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高层只有在城市的滋润下才能较快地蓬勃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依赖高层的支持。本文从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出发,探讨了高层建筑整体设计和规划设计的关系。
关键词:高层建筑整体设计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高层建筑整体设计和规划设计。下面就从高层建筑整体设计和规划设计两方面谈谈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高层建筑定位设计
1.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环境是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的因素。为了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应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如在北纬40度一45度地区,冬天建筑的朝向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几乎比夏天多两倍,而在夏天东、西向所得到的能量比南向多2.5倍,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因此,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度环境。
1.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1)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上述的做法存在的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2)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因此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二)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作为市民的休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人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人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強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三)建筑广场设计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因此,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广场,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进而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二、高层建筑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的密集给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为此建议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增加了街道的交通压力,对于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建议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使通行达到顺畅的目的。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娥,孔繁钟.对高层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析,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1)总第101期.
[2]R·里尔.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3]刘顺校,周湘津.高层建筑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关键词:高层建筑整体设计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标准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受。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高层建筑整体设计和规划设计。下面就从高层建筑整体设计和规划设计两方面谈谈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一)高层建筑定位设计
1.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环境是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的因素。为了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应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如在北纬40度一45度地区,冬天建筑的朝向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几乎比夏天多两倍,而在夏天东、西向所得到的能量比南向多2.5倍,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因此,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度环境。
1.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1)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上述的做法存在的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2)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因此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二)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作为市民的休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人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人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強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三)建筑广场设计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因此,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广场,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进而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二、高层建筑规划设计
高层建筑的密集给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史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为此建议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增加了街道的交通压力,对于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建议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使通行达到顺畅的目的。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天娥,孔繁钟.对高层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探析,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1)总第101期.
[2]R·里尔.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3]刘顺校,周湘津.高层建筑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