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与元末明初景德镇窑洪武瓷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太祖朱元璋与元末明初景德镇窑洪武瓷这一议题在时间上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元末,也就是至正二十年(1360年)邓愈第一次打下景德镇到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登基。第二阶段是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去世。本文主要讲后一阶段明洪武时期。
  
  一、60年来景德镇古陶瓷研
  
  究领域的三个重大发现
  20世纪中叶后,景德镇古陶瓷研究领域有三个重大发现。
  第一个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蓬布逊先生和美国波普博士根据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一对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许愿铭文中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记载提出了至正型元青花的说法,其特点是青花发色浓艳,纹饰繁密,器型硕大,胎体厚重。这一论证揭开了研究元青花的序幕。
  第二个重大发现是20世纪60年代在南京玉带河水利工地上发现了一批具有明初特征的瓷器,其中以釉上红彩云龙纹残盘最具代表性,为研究洪武瓷提供了例证,由此引起海内外古陶瓷爱好者研究洪武瓷的兴趣。“2010年南京明洪武瓷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古陶瓷界召开的首次以明洪武瓷为中心议题的学术研讨会,标志着洪武瓷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三项重大发现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景德镇珠山御窑厂的不断发掘,找到了明清官窑的生产地。当时在景德镇珠山附近,包括市政府所在地周围进行市政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现明代官窑残器,通过科学发掘,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此后由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对明清御窑厂遗址多次进行了发掘,为明洪武瓷找到了明确的烧造地点,明洪武地层出土的官窑瓷为洪武瓷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二、明洪武瓷的革新变化
  
  在中国古陶瓷史上,明洪武时期有一些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密切关系,这与他在继承元代烧瓷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的理念分不开。具体说,明洪武朝中国瓷业有三大变化:
  第一、瓷器品种,元代以前以单色釉为主,从明洪武朝开始,中国瓷器进入了以景德镇烧制彩瓷和颜色釉瓷为主的时期,结束了元代以前以青釉、白釉和黑釉瓷为主的局面。
  第二、元代以前,有名的窑口众多,瓷器生产遍布全国,全国瓷业多中心,基本平衡发展。从明洪武朝开始,中国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景德镇成为中国的瓷都,成为主要的瓷器生产地。
  第三、从明洪武时期开始,朝廷专门设立御窑厂烧制皇家用瓷,开创了明清官窑瓷引领全国瓷业发展的新局面。明清官窑,自明洪武二年起,历经明清两代,虽然在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有短暂的中断,但是很快又得到了恢复。
  所以,承上启下的明洪武瓷是景德镇陶瓷史上,乃至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值得我们重视它、研究它。
  
  三、明洪武瓷的特征
  
  (一)胎和釉
  明洪武朝的瓷胎保持了元代高岭土与瓷土的二元配方,胎色发灰,不太致密,有孔隙。明洪武的釉白中泛青,有的是卵白釉。明洪武时期民窑瓷的胎釉都比较粗。
  
  (二)品种
  明代洪武瓷的品种比较丰富,以前有将它上至放到元代,下推到永乐朝的现象。明代洪武瓷器的品种概括起来有彩绘瓷和颜色釉瓷两大类。
  首先看第一大类彩绘瓷,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三个品种,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烧得好,青花次之。釉上彩的品种有白地红彩、红绿彩和五彩,后两种主要为民窑产品。第二大类是颜色釉瓷。这是与明太祖提出“祭祀用瓷”有很大关系。当时祭天用蓝釉瓷,祭地用黄釉瓷,祭日用红釉瓷,祭月用白釉瓷,在这样的理念下,单色釉瓷得到很大发展。单色釉瓷品种列举如下:
  1.白釉瓷。白釉又可以细分为一般白釉,延续元代的卵白釉和开创永乐名品的甜白釉三种。明洪武朝白釉瓷的釉色微微发青;卵白釉瓷失透,是乳浊釉,产量不小;甜白釉瓷,它是永乐朝的名品,现在看来甜白釉瓷始于洪武时期,洪武甜白釉瓷为其在永乐时期兴盛打下了基础。明故宫遗址出土的井中有白釉碗出土,可以为证。碗底足的足端,如果细分有三种变化,但都是平切,砂底,为典型的明洪武器物,其白釉匀净润泽,已经具备甜白釉白净、半失透、有温润玉质感的特征。
  2.红釉瓷。红釉瓷有素面和内壁印花两种。元代开始有,但是烧制不成功,相对地看,明洪武时期红釉瓷烧得很成功。
  3.蓝釉瓷。蓝釉瓷以祭蓝釉为多,内壁多印花。洪武的蓝釉瓷不及元代的蓝釉,因为元代的蓝釉是宝石蓝,色泽深,我认为它含钴料比较多。明洪武时期还有外红釉内蓝釉品种。
  4.黄釉瓷。景德镇黄釉瓷应该是从洪武时期开始的,有内白釉印花外黄釉和全黄釉两种。
  5.酱色釉。酱釉俗称老僧衣,是明洪武朝新创的品种。明太祖崇(尚)红釉(喜)爱酱釉,品种还有外酱釉内蓝釉。
  6.孔雀绿釉。
  7.仿龙泉窑青釉。
  总之,明洪武时期的官窑瓷为明清两代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特别要提出的是,除了官窑瓷以外,明洪武民窑瓷也有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青花瓷上。
  
  (三)造型
  明洪武瓷造型有元代遗风,总体特点是敦厚古朴,大件器多。典型造型有墩式碗,盏托、玉壶春瓶、大盘和盖罐。墩式碗明洪武时期开始有,明早期和弘治时期比较多见,晚明以后比较少了。盏托,元代盏托中间是平的,明洪武盏托中间有一周凸棱,用来固定茶盏。玉壶春瓶,明洪武玉壶舂瓶,器身较高,瓶颈较短,圈足较高。大盘,多花口,且花瓣比较密。盖罐,元代盖罐多荷叶盖,明洪武时期荷叶盖的荷叶边波折比元代的多。
  
  (四)装饰
  装饰方面,特别在绘画题材上,明洪武朝的青花和釉里红瓷保持了元代的风格,构图繁密,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纹样方面,元代同明洪武时期有区别。例如:龙纹。明太祖朱元璋属龙。元代时四爪,明洪武是五爪;元代龙是小头细身,龙鳞有网格状和鱼鳞状的,而明洪武龙都是鱼鳞状;龙嘴张口和闭口的都有,有的还伸出舌头,下颌比较长,所谓的猪嘴龙形象。花卉纹,花朵叶了留白边,茶花元代不太用,洪武开始多用茶花。牡丹花,元代是大葫芦叶,明洪武的是1、2、2式。洪武时期云纹很多,典型的是品字如意云和飘带云。品字云是明洪武刚’期最典型的纹样,用许多品种表现,有青花、白釉红彩、外青花内白釉印花、红釉印花、蓝釉印花、外红釉内蓝釉等,但是都很少见。需要说明的是,一种纹样用多个品种表现的现象是明洪武时期瓷器的特点之一,品字云为其中一例。品字云在正德朝前后也少量使用。飘带云有长脚和短脚的,长脚飘带云于元代和明洪武时期多见,永乐、宣德时期偶见,明洪武青花龙纹玉壶舂瓶的纹样中就有描绘;短脚飘带云在明洪武至永乐常见,嘉靖到万历时期也有。人物纹,在官窑器上没有出现,但是在民窑器上有表现。辅助纹饰,仰莲或覆莲纹,元代的每一瓣之间分开,洪武时期排的紧密。明洪武装饰带常见有回纹、卷草纹、蕉叶纹、古钱纹和海水纹。
  
  (五)工艺
  官窑器的底部有火石红,民窑瓷上没有。圈足平切。明洪武黄釉盘残件的黄釉残盘底部有火石红色,圈足平切,是典型的明洪武时期官窑瓷。
  
  (六)款识
  明洪武瓷没有款。但是,后代民窑瓷,明嘉靖朝有“洪武年造”、清雍正朝有“大明洪武年制”伪托款,而真正的明洪武款没有看到。所以,洪武瓷的研究困难之一是款识太少。
  总之,明洪武瓷器是独立于元代和明代其他时期瓷器的独立类型,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变化阶段,国家“祭祀皆用瓷”的法规提高了瓷器的使用品位,御窑厂的建立势在必行,中国瓷业由此从多中心向由景德镇领衔的格局变化,产品风格以官窑瓷为代表,由古朴典雅向精致貌美转变,这种变化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高峰。
其他文献
5月28日上午,在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一份仅为两页的名为“呈为呈请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徐悲鸿营私舞弊掩护奸匪排挤国民党籍教授请速予彻查并特请教部立即撤换另委适当人选以利教育”的档案,自4000元起拍,经过15轮竞价,以1.344万元的高价成交。  这份档案来自台湾,品相完好,署名为“国立北平艺专学生自治会”,是一份呈报时任国民党教育部部长的秘密报告。档案墨笔书写于“毓东纸店”生产的红格信笺纸
期刊
石头本自然之物,个别因美丽而获世人青睐,成为点缀生活的装饰品。然而,一旦过了头儿,人们以财富眼光看石头,加上了保值增值的憧憬,石头便不再是美丽的石头,而变成了财富的石头。  2010年中国国际珠宝展表现的是“平静的石头,疯狂的玉”,2011年则是“疯狂的石头,疯狂的玉”。  种类繁多 眼花缭乱  以往珠宝展多展卖珠宝玉石之精品。2011年珠宝展聚齐了各路石头,既有人们熟悉的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
期刊
2010年11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联台主办,南京艺术学院具体承办的“2010年南京明洪武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该院隆重举行。来自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陶瓷研究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12位学者、专家作了主题发言。来自考古一线的学者介绍了明洪武瓷的发掘情况,为研究洪武瓷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博物馆领域
期刊
11月13日晚,荣宝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落幕,1600多件作品成交总额达到4.57亿元,成交率为76.54%。荣宝一直秉承精品路线的理念,此次秋拍仍将此理念与荣宝宗旨贯穿如一,取得了良好成绩。其中,书画部分600余件作品成交额为3.2亿元;古董文玩、紫砂茗具等成交额为7237万元;珠宝钟表成交额为2009.7万元;油画及当代水墨成交额为4157万元。  白雪石纪念专场在预展期间即备受关注,极具
期刊
金与银都属于稀有的贵重金属。金银器因其质材贵重稀少,颜色华丽庄重,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视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金银器也因质材具有美丽的光泽,质地柔软,易于加工,成为历代工艺匠人最受欢迎的加工对象。虽然金银器的产生,要从采矿、冶炼、加工等复杂的程序人手,总体数量上较为稀少,但金银器文物仍在中国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在自然界中,黄金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它具有性能稳定,
期刊
缘起:轻掩容颜的“古典主义”  2011年9月16日到11月21日,“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雕塑、绘画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展出。展览分为“古典与唯美”和“生命的维度”两部分,展出了墨西哥著名收藏家佩雷斯·西蒙先生私人收藏的近80件雕塑和绘画精品。其中,“古典与唯美”体现了西蒙先生追求崇高与精致的古典趣味的收藏偏好,展品使国内的艺术爱好者眼界大开,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古典艺术醇美之风。 
期刊
徐澐秋(1908-1976年),名征,江苏苏州人近代著名书画鉴定家、版本目录学家、书画家。他生前为南京博物院书画征集与入藏,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在“文革”期间患高血压去世后,为当时政治环境的恶劣和强加他身上的所谓“历史问题”拖累。在他去世之后,中国书画鉴定界很少有人提及他在书画鉴定方面杰出的成就。我到南京博物院工作之前,就听闻他在书画鉴定方面的眼光之好,在江苏地区是少有的。“文革”前南京博物院有三位
期刊
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角逐,北京琴岛荣德2011秋季拍卖会于12月11日完美收官。  此次拍卖会拍品共计1500余件,与春拍相比,拍品数量翻了一番。同时,在拍品质量上也提高了一个档次。  此次琴岛荣德秋拍最醒目的亮点,莫过于其众多的专场设置。此次秋拍共设置11个专场,包括文房珍玩、田黄印石、翡翠玉器珠宝、民国六大艺人紫砂,当代紫砂、朱泥壶、顾景舟壶艺、明清名家紫砂、犀象藏珍、明清犀角精品(夜场)和名家
期刊
传世品中有一部分明代洪武时期烧造的官窑瓷器,这部分器物,过去一直鲜为人知,直至上世纪中即1964年南京明故宫玉带河遗址出土的许多明代瓷器标本中有一部分被确定是明初洪武时期烧造的官瓷,这一真相才为世人了解。实际上,传世品中有一大批景德镇瓷器是洪武瓷器。、这些瓷器分藏于国内外一些大博物馆和相关机构内,也有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这里拟对这部分瓷器作一统计和简述。    一、上海博物馆藏洪武官窑瓷器    
期刊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走过了西方数百年的历程,尤其近三年,天量资金涌入,促使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变,2011年春拍成交额创历史新高。市场未来如何发展,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从“亿元时代”到“价值时代”,芷兰雅集年度高峰论坛持续关注艺术品市场的变化。2011年12月8日下午,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品高峰论坛暨芷兰雅集2011年度峰会,以“财富时代的抉择”为主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