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睡眠的常见疑问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9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应该睡多长时间?
  报纸和电视等媒体告诉我们平均一天要睡8小时,于是很多失眠症患者对于自己的睡眠时间不足而倍感困扰,希望自己的睡眠时间能长一些,但也有人会抽出自己的睡眠时间用于学习。到底应该睡多长时间?不让白天活动受到影响的睡眠时间就是最恰当的睡眠时间,此睡眠时间会因人而异。
  如同每人的身高不尽相同,每人的睡眠时间也没有统一标准。有些人即便每天只睡4小时,白天的活动也丝毫不受影响,而有些人必须睡10小时才能在白天保持一定的专注力和活力,有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时间受遗传基因的决定。
  假设每天睡8小时才能保证白天正常活动的人因为某种原因每天少睡了一个小时,这种状态持续一个月将会怎样?这种状态被称为慢性睡眠剥夺,人在白天时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会逐渐下降,一种让人发胖的荷尔蒙——胃饥饿素的分泌量加大,体重随之上升。
  那么如果这个人打算每天睡9小时,躺在床上的时间被延长,这又会怎样?此时睡眠时间超过了8小时,但到了睡眠后半期容易多次醒来,睡眠的效率降低,所以对此人来说8小时是最有效率的睡眠时间。
  如果完全不睡又会如何?短时间的不睡觉被称为急性睡眠剥夺。这种体验可能谁都有过,熬了通宵本以为会非常困倦,却没想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长时间的活动虽让身体感到疲惫,可到了凌晨时分却睡意全无,心情反而变得更好,于是医生在给抑郁症患者做治疗时,已将剥夺睡眠作为一种改善患者心情的治疗方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睡眠剥夺所造成的影响开始显现了,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容易发火,缺乏热情,消化功能的下降导致食欲降低,即便吃了东西也很难消化,吃完午饭后到了下午两三时钟,人便很难抵挡住睡意。短时间的睡眠剥夺通过休息很容易得到恢复,一旦入睡,会表现为以慢波睡眠居多的恢复睡眠。
  
  睡眠不足会让身体出现何种症状?
  人能坚持多长时间不睡觉?如果有人能打破人类极限应该能载入吉尼斯纪录。据外电报道,国外有个人曾尝试打破纪录,却没能刷新264小时12分钟的人类最高纪录。更为荒唐的是,此人并不知道吉尼斯委员会已经将严重威胁健康的“长时间不睡觉记录”从吉尼斯纪录中剔除。
  睡眠不足所引起的症状通过“长时间不睡觉”的实验可以获知,1965年一名17岁的高中生足足坚持了264小时12分钟(11天)没睡觉,这期间身体出现的各种生理现象被记录了下来:一晚上没睡,出现了眼球震荡,眼睛很难对准焦距;2天过去后,情绪出现波动,脾气变得暴躁,语速缓慢,发音含糊;4天后,记忆力开始衰退,出现幻觉,心律不规则,手脚发抖,出现自夸妄想和被迫害妄想。像这样长期的完全睡眠剥夺麻痹了生理和精神机能,实验结束后该学生睡了15个小时的觉(没有必要按照被剥夺的睡眠时间来补充睡眠!),几天过后睡眠剥夺对生理造成的影响便完全消失了。
  
  白天小睡一场有好处吗?
  白天如果犯困该怎么办?那就应该小睡一场。由于生理上的昼夜节律人们会在午后2~3时感到困倦,此时最好能睡个午觉。那么睡多长时间最合适?很多研究结果显示10分钟以内的午觉最合适,最多不超过30分钟,一般来说老人以及身患特殊疾病的病人在白天的睡眠时间会超出30分钟。为什么说午觉在10分钟内最合适?这与处于睡眠阶段中的自律神经及脑电波的变化有关。我们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后,从非速眼动睡眠的第一期直至第二期、第三期,睡意渐浓,一般第一期睡眠为1~2分钟,第二期为10~20分钟,各阶段的时间根据当事人的困倦程度而有所不同,但大致会遵循这样的顺序和比例,如果睡眠姿势舒适,并且周围没有妨碍睡眠的噪音等其他刺激,便会进入睡眠的第三期。
  人从清醒转为睡意渐浓的睡眠状态,人体内的自律神经就会从交感神经占优转为副交感神经占优,也就是从肉体和精神都紧张的状态转为逐步放松的状态。如果午觉持续时间过长,到达第三期睡眠后,自律神经会完全倾向于副交感神经,肉体和精神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被唤醒,身体肌肉会感觉乏力,提不起精神。
  午觉在10分钟以内最佳和不能超过30分钟的原因还可以反过来解释,如果我们午觉时间超过30分钟,那么睡眠就会到达第三期,结果便是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身体无力,精神放松,此时被唤醒后大脑活动恢复至正常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醒来的人都会坐在原处发一会儿呆。
  大量研究结果都已证实,当白天感到瞌睡时午觉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力和执行力,但如果白天没有倦意,就没必要养成午睡的习惯,尤其对于受到失眠折磨的人,午觉更是大敌。身体上的疲劳感或无精打采,不等同于瞌睡,只是出于疲惫就强迫自己睡午觉,不仅起不到消除疲劳的作用,还会妨碍到夜间睡眠,导致晚上睡眠不足,到了第二天又会出现浑身乏力的状况,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未满5岁的婴儿通常会睡午觉,尤其对于未满3岁的婴儿来说午觉属于正常睡眠的一部分,充足的午觉能让大脑发育完全,婴儿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减少,一般夜间睡眠的时间还保持不变,减少的只是午觉时间。
  (摘自万卷出版公司《让大脑更聪明的睡眠》 作者:[韩]申洪范 译者:唐建军)
其他文献
以诚恳的态度补救自己的错误  乔·吉拉德被誉为全美“最伟大的推销员”。有一次,他花了半个小时为一位顾客详细解说了一部轿车,而且十分自信对方会买下这部汽车。乔·吉拉德自以为接下来只需要把客户带到办公室,请他签下订单就可以了。  当他们向办公室走去时,这位顾客开始谈起他儿子。当他说到:“我的儿子将来会成为一名律师”时,他神采飞扬。  “嗯,不错。”乔·吉拉德说。在他们继续朝办公室走去时,乔·吉拉德看见
期刊
激素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20世纪之初,科学家们认为人体内的所有控制信号都是由电沿着神经纤维传递的。后来贝利斯和斯塔林发现(称为激素的)化学信使和电信号一起引发身体器官发挥作用。这一令人吃惊的发现开创了医学的一个全新领域:内分泌学。它使生理学发生了重大变革,被称为有史以来与人体有关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激素被发现并投入商业生产以后,在市场上一出现便被奉为灵丹妙药。肾上腺素(发现后的第一种激素)是
期刊
女人心思细腻而敏感,只要是女人,或多或少都喜欢猜疑。这是基于对感情的保护,抑或是对某个人的在乎。  而一般情况下,男人似乎也乐于被女人这样怀疑着、重视着,女人用自己的紧张,证明了男人在她心中的分量。  但有些女人,往往不明白分寸的拿捏,最后演变成偏执、神经质,甚至歇斯底里地疯狂起来。这时已远远违背了在乎的初衷,发展成为一种病态,轻者尚能调节,重者不仅自身难以救药,往往还会祸及家人,甚至扼杀原本幸福
期刊
在我们的理财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呢?首屈一指的就是家庭了,家庭对我们的财务状况有着巨大影响,甚至有时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显然,如果我们有家财万贯的父母,我们也许可以接受花费更高的教育,以此获得高薪工作。此外,我们在毕业时也不会负债累累,同时还会享受父母的“定期恩惠”,以及在未来某天继承一大笔遗产。不过,即使没有这些经济援助,家庭也仍然至关重要。例如,倘若我们同父母和亲戚的关系十分融洽
期刊
香水是许多人喜欢的化妆品,特别是女性,以为香水能够给自己增添魅力,如果用的是法国名牌,那么感觉更加良好,仿佛品位也抬高了许多。但是,很少人会考虑香水会有什么害处。  香水等芳香剂的安全性如何?是很少有人会考虑到,更没有多少人会知道,制造芳香剂至少需要5000多种化学成分,每种香水的化学成分会多达600多种。在这5000多种化学成分中,只有不到20%做过毒性试验,结果都是有毒性的,被不少国家列为危险
期刊
引言 “马云们”离开了北京,1999年3月10日在杭州才有了一个叫“阿里巴巴”的网站。如果他只想赚钱,当初就不必离开国富通,不必离开北京——作为外经贸部合资公司的总经理,当时“雅虎”和“新浪”都曾以高薪打算挖他过去。但如果他不离开,也就不会有“阿里巴巴”,更不会有今天的马云。    1997年1月。当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下称:外经贸部)要做的是一个大内网加上一个官方政府网站(MOFTEC网站)
期刊
引言 佩林是美国政治家、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搭档,共和党的副总统候选人,曾任阿拉斯加州的州长。早年获得过“阿拉斯加小姐”选美比赛第二名。    在我高中的最后一年,我曾暗暗向上帝祈祷:不要将我的未来和任何一个与我一起长大的本地男孩联系起来。虽然我深爱着这些伙伴,可我却从来只把他们当兄弟一样看待。接下来,一个陌生的男孩搬进了小镇。  1981年8月末的时候,爸爸在吃饭时告诉
期刊
中国的屈原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位以自杀结束生命的文化名人,这条自杀之河流到现在,已沉落无数中外的艺术天才:西方的梵·高、莫泊桑、叶赛宁、杰克·伦敦、马亚可夫斯基、茨威格、海明威;中国的王国维、朱湘、老舍、三毛、顾城……  每年的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高自杀率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
期刊
一旦你明白自己选择了一种负面、不愉快的情绪,就必须迅速离开那架雪橇。负面感觉十分强而有力,它们会危及你的身心健康。它们甚至会影响到你的细胞,造成疾病和过早老化。  事实上,愤怒、憎恨或怨恨的状态会引你走向死亡。如果你始终屈服于负面情绪,就会心碎而死,或是由于非常愤怒或苦恼而导致致命的心脏病发作。证据显示,乐观、快乐的人寿命较长,健康问题较少。正向的情绪十分强而有力,会让生病的人向痊愈挑战,再度恢复
期刊
人们往往认为生活中有些事情是确实存在的,地球磁场就是其中的一件。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每次看罗盘的指针时,指针都指向同一方向,“向北”,指向地球的北极。当我们倾向于把地球的北极和南极看成是可信的事情时,现实情况却是,我们地球的磁场绝非确定的事情。  例如,每隔一段时间,都有难以置信的、几乎不可想像的事情发生。由于我们尚不完全理解的原因,我们熟悉的北极和南极会交换位置,地球的磁场会完全颠倒。尽管磁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