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有1/7的老年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老年人一般都有哪些不良用药习惯和吃药误区呢?为此,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赵志杰。
该停不停该吃不吃
83岁的刘奶奶近两年来一直被手抖困扰着,连牙刷、筷子都拿不了,到医院被诊断为“药源性震颤麻痹”。原来,十多年前刘奶奶体检时发现有轻微的脑梗,当时医生开了桂利嗪,嘱咐刘奶奶一天吃三次,每次吃两片。从那以后,刘奶奶每天都坚持吃药,这一吃就是十年。刘奶奶为了省事一直是去药店买药,并没有去医院复查,也没有咨询医生。医生说,刘奶奶的手抖和长期服用桂利嗪有关,这种药一般小剂量短期服用,治疗脑梗吃半个月,治疗偏头痛吃两个月左右,而刘奶奶竟然吃了十年。
老年病人不当停药的现象也比较多。以他汀类药物为例,它有降脂、降胆固醇、改善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于冠心病、心脏血管狭窄、心脏放完支架的病人,医生希望患者能坚持服用这类药。“我们一般建议病人终身服药,至少要坚持服药一年半或三年、五年时间,才能看到药物带来的疗效。但是,很多人在吃的过程中,仅仅是因为害怕对肝脏不好,或听说吃了这类药有什么副作用,很可能吃几个月就擅自停药了。”赵志杰说。擅自停药,病情会继续发展,后果比较严重。
怕副作用不敢吃药
65岁的张大妈最近感到兩腿膝盖关节处隐隐疼痛,她嘱咐女儿从医院给她开点治疗关节病的药。拿到药后,张大妈仔细地看了药物说明书,又把药退给了女儿:“这个药我不吃了。说明书上写着,会对胃肠黏膜有刺激。明明知道我胃不好,你还给我开这种药回来。”
赵志杰说,老年人有骨关节病的比较多,他们使用解热镇痛的止疼药物也比较多,这类药物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简称N SAID),对胃黏膜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我们老年科在临床上如果遇到病人有腰腿不舒服,一般会尽量先给病人开外用药,如膏药、涂抹的药。如果病人日常活动都受到限制,有时也会适当加一点NSAID口服药,或给药时适当加点胃黏膜保护剂。”
对于有些人看药品说明书上写的不良反应会比较紧张,甚至不敢吃这种药物,赵志杰认为大可不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很低,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所有药物都有一个批准的过程,如果这个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也不会允许它上市。
同时服用多种药
76岁的张大爷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上呼吸道感染,一天要吃16种药,算下来有32片之多。最终,张大爷因为吃药引发的体位性低血压住进了医院。
一般老年人都身患多病,有人认为各科医生开的药都必须吃;有人尤其是个别离休老干部,认为吃药多是一种待遇;还有部分老人是恨病吃药,认为吃药多就可以治好病,结果导致老人吃了一堆药后出现一系列问题。赵志杰建议,老人应尽量避免在同一时间对每种疾病症状都用药。这时候,要看看哪些病是长期的、需要迫切处理的主要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高血糖、高血压病人必须坚持吃药;而对于短期服用的、可间断使用的药,如治关节炎的药,症状缓解后就可以停止用药。
另外,要尽量全面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生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用药量。比如,一般心脏类药对哮喘病人有影响,如果碰到患有哮喘的心脏病人,医生会从小剂量开始一点点调整心脏用药量,既保护心脏,又不致引起哮喘病。
认为中药安全不愿用西药
关于一些老年人迷信中药,认为中药制剂就一定安全,从而乱用、滥用的情况,赵志杰表示,是药三分毒。比如前些年发现有一类中药里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影响比较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也显示,一些常用中成药,如双黄连、鼻炎康、复方丹参片等,位居中成药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数量前五位。
赵志杰认为,中药可以用,但并不是听别人说什么药有效,自己也照样去中药店买回来随意吃,而是应该去正规的中医院,由中医师给您把脉对症开处方,不能自行用药。
补钙又怕钙超标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高,补钙在老年人中是普遍现象。对于骨质疏松病人来说,补钙、补维生素D是一个基础治疗。赵志杰认为,补钙的人应定期到医院查查骨质改善的情况。对于非高钙饮食的人,常年坚持吃钙片,一天一片的补钙量不会导致尿钙增高、肾结石等现象。
至于保健品,赵志杰认为:第一,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保健品并不是药,不能用其代替药物来治疗疾病。第二,保健品是否有效,个人主观性更强。第三,不要听说别人吃什么,自己就跟着吃什么,因为人与人个体差异比较大。第四,吃药种类比较多,就不要再吃保健品了,这样可以减少身体代谢负担和相互影响。而对于身体健康、平时很少吃药的人,可以适当吃点保健品。
该停不停该吃不吃
83岁的刘奶奶近两年来一直被手抖困扰着,连牙刷、筷子都拿不了,到医院被诊断为“药源性震颤麻痹”。原来,十多年前刘奶奶体检时发现有轻微的脑梗,当时医生开了桂利嗪,嘱咐刘奶奶一天吃三次,每次吃两片。从那以后,刘奶奶每天都坚持吃药,这一吃就是十年。刘奶奶为了省事一直是去药店买药,并没有去医院复查,也没有咨询医生。医生说,刘奶奶的手抖和长期服用桂利嗪有关,这种药一般小剂量短期服用,治疗脑梗吃半个月,治疗偏头痛吃两个月左右,而刘奶奶竟然吃了十年。
老年病人不当停药的现象也比较多。以他汀类药物为例,它有降脂、降胆固醇、改善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于冠心病、心脏血管狭窄、心脏放完支架的病人,医生希望患者能坚持服用这类药。“我们一般建议病人终身服药,至少要坚持服药一年半或三年、五年时间,才能看到药物带来的疗效。但是,很多人在吃的过程中,仅仅是因为害怕对肝脏不好,或听说吃了这类药有什么副作用,很可能吃几个月就擅自停药了。”赵志杰说。擅自停药,病情会继续发展,后果比较严重。
怕副作用不敢吃药
65岁的张大妈最近感到兩腿膝盖关节处隐隐疼痛,她嘱咐女儿从医院给她开点治疗关节病的药。拿到药后,张大妈仔细地看了药物说明书,又把药退给了女儿:“这个药我不吃了。说明书上写着,会对胃肠黏膜有刺激。明明知道我胃不好,你还给我开这种药回来。”
赵志杰说,老年人有骨关节病的比较多,他们使用解热镇痛的止疼药物也比较多,这类药物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简称N SAID),对胃黏膜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我们老年科在临床上如果遇到病人有腰腿不舒服,一般会尽量先给病人开外用药,如膏药、涂抹的药。如果病人日常活动都受到限制,有时也会适当加一点NSAID口服药,或给药时适当加点胃黏膜保护剂。”
对于有些人看药品说明书上写的不良反应会比较紧张,甚至不敢吃这种药物,赵志杰认为大可不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很低,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所有药物都有一个批准的过程,如果这个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也不会允许它上市。
同时服用多种药
76岁的张大爷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上呼吸道感染,一天要吃16种药,算下来有32片之多。最终,张大爷因为吃药引发的体位性低血压住进了医院。
一般老年人都身患多病,有人认为各科医生开的药都必须吃;有人尤其是个别离休老干部,认为吃药多是一种待遇;还有部分老人是恨病吃药,认为吃药多就可以治好病,结果导致老人吃了一堆药后出现一系列问题。赵志杰建议,老人应尽量避免在同一时间对每种疾病症状都用药。这时候,要看看哪些病是长期的、需要迫切处理的主要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高血糖、高血压病人必须坚持吃药;而对于短期服用的、可间断使用的药,如治关节炎的药,症状缓解后就可以停止用药。
另外,要尽量全面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生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用药量。比如,一般心脏类药对哮喘病人有影响,如果碰到患有哮喘的心脏病人,医生会从小剂量开始一点点调整心脏用药量,既保护心脏,又不致引起哮喘病。
认为中药安全不愿用西药
关于一些老年人迷信中药,认为中药制剂就一定安全,从而乱用、滥用的情况,赵志杰表示,是药三分毒。比如前些年发现有一类中药里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影响比较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也显示,一些常用中成药,如双黄连、鼻炎康、复方丹参片等,位居中成药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数量前五位。
赵志杰认为,中药可以用,但并不是听别人说什么药有效,自己也照样去中药店买回来随意吃,而是应该去正规的中医院,由中医师给您把脉对症开处方,不能自行用药。
补钙又怕钙超标
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高,补钙在老年人中是普遍现象。对于骨质疏松病人来说,补钙、补维生素D是一个基础治疗。赵志杰认为,补钙的人应定期到医院查查骨质改善的情况。对于非高钙饮食的人,常年坚持吃钙片,一天一片的补钙量不会导致尿钙增高、肾结石等现象。
至于保健品,赵志杰认为:第一,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保健品并不是药,不能用其代替药物来治疗疾病。第二,保健品是否有效,个人主观性更强。第三,不要听说别人吃什么,自己就跟着吃什么,因为人与人个体差异比较大。第四,吃药种类比较多,就不要再吃保健品了,这样可以减少身体代谢负担和相互影响。而对于身体健康、平时很少吃药的人,可以适当吃点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