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新、学术成果遗惠后学

来源 :中国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惇先生将陶瓷工匠在青花瓷器底部用毛笔蘸了釉彩画的印章,吸收来作为自己制印创新的一种风格,在坚硬的石头上,表现出柔韧的笔意,并加以提炼、雅化,别开生面,这就像文人采风,将山歌渔唱,变为竹枝词、采莲曲,一定会在篆刻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展览中的篆刻作品,也不是单单罗列许多印蜕,那些印蜕都很小,挂起来以后很难仔细观赏,但是黄惇先生把作品放大好几倍,每一方印章加了题记,书法和篆刻结合成了一幅幅精致的小品,增加了印章的观赏性。黄惇先生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编写了《中国印论类编》,收罗宏富,遗惠后学。说不定几百年以后,一些不经见、冷僻的印论可能会失传,而这部书则有系统地保留许多资料,就像有些古籍佚失了,可以在《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这些类书中找到有关原文,这是功德无量的事。黄惇先生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甘坐冷板凳,花费大量的精力。
其他文献
这个展览的主题『静观风来』非常好。『静观』是黄惇先生的一种心态,是他常年坚守的一个思想,也是他现在的一个艺术状态。『风来』是他的堂号,叫『风来堂』。这名字起的很妙—风,来了,看了黄惇先生的展览以后,我觉得有几股风吹来:  一是纯正、严谨的家风。黄惇先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这对他学术研究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二是深厚的学风。黄惇先生具有学者的风范,整个展览的氛围有非常浓厚的学术色彩,不是单纯的
期刊
我带着好奇,从杭州来看这个展览。我来的时候想:有这么大影响力的书家,怎么才第一次举办个人书展呢?一走进展厅,看到这么多精美的书法、篆刻作品,这么多的学术专著以及黄惇先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以至于我的思路时不时就从作品中跑开,觉得黄惇先生的人生和艺术生涯太令人羡慕了。想到前年兰亭『艺术奖』评奖的时候,评审中有一个计分规则,当时黄惇先生的得分遥遥领先。这些镜头不断闪现以后,我就觉得黄惇先生有着很好的书法实
期刊
我非常喜欢黄惇先生作品的传统形式,一点一画都可以让人看得很清楚。同时,我更倾向于欣赏他的艺术精神。这个展厅,整体印象是传统的意味非常浓。从做学问的角度来看,黄惇先生是很严谨的,而写字也经常是一丝不苟的。他的行草书,用笔非常紧密,毫无率意、轻浮之处,这体现了一种书法的风格和人格的境界。黄庭坚说过,书法姿媚是小疵,轻佻是大病。书写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败笔,但是如果写的轻佻,则从根本上就不行,因为古代讲究字
期刊
公元四世纪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以他为轴心的『新体』书法,而同一时期的北方,书法的形态却是另一种面貌,我们从敦煌经卷中可以发现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东晋王朝内部,书法的形态也不完全统一,近年来不断出土的东晋南朝墓志让我们大为惊叹。因此,比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南北书风在魏晋书法文化的研究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中对于书法发展受到地域文化、书写环境等的影响则是我们思考的主
期刊
首先,我翻阅黄惇先生的作品集时,特别注意看了那些文字插页,其中他所写的自己的创作观念、对传统的认识以及对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体现了典型的学者特征。我注意到,黄惇先生开始师从陈大羽先生时主要是从秦汉、碑学入手,但在八十年代后期,他开始思考清代中晚期到民国以来碑学的发展及其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在研究与反思中,他不仅看到了碑学,而且也看到了帖学的发展状态与成果,特别是碑学在长期兴盛、流行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广艺舟双楫》(又称《书镜》)是康有为书法思想的代表著作,也是清代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法论著。如此重要的一本著作,却是康有为三十来岁时完成的。当时是,康有为上书不达,谣谗高张,沈曾植、黄仲搜皆劝其勿谈国事。那些日子,康有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于是以碑版自娱,读碑为事,尽观京师藏家之金石凡数千种,乃续包慎伯为《广艺舟双楫》。据康有为记述,此书初稿于光绪十四年戊子(一八八八年)在北京宣武门外米市胡同南海会
期刊
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开创以来,已经走过了五十二个春秋。在长逾半个世纪的艰难实践过程中,学科不断规范,建制不断完整,队伍不断扩大,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就。但当下的高等书法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且时代环境和学科系统中诸多因素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不是五十二年前筚路蓝缕的草创阶段所能比拟的。因而如何使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群体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又如何使
期刊
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自出版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赞誉。其诗文水平、语言风格、学问功底、论点视角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读之使人有如坐春风、拨云见月之感。  幽默而凝炼的语言  幽默自本真。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启功先生以幽默的语言论述书法、调侃人生,看似浅白的话语,却折射出丰厚的学养。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幽默背后,却是他高尚人格魅力的折射,是经风霜雨雪后的深刻人生的透视。  如在《引言》中,
期刊
套用一个政治术语,我认为黄惇先生在书法界、学术界具备『三个代表』:  一是书法的古意与篆刻的新意完美结合的代表。黄惇先生是一个『顽固』的帖学主义者,向来都批判碑学。在今天,像他这样坚持纯粹帖学观念的书法家极少,他是一个反潮流者。事实证明,他这条路走得是对的。这次展览中,黄惇先生的作品让我非常吃惊,近七十岁的人,还能取得这样的进步是很不容易的,我也从来没看见他这么多洋洋大观的各种书体、形式,这么有创
期刊
黄惇先生的展览在教师节这一天举办,是一个亮点,也非常有意义。黄惇先生在书法教育领域成绩斐然,三十多年来他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八十年代末,曹宝麟先生曾告诉我说,黄惇对教学很严格的,学生在黄惇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朱关田先生也说,黄惇先生是严师,谁家的孩子要学书法,就交与他教,保证出成果,事实也确实如此。除了教学方面,黄惇不管是书学、印学,还是为人、为学、为艺都是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首先说为人。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