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支部“院(系)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t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创新的问题,探究构建学生党支部“院(系)—专业—班级”模式的科学性,认为新模式能够克服旧模式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弊端,具有对接的现实可能性、共建的现实可能性、相对的稳定性、明确的目标性,符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学生党支部 “院(系)—专业—班级”模式 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2-03
  提高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标杆。如何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提高其科学性,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中“五个建设”总体布局的应有之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围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创新,探究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力求为新模式的形成与构建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的创新驱动提供支撑。
  一、旧模式的弊端
  学生党支部构建旧模式,即“院(系)—专业—班级”构建模式,是按院(系)设置学生党支部,在院(系)以下的年级或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通常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建立学生党支部。这一构建模式的形成发展是一个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过程。这一模式形成以来,基本符合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和要求,促进了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但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占据高等学校半壁江山,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党员比例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该模式进入了基本不适合阶段,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一)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的覆盖面。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的覆盖面,主要有三种情形:其一,以院(系)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上理论上能全覆盖,实践操作性不强。既不完全符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案例》第九条中“高等学校院(系)以下单位设立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的规定及总体要求,又不完全符合院(系)实际。一个院(系)的学生少则上千、多则几千,学生党员分布在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学生党支部显得有些松散。其二,以年级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上,会出现一年级、二年级没有学生党支部,三年级有学生党支部的格局,学生党支部不能全覆盖。这一情形的变通做法,是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案例》第九条中“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的规定在一、二年级建立年级联合学生党支部。其三,以班级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同样会出现一、二年级各班级没有学生党支部,三年级各班级有学生党支部的格局,学生党支部也不能全覆盖。
  (二)影响和制约“两个作用”的发挥。“两个作用”即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是发挥“两个作用”的保障。旧模式的这一弊端。首先,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上,有悬空而相距甚远的感觉;工作环节过多,耗时过长,作用被耗散。其次,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上,“两个作用”在有学生党支部的三年级发挥较好,在没有学生党支部的一、二年级却难以发挥。再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上,“两个作用”在有学生党支部的班级发挥较好,在没有学生党支部的班级也难以发挥。最后,学生党支部习惯旧工作方式,履职的执行力不够。有的在“推动学生班级进步”、“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年)级事务管理”、“支持、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够;有的与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联系不紧密,各自为政现象时有发生。
  (三)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活动的辐射面。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活动局限在有学生党支部的三年级或班级,没有学生党支部的一、二年级或班级,覆盖面小,影响和制约辐射面。创新驱动力不足,活动方式及内容形式囿于学生党支部建立的载体与范围,难以很好地在支持、指导、帮助和参与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使之辐射到院(系)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乃至全校,也影响和制约“两个作用”的辐射面。受专业、年级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活动方式及其内容形式创新不够,生机不满,活力不够,吸引力不足,凝聚力不强。有的活动方式、内容形式与专业、学生实际和生活不贴近,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紧密,与各年级各专业要求符合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党支部活动的辐射面。
  (四)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的创新发展。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覆盖面、辐射面和“两个作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习惯原有思维和工作方式,影响和制约“五个建设”和“三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驱动发展。如学生党支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改造主观世界,破解“读书无用论”、片面发展、不切实际的就业择业创业思想倾向,革新工作方式、活动方式和路径方法等思想建设的创新发展;班风、学风、校风等作风建设的创新发展;学习型党支部等组织建设的创新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费、团费、班费管理等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实现学生党支部的创新发展,形成科学的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有助于经受“四种考验”,避免“四个危险”,实现学生党支部建设目标。   (五)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党支部建在院(系)或年级或班级上,一是与教师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上不匹配,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与共建,不利于教师党支部指导和带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影响和制约“两个作用”在人才培养中的发挥。二是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联系不紧密,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专业特色品牌活动。三是与教师专业教学科研联系不紧密,专业教研成果难以很好地转化到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成长成才的活动中来。四是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联系不紧密,难以很好地实现学生党支部活动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和统一,势必延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程,影响和制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新模式的构建
  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是要形成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特点的科学的构建新模式。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使其具有科学性,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适应性问题,解决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基本不适合的问题;二是设置点问题,解决学生党支部构建在哪里的问题;三是形成问题,解决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形成问题。
  (一)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适应性。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的特点,直接影响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创新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扬弃”构建旧模式,遵循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学生党支部设置工作应遵循“四个必须”:“必须纳入设置范畴,创新模式”、“必须对照条件,遵守规定”、“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必须及时调整,保持连续性”。适应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制短、规模小;学生党员总数不多,预备党员多、正式党员少;学生党员发展不平衡、分布不平衡;学生党员在校时间短,长不过2年,短不到半年;各年级各班级建立学生党支部的条件不同等特点,才能解决适应性问题,促进学生党支部构建旧模式阶段性质变,质变为新的基本适合,构建起科学的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
  (二)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设置点。学生党支部设置点是学生党支部的构建地,直接关系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宿舍是学生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平台和载体,是可供选择的学生党支部设置点。在多元设置点中,选择专业设置点,将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既能纵向全覆盖,又能横向覆盖院(系)各年级各班级各专业;既能扩大学生党支部覆盖面,又能拓宽学生党支部活动辐射面;既能克服院(系)设置点过高过宽的缺陷和年级、班级设置点过低过窄的缺陷,又有利于学生党支部成为引领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专业发展、学业进步的各专业的各年级各班级的核心。因此,专业设置点是最符合实际的最佳设置点,学生党支部应当建在专业上。
  (三)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形成。从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特点出发,以院(系)为单位构建,以专业为设置点建立学生党支部,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有多少个专业,建多少个学生党支部,每个专业学生党支部涵盖该专业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班级,在二年级、三年级各班级设立党小组,在一年级各班级建立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也就形成了学生党支部“院(系)—专业—班级”构建新模式。运行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以院(系)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建立相应的“某院(系)某专业学生党支部”、“某专业某班党小组”和“某专业某班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小组”,就会形成“专业学生党支部——专业班党小组——专业班学习小组”的学生党支部内部体系。
  三、新模式的科学性
  相对旧模式,新模式符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实践要求”,更具科学性。其科学性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符合“三个要求”,符合度高。“三个要求”,即学生党支部设置与建立的规定及其总体要求、专业性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性要求,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符合“三个要求”。以院(系)为单位构建学生党支部,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把党小组和学习小组建在班级上,确保覆盖面辐射面,落到专业实处,提高了符合度,搭建了发挥“两个作用”的专业平台,提供了鲜活的学生党支部活动载体和专业依托,有利于学生党支部结合专业开展工作,成为年级和班级的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具有对接的现实可能性,对接性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又一要求。“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以专业为对接点,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与教师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上的“某院(系)某专业教师党支部”相适应,使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有了同一性和对接的现实可能性。在院(系)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中,赋予专业教师党支部指导、带动相应专业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职责,一旦形成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的对应关系、对接机制和联动机制,也就实现了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
  (三)具有共建的现实可能性,现实性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共建,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构架起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横向联系的由此达彼的相互贯通的专业桥梁和纽带,就有了结对共建的现实可能性。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对接以后,在专业平台上实现结对共建。一方面,通过教师党支部指导和带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指导学生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共产党员。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反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经验和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要求,促进教师党支部自身建设、专业教研室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强。学生党支部的稳定和可持续,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题中之义。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克服了旧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年级或班级而出现的名不副实的非连续性缺陷。专业有相对的稳定性,建在专业上的学生党支部,专业在其进退机制运行中没有退出,学生党支部就保持存在,可避免学生党支部因学生党员毕业离校失去依存而导致非连续性,保持学生党支部的连续性,有了相对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前提,有利于实现学生党支部建设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统一,有利于学生党支部的传承、巩固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具有明确的目标性,人文精神强。学生党支部的目标性,是学生党支部构建模式的科学性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的要求。学生党支部构建新模式,明确了学生党支部自身“三型”建设目标,又明确了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协同创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人才培养目标,统一于人才培养工作实践,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共建,凸显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是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者、高校根本任务执行者、人才培养承担者,这些角色有利于党员、教师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党支部以专业教研室为支撑,以党员教师为骨干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及其学生党员特点,以专业为设置点形成的学生党支部“院(系)—专业—班级”构建新模式,把学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把党小组建、学习小组建在班级上,能够克服旧模式影响和制约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弊端;符合“三个要求”,符合度高;具有对接和共建的现实可能性、相对的稳定性、明确的目标性,对接性、现实性、可持续性、人文精神强,符合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2-11-08
  [2]金福尧.高校“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对策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3]胡安定.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规律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13DJ026);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党建工作研究课题(GLSZDJ201301)
  【作者简介】胡安定(1964— ),男,广西全州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行政管理。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概述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空间布局改造的起因,结合信息化建设与空间布局改造的实践,对智能图书馆子系统组成与功能,以及空间布局改造内容与资源、技术设备、服务之间的优化配置进行介绍。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布局 智能图书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26-0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资源成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研究了CLIL形成的理论根源,CLIL作为一种强式的交际教学法,以学科为基础的课堂任务设置实现了外语教学中“形式”和“意义”的平衡,为我国当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强式交际教学法 形式聚焦 意义聚焦 平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57-03  一、CLIL教学法在欧洲的提出  内容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以不同专业所有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和个别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中医药文化传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学习情况还存在差异和不足。对此,应深入剖析原因并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模式。  【關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医学院校 中医药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BIM技术应用方向)为例,探索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动合作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徒)管理等方面构建现代学徒制框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现代学徒制 BIM技能应用型人才 合作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99-03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高职法律类专业教育应用型基层法律服务人才和辅助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以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案例教学为例,探索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法律类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法律类专业 案例教学法 刑事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37-03  案例教学法是高职法律类专业教育中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施之初,课堂气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建设的目标,提出通过构建“全过程、阶段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方位、多平台”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有特色、市场化”的创新创业团队孵化体系,打造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工程 创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该院20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探讨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优化护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生专业认同感等综合途径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分析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模型,为同类高校今后建设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经验。  【关键词】数据挖掘 科研管理 信息系统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86-03  “十二五”期间,高校科研工作有了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强电专业为例,从加强学生管理、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三个方面提出提升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职教师 职业素质 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08-02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一线工人,高职院校的目标也是培养具有实用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然而,近年来高校扩招的结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院校烹饪类专业为例,基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分析烹饪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产业经济 烹饪类专业 课程设置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28-0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广西住宿餐饮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在全区餐饮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