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体化谈运动能力定位及其分类体系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既是日常生活所需,也是在比赛或特殊环境中做出准确、熟练、灵活应对的必备。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强调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将运动能力作为核心指标呈现在素养体系中,强化对运动能力基本定位与分类体系的研究对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就当前的相关研究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来看,还缺乏对运动能力的精准定位,其分类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从一体化的角度系统性探讨运动能力的基本定位与分类问题,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操作的层面把握都十分必要。
  一、运动能力的基本定位与要素分析
  运动能力究竟如何定位,在正确掌握了运动技术动作规格、具体要求与方法的基础上,如何形成运动能力,它是不是运动技能的代名词,内在构成要素中是否包含着体能,与人的心智能力是否有关联,对运动能力内涵的探索,实际上是对其进行基本定位,便于后续对运动能力的系统化研究,也能更精准地把握运动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1.运动能力不同于运动技能
  运动能力与运动技能不完全是一回事,一定意义上来说,它们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也就是说,运动能力要比运动技能更高一层次,对运动而言,技术、技能、能力三个递进的概念上,最难区分的是技能与能力,二者容易被混淆,假如二者区分不清,会导致运动能力形成不足或忽视运动能力的培养。从字面上来看,技术与技能较为接近,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也有本质区别,技术重在说某项运动的技术动作本身是什么,即技术动作的规格、要求与方法,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上就能称其为掌握了该项技术。能够正确做出该技术的具体动作,这完全是从该项运动的角度,在谈技术动作完成的准确性,甚至正确性。与此相比,运动技能就要相对高一个层次,是在技术动作掌握的基础上达到一种更加熟练甚至是自动化的状态,但只是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而且是符合技术动作规格、要求与方法的熟练化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正确技术动作的传授至关重要。
  然而,技术动作熟练了,是否能够在生活、比赛或其他特殊环境中灵活地应用,这是对运动技术熟练掌握后的更高一层次的一种要求,即达到能力形成的阶段,这种能力就是任何环境下都能熟练而灵活地应用,其中能否灵活地应用是判断是否达到了运动能力形成的关键。也就是说,谈起运动能力的时候,并非只是对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因此,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三大要素中,定位在了运动能力而非运动技能[1],即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并非只是止于运动技能掌握的水平上,而是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水平。
  2.运动能力凸显着体能
  谈运动能力时,内容已经包含着体能,且体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运动能力水平的高低。由于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所以,各项运动素质水平的提高不容忽视。又由于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能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人体的形态学特征是其体能的质构性基础,人体的机能特征是其体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础[2],因此,人体的形态、机能水平也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运动能力的呈现水平。这样一来,良好的身体形态与机能决定着运动素质,而运动素质的强弱直接反映着体能水平。这种运动能力与体能,体能与运动素质、形态、机能的各种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不仅对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运动能力关联度大,而且对体育教育教学中如何把握形成运动能力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3.运动能力与心智能力关联
  运动能力与心智发展水平是何种关系,为何谈运动能力时还要谈心智能力。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何谓心智,心智是人们的心理与智能的表现,二者同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起到重要影响。而心智能力即为心理能力和智能的综合体现。运动能力即与心理能力关联度高,又与智能发展水平关联度大,缺少了心智能力的支撑,已经达到熟练掌握的运动技能就无法在不同环境中灵活地运用,因为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实际上主要是由一定的心智能力所决定,既不是能够按技术动作规格做了就能灵活运用,也不是熟练掌握了就能灵活运用,而是具有一定的心智能力水平了才能达到灵活自如地运用。
  如,生活中突然摔倒,反应迟钝者,可能会摔得头破血流;反应及时者可能会快速用手抓扶物体或手撑地,减少对头面部的伤害,但是依然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手撑地时手臂不曲臂缓冲,容易导致骨折现象发生;如果具有了運动能力,例如学过前滚翻、后滚翻,甚至鱼跃前滚翻者,并达到了灵活自如地运用的水平,再遇到突然摔倒的一刹那间,就能够利用滚翻进行自我保护,尽可能地会减少伤害。
  4.运动能力是“技体心”的融合
  运动能力是由技能、体能、心智能力共同组成的一个综合能力发展水平的结果呈现,本研究将其简称“技体心”的融合,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技能,其与运动技能就不具有区分度,如果缺少体能与心智能力,也就无法灵活而自如地运用,因此,技能、体能、心智能力密不可分,共同构成运动能力。
  如,篮球的传接球,掌握到运动技术层面的水平,是能够把篮球的传接球动作做对、做准;掌握到运动技能层面的水平,是传接球技术能够达到准确而熟练;达到运动能力层面的水平,是传接球在比赛中的准确、熟练、灵活运用的综合体现。篮球比赛一旦需要“长传”打快攻,尽管依然是用到传接球技术,要想达到传球成功,如果没有一定的体能尤其是上肢力量,想传也传不到位,如果缺乏心智能力,就无法分析判断出传到哪个方向,传到什么位置,什么时机开始传等。由此可见,运动能力不仅与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区分度大,而且,运动能力还离不开具有一定的技能水平,具有一定的体能基础,且心智能力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单纯将运动能力等同于运动技能,将心智能力等同于心理能力都是不全面的,缺乏体能的运动能力水平是不高的。既要全面把握运动能力的构成要素是“体技心”的融合,也要能够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多元化系统性培养运动能力。   二、基于一体化的运动能力多元分类体系的建立
  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运动能力不仅日常生活中需要,比赛中需要,特殊环境下也需要,那么,什么情况下都需要什么样的运动能力呢?对运动能力的系统性多元化分类至关重要。
  1.按运动项目类型归类与分析
  按照运动项目类型进行划分的时候,运动能力便可划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3]。一体化研究在课程内容体系建构方面,已经进一步细化了基本与专项运动的构成。从能力的角度进一步对基本与专项运动进行区分,基本运动能力主要是基于基本运动所形成的能力,即走、跑、跳、投、滚、翻、爬、钻等的能力,而走、跑、跳、投等主要来源于田径运动,滚、翻、爬、钻等主要来源于体操运动,因此,田径与体操在发展基本运动能力方面是最主要的项目。
  专项运动能力主要是基于专项运动所形成的能力,如篮球运动能力,是通过学、练、赛篮球运动形成的;足球运动能力是通过学、练、赛足球运动形成的等。专项运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专项特征,专项能力各自的特殊性决定着能力的差异性,发展各类能力时,通过各运动项目而有所側重。
  之所以按照运动项目划分运动能力类型,一方面是体育教育教学通常是按照运动项目实施教学工作,学练某项运动要能达到一定的运动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按运动项目类型划分运动能力,也为运动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等。因此,运动能力的一级指标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的二级指标包括走、跑、跳、投、滚、翻、爬、钻等,专项运动能力的二级指标包含篮球、排球、足球等各类专项的运动能力,即运动能力的一二级指标都能清晰地区分其不同的类型,以及之间的关系。
  2.按能力表现强弱归类与分析
  运动能力有大有小,或者表现出有强有弱,具体而言,可以根据运动能力表现划分为强、中、弱3个层次,同时也是3种能力表现,如,快速跑中学生的奔跑能力所表现出的强、中、弱分别是奔跑速度的快、中、慢等。这种分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运动能力形成的程度表现,既表达三种程度,也体现出递进关系,由弱到中、由中到强的递进,教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不是停留在“弱”的程度,而是通过“中”的过渡,最终达到“强”的目标。但从运动能力表现上看,确实存在强、中、弱之分。之所以这样区分,一是为体育教育教学提供区分能力大小的依据,并以此而强化教学过程与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二是为评价结果划分出层次提供有价值参考,当然,在评价运动能力的大小时,还需要具体的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3.按运动需求类型归类与分析
  从运动需求角度,有研究已经将各项运动划分为生存需求类、生活需求类、传承需求类、审美需求类、竞争需求类和挑战需求类,即反映出运动需求包含生存、生活、传承、审美、竞争、挑战这6类需求[4]。
  对运动能力划分时,也可以依据运动需求类型不同划分为满足生存需求的运动能力,如具有一定的游泳能力,能够在水中自救或救助他人;满足生活需求的运动能力,如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满足生活所需;满足传承需求的运动能力,如武术专项能力突出,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满足审美需求的运动能力,如健美操、啦啦操等项目的运动能力突出,有助于满足对美的追求;满足竞争需求的运动能力,如同场直接对抗性球类项目、隔网对抗性项目等,这些专项的能力越强,越具有竞争力;满足挑战需求的运动能力,如攀岩、滑板等项目的运动能力高低直接对挑战意识和挑战能力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各类需求运动的开展逐渐形成各类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各类需求运动能力的提升还能发挥各自达成的目标,如具有生存需求类运动能力就能更有效地保障生命安全,具有挑战需求类运动能力就能有助于挑战极限等。
  之所以从运动需求类型划分运动能力,既是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并达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宗旨;又是该学科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各种分类,多数是按照竞技体育分类体系,而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有着本质区别,一个是面向运动员的培养,一个是面向普通学生的培养,笔者曾从运动需求的角度对学校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过分类,将其划分为生存需求类、生活需求类、传承需求类、审美需求类、竞争需求类、挑战需求类。因此,从运动需求的角度出发划分运动类型和运动能力类型更切合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教学实际,更突显体育学科全面育人特征。
  运动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内涵丰富,即包含技能、体能和心智能力,而且,分类多元,从不同的分类视角,均有相应的分类体系,运动能力定位准确,分类清晰,无论是后续研究,还是用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于素梅.一体化课程的旨趣与建构[J],教育研究,2019(12):51-58.
  [4]于素梅,运动需求理论建构——兼论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分类[J]、体育学刊,2019(6):1-7.
  [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学生运动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课题编号:20ATY008)]
其他文献
幼儿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幼儿天性爱运动,运动能够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然而,现阶段幼儿园体育课程目标设定较为凌乱、内容单一且有“小学化”倾向,幼儿园实施课程的随意性较大,而且已跟不上当前幼儿发展的需求。笔者正是基于当前幼儿园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从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角度,基于核心素养[1]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两方面分析幼儿园体育课程开发
《案例研析》总第36期以“让身体‘动起来’的探究课时计划——以水平二‘投准’为例”展开了研讨,值得关注的是本期案例直接给出的主题是“投掷——投准练习”,特别是“投准”二字,更是细化了这次课的主题,这样的设置,能够带给一线教师怎样的思考呢?这还是要从其他学科成熟的知识体系思考和探寻。如,初中数学的代数的一部分内容是“方程与不等式”,具体包括: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等内容,函数是作为方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十个春秋,弹指一挥间,马上就要离开心爱的教育岗位光荣退休了,就要离开为之奋斗、为之感动、为之自豪的体育教育事业了,此时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回忆小学四年级我参加学校小篮球队,中学又被选入哈尔滨铁路分局体校篮球队,参加篮球比赛的一幕幕,是体育精神和体育的魅力吸引和征服了我,使我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师,培育出更多的身体强健、勇于拼搏的体育人才,从此
一、案例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文件精神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给予其质疑、尝试和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笔者结合“教育戏剧”的相关理念,把“戏剧元素”与多元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并慢慢贯穿于整个体育课堂,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体验,尝试通过创设一个有着浓厚趣味的课堂情境来提高教学有效
上回说到库洛洛打开了保险箱,让他大吃了一惊!保险箱里什么也没有!更可怕的是,黑漆漆的箱子里有浓浓的黑雾一点一点地渗出来,还伴随着似有似无的笑声,令人毛骨悚然!库洛洛只觉得头晕眼花,当他迷迷糊糊地意识到“被暗算了”时,他已经软软地倒在了地上。  “哎,真是个麻烦的家伙,要让他上当还真不容易啊!”小矮人们阴森森地笑着,他们把库洛洛绑得像个大粽子似的,抬向一个幽深的洞子里……  等到库洛洛清醒过来时,他
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明确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省、市、县三级教研机构应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由
一、赛前体检:健康第一、防患未然  组织做好参赛队员的赛前体检是比赛主办方对参赛单位的基本要求,也是为学生安全参赛筑起的第一道防线。教练员在选拔和训练队员时,不一定能全面了解到每一名队员身体的真实情况,甚至不少队员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身体情况也并不完全了解。有些队员可能身体的某项指标已经出现异常,只是在平常生活和训练中还没有表现出来。而在正式比赛时,队员在场上要承受相当大的身体与心理负荷,如果队员有
一、案例背景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陆续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悄然发生。此时,学生面临身心的双重快速成长,他们充满迷茫或不知所措。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呵护好学生那份“懵懂的小心思”,不让他们因无知而走向歧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全面客观地认识青春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案例描述  在一节六年级体育课上,学生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追逐跑游戏,我在场地中来回巡视。看着学生们玩得如
在高中武术课教学中,高强度的动作练习往往让学生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练习后的拉伸可以帮助学生缓解肌肉紧张。笔者运用武术腰带让学生进行拉伸练习,在主动拉伸的基础上巧借武术腰带进行被动拉伸,不但可以有效放松肌肉,还可以发展高中生的柔韧素质。  一、“冲上云霄”  练习目的:拉伸全身肌肉。  练习方法:2名学生面对面站立,间距0.8~1.2m,挺胸收腹,双手分别持2根腰带的两端侧平举(图1-1)。吸气时
2020年9月24日,由浙江省青田县体育骨干教师团队主持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总第138期话题“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研讨活动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由青田县全体体育教师组成的12个分会场、3个丽水市骨干教师组成的分会场以及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29名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员参与了研讨。通过主持团队对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引导,参与教师踊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