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借代例说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称借代”,简称“对代”,即借用人或事物的相对方面代替本称,具体分为:
  一、部分和整体对代
  (1)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鲁迅《一件小事》)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例(1)例(2)是部分代整体,以古书中常见的“子曰诗云”几个字代替“古书”,以“樯橹”代“战舰”。例(3)例(4)则为整体代部分,以“鸡犬”代“鸡狗之声”,以“大江”代“大江里的流水”。
  二、专名和泛称对代
  (5)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滕王阁序》)
  (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8)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积极的。”(孙犁《荷花淀》)
  例(5)例(6)是专名代泛称。例(5)中的“杨意”即“杨得意”,为推荐者的代称;“钟期”即“钟子期”,为知音者的代称。例(6)中的后一个“伯乐”泛指擅长相马的人。而例(7)例(8)是泛称代专名:“楚人”就是“项羽”,“女人”这里特指“水生嫂”。
  三、具体和抽象对代
  (9)无非是怕说错了丢乌纱帽,搞坏了关系丢选票,伤了和气堵死了方便自己的“渠道”。(高占祥《当说必说》)
  (10)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11)伫立多时,徘徊半晌,猛听得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亮,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
  (12)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例(9)例(10)是具体代抽象:以具体的“乌纱帽”代抽象的官职,以“干戈”兵器代战争。例(11)例(12)却是抽象代具体:“离恨”代“怀抱离恨的王昭君”,“正义”代“正义之人”。
  四、原因和结果对代
  (13)故乡吴江多好山,笋舆篾舫相穷年。(范成大《题金牛洞》)
  (14)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例(13)“笋舆”就是“竹舆”,用原因的“笋”代结果的“竹”。例(14)以“倾国”代“佳人”,“佳人”是原因,“倾国”是结果,这叫结果代原因。
其他文献
小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文体,在教学第一线工作近三十年,就小说教学总结出几点不成熟的经验,今天写下来,以供大家商榷。  一、了解时代背景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小说是这个产物的重要代表,作者用小说这种形式,通过人物的遭遇,来反映这个时代的风貌。因此,了解时代背景,对于了解小说的主题尤为重要。  在学习小说时,必须对时代背景进行全方位而又详细的介绍,以便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
期刊
当下,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究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妨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
期刊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曹雪芹的生花妙笔不仅让贾府众人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更让读者看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林黛玉与王熙凤的性格:一个是超凡脱俗而又机敏聪颖的绝代佳人,一个是放肆张扬而又逢迎善变的贾府红人。虽说“意态由来画不成”,但运用电影镜头的方式来看这篇课文,就可以透过文字形象地感知林黛玉与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从而能对大师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一、肖像镜头  1.林黛玉:  作者最钟爱、
期刊
一提到文言文教学,学生头大了,老师也头痛了。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头等难题,要么枯燥乏味,要么晦涩难懂。如果遇到故事性强的文章倒好,大家还饶有兴致;如果遇到议论性强的文章,学生就总会昏昏欲睡,不想听,老师也觉得没趣。作为80后的教师,不想让这样的课堂出现,总是变着花样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可是现在又变成新教材了,新教材文言讲授篇目大幅减少,以前的语文教材是六个单元,有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后来的
期刊
子曰:三十而立。立者精神独立,确立人生目标方向也。  老王马上三十了,对社会,对人生,对信仰,对自我,立却立得一套糊涂,所谓刨根问底刨个稀烂,三十而惑了。  网络时代如南方的大雨、北方的沙尘扑头盖脸汹涌而来,时代变得太喧嚣,贫富地域分化,人们的立场也越发极端。大家分头抢占舆论阵地,中华网、人民网、强国网,凯迪、天涯、猫扑,炎黄春秋对阵南方周末,大家伙嘿嘿哈哈吵个火热。  这样的时代,推荐学生读什么
期刊
从阅读,到积累,再到写作,一路走来,在高中的三年,教师应尽自己所能让学生成为“四有”之人。  一、腹中有真料  语文学习需眼到,耳到,心到,手到,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有所思,笔有所摘”。“腹中有料”靠积累,积累最忌讳的是“仓库式”收集。有学生曾说出自己的困惑:“我喜欢积累,唐诗宋词、历史典故、名人事迹,也算足够多了,可是为什么积累得这么多,考试写文章时却常常找不到合用的呢?”要想让学生
期刊
在当今的浮躁与喧嚣中,人们都在寻找着澄清心灵的净土。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不在他的夸夸其谈中,不在他的疯狂追逐中,而是来自他内心的淡然与宁静。内心淡然与宁静了,才能看到人生之径上弥漫着芳香馥郁的鲜花,内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愉悦起来。巴金曾给文学下过定义,他说,什么是文学,文学就是让人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看来,只有书籍才是心灵最后的象牙塔。  对于高中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更需要书籍的浸润。复旦大学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能将语文实践和语文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非语文活动莫属。  通过设计、实施语文活动课,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践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它是教
期刊
【考纲说明】  《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具体分解为:  1.理解,能力层级为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考题提示】  1.考查文本:主要是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篇幅为800字左右,内容多为反映当年某一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对考生来说比较陌
期刊
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虚实结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关于虚实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