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侧挡式咬合板治疗夜磨牙的疗效评价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6339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评价颊侧挡式咬合板治疗夜磨牙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夜磨牙患者进行颊侧挡式咬合板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薛氏位片,采用BioPAK系统EMG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记录下颌姿势位时颞肌前束、咬肌肌电幅值变化,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①治愈33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②13例伴关节区疼痛患者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髁状突形态、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③治疗后下颌姿势位时颞肌前束、咬肌肌电幅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颊侧挡式咬合板为治疗夜磨牙的有效方法,对颞下颌关节没有明显不良影响。
  【关键词】颊侧挡式咬合板;夜磨牙;颞下颌关节
  夜磨牙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影响患者本人及同居人的睡眠甚至生活质量,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牙体组织损害。本研究采用颊侧挡式咬合板治疗夜磨牙43例,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夜磨牙患者43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3.4±5.2岁。根据美国睡眠障碍学会 (American Sleep Disorders Association,ASDA)建议的磨牙症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筛选。纳入标准[1]为:①年龄20~40岁,身体健康;②无精神系统疾病,无中耳炎,无颞下颌关节外伤手术史;③除第三磨牙外牙列完整,无严重错牙合畸形;④无牙科急症,无Ⅰ度以上牙齿松动,牙齿无创伤折断史;⑤未进行正畸、修复等治疗。患者依从性良好,可按要求定期复诊。制取研究模型,检查咬合情况,根据Mollina等提出的磨牙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磨牙症13例、中度磨牙症21例、重度磨牙症9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咬合板制作及使用
  ①制作口内蜡型,使之在牙尖交错位时保持上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处厚度约为1mm,以此标准确定好咬合关系后,将石膏模型上牙合架。②在双侧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上分别放置0.8mm的弯制不锈钢丝单臂卡环;③咬合板制作在上颌,覆盖全牙列,并在尖牙远中至第二磨牙近中颊侧制作翼板,向下延伸覆盖至对应下颌牙中1/3处,离开下颌牙颊面约0.5mm(图1)。嘱患者每晚睡觉时戴用, 2~4周复诊一次,询问并检查咬合板戴用情况、夜晚磨牙程度变化,牙周、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情况等,同时对咬合板进行调磨。
  图1 左:确定咬合关系;右:颊侧挡式咬合板
  1.2.2 临床疗效评判标准
  将疗效按照以下标准分为四类。①治愈:磨牙症状消失。咬合板上无磨痕,去除咬合板后不再磨牙。②显效:戴咬合板时不磨,去除咬合板后仍有磨牙,但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需间隔戴用。③有效:戴咬合板时仍磨牙,咬合板上有磨痕,但呈逐渐减小趋势,需继续戴用。④无效:磨牙无减轻或加重。
  1.2.3 肌电幅值记录与分析
  实验器材:EMG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BioPAK系统,BioResearch,Version 5.01i,美国),BioPAK系统配套分析软件。
  在安静室内,嘱试验对象端坐,使其眶耳平面与水平面相平行,四肢放松。记录试验对象在下颌姿势位时两侧颞肌前束、咬肌的表面肌电活动。每次测量10秒,重复测量3次,每次测量时间间隔约1分钟。检测过程由同一技术员完成。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肌电参数进行统计分析,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为双侧α=0.05。
  2 結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病例中治愈33例,显效8例(经过一疗程治疗症状消失,半年内复发,再次戴用一月后未再复发),有效1例(磨牙减轻),无效1例(表1)。4名患者早期出现尖牙轻度酸痛,经调改咬合板后不适症状消失。
  13例伴关节区疼痛患者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薛氏位片显示髁状突形态、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
  2.2 治疗前后肌电幅值的比较
  治疗后患者在下颌姿势位时,颞肌前束肌电幅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咬肌肌电幅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图2)(表2)。
  3 讨论
  磨牙症是指非生理性功能运动时的牙齿磨动、紧咬或两者兼有,是咀嚼系统的一种异常功能运动,又称为副功能运动,包括夜磨牙和紧咬牙。夜磨牙表现为睡眠中的牙齿研磨或叩击,有时伴有声音。夜磨牙最常见的损伤是牙齿的磨损,严重者可引起牙髓损害,垂直距离减少,或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夜磨牙患者还可出现头痛、面部肌肉酸痛疲劳、牙本质过敏等伴随症状。夜磨牙患者在人群里的发生率可达8%,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既往研究表明[2],磨牙症患者侧方磨动时的磨损远远大于前伸磨动时的磨损,说明夜间磨牙运动多以侧方运动为主,提示在治疗磨牙时应以限制下颌的侧方运动为主要目的,才能有效地限制磨牙运动。本研究采用的颊侧挡式咬合板,其两侧翼板可以阻挡下颌左右活动,从而制止了磨牙,这种运动时的阻挡可通过本体感觉传到大脑中枢,反射性抑制这种运动[1]。经过反复调磨,咬合板戴入后,能提供牙弓间咬合的稳定性和排除咬合干扰,直接改变牙齿的咬合关系,使口腔内的条件发生变化,变化的反馈信息可改变肌肉活动,阻断原有神经的反射通路,中断产生夜磨牙的反射弧,从而消除症状。
  本研究中,颊侧挡式咬合板治疗夜磨牙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对颞下颌关节运动无影响。其疗效与磨牙严重程度有关,轻度磨牙症患者疗效优于中、重度磨牙症患者。咬合板是磨牙症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此颊侧挡式咬合板对磨牙症合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有一定效果,13例伴关节区疼痛患者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薛氏位片显示髁状突形态、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尚需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有研究指出[3、4],由于磨牙症患者牙齿磨耗较正常人严重,息止颌间隙增大,加强了对升颌肌群的刺激,导致颞肌前束和咬肌肌电活动增加,从而维持下颌的平衡,保持下颌位置稳定。磨牙症患者存在肌功能过度活动,虽然多数患者由于机体耐受而暂时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但肌功能紊乱是存在的;随着磨牙症病程的延长,咀嚼肌功能紊乱可能加重从而出现面部肌肉疼痛、酸胀等症状。本研究中,磨牙症患者经颊侧挡式咬合板治疗后,下颌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咬肌的肌电幅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戴用咬合板后,患者被动牙合分离,减低了下颌姿势位时颞肌、咬肌的紧张状态,将原先的习惯记忆型抹去,重建符合肌生理状态的下颌闭合型。
  夜磨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咬合板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临床治疗时还需结合心理辅导,有明显错牙合畸形、牙体、牙周、关节症状的患者还应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静露, 殷新民. 磨牙症患者牙合接触特征的研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4, 20(3): 319-322.
  [2] 张静露, 殷新民. 磨牙症患者牙合磨损特征的研究. 口腔医学杂志, 2002, 22(2): 79-81.
  [3] 刘波, 姚月玲, 张旻, 等. 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实验研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5): 421-423.
  [4] 李雪铃, 林雪峰, 滕伟, 等. 磨牙症患者咀嚼肌肌电特征的研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8, 26(6): 640-64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对高龄经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提高高龄经产妇分娩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高龄经产妇,于同期住院的初产妇312例做对比,分析两组的分娩方式、分娩方式与前次分娩距本次分娩间隔时间(LDT)的关系、高龄经产妇剖宫产因素、经产妇与初产妇巨大儿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经产妇剖宫产率34.1%,初产妇剖宫率45.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DT0.05),
期刊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我院从2002年3月—2008年4月,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性33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1岁,平均72岁,其中28例诉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病史1—3个月,7例不能回忆外伤史。临床表现:头痛头晕32例,精神障碍1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我市前来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确证感染HIV阳性孕产妇14例,12例选择生育。结果:影响HIV母婴传播阻断的因素有母亲与婴儿方面、生产方式、喂养、抗病毒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 社会因素。结论: HIV母婴传播阻断因素较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早诊断早治疗是HIV母婴阻断的关键。  【关键词】艾滋
期刊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与多因素相关的,由复杂发病机制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AMI的主要方法,但AMI患者即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124例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为以后的临床防治胎膜早破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8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23例新生儿以及产妇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引发胎膜早破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对其进行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所选取的523例新生儿发生胎膜早破89例,发生率为17.0%。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在α=0.05水平初筛出4个同胎膜早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河南地区女性不孕症的相关病因以便通过分析不孕原因而指导临床治疗,减少不孕的发生。方法:收集482例不孕症女性患者,从年龄、学历、月经情况、器质性疾病、内分泌等方面来分别讨论这些因素对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的影响。结果: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在年龄、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是否患有器质性疾病、输卵管和是否有内分泌异常方面存在明显异常,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孕症与年龄、学历、月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脑瘫儿童伴智力障碍多科性综合康复治疗效果,为提高和改善脑瘫儿童智力提供依据。方法:入选脑瘫儿童60例,其中中度28例,重度32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发育商DQ和适应性行为SQ,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评定。结果:发育商重度脑瘫治疗前后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适应性行为中度和重度脑瘫治疗前后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0.05),重度治疗前后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25例病人经上述治疗方案治疗1~5d 后,25例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积极治疗病因、减少及预防复发,对短期内频繁出现的位置性眩晕应给予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其复发率。  【关键词】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  位置性眩晕又名壶腹嵴顶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成人。能是产生重力刺激敏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避孕药具失败具体发生原因,从而帮助发现有效提高药具使用效果的对策。方法:针对2012年10月1日~2013年3月30日期间在我站选择避孕药具服务的300名已婚女性进行调查分析。城关地区采用深入村居与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偏远乡镇及流动在外人员采用电话随访咨询调查,并做好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登记。主要针对其避孕药具知情选择和药具使用方法、效果、不良反应、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以及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垂体瘤经蝶入路术后常见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7 例经蝶入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等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尿崩症9 例,电解质紊乱7 例,出现脑脊液鼻漏2 例,术后出现视力视野障 3 例。结论:术中操作应仔细轻柔,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垂体瘤是鞍区常见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发病率约为1/10万。在颅内肿瘤中仅此于胶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