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唢呐系乐种流变中反思家乡民俗学——评《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_z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宴会教授新作《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于2021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乐种学和家乡民俗学研究领域的精品力作.该书的研究历程经历了从赵庄唢呐班到苏北唢呐班的研究对象地域范围扩展,采用了从现象到内核的阐释方式.该书对苏北唢呐班流变问题的研究彰显出家乡民俗学视角的突出特征,尝试与乐种学、家乡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理论对话,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作曲家张朝的钢琴曲《遐想》,采用云南地区哈尼族民族音调和新颖综合的调性和声及催人奋进的节奏,表现出清新、遐想与奋进的音乐意象.探析钢琴曲《遐想》的音乐情感内涵,以激励新时代青少年表达真情、拥抱自然,一起追梦青春、勇毅前行.
春秋铜器王子午鼎、王孙诰钟铭文有“不(畏)不差”一语.文章认为“(畏)”所记录之词应当就是传世文献中训“邪”的“违”或“回”;“不(畏)(违)不差”或“不(畏)(回)不差”的意思是不邪僻不差忒.
《音乐日志》是青年作曲家范铮2019年完成的钢琴小品集,创作过程中受到摄影、绘画、散文等艺术形式的启发,实现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本文将分析每一首作品的创作方式和特点,追溯其创作来源,并给出合理的演奏建议.
前人普遍认为,英语的音节结构比汉语复杂,音节数也比汉语多得多.不过,关于英语的音节数,前人往往只是估计,而且各种估计差异悬殊.文章认为,差异的来源主要在于对音节的定义和划分有不同理解.文章比较四种音节分析方法并且提出,英语音节划分应该根据"重长轻短",音节结构则应该以非词缘位置为准,即排除词缀或词缘辅音的影响.根据这一观点,英语和汉语(普通话)不但音节结构相似,而且数量相差不大:如果包括词缘辅音,英语的音节总数大约是汉语的2倍;如果排除词缘的额外辅音,英语的音节总数大约是汉语的1.5倍.两种结果都低于前人
在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过渡时期,中世纪宗教音乐提倡的节制、和谐、不掺杂世俗情感的特征显得不合时宜.音乐家们探索更加大胆、新颖、激动的音乐形式,影响深远的“第二实践”(seconda pratica,或译第二常规)创作观念就此诞生.不同于“第一实践”(prima pratica)的传统作曲法,“第二实践”以“音乐服从歌词”为基本准则表达作品的情感,涌现了维护新旧作曲法的两派音乐家,著名的阿图西与蒙特威尔第之争便源于此.具有革新意义的“第二实践”并不符合当时的“作曲范本”[1],虽然首次在《阿图西,或现代音乐的
期刊
一、绪论rn当今时代,随着文化生活的飞速发展与人们对新生事物好奇心的不断加剧,“多元”“跨界”“融合”等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对职业演奏家而言,在演奏中体现自身的多重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审美特征、人文底蕴等,也成为他们树立个人风格、拓宽艺术道路的必经之路.因此,以“跨语境”视角来诠释音乐作品,正在逐渐成为演奏家提高自身演奏辨识度的主要手段之一.《第二谐谑曲(Op.31)》是波兰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这首作品创作于1837年,戏剧性与抒情性并存,备受演奏家们青睐.在本文中,
期刊
从1994年的《狂人日记》到2015年的《思凡》,郭文景已经创作了六部经典歌剧,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已积累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已有学术成果阶段性的历史梳理后,对郭文景歌剧的研究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对其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进行了述评.本文写作的目的一是希望能为中国歌剧音乐的整体历史研究添砖加瓦,二是为当下及未来我国歌剧创作和研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苏北琴书,作为江苏著名的地方戏曲广泛流传于江苏北部宿迁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和徐州市等地区,因其在江苏北部地区尤为流传,因此被称为“苏北琴书”.该曲艺自明末清初以来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受到了民众的一致欢迎,目前已经被列入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之中.本文主要针对苏北琴书的发展现状和传承发扬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期刊
辽剧作为辽宁省唯一地方戏曲剧种,自诞生之初便长期存活于辽宁省南部一带,是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文娱形式.辽剧是一种集音乐、文学、舞美等表现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这个由辽南皮影戏演变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既具有皮影戏的传统特征,也吸纳其他戏曲表现样式.由于受历史变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辽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表征.作为盖州地区地方文化象征,辽剧已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当地人民的记忆中.如今,在各类演出场域,其唱腔音乐为表现新时代内容,在表演形式与结构程式中不断求变化,已从“民间文化”走向“主流
期刊
沃恩·威廉斯的交响曲创作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并记录了其创作风格的形成与演变.在他的《第四交响曲》中有两个使用频率最多、变体形式最多的四音动机,它们贯穿于整部作品中.本文分析探讨了作为全曲构成核心的这两个四音动机,它们不仅在主题横向展开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在全曲结构布局中同样起着组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