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东送能源大通道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7月1日,备受瞩目的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它的开工标志着西电东送南通道第二大战役拉开了序幕。为了实现国家下达的"十五"期间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战略目标,西电东送南方通道的建设已进入十分关键的决战阶段。目前,我国西电东送已初步形成了北、中、南三条输电大通道。其中包括:1、北部地区从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向京津唐电网的输电线路,现送电能力为250万千瓦;2、中部地区从葛洲坝至上海的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送电能力120万千瓦;3、从红水河上游的天生桥水电站至广东的输电通道,送电能力近期将达到300万千瓦左右。这个框架为"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电东送是一项政府推动的战略性工程,如此大规模、远距离、大容量的能源建设和输送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
  
  工程特点
  
  1、投资与效益成正比
  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西电东送南方通道电源的总建设规模约为1690万千瓦,500千伏交直流输变电线路约5400公里。工程总投资额将超过1100亿元,其中电源项目约900亿元,输变电工程约230亿元。
  西电东送工程对增加西部省区企业利润和增加当地的财政税收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以南方通道为例,如贵州省到2005年向广东送电按400万千瓦、240亿千瓦时的电量考虑,初步估计可实现企业利润2.1亿元;地方政府得到增税1.05亿元,征收企业所得税0.7亿元,其他税收0.42亿元,带动其他行业(建材、交通运输、煤炭和三产等)增加税收10.65亿元。以上总计增加贵州省财政税收12.8亿元,同时也将大幅度增加电力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将大大增强西部省份的经济实力。
  2、史无前例
  这一伟大工程是史无前例的。在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中,西电东送投资最大,工程量最大。在我国电力建设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电源、电网建设也从未有过。无论是青藏铁路还是西气东输,在地图上都可以用一条线表示,而西电东送在中国版图上可谓"遍地开花",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都有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同时开工的工程之多是史无前例的。单个工程的规模之大也是罕见的。按规划,2001年到2010年,西电东送项目的总投资额在5265亿元以上,还不包括三峡电站。仅"十五"期间,西电东送电源项目开工总规模就约有5800万千瓦,约占我国目前总装机容量的17%。目前已开工的工程达1800万千瓦,这其中不少工程是"世纪级"和"世界级"的。比如广西红水河上的龙滩水电站、云南澜沧江上的小湾水电站、糯扎渡水电站总装机都超过400万千瓦,而20世纪我国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二滩电站才330万千瓦。
  电网建设也是西电东送工程中的重头戏。顾名思义,西电东送重点在"送",要送就要有通道。"十五"期间,三大通道将新建500千伏交直流线路2.8万公里,500千伏交流变电容量4000万千伏安,直流输电容量2000万千瓦。
  3、东西共赢
  与其他西部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相比,西电东送工程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仅是西部的工程,也是东部的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
  西部12省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5.57亿千瓦,占全国的82%,可开发水能资源约2.91亿千瓦,占全国的76.9%。目前开发程度还不到11.4%,低于全国平均水电开发程度(21.0%)、低于世界水能资源的平均开发程度(22%),更低于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国家50%以上的开发水平。西部已探明煤炭资源保有量为3882亿吨,约占全国的39%,但用于发电的比例较低,煤炭输出仍是主要方式。
  西部地区如此优越的能源优势发挥不出来,既有资金问题,也有市场问题。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不足,自身的电力市场有限,因此即便建了电厂,消纳电量也成问题。
  再看东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资源相当匮乏。以广东省为例,广东一个省区的经济总量约相当于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总和的1.9倍。而广东能源资源总量在4省区中只占3.5%,一次性能源90%以上要靠外省市输入。
  一边是守着优越条件"望水兴叹"、"望煤兴叹",一边是为缺电发愁,在环保与发展的两难中痛苦抉择。实施西电东送,用西部的优质电能取代东部效率低、污染严重的电能,无疑可以一举两得,是既符合西部利益也符合东部利益的双赢战略。据测算,龙滩电站建设期内每投资100元,广西经济就获得132元的增量。按龙滩工程总投资243亿元计算,相当于每个广西人增加了近700元的国内生产总值。2011年,龙滩全部机组投运后,对广西当年全区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为8.3%,龙滩水电站建设期间可提供直接就业机会58万个。
  和西部一样,东部地区同样在西电东送中得到了好处。比如广东,现在每年已经从西部获得了约为115亿千瓦时的电量,大大缓解了电力紧张局面。
  北京也已经从西电东送中受益。这几年,北京的用电量一直在增加。2001年7月17日,北京市电力负荷曾骤升至700万千瓦,比上年最高负荷还高出24万千瓦。但是,用电量增加的同时,北京为了治理环境,拆停了不少老发电机组,发电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如果没有西电东送,没有从内蒙古、山西送来的电,很难想象北京如何解决电力需求增长和保护环境的矛盾。
  4、任务艰巨
  作为一项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对施工建设者,工程难在施工条件艰苦;而对工程组织者,工程难在整体的组织和协调。
  电力工程建设本身比较艰苦,如水电站都是在人烟稀少甚至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里施工,建设队伍一干就是10年;而线路建设则要翻山越岭、跨江越河地流动作业。加上西电东送工程的工期一般都很紧,因此对于施工者是艰巨的考验。对于工程组织者的考验则更大。一般的工程都是一个点或一条线,而西电东送是多个点多条线同时并进,可谓遍地开花。
  每项大的电力工程都要涉及到征地、拆迁、移民、环保等方方面面。过去一项工程也就涉及一个地区,而现在几十项工程同时铺开,涉及到东部、西部、南方、北方。一些特大工程本身就涉及到多个地区点多面广、各地情况差异很大,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实施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的确在考验着工程组织者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能力。
  
  工程意义
  
  1、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通过开发水电、火电,实行西电东送,以资源启动战略带动西部地区开发,是一项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方法。它既可以在当地增加就业、积累资金、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又可以在向东部输电的同时,利用剩余电力,结合当地资源,如广西、贵州、云南交界处的红水河流域有丰富有色金属、贵金属和稀有金属资源,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发展有色冶金业和相关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通过横向和纵向经济联系,带动地区经济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和工业化的步伐,促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2、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东部主要有以深圳、香港、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大连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为主框架的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产业、人口、城镇高密度集聚区,因此也是电力负荷最高的地区。而东部特别是华东和华南,本身并没有丰富的水、煤资源。因此从产业结构升级来讲,东部应该把能源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施西电东送,不仅可以解决东部地区发展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加快东部地区工业化进程,而且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3、促进我国电力结构调整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我国的电力管理体制和电网结构以省为单位,电力资源基本上在一个省内配置。
  实施西电东送,促进全国性电网的建立,电力资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水火互补、东西互补、南北互补的作用,这将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4、促进江河治理
  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大多位于长江、珠江干支流上,不仅具有发电效益,而且还有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开发西南水电可以促进江河治理。
  5、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受到国际舆论的压力。我国目前电力组成中火电占80%,水电占19%,全国火力发电用煤占全国用煤总量的1/3,排放的SO2每年达520万吨,是全国的大头。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目前约为10%~18%(前者按电量算、后者按装机算),远低于世界平均22%的水平和发达国家50%~100%的水平。水电是清洁能源,积极开发水电将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6、促进内需扩大,拉动经济发展
  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在今后10年左右时间内,再开发西南水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建成西电东送的全国性电网,需投资2500亿元左右,这将有力地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发展,解决职工就业问题。
  7、西电东送工程将为外资提供广阔市场
  中国正在加快进行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核心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后,独立发电厂能够竞价上网,这将有助于打破电力部门的行业垄断,为外商进入中国电力市场扫清障碍。
  此外,在直流输变电线路建设上,我国将利用外资引进部分设备和技术。中国过去曾使用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购买火电设备。随着电力供应形势的变化,今后中国将把国际金融组织和政府间贷款更多地用于输变电线路建设上。
  8、有利于实现全国电网互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电力供应出现买方市场,是集中力量发展水电、调整电力结构的极好时机。目前,红水河上的天生桥水电站(120万千瓦)已建成,开始向广东送电;四川二滩电站(330万千瓦)也基本建成,急需向东送电,再过3年三峡发电,更需要向东送电,实施西电东送势在必行,也十分紧迫。
其他文献
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时代背景  现代社会是剧烈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社会,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正在迅速兴起,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学习型组织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特征紧密相连,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  在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越来越丰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增加,速度加快,知识的利用和信息的处理难度加大,
期刊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  1月~9月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四个提高”   一是工业生产增速平稳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2487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0.9%,二季度增长12.5%,三季度增长13.1%。  二是出口交货值大幅提高。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增幅逐步走高,4月份达到18
期刊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初步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突出了综合性、间接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调控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地确保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的成效及主要过程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
期刊
凤凰涅檠   企业改革,曾被媒体称之为中国改革的一场硬仗。设备老化、技术陈旧,企业决策者观念滞后……,如此残兵弱将,怎敌人世后装备精良的多国部队?改革众望所归。然小曲儿好唱口难开,弃旧图新固然立竿见影,可痛下猛药难免踌躇一番:与东部企业相比,西部企业底子薄、包袱重、观念相对滞后,药下狠了,身子骨儿太弱的还真吃不消。  “改革必须计算成本。这个成本既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社会成本。‘西部专项’支持用高技
期刊
对新经济的认识有待探索    对新经济的认识理论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人认为,新经济就是全球化的经济。也有人认为,新经济就是人力资本时代的经济。当然,还有人把它归纳为网络经济和与网络相联系的眼球经济等等,不一而足。关于新经济,可以说一百个经济学家有一百零一种以上的说法。确实,我们面临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重新归纳总结认识的时代。  另一方面,迄今实践的发展尚不充分,因而尚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关于新
期刊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情况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总量指标之间的极为矛盾的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回升而内需不足加剧;二是货币扩张明显而通货紧缩趋深。  (1)2002年上半年GDP增长率7.8%,成绩相当不错。7、8两个月份提升GDP的多项指标承接上半年的态势在继续走强,工业生产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和12.7%;而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分别是281%和25%,远高于二季度
期刊
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继续呈现较大的波动与调整的态势,而美国的波动性远大于预期,由于美国金融覆盖面--美元资产的效益影响较大,因而全球经济金融呈现愈加悲观的局面,潜在金融风险的隐忧有所上升,不乐观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大;股市下跌明显、汇率波动扩大、金价跳动不定以及石油价格超出预期,随时演变与爆发为金融危机的可能上升,金融脆弱性加大。    基本判断      当前世界经济与
期刊
写下这个标题,记者不禁想起1999年4月,朱基总理出访美国,在参观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农场后说,中国有工会,但没有农会。他会见了美国农场局主席,并邀请他访华,向中国介绍经验,以便中国研究一下,是否应该成立一个农会,来代表农民的利益。一位经济学家在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竞争力时谈到,没有组织的农民,当其置身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风险之高将足以销蚀其仅存的竞争力。  这些担心和预言在云南曾被证实。云南
期刊
第五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将举办相关产品厂商参展。参展的产品涵盖面广,涉及各种类型汽车、汽车总成及其零部件、工艺装备、汽保设备、环保节能产品、计算机开发设计系统及应用技术、汽车用品、装饰件等。  本届车展的主题为:“提升品牌形象、带动汽车消费”。通过展示国内外汽车工业的新领域、新发展、新理念和新产品,拉近汽车与消费者的距离,促进广东汽车工业的发展,营造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生产与消费互动的良好发展环境,
期刊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已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约平均10%左右,过渡到1998年至2001年的7%—8%之间。这一趋势将左右本世纪最初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  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召开的“200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座谈会”上发表的观点。刘国光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延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