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老有所养”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要内容。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后,老龄人口不断增加,适合区情的养老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苏州市沧浪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中,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首创“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成功探索了一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的养老新模式。
“人本理念”催生养老事业新探索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沧浪区在实践科学发展中,以“幸福社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在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中切实关心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积极探索新型的养老模式,谋求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实现老年群体晚年生活幸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4-2-1”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口呈现出逐步增长趋势。当前。苏州60岁以上老龄人数正以每年4.5万到5万的数字在增加。预计到2010年。苏州60岁以上老龄人将达到125万,老年人几乎牵涉到了每一个家庭。探索满足不同家庭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帮助老人安度幸福晚年,已成为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现实而迫切的任务。
顺应老年群体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是发展养老事业的大势所趋。以相对稳定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形成的家庭观念,让很多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中对居家养老情有独钟。此外,无论是对长期生活的周边环境的熟悉,还是对周围邻里亲情的依赖,都能让老人产生一种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实践证明,目前居家养老也正成为沧浪区社会化养老的一种良好选择。
突破机构养老局限性和居家养老松散性是发展养老事业的关键所在。与居家养老相比,机构养老在服务、护理等方面虽然相对专业化,但其政府公益性投入大,并很难满足数量巨大的老年人养老需求,往往形成资源浪费的尴尬局面。而居家养老虽然满足了绝大多数老人养老场所,但由于社区服务内容的单一性,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等不足,在实践运作过程中也急待完善和突破。
“思维创新”造就虚拟养老新事物
去年年底,沧浪区创造性地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居家养老对象为会员,以涵盖各类服务加盟商为支撑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
观念创新,实现管理信息化。在位于葑门西街300平方米的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这里没有一个老人,仅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221养老服务系统”,系统通过对进入系统的老人生活需求分析,将自动生成老人所需服务项目,经老人确认后虚拟养老院将指派服务商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将形成1份收费清单,虚拟养老院按约定向老人收取服务费用。在整个过程中,系统从老人确认服务开始便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征询意见,并以老人的满意度来考核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质量。
这种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主动获取老人需求、快速编制计划、及时组织服务、有效进行监控、规范实施管理等方式,追求更低的工作成本和更优的服务质量,使“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既拥有机构养老所缺少的个性化照料,又实现了机构养老所具有的专业化服务。
模式创新,实现运作市场化。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市场化道路,整个养老院的运营是由苏州市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接,在性质上,这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利用物业24小时服务管理的优势,以及通过对家政服务员的严格培训考核管理体系,为老人提供24小时的主动、快捷的服务。同时,虚拟养老院还吸收具有一定服务实力、管理水平和良好信誉的社区经营户加盟,进而组建一个紧密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社区内已有27家社区服务业加盟,其中,家政便民类21家,医疗保健类2家,还有4家是物业维修。
政府在社区公共服务和福利服务方面责无旁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大包大揽”;社区养老服务呼唤社会化服务,更加急需一个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服务机制。虚拟养老院正是注意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激励功能,才吸引了更多的社会优质服务资源投入到养老事业中来。
内容创新,实现服务社会化。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在人们期待中正式挂牌成立。随即带给社区老人的服务内容便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等六大类53项,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B、C、三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其中,A类对象为政府重点援助的老人家庭,B类对象为政府一般援助的老人家庭,C类对象为自己埋单的普通老人家庭。
实行养老服务组织加盟的这种分工协作和专业化服务的方式。有效丰富了养老产品的供给,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与此同时,这种分层次的养老形式,既保障了政府需要救助的困难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也满足了生活殷实的老人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运作实践”蕴涵养老事业新天地
从虚拟养老院运营的实践来看,目前加入到虚拟养老院的总户数已达605户,其中享受政府养老援助老人家庭360户,普通老人家庭245户。实现各类养老服务4297次,使老人既能享受到机构养老的服务。又弥补了机构养老所缺乏的家庭亲情。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张志鑫说,“苏州的这个虚拟养老院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一条城市养老的新路子。将成为今后养老事业发展的主流。”
独辟蹊径,为政府解决养老社会难题探索了一条新路子。这种在政府主导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通过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组织和调配社会资源。有效服务养老事业的做法,极大地为政府减轻了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今年。沧浪区将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拓展空间,为参与养老事业的运营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虚拟养老院的运作模式来看,这种为老年人提供的菜单式服务项目。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不断提高。可以将其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到全体市民,这种扩张无疑将为所有加盟商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按需养老,为满足老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一全新的加盟方式,从理论层面说。几乎可以实现市场上的服务内容全覆盖。社区老人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可足不出户在服务菜单上按需选购服务产品。即使被列入政府救助对象的老人。也可在政府支付的规定额度内,按照自己生活所需采购相关服务。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沧浪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邹宏仪
“人本理念”催生养老事业新探索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沧浪区在实践科学发展中,以“幸福社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在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中切实关心老年群体的生活需求,积极探索新型的养老模式,谋求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实现老年群体晚年生活幸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4-2-1”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口呈现出逐步增长趋势。当前。苏州60岁以上老龄人数正以每年4.5万到5万的数字在增加。预计到2010年。苏州60岁以上老龄人将达到125万,老年人几乎牵涉到了每一个家庭。探索满足不同家庭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帮助老人安度幸福晚年,已成为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现实而迫切的任务。
顺应老年群体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是发展养老事业的大势所趋。以相对稳定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形成的家庭观念,让很多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中对居家养老情有独钟。此外,无论是对长期生活的周边环境的熟悉,还是对周围邻里亲情的依赖,都能让老人产生一种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实践证明,目前居家养老也正成为沧浪区社会化养老的一种良好选择。
突破机构养老局限性和居家养老松散性是发展养老事业的关键所在。与居家养老相比,机构养老在服务、护理等方面虽然相对专业化,但其政府公益性投入大,并很难满足数量巨大的老年人养老需求,往往形成资源浪费的尴尬局面。而居家养老虽然满足了绝大多数老人养老场所,但由于社区服务内容的单一性,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等不足,在实践运作过程中也急待完善和突破。
“思维创新”造就虚拟养老新事物
去年年底,沧浪区创造性地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居家养老对象为会员,以涵盖各类服务加盟商为支撑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
观念创新,实现管理信息化。在位于葑门西街300平方米的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这里没有一个老人,仅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虚拟养老院的技术核心是“221养老服务系统”,系统通过对进入系统的老人生活需求分析,将自动生成老人所需服务项目,经老人确认后虚拟养老院将指派服务商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系统每个月将形成1份收费清单,虚拟养老院按约定向老人收取服务费用。在整个过程中,系统从老人确认服务开始便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回访、征询意见,并以老人的满意度来考核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质量。
这种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主动获取老人需求、快速编制计划、及时组织服务、有效进行监控、规范实施管理等方式,追求更低的工作成本和更优的服务质量,使“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既拥有机构养老所缺少的个性化照料,又实现了机构养老所具有的专业化服务。
模式创新,实现运作市场化。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市场化道路,整个养老院的运营是由苏州市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接,在性质上,这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利用物业24小时服务管理的优势,以及通过对家政服务员的严格培训考核管理体系,为老人提供24小时的主动、快捷的服务。同时,虚拟养老院还吸收具有一定服务实力、管理水平和良好信誉的社区经营户加盟,进而组建一个紧密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社区内已有27家社区服务业加盟,其中,家政便民类21家,医疗保健类2家,还有4家是物业维修。
政府在社区公共服务和福利服务方面责无旁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大包大揽”;社区养老服务呼唤社会化服务,更加急需一个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服务机制。虚拟养老院正是注意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激励功能,才吸引了更多的社会优质服务资源投入到养老事业中来。
内容创新,实现服务社会化。沧浪区“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在人们期待中正式挂牌成立。随即带给社区老人的服务内容便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应急求助等六大类53项,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凡年满60周岁的社区老人都将纳入服务范围,并分A、B、C、三个层面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其中,A类对象为政府重点援助的老人家庭,B类对象为政府一般援助的老人家庭,C类对象为自己埋单的普通老人家庭。
实行养老服务组织加盟的这种分工协作和专业化服务的方式。有效丰富了养老产品的供给,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与此同时,这种分层次的养老形式,既保障了政府需要救助的困难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也满足了生活殷实的老人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运作实践”蕴涵养老事业新天地
从虚拟养老院运营的实践来看,目前加入到虚拟养老院的总户数已达605户,其中享受政府养老援助老人家庭360户,普通老人家庭245户。实现各类养老服务4297次,使老人既能享受到机构养老的服务。又弥补了机构养老所缺乏的家庭亲情。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张志鑫说,“苏州的这个虚拟养老院在全国率先探索了一条城市养老的新路子。将成为今后养老事业发展的主流。”
独辟蹊径,为政府解决养老社会难题探索了一条新路子。这种在政府主导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通过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组织和调配社会资源。有效服务养老事业的做法,极大地为政府减轻了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今年。沧浪区将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拓展空间,为参与养老事业的运营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虚拟养老院的运作模式来看,这种为老年人提供的菜单式服务项目。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不断提高。可以将其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到全体市民,这种扩张无疑将为所有加盟商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按需养老,为满足老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一全新的加盟方式,从理论层面说。几乎可以实现市场上的服务内容全覆盖。社区老人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可足不出户在服务菜单上按需选购服务产品。即使被列入政府救助对象的老人。也可在政府支付的规定额度内,按照自己生活所需采购相关服务。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沧浪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邹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