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幼儿教育合作精神分享行为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通过学习分享可以使幼儿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享作为一种美德被大家传诵,被大家赞誉。家长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与人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对幼儿实施分享教育,让幼儿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分享以及将来人格的健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社会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非常重视,在此我总结了一些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与人交往的乐趣。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营造亲密、信赖、和諧的氛围
要形成分享行为,首先应该让幼儿信任对方,关爱对方,必须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信赖和亲密的感情,这是基础。于是,从幼儿一入园开始,我便有意识地注重培养这一氛围,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教育情景来帮助他们学会分享。从最简单的游戏《找朋友》中让孩子们从互相陌生到熟悉,让他们感觉到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并且鼓励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故事《孔融让梨》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通过学习故事,让他们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并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从而体会到学会谦让也是一总快乐。幼儿都喜欢在幼儿园里过生日,每当有幼儿过生日时,我们会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大家高兴的唱着生日祝福歌,全体幼儿送祝福的话,请“小寿星”简要谈谈成长值得分享的故事,然后“小寿星”为大家分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蛋糕,共同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二、在幼儿中树立榜样,进行教育
榜样可以是老师,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会影响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平时我总以幼儿的朋友身份去接近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心声,引导其他孩子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我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话语:“你为什么不开心?有事说出来啊”“我来帮助你”……正是与孩子和谐的关系,让更多的幼儿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让幼儿体验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因此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当然,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或者说老师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也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于是,在游戏中,幼儿也会不自觉地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分享行为,当我们引导那些具备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时,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如在游戏看书时,我们小朋友如果都想看一本书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合着一起分享一本书;在家中,如果有两个孩子,但只有一只苹果时,该怎么办?这就需要在大人的引导下,让幼儿明确苹果应两个人一起分享。
三、激励引导,强化分享行为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信、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四、家园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分享行为的环境氛围
影响幼儿分享品质的养成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效。家庭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积极地利用这一资源,打破关起门来孤军作战的局面,与家庭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分享与合作提供多方的信息。父母应让幼儿从小生活在平等的家庭气氛里,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以免形成“自我中心”感。方式上要多与孩子一起玩,陪他做游戏,能如朋友般的交流,能倾听他的声音,分享他的喜怒哀乐。物质上不纵容也不小气,能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的要求,让幼儿感觉到父母爱他,给他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父母还要经常给孩子创造分享的实践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以练习。教师也应该利用幼儿园中的一切活动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应及时称赞孩子的分享举动,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使孩子分享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导向上要营造公平的环境,教育幼儿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同时支持幼儿与同伴分享。效果上要让幼儿能从父母的反应中,看到分享行为的结果,感到分享行为带来的快乐。
记得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美好的人间。”真的就说明,只有从娃娃抓起,为他们创设一片纯净的天空,给他们营造一个分享与合作的愉悦环境,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陈丽君.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学前教育研究,2001,(2).
3庞丽娟,冯哓霞,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家红.《对幼儿实施分享教育的探索.幼教博览,2004,(4).
幼儿教育合作精神分享行为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通过学习分享可以使幼儿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享作为一种美德被大家传诵,被大家赞誉。家长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与人分享,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对幼儿实施分享教育,让幼儿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分享以及将来人格的健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社会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非常重视,在此我总结了一些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与人交往的乐趣。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营造亲密、信赖、和諧的氛围
要形成分享行为,首先应该让幼儿信任对方,关爱对方,必须在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建立信赖和亲密的感情,这是基础。于是,从幼儿一入园开始,我便有意识地注重培养这一氛围,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和教育情景来帮助他们学会分享。从最简单的游戏《找朋友》中让孩子们从互相陌生到熟悉,让他们感觉到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并且鼓励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故事《孔融让梨》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通过学习故事,让他们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并同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从而体会到学会谦让也是一总快乐。幼儿都喜欢在幼儿园里过生日,每当有幼儿过生日时,我们会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大家高兴的唱着生日祝福歌,全体幼儿送祝福的话,请“小寿星”简要谈谈成长值得分享的故事,然后“小寿星”为大家分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蛋糕,共同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二、在幼儿中树立榜样,进行教育
榜样可以是老师,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会影响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平时我总以幼儿的朋友身份去接近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心声,引导其他孩子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我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话语:“你为什么不开心?有事说出来啊”“我来帮助你”……正是与孩子和谐的关系,让更多的幼儿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让幼儿体验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因此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信,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
当然,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或者说老师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也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于是,在游戏中,幼儿也会不自觉地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分享行为,当我们引导那些具备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时,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如在游戏看书时,我们小朋友如果都想看一本书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合着一起分享一本书;在家中,如果有两个孩子,但只有一只苹果时,该怎么办?这就需要在大人的引导下,让幼儿明确苹果应两个人一起分享。
三、激励引导,强化分享行为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信、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四、家园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分享行为的环境氛围
影响幼儿分享品质的养成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效。家庭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要积极地利用这一资源,打破关起门来孤军作战的局面,与家庭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分享与合作提供多方的信息。父母应让幼儿从小生活在平等的家庭气氛里,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以免形成“自我中心”感。方式上要多与孩子一起玩,陪他做游戏,能如朋友般的交流,能倾听他的声音,分享他的喜怒哀乐。物质上不纵容也不小气,能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的要求,让幼儿感觉到父母爱他,给他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父母还要经常给孩子创造分享的实践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以练习。教师也应该利用幼儿园中的一切活动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应及时称赞孩子的分享举动,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使孩子分享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导向上要营造公平的环境,教育幼儿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同时支持幼儿与同伴分享。效果上要让幼儿能从父母的反应中,看到分享行为的结果,感到分享行为带来的快乐。
记得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美好的人间。”真的就说明,只有从娃娃抓起,为他们创设一片纯净的天空,给他们营造一个分享与合作的愉悦环境,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陈丽君.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学前教育研究,2001,(2).
3庞丽娟,冯哓霞,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家红.《对幼儿实施分享教育的探索.幼教博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