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历史、现状与未来

来源 :今日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74751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至今,中美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但不能不看到,中美两国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两国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两个大国关系发展的风雨历程
  
  (一)中美之间的严重对抗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在军事、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总体处于对抗状态。从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到该阵营分裂,再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敌对和对抗状态。美国敌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权,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承认、支持在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并与之保持外交关系,该政策到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才有所松动,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时美国才彻底结束该政策。在此期间,美国与台湾签定《共同防御条约》并在台湾驻军,公然破坏和阻挠中国收复台湾,导致双方在台湾问题上激烈对抗,并曾经发生两次台海危机。美国在70年代初以前,在政治和经济上对华实行全面“封锁”和“禁运”政策。50年代和60年代,中美还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分别进行了直接或间接较量,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围攻和遏制的战略遭遇重大挫折。但从1955年到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一直保持着秘密谈判。
  (二)缓和与合作的准“蜜月”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世界仍处于冷战时期,基于对抗苏联霸权主义的共同需要,中美关系发展总体平稳。1972年2月,经过中美两国一系列外交铺垫后,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并确立反对霸权的共同立场,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但台湾问题始终阻碍两国建交进程,中国提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必须遵循“断交”、“撤军”和“废约”等三原则,美国迟迟不做决断。70年代后半期苏联对美国攻势继续增强,美国权衡利弊而最终接受中国立场,中美两国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之后10年,中美关系发展态势总体平稳,两国间高层互访、经贸和人员往来不断增多,战略共识不断增强。但美国仍不时在台湾问题上玩弄两面政策,美国会于1979年通过《与台湾关系法》,里根执政时期,美国企图以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一面相对明显。但台湾问题基本处在可控范围内,1982年中美签署的《八·一七联合公报》是两国稳妥处理台湾问题的范例,它与《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并称奠定中美关系基石的三个公报。此外,美国总统选举、人权、意识形态等问题也没有影响两国战略合作大局。
  (三)非敌非友、爱恨交织的时期。90年代初至今,中美关系发展出现多次波折和摩擦,但中美在反恐、国际与地区安全等方面仍需要相互合作。1989年到1992年,美国借天安门事件对中国进行制裁。1993年到1994年,克林顿上任初期,对华政策强硬,其间发生“银河号事件”,美国还阻挠中国申办奥运会。1994年到1996年春,克林顿政府开始实行对华接触政策,但却允许李登辉访向美国,并一度派军舰进入台湾海峡。1996年到2001年初,美国意识到武力干涉中国内政和与华对抗的严重后果,两国关系重新走向正常化。期间中美实现首脑互访,双方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协议。但中美关系依然波折不断,美国渲染所谓“中国政治献金案”,指责中国窃取其卫星技术,并进一步鼓吹“中国威胁论”,无端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并正式公布出笼污蔑中国的《考克斯报告》。2001年布什上任到“9·11”事件前,美国新政府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转趋紧张,其间发生南海撞机事件。“9·11”至今,美国在反恐合作方面对中国借助增多,中美关系有所改善,布什两次访华,胡锦涛和江泽民先后访向美国。美国还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目前,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在总统竞选中都避免激化中美关系,并分别不同程度表达继续发展和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和主张。
  
  哪些因素影响着中美关系发展
  
  (一)国际宏观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中美关系发展变化一直受到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所左右和影响。冷战开始后,美国和苏联及其分别领衔组建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进行激烈对抗,中美关系发展深受这一国际格局影响。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遭受重大挫折,又在激烈的美苏争霸中感受到来自苏联战略优势的压力和威胁。而从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起,苏联大党主义、大国主义、霸权主义甚嚣尘上,对东欧国家内政进行肆意干涉,长期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在中国周边对中国实行战略包围。相对于美国,苏联霸权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重大现实威胁。国际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迫使美中双方审时度势,逐步靠拢并相互借重,两国间的分歧和矛盾渐居其次。伴随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中美战略合作基础消失,中美关系随即发生转折性变化,美国防范中国的一面增强,台湾、人权、意识形态、宗教、经贸等一度退居其次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干扰和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小布什上台、新保守主义者主政后,美国在东亚加紧筹建TMD、大力调整东亚军事部署、利用反恐之机谋取单边霸权、主倡“防扩散安全倡议”等,尽管中国不必完全对号入座,但其中也带有防范中国的一面。“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同时也认识到其在国际反恐、亚太安全、国际防扩散等许多方面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与合作,中美关系有所改善。与国际环境变迁密切相关的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欧洲以及东盟之间的关系互动也常常对中美关系产生牵制和影响。
  (二)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和考验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和棘手难题。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上经历了20年的对抗和之后30多年的外交纷争。即使在中美战略合作基础最牢固的时期,美国也仍祭出种种理由,不时拿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目前,台湾问题依然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而且美国历届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都保持两面性,布什政府任内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中美建交后,中美在台湾问题上不再进行公开的明显对峙,但美国依然认为,台湾地位关乎美国安全利益,长期视其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并为此立下“特殊情况”下保卫台湾的法律,国内存在大批量的亲台议员和其它人士。美国并不希望两岸顺利实现统一,也不希望台湾冒险“独立”使其被迫介入,而是希望两岸继续维持现状,继续保持“不统不独”的状态,以利于其左右逢源,对中国进行牵制。在此政策下,美国一方面允许李登辉访向美国、派舰队游弋台海、允许台当局高层过境美国、持续保持对台军售并一度在众议院通过所谓对《台湾关系加强法》(最终被搁置),美国的这些言行导致“台独”势力不断成长,并且在几年内可能铤而走险、以求一逞,致使台湾问题日益棘手,中美关系和东亚安全也因此面临严峻考验。从今年台湾“3·20”和“5·20”两次重大事件看,美国的言行客观上起到了纵容姑息台湾当局一系列挑衅举动的作用。2006-2008年间,不排除发生重大“台独”事件的可能。当然,美国的心中也忌惮最终因台湾问题而与大陆兵戎相见,因而在公开场合和关键时刻又多次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并对台当局有所警示和约束,8月份拒绝陈水扁过境纽约,只允许其匆匆经过夏威夷。
  (三)美国国内的政治制度。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因素一直影响和牵制着中美关系发展。真正影响和冲击中美关系的因素是美国国内政治文化因素。美国是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运行相对独立,立法和司法系统制衡政府运作。国会尤其对美国政府运行构成严重牵制,国会内的政治保守势力和亲台势力经常在人权、台湾、经贸以及宗教等问题上出台限制和干扰政府对华政策的法案,《与台湾关系法》以及2000年众议院一度通过的所谓“与台湾关系加强法案”等就是明显的例证。而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对国会无权干预。美国政府内部、军队、国会内部以及司法体系内部的许多部门注重部门权力和程序,相互关系盘根错节,也往往延缓甚至迟滞中美关系发展,新闻媒体、重要思想库也经常发出不和谐、甚至是完全相反和相对的声音。美国同时实行定期的两党选举政治,民主党和共和党等两个主要政党轮流竞选上台执政,这种选举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冲击异常明显。两党出于竞选需要以及本党的主张差异,尤其使中美关系充满变数,美国大选前后一段时期往往是中美关系比较困难和历经波折的时期。里根、克林顿以及小布什等人上台的初期,中美关系普遍出现波折和磨合期,这已几乎成为规律。民主党相比之下在对华关系方面相对开通,共和党则相对保守,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就比较明显。今年的美国大选,鉴于美国面临反恐和振兴经济的重任,中美关系迄今还没有成为热点,但从民主党的竞选纲领看,除了在经贸领域主张有损中美关系外,在台湾问题、反恐以及东亚安全方面,要较有利于与中国发展关系。共和党党纲虽然从近几年的中美关系发展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关系重要意义,没有提及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性,但实际上其两面性非常明显,如声称继续售台武器、协防台湾、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等等,显示出其戒备和遏制中国的一面。2004年9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干涉中国内政的所谓“支持香港自由”决议案,对中美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泾渭分明的政治文化。中美之间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同步和不对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将是长期影响和牵制中美关系发展的结构性障碍。经济关系密切与政治关系的起落呈现明显的矛盾现象。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政治文化相对稳定并有连续性,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中美关系影响不大,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发展对美国关系。此外,在意识形态领域,美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兼具东方儒家文明的价值观截然不同,这导致美国上层以及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缺乏了解,而容易采用西方自身的观念去套在别国身上,从而产生矛盾、分歧和冲突以及不适应性,美国对华不遗余力推广其自身的民主和人权观念就容易碰到类似情况。当然,在涉及重大利益如台湾问题等方面,美国两党以及国会的政策差别只是程度的不同,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美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不会淡化或放弃意识形态立场。
  (五)相关各种问题的纠缠与交织。中美关系发展还经常受到人权、宗教、民族、经贸等问题的干扰和牵制。冷战结束后,这些问题对中美关系发展中的影响和牵制明显升温。人权问题实际上附带反应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观念、民族宗教政策等各个层面。东西方的人权观具有明显的差异,美国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平等权利,强调保护少数民族权利、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妇女儿童权益,中国也提倡保护和促进人权事业发展,并作出了不懈努力。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首先强调集体人权,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中美对抗时期,中美在人权方面的摩擦主要涉及朝鲜战争中双方战俘的遣返问题、双方平民返国的问题、关于两国记者互访问题和关于中国西藏问题等方面,并非严重问题。1972年到1989年期间,尽管卡特执政时曾大力倡导人权外交,80年代也发生过“胡娜事件”等,但由于共同的战略利益需要,中美没有在人权问题上发生尖锐冲突,但80年代中期以后该问题也有所表现,美国在中国人口政策、西藏政策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指责。但1989年至今,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斗争趋于尖锐,美国借中国平息“六·四”风波之机,对中国进行严厉指责和制裁,克林顿还把中国人权问题与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挂钩,美国务院则每年发布涉及中国的年度人权报告,并一直唆使、推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通过人权反华提案,中国则屡次挫败其图谋。美国还借“法轮功”问题、“东突”问题、西藏问题等所谓民族宗教问题对中国进行指责,干涉中国内政。
  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一度非常突出,克林顿时期经常进行年度审议是否延长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直到2001年12月布什签署法令,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但伴随中国实力快速上升,美国依然不时借反倾销调查、“超级301条款”、缩小巨额贸易逆差等理由给中美经贸关系设置障碍,反映了其既想利用中国发展获益又不愿看到中国迅速崛起的矛盾心理。
  (六)形势的发展与双方的合作。共同的利益基础不断扩展。中美关系发展的合作基础和共同利益也在延伸,在扩展。中美之间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上升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推动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不仅存在,而且也在不断增强。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两国经济规模都比较大,互补性强。经过不少曲折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并在持续保持良好势头,美国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外来投资国,双方互相成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经贸合作使双方都受益匪浅。2003年中国吸引外国投资达50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00多亿美元而成为全球第一大接受外来投资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即将召开,该会议已经于2004年9月邀请中国方面参加,中国可能将派相关机构人员与会,这充分说明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影响力之大、发展之迅速。美国经济界看中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也需要美国的巨大市场和投资、贸易来拉动经济发展。多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不少风雨而最终没有破裂,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经济利益是关键因素。
  在国际安全领域,中美双方在国际反恐合作、国际裁军和防扩散、稳定半岛局势、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危险、推动亚洲和平与稳定、打击国际犯罪、促进环保事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利益。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拥有核武器的亚洲和世界大国,许多重大地区和国际事务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也需要美国的合作。克林顿时期中美曾表示要构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9·11”前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也印证了这一点。另外,中美两国间在相互认识和日益深化的全面交往中,已形成处理危机和预防冲突的一些机制,促使中美关系相对稳定地发展。尤其是多年来,两国之间的政界、军界高层互访对促进两国关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坏两个极端都不会出现
  
  中美关系事关重大,影响深远。它不仅关系到中国和美国双方的切身国家利益,也关系到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大业。美国对华政策有非常明显的两面性,因而从历史上看,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因为战略利益的彼此需要和制约使双方都不愿两国关系破裂,那样的代价太大,难以承受。在双方关系发展中,美国的两面言行始终对中美关系产生着决定性影响,对此中国是有清醒认识的,这一点邓小平同志也早就指出来,因为中国一直是重视稳定发展中美关系的。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两国关系依然处于非敌非友的状态,双方既有深刻的分歧矛盾也有切身的共同利益。必须看到,多年来,中美之间的高层互访推动了中美关系发展,领导人之间熟悉并建立了友谊。
  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坚决防止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制造出更多麻烦。中国必须并将继续坚决向美国表明立场,杜绝中华民族的内政被外来势力干涉,中华民族的智慧应该可以最终解决台湾问题,两岸达成统一。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立场和心情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要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取利益,同时又对一个大国的崛起感到不安甚至一丝嫉妒,所以美国可能继续要利用台湾问题制衡中国,并将台湾作为美国推行其亚洲战略的重要棋子。但中国人应有清醒头脑,不要被其他各种外部势力和因素所利用而落得刀兵相见,自相残杀,而留下永远和巨大的民族创痛,遗恨千古。这需要台湾岛内各爱国党派、爱国人士和觉悟民众的共同努力,以民族大义为重,遏止“台独”势力的膨胀与发展,努力回归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怀抱。否则,漂泊的台湾总是游子,正如邓公所言,一旦台湾变成个游离的棋子,迟早有一天会被别人摘了去。所以台湾必须回归祖国怀抱才有依靠和保障。由于中美关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中美双方都有责任维护它的健康稳定发展,避免被其他势力所干扰和离间。美国尤其要在台湾问题上真正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原则,不向台湾发出错误信号,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这对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是有益无害的。
  “求同存异、因势利导”,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双方要努力缩小中美矛盾和分歧,扩大双方共同利益基础。尽可能降低不利因素对中美关系的钳制,发挥利好因素的作用和外溢效应。要发挥以经贸关系促政治发展的巨大引擎带动作用,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人权、民主、经贸、意识形态等问题。中国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并可打消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疑虑,并向其表明,中国不是要挑战任何一个大国,也不是要威胁任何一个国家。还要大力开展睦邻友好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努力营造和平、稳定、有利的国际合作发展环境,大力开展多边外交,展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良好开明形象。这一切,都有助于引导中美关系继续在良性轨道上发展,促使美国进一步改善对华关系。
其他文献
翻开世界海上战争的历史画卷,敌对双方破坏对方海洋交通线,保护己方海洋交通线的斗争连绵不断。而这种“破交”和“保交”作战样式的最高形式,就是海上封锁与反封锁作战。  岛屿封锁作战,是指使用以海军力量为主,在陆军、空军、第二炮兵配合下,采取兵力、火力、障碍物等多种手段控制某一海域,不让敌人通过或切断敌对外海上联系的作战行动。岛屿封锁作战在实现祖国统一的斗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的
期刊
正当媒体还在为今年的八国峰会中国未获邀请表示遗憾时,传来即将在美举行的七国财长会议将邀请中国参加的消息。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中国的身影正从幕后走向前台,从20年前时的配角转变为主角。  中国角色演变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中国在各大经济合作组织和贸易联盟中地位日益重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积极谋求在2010年前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不一而足,中国都在积极地推动新合作领域和制度
期刊
10月8日至9日,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团出席。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出席亚欧首脑会议。本届会议以“进一步振兴、充实亚欧伙伴关系”为主题,全面拓展亚欧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合作,并正式接纳柬埔寨、老挝、缅甸3个东盟成员国和欧盟的10个新成员加入亚欧会议,成为亚欧39方领导人的首次聚会,备受瞩目。随着亚欧会议实现自1996年成立以来的首次扩大,一个横跨亚欧
期刊
德国驻华大使贺词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5周年之际,谨向你们致以良好祝愿。     德国驻华大使   史丹泽   二零零四年十月    尼泊尔驻华大使贺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之际,我谨代表尼泊尔人民向中国人民表达我最诚挚的祝福。祝愿尼中两国关系在不远的将来更加深入发展。  尼泊尔驻华大使  纳南德拉·拉吉·潘迪  二零零四年十月七日    波兰驻华大使贺词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
期刊
与中国西部毗邻的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00万。由于其战略地位重要及自然资源丰富,自1991年独立后,争相进入的各种势力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致使昔日闭塞并不为人注目的地区频发恐怖事件,还招致美国派兵进驻,与原有的中亚地区盟主俄罗斯形成军事对峙。中国与中亚国家山水相连,不能对此漠然视之,因为中亚是关系中国利益的地区之
期刊
6月以来,德国总理施罗德出访频繁:参加了法国诺曼底登陆60周年纪念活动,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讨论加强经济合作,在华沙起义60周年纪念仪式上为纳粹德国的战争罪行向波兰人民道歉,与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塞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举行了会谈,与保加利亚总理西美昂讨论了该国加入欧盟等问题。  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今年以来更是马不停蹄地访问了安曼、阿联酋、印度、中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国,预计还将访
期刊
当地时间九月二十一日,第五十九届联大高层次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为推动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来的日本首相小泉出席会议并发言,表示日本已经发挥的作用奠定了使它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础,呼吁修改《联合国宪章》,取消其中有关日本是敌国的内容。  编者按:早在10年前的1995年,日本政府就曾进行过一次联合国外交大行动,试图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进入安理会,成为常任理事国。10年后的今天
期刊
编者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于21世纪初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握机遇、转变观念、谋化发展,已成为2700万吉林人民的迫切心声。本刊记者方平等同志近日在吉林省采访中,既接触了一批站在“二次创业”指挥位置上的决策者,也接触了战斗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线的人民群众,组织了一批给人以振奋的稿件,本刊从这期起将陆续刊出。    
期刊
经济成长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作为老工业基地,要在调整改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时序的基础上,立足经济的成长性,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产业定位。去年年初我们确定了“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定位。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创新,下力气解决发展要素欠缺的问题,努力破解资金、人才、环境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着力打造发展要素集聚的平台,为加快
期刊
美国超级妈妈生15个孩子仍不满足     美国阿肯色州前任法官吉姆-鲍勃·达戈尔和他的妻子米歇尔正为他们第15个孩子的降生而兴奋不已。他们本来就很庞大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成员。    据美联社5月24日报道,这是米歇尔第二次进行剖腹产手术,除了感觉稍微有些不适外,米歇尔和孩子的状况都非常好。这个名叫杰克逊-利瓦伊·达戈尔的小男婴于当地时间23日上午10:52降临人世,体重7.8磅、身长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