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ywf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阔别43年、远在“北大荒”的当年村里的小伙伴们,可想而知,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然而,当我与一位小伙伴第一次通电话时,一声小名的呼唤,竟让对方愣住了。我也才领悟到,如今已是祖父、祖母级的儿时朋友,大概已有几十年未听到这种呼唤了。但我想了半天,才发现,我竟不知道对方的大名。与之聊起其他小伙伴时,更是发现了十分有趣的事,就是我居然记住的小伙伴都是小名。倒是他们自己,都因接近淡忘而感到陌生了。于是,我像当年初识一般,逐个打听他们的大名,以及近况。
  无疑,小名唤起了12岁时随父母走“五七”道路,在密山县杨木公社朝阳六队插队落户的那段“北大荒”农村生活的温馨记忆。那里是我几十年来一直深念着和引以为自豪的“第二故乡”。
  刚到农村,接触的第一个小名,是“宝贵”。这是好客又好热闹的农村小伙伴对我的第一印象:长得像村里的“宝贵”。而对我来说,在这个连电灯都没有的穷村僻壤,却有这样吉祥的名字,令我诧异。后来发现,这里作为边陲“僻壤”,名副其实,但绝不是“穷乡”。“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说的就是这里。真是既“宝”又“贵”,尤其这般大开眼界、身融自然的日日月月,对我的人生体验,宝贵至极。
  很快,我就和村里的小朋友熟了起来,知道了那么多的名字和笑脸———不过,都是小名。许多人成为我相知相伴的好友。双喜子啦、卫兴啦、小年子啦……城里人也许是“文明”的关系,也许是“有文化”的关系,大多没有小名。可乍一听到这些新奇、有趣的小名,总是十分好奇地打听那些稀奇古怪小名的背景和寓意。小名,成为我认识农村的启蒙课。
  每年,农村学校要放三个农忙假,每周日也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在集体劳动中,我认识了更多的人,尤其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也知道了更多的小名。
  农村孩子的小名,是十分有趣的。寓意浅显直白,叫起来随意顺口。最简单省事的,是按孩子在家庭排序的小名,如周二丫、杨老三、刘老四、闫老五、小六子;比较常见的,有小环子、小勤、小华、兰英子、风英子;有的有文化的父母,孩子的小名显得文绉绉的:卫兴、爱君等;也有叫小嫚的,一听就知祖籍是山东;有表达父母愿望和寄托的,如挡子、栓柱、宝贵、福贵等。而我的好友双喜子,令人联想到当时家里两件喜事临门;小年子呢?可想而知是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的生日。比较有意思的,像小锤,人长得敦敦实实,个子不高,圆圆的、红红的娃娃脸,一笑俩酒窝儿。不知是因为长相起的这个小名,还是因为小名,人就长得像小秤砣似的。再有劳改,据说是生下来时,父母见其长得丑,像劳改农场的劳改犯,才起了这么个不可思议的名字,图个好养活。
  小名,是指人在儿时用的名字,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秦汉。在家庭和亲友间使用这饱含亲情、友情的称呼,让人感到亲切熨帖,直抵心扉。而我在离别43年后,重唤那些熟悉的小名,对方已随年岁增长,久违了那遥远的名字。如今,小名如同拨开岁月的尘霾出土的化石,久远而又新鲜。那漫长的岁月,漫漫的人生路,都应着那一声亲切的呼唤,唤醒了遥远的真挚友情和童年的美好时光……
  几十年的人生风雨,历尽生活的种种磨砺,如今,当年的小伙伴们,有的安享平稳的生活,也有的日子不尽如人意。最难过的是有的已告别人世多年,至今我仍只记得他们亲切的小名,而我也不愿再去打听那些庄重的大名。因为,不管另一个名字怎样好听,如何有意义,于我都无甚意义,都会折损我心里深深的、由衷的怀念,我愿让那鲜活的小名和形象永存记忆深处。
  小名,是童年的符号,刻在岁月的年轮里,支撑着成熟的浓荫和生生不息的繁衍;是一张张活生生的清纯笑脸,代表着天真、友善和无忧无虑的年代;更是“人之初”的注解,蕴涵童年阳光和雨露的滋养。
  小名,是“北大荒”深处的一缕草香,儿时欢乐舞曲的一串旋律,是亲友相伴的朝阳夜月,是母亲温柔慈祥的轻声吟唱。
  小名,是故乡怀里的一捧温馨,是乡愁的一枝茎脉。
  “北大荒”黑土地上,当年那些小伙伴们的小名,更像一面铜镜,映照着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庄稼,金色的岁月,金色的童年。
  我曾感慨:人生若是只有小名,该有多好啊!
  责任编辑:刘高亮
其他文献
久居山里没有见过海的人们,时常会把森林里的涛声同大海的涛声相比。也时常会因为能够听到松涛声而自豪,山里人想象中的大海不过是一潭水中溅起的几道波纹罢了。而山中的波涛那才叫壮观,一浪胜过一浪的绿色波涛总会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读冰心老人的散文《说几句爱海的话》时心里总有些不服气,老人家是在海边长大的,所以对海有所偏爱。要不也不会只说爱海的话,不去赞美大山。  今年七月,我们这些在大山里生活工作的防火
期刊
我在乡村生长二十年,读书进城四十年。六十岁退休后,我又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乡村。  四十年的岁月,给我的乡村带来了巨变,已变得面目全非,变得几近难辨。那个在我心中珍藏了几十年的乡村何在?  那个水盈山黛、屋宇古朴、民风清淳、田园稻香、阡陌相连、鸡鸣犬应、绿合村寨、拱桥小镇、石板老街、叮当铁铺、纸扇伞店、狮灯茶戏、牛屋水车、茶亭牌坊的乡村何在?  当我行进在乡村,一条条水泥路像树的枝、网的目,向乡村各
期刊
去年5月间,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我有幸陪同全国知名作家们走进闽南石狮蚶江古寨,数百年来,一直摆放在古渡头的那座石亭,是为“分巡兴泉道曾樱政绩突击,抗倭奇功,后皇恩浩荡,‘再借’巡视海道”一事而立。亭中“再借亭”三个大字和记叙的碑文,由明末书法大家张瑞图书写,一时引起作家们的极大兴趣。  张瑞图,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白毫庵主。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二月,死于崇祯十四年(16
期刊
二十年一觉模具梦!不知不觉在塑料模具这个行业打滚了二十年,其间的梦泪、血汗、苦痛、离合、风雨、云烟,常令我这个老朽思接千载,感慨良多!  记得当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国有企业做工程师时,一茶一报,日子过得滋润油滑。可是有一天,一位刚从东莞打工回来的老师傅对我说:“小鬼,这里不适合你混!你应该到更需要你的地方去。塑料模具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百废待举,你到珠三角去吧,为中国模具的发展出一把力!”  经过一
期刊
父亲走了,那个凄清的深秋,在我们极力挽留了五年之后走了。  在最初的那几年,靠着那些遗物,维系我们和父亲的联系。在父亲还没有走之前,那杆猎枪似乎就成了“遗物”,忙于为父亲治病,家里人早就淡忘了它。没有淡忘的可能就是我,作为一个男孩子,天生对枪具有喜爱之性。况且,那支枪给我带来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那回忆里有不尽的美味,对于孩子,还有比美味更有诱惑的吗?那漂亮的野鸡,肥硕的野兔,还有祸害庄稼的獾子……
期刊
二舅舅去世的时候,母亲带着我去外婆家的四合院,跪在那棺材前磕了三个头。然后,母亲领我叫了二舅母,二舅母答了声“旋儿乖乖”。就是这次,我头一回记住二舅母:矮矮的个儿头,慈祥善良的面容,梳一只扁团大的鬏,穿一身中式青布衣裤,束一条青布印花围裙,穿一双尖尖小小的布鞋。至今记得,我好奇的目光盯着那双小脚注视了好久。  二舅舅去世后,二舅母生活无着落了。母亲领她去了一回居委会主任家,递上申请,说了很多拜托的
期刊
霍山县“安徽省红色区域纪念园”内的英烈墙上,镌刻着一个闪光的名字———查茂德。  1931年,热血少年查茂德加入了红军队伍,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二纵五旅副旅长。一次,查茂德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  大战前夕,查茂德从笔记本上撕下五页纸,给妻子张喜如写了一封信:喜如妹:  我俩要短期分开了。
期刊
在陇中几乎每个村子都有戏台,逢年过节,村民们便甩掉锄头,放下犁杠,草帽换上了纱帽,粗罗换上了锦衣,百姓变成了卿相,吼一声秦腔,以解心中之块垒,演一台大戏,以庆五谷之丰登。  三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秦腔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有其特定的表演形式,唱念做舞打,生旦净末丑,各行其道,各有千秋。但陇中人善于推陈出新,旧瓶子装新酒。村人唱戏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依自己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过了两次高考失利后,我伴随着百万知青回城的洪流,从故乡沭阳来到连云港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建筑工人。  曾经拿锄头、镰刀的手变成了拿瓦刀、泥抹的手,我心有不甘,怨天尤人,但只能面对现实。提起建筑工地,人们自然想起水泥和砖瓦沙石,工人下班时是一身泥灰,又脏又累。有人说建筑工人“远看像要饭,近看是瓦匠”,很多人会望而却步,社会上也有“好儿不当泥瓦匠”的偏见,认为“只有没有关系、没有
期刊
对河源而言,大抵是溯源的多,幸运的是,对神农架的一次追寻,无意间让我们际遇了香溪。  我们是奔着一个巴山美女去的。  这个美女,是一个真正的巴山秀水孕生的巴山美女,这一美就美丽了整个中国。  香溪一直向东南行,九曲回环,跌宕起伏,时静、时动、时稳、时急、时舞、时跌,在两岸的翠绿山色中,在鸟鸣猿声中,尽情地摄取了巴山的精魂。香溪还为这位美人相伴相生着一种桃花鱼,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这位美女携伙伴在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