读书。读书是为考试,读书是为了上大学。我不喜欢读书,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反复渲染一些作品是如何经典,我依然没有兴趣。阅读,我只喜欢趴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琼瑶的爱情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因为它们可以满足我的想象,让我暂时不去想灰色的高考。  上大学了,生活突然改变,时间有了大量的剩余,我选择了用阅读来打发时间,但是我依然不去碰触中学时曾经出现过的作品。
期刊
高考年年必考辨析病句,可学生在这题上的得分并不高。究其原因,辨析语病,要兼顾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再加上10几条的注意事项,容量大,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很难全面、准确地把握。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一套简单易学的“三段分析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三段分析法,是一种将句子化整为零的分析方法。在主干分析法的基础上,按主谓宾,自然地将句子分成三部分,即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再对每部分进行逐
期刊
翻开人类教育史的书页,关于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历历在目:昆体良认为教育就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 ,“教是为了不教”。他说:“除了使我们的学生不需要总是有人教,我们的教学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呢?”卢梭的《爱弥儿》中提到:“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把儿童当儿童看待。”普朗格主张:“教育绝不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
期刊
黄助昌老师在《托梦以纪实 纪实以显志》(载《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年第10期)一文中“完全解读”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认为“不是以美好的梦境反衬黑暗的现实,而是这个梦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  可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黄老师为李白击节赞赏的同时,也漏出了很多不能自圆其说和牵强附会的地方。现特择其要点,与黄老师商榷。  首先,姑且承认黄老师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请看诗人在留别时又说“
期刊
宋代学者朱熹曾经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他又说:“人做文章,若是仔细看的一般文字熟,少间做出文章,意思语脉,自是相似。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底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底文字。”写作的过程首先就是模仿的过程,模仿,实际上就是仿“模”,是“模”到“写”的转化。“述文相效,自古而然。”这几乎是古人写作的结论。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指导学生,例如,可以仿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