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我市前来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确证感染HIV阳性孕产妇14例,12例选择生育。结果:影响HIV母婴传播阻断的因素有母亲与婴儿方面、生产方式、喂养、抗病毒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 社会因素。结论: HIV母婴传播阻断因素较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早诊断早治疗是HIV母婴阻断的关键。
【关键词】艾滋病;HIV;母婴阻断;因素
据UNAID报道,每年全球15岁以下儿童新感染HIV数是80万,90%是基于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儿童预后效果极差,有35%婴儿会在1岁内发展成艾滋病而死亡,平均存活率是1.8岁[1]。母婴传播造成婴儿感染正在严重威胁着儿婴儿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负担。HIV可以经胎盘感染胎儿、胎儿通过母体产道时受感染、哺乳喂养感染[2]。因此,有效地进行HIV母婴阻断是控制母婴传播的关键。我市开展HIV母婴传播阻断初期,分析其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我院前来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确诊感染HIV阳性孕产妇14例。14例孕产妇全是汉族,本省本地12人,本省外地1人,外地人1人。农民10人、工人2人、个体经营2人。年龄26~32岁。文化程度均是初中毕业。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1例人工终止妊娠、1例自然流产、12例选择分娩,其中急诊剖宫产1例、择期剖宫产2例,阴道顺产9例。13例产妇中有4例怕人知道病情而有意到了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14例孕产妇中孕期确证的有9例,其中5例服用抗病毒药,4例因担心被人歧视而不敢到医院领取抗病毒药。12例HIV感染的产妇所生婴儿全存活,其中11例婴儿服用抗病毒药,1例因其母亲是产后确证阳性而错过了最佳服用抗病毒药时间。婴儿18个月后需行艾滋抗体筛查的5例,已检测4例,均阴性。
2 阻断方法
采用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联合用药,确证HIV阳性的在孕14周后开始口服至分娩结束后。婴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口服NVP2mg[K歌],最大剂量是6mg,共服用28天。婴儿出生后采取人工喂养取代母乳喂养。
3 影响因素分析
3.1母亲与婴儿方面因素
文献报道,母亲是在怀孕期间感染HIV,母婴传播几率比母亲怀孕前感染HIV母婴传播几率明显增大。母体绒毛膜-羊膜炎疾病与母婴传播几率增大有关联,母婴传播几率与母体维生素A缺乏有关联。文献查阅发现,母婴传播率与胎次、早产、新生儿体重等有关,与新生儿性别无关。
3.2生产方式因素
在不采取干预措施情况下,阴道正常分娩传播几率约15%[3]。由于出生过程中,胎儿对阴道分泌物的接触时间延长,传播率增大。剖腹产可以使胎儿与阴道分泌物接触时间降到最低,进而降低传播率。国外文献报道,被迫急诊剖腹产的母婴传播率比阴道正常分娩更高。
3.3喂养因素
母乳喂养可以使母婴传播率达15%于乳汁中HIV病毒载量高,增大了传播几率。2000年WHO明确规定,艾滋病母亲避免使用母乳喂养,决定替代母乳喂养时,也需要对喂养条件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4]。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这3中喂养方式,母婴传播率依次增高。
3.4抗病毒药物治疗
针对HIV母婴传播的3条途径,UNAIDS推荐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其中药物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外大多使用联合抗逆转录治疗阻止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率明显下降,可以降低到1%以下。国内抗病毒治疗主要有AZT+NVP联合用药,母婴传播率可以控制在2%左右。
3.5服药依从性因素
Paterson等[5]研究发现,HIV孕妇在采取治疗方案过程中,要达到预期的阻断效果,孕妇服药依从性必须保证在95%以上。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可以使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最大程度且持续地抑制HIV病毒的复制,进而控制母婴传播率。
3.6社会因素
关于艾滋病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多数阳性孕产妇不知道控制艾滋病感染率可以减少HIV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水平低下,社会性别不平等,造成男性与女性之间权利不平等,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教育水平低下,医疗卫生工作不到位,导致HIV孕妇未能及时检测出HIV阳性,大部分是产时检测,造成阳性产妇HIV抗体检测不及时,无法在临产前服用抗病毒药,延误了治疗时间。同时社会歧视问题,导致部分孕妇不愿意接受治疗,是药物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
参考文献:
[1] 汪永忠,李燕. 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61-02
[2] 李关汉,陈志伟,陈铮,等. 中国部分地区 HIV-1 流行株基因型分布与母婴阻断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 (12):1013- 1018.
[3] 王哲. 河南省艾滋病母嬰传播可疑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 (5):333- 334.
[4] 魏如兰.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探讨[J].工作探讨杂志,2011,12(1):23-02
[5]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指导手册[M].北京,2005,29.
【关键词】艾滋病;HIV;母婴阻断;因素
据UNAID报道,每年全球15岁以下儿童新感染HIV数是80万,90%是基于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儿童预后效果极差,有35%婴儿会在1岁内发展成艾滋病而死亡,平均存活率是1.8岁[1]。母婴传播造成婴儿感染正在严重威胁着儿婴儿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负担。HIV可以经胎盘感染胎儿、胎儿通过母体产道时受感染、哺乳喂养感染[2]。因此,有效地进行HIV母婴阻断是控制母婴传播的关键。我市开展HIV母婴传播阻断初期,分析其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我院前来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确诊感染HIV阳性孕产妇14例。14例孕产妇全是汉族,本省本地12人,本省外地1人,外地人1人。农民10人、工人2人、个体经营2人。年龄26~32岁。文化程度均是初中毕业。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1例人工终止妊娠、1例自然流产、12例选择分娩,其中急诊剖宫产1例、择期剖宫产2例,阴道顺产9例。13例产妇中有4例怕人知道病情而有意到了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14例孕产妇中孕期确证的有9例,其中5例服用抗病毒药,4例因担心被人歧视而不敢到医院领取抗病毒药。12例HIV感染的产妇所生婴儿全存活,其中11例婴儿服用抗病毒药,1例因其母亲是产后确证阳性而错过了最佳服用抗病毒药时间。婴儿18个月后需行艾滋抗体筛查的5例,已检测4例,均阴性。
2 阻断方法
采用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联合用药,确证HIV阳性的在孕14周后开始口服至分娩结束后。婴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口服NVP2mg[K歌],最大剂量是6mg,共服用28天。婴儿出生后采取人工喂养取代母乳喂养。
3 影响因素分析
3.1母亲与婴儿方面因素
文献报道,母亲是在怀孕期间感染HIV,母婴传播几率比母亲怀孕前感染HIV母婴传播几率明显增大。母体绒毛膜-羊膜炎疾病与母婴传播几率增大有关联,母婴传播几率与母体维生素A缺乏有关联。文献查阅发现,母婴传播率与胎次、早产、新生儿体重等有关,与新生儿性别无关。
3.2生产方式因素
在不采取干预措施情况下,阴道正常分娩传播几率约15%[3]。由于出生过程中,胎儿对阴道分泌物的接触时间延长,传播率增大。剖腹产可以使胎儿与阴道分泌物接触时间降到最低,进而降低传播率。国外文献报道,被迫急诊剖腹产的母婴传播率比阴道正常分娩更高。
3.3喂养因素
母乳喂养可以使母婴传播率达15%于乳汁中HIV病毒载量高,增大了传播几率。2000年WHO明确规定,艾滋病母亲避免使用母乳喂养,决定替代母乳喂养时,也需要对喂养条件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4]。人工喂养、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这3中喂养方式,母婴传播率依次增高。
3.4抗病毒药物治疗
针对HIV母婴传播的3条途径,UNAIDS推荐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产科干预+人工喂养,其中药物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外大多使用联合抗逆转录治疗阻止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率明显下降,可以降低到1%以下。国内抗病毒治疗主要有AZT+NVP联合用药,母婴传播率可以控制在2%左右。
3.5服药依从性因素
Paterson等[5]研究发现,HIV孕妇在采取治疗方案过程中,要达到预期的阻断效果,孕妇服药依从性必须保证在95%以上。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可以使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最大程度且持续地抑制HIV病毒的复制,进而控制母婴传播率。
3.6社会因素
关于艾滋病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多数阳性孕产妇不知道控制艾滋病感染率可以减少HIV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水平低下,社会性别不平等,造成男性与女性之间权利不平等,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教育水平低下,医疗卫生工作不到位,导致HIV孕妇未能及时检测出HIV阳性,大部分是产时检测,造成阳性产妇HIV抗体检测不及时,无法在临产前服用抗病毒药,延误了治疗时间。同时社会歧视问题,导致部分孕妇不愿意接受治疗,是药物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
参考文献:
[1] 汪永忠,李燕. 艾滋病母婴传播及阻断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61-02
[2] 李关汉,陈志伟,陈铮,等. 中国部分地区 HIV-1 流行株基因型分布与母婴阻断 [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 (12):1013- 1018.
[3] 王哲. 河南省艾滋病母嬰传播可疑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 (5):333- 334.
[4] 魏如兰.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探讨[J].工作探讨杂志,2011,12(1):23-02
[5]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指导手册[M].北京,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