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中东:离乱纷纷未见天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741852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四国面临重重困难
  突尼斯、埃及、也门、利比亚四国政权更迭后,已相继建立民选政权。在政治上都实行了多元化、多党制、议会民主选举;伊斯兰势力崛起,先后在上述四国赢得政权或取得议会重要席位。但在经济上则发展缓慢、民生艰难,政府都拿不出较为务实的发展规划。在治安上,这些国家仍动荡不已,管理混乱,教派、族群械斗增加。在理念上,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主义泛滥,民族主义抬头,动辄上街游行示威,高唱“革命”,弄得人心惶惶,难以平静。
  当前,四国当务之急有三:一是稳定政局,执政党需团结左右,尤其是同军方合作,妥善处理权力分配问题;二是重振经济,尽快提出可行的发展规划;三是适时调整对外政策,树立“顺民心”、“合民意”的新形象。
  四国国情不同,要实现上述三点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各国执政党仅以相对多数胜选,受制于在野的众多党派,特别是军事利益集团。比如,埃及现正处于政治过渡期,权力架构尚未完全定性,伊斯兰、军方、世俗三大阵营及多股政治力量围绕修宪、议会选举和权力分配等重大问题将展开角逐,尤其是穆兄会同军方的博弈会更加激烈。突尼斯在野党向执政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多次发难。利比亚部落力量、地方势力和各党派各行其是,乱而无序。其次,经济形势严峻,即使要恢复到变革前的水平,也尚需时日。就埃及而言,穆尔西打造亲民、务实形象,推出“百日新政”,积极争取外援。美国、沙特、卡塔尔、中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允予提供贷款或经援,但迄今落实有限。埃及国内治安恶化,许多人仍被“革命情绪”笼罩,不时出现罢工、示威、械斗、绑架等事件,致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据估计,埃及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5~2%,远远低于变革前的5%。突尼斯情况有所好转,然而失业率仍高达20%。也门处境更困难,大批工厂、企业倒闭,市场供应短缺,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主要城市的交通运输、饭店、餐饮、公共设施大都遭到破坏。利比亚形势稍好一些。据报道,利比亚现日产原油约150万桶。预计2012年年底石油收入约549亿美元,与国家财政预算基本持平。
  四国正在调整对外政策,同西方国家适当拉开距离,独立、平衡倾向有所增强。而能否把握好调整尺度,是对当局执政能力和智慧的考验。比如,埃及政府加大外交调整力度,积极奉行相对独立、平衡的多元外交,穆尔西先后访问了沙特阿拉伯、中国,并出席了分别在亚的斯亚贝巴和德黑兰召开的非盟和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埃及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一是,西方国家正诱压埃及继续“向西”;二是,沙特、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大国同其争夺地区主导权;三是,黑非洲对埃及心存隔阂,尼罗河水权益的冲突也可能影响埃非关系的发展。
  君主制政权加大改革力度
  为了缓解地区变革的冲击波,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六国审时度势,加大了改革力度。一是大兴土木,加强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海合会六国拟投资300亿美元建设长达2200公里的铁路网项目。与此同时,各国又推出了本国铁路投资计划,总额达1062亿美元,其中沙特256亿美元,23个项目,包括连接麦加和麦地那的高铁项目。阿联酋206亿美元,八个项目已上马,包括投资110亿美元的阿吉哈德铁路项目。卡塔尔250亿美元,将建地铁和铁路网,为2022年世界杯做准备。科威特170亿美元,建设铁路和地铁。阿曼100亿美元,巴林80亿美元。海合会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改善和提高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的技术水平,并集中治理水资源浪费,实现废水循环再利用。目前各国正新建电力和供水项目,其中阿联酋十个(造价15亿美元)、科威特19个(42亿美元)、沙特15个(88亿美元)。另外,沙特开始扩建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由现能容纳20万人扩至180万人,建成后,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清真寺。
  二是提高妇女地位。沙特、阿曼、阿联酋都任命了部长级女高官。巴林驻华大使贝碧·阿拉维是巴林外交界知名女性高官,也是阿盟22国驻华大使中的惟一女性大使。科威特议会通过决议,规定妇女同男性享有同等权利。此外,各国政府重视对妇女的教育。沙特大学生中女生已占大半江山(约60%),沙特努拉公主大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所女子大学。为了提高女性就业,沙特拟建女性工业城,主要集中在纺织、制药和食品加工等行业,投资1.3亿美元。此外,六国均派遣女运动员参加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
  三是适度开放民主,使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参与议会或协商会议的选举;允许报刊杂志发表批评政府的文章和评论;重用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社会精英、地方头面人物;运用经济和宗教等多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
  叙利亚动乱不已,前景难料
  叙利亚政局持续动荡不安,政府军同反对派武装在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等大城市争夺激烈,伤亡日增。随着局势的发展,叙政府处境日趋严峻,一是治安恶化,民不聊生。人们在恐惧中度日,长此以往,难以承受。二是经济困难,物价飞涨。叙外贸渠道不畅,换汇来源受阻,市场供应短缺,黑市猖獗,物价上涨高达20%以上。三是部分高官叛逃,一些官兵哗变,直接影响统治集团的凝聚力。比如前总理的出走就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四是反对派武装在西方国家、沙特、卡塔尔、土耳其等国的大力支援下,力量有较大的发展。据报道,“叙利亚自由军”已扩至八万人,并配备了高炮、坦克、导弹等先进重型武器和现代化的电子通讯、侦破设备等,并已将指挥部从土耳其迁至叙境内。另外,叙伊斯兰武装(主要包括法鲁克旅和叙利亚之鹰旅)已结成“解放叙利亚阵线”,其领导人谢赫称他们现有“四万多战士”。2012年11月11日,叙一些反对派组织同意组建议会式反对派领导机构“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
  尽管如此,叙当局尚能控制局势,政府军仍占优势,掌握着战场的主导权。在无外来军事干涉和提供大规模武器的情况下,反对派武装靠城市巷战式的游击战、恶性爆炸、绑架人质和打砸抢烧等手段欲奪取政权,是不可能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现正忙于解决国内“财政悬崖”等棘手问题,欧洲陷入债务危机,加之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遇难的教训,使西方国家不愿深陷叙利亚,故采取的主要手段仍是加大对叙全面制裁;支援叙利亚人打叙利亚人;煽动国际社会,特别是海湾国家,支持推翻巴沙尔政权,意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社会主张政治解决叙问题的舆论和呼声日增。人们看到了叙问题外溢效应扩大的严重性。埃及和伊朗先后倡导成立了伊斯兰国家“四国委员会”和不结盟国家“四方联络小组”,以政治解决叙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由于俄罗斯和中国反对外来干涉叙内政,西方国家不会拿到对叙动武的“尚方宝剑”。在此情况下,叙问题能否政治解决关键在于叙执政当局的决策及其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当然,不能排除西方绕开联合国对叙进行军事干预的可能。2012年10月9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军已向约旦派遣一支150人的行动小组,协助约旦应对叙难民涌入、生化武器失控等叙冲突的外溢风险。该小组为距叙边界最近的美国“军事存在”。
  地区五大政治力量重新洗牌
  中东地区总体政治格局迄今基本未变,依然以强阿弱,美国掌控地区事务,巴勒斯坦问题难以解决。然而,地区政治生态正在发生变化,五大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曾一度走低的埃及开始崛起。埃及新政权调整对外政策,高举巴勒斯坦旗帜,改善同伊朗关系,同美、以适当拉开距离,在与沙特、伊朗三角关系中搞平衡,主导解决叙利亚问题的伊斯兰国家的“四国委员会”,采取“向东看”方针,重振了地区大国地位,使土耳其欲取而代之的企图化为泡影。
  伊朗主持召开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20个成员国的代表,其中包括约30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动摇了美国认为伊朗是一个受孤立的局外国家的观点”。在伊核问题上,伊朗同美国针锋相对,实施多次海、陆军演,试射先进导弹,顶住欧美制裁;力挺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并就叙问题主持召开国际会议,同西方主持的“叙利亚之友”会议分庭抗礼;伊朗还与埃及改善关系,地区影响力在上升。
  沙特等海合会国家在利比亚、也门和叙利亚等问题上,曾一度左右阿盟,地区影响力大增,但因跟西方太紧,特别是对诋毁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国影片反应不力,地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所下降。最近,国际社会几乎听不到其声音。
  土耳其在支持阿拉伯人民“革命”和巴勒斯坦问题上,虚多实少。“土耳其模式”虽受关注,但无人复制,故土耳其较2011年受到了“冷落”,加之同伊朗关系变冷,在叙问题上选边站,使其发挥独特作用的空间大大缩小,难有作为。
  以色列处境孤立,国际社会越来越同情、支持巴勒斯坦正义事业,要求和平解决巴问题。阿拉伯世界反以情绪高涨,埃及民众要求修改埃以和约,埃及新政权摄于群众压力,同以搞“冷和平”,减少与其往来。
  巴勒斯坦问题已被边缘化。“阿拉伯之春”发生以来,巴以迄今未恢复和谈,国际社会鲜有人再谈巴问题。最近一段时间,阿拉法特开棺验尸一事在国际社会闹得沸沸扬扬,但是要查明阿翁真正死因尚需不少时日。2012年9月下旬,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向联合国提出申请,要求将巴在联合国观察员的身份提升为观察国。11月29日,巴勒斯坦终于获得联合国非成员观察员国地位,但离真正实现建国还很远。在此之前,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造成百余巴人伤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美国、埃及等国的斡旋,11月22日巴以实现停火,并达成了停火协议。
  美国对地区事务的主导作用下降
  美国在该地区的软实力明显下跌,渐失人心。中东民众反美情绪高涨:一是反对美国在该地区推行“美式民主”,认为民主应出自本土,而非外来移植。因此,他们坚持伊斯兰民主,坚持独立自主。在美国刺刀下,伊拉克实施了九年美式民主。但美军一撤,伊局势急转直下,美式民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伊教派、族群争端四起,恐怖暴力事件频仍。二是反对美国经常拿宗教说事。美国宣扬文明冲突论,标榜基督教的优越性,经常贬低其他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人们稍为留意,便会发现西方媒体不时出现诋毁、亵渎、嘲讽伊斯兰教及其知名人士的文章和漫画。对此,全球约15亿穆斯林义愤填膺,纷纷予以谴责。利比亞班加西示威民众袭击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开罗数千民众包围美驻埃及使馆,阿富汗民众上街游行示威,高呼要美国人滚蛋的口号……如果美国希望消除阿拉伯世界压抑了数十年之久的愤怒,那么就需要彻底改变对待阿拉伯世界的方式,表现出对其价值观的更多尊重,并帮助建立巴勒斯坦国。此外,美国还将反恐同伊斯兰教挂钩,认为中东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奥巴马执政后,表示要改善同穆斯林的关系。但反恐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也门等国进行。天天都有穆斯林伤亡,他们怎能不恨美国人呢?三是反对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美国一贯偏袒以色列,打压巴勒斯坦。表面上,美国支持巴建国,实则放任以色列,并视哈马斯为恐怖组织,一再对巴解放组织施压,反对巴提升在联合国的地位。四是反对美国干涉地区国家内政。美在中东为所欲为,到处煽风点火,指手画脚,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2011年,美国打了利比亚,推翻了卡扎菲政权;2012年,美国又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企图推翻巴沙尔政权,甚至将埃及等转型国家纳入其民主轨道。随着中东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中东反美、仇美情绪会更为强烈。
其他文献
一样的政党,一样的首相,一样的中日关系落入低谷。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众议院选举结果宣布,自民党获得294个席位,在野三年之后重新夺回政权。卷土重来的不仅是自民党,还有党首安倍晋三。他将继吉田茂之后成为日本战后第二位两度执政的首相。一样的政党,一样的首相,一样的中日关系落入低谷,第二次安倍内阁下的日本政治和中日关系,将走向何方?  自民党的“非胜之胜”  实际上,自民党的胜利并没有表面上
期刊
随着美国大选落下帷幕,从2011年第14期开始的“明眼看美国大选”截至2012年第24期已圆满完成使命。从2013年首期起,刁大明先生点拨读者“明眼看美国”。  ——编者  听到“共和党”,你首先反应出的形容词是什么?2012年12月9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华尔街日报》公布的例行民调给出了一个令人堪忧的答案:恶劣、软弱、失信、无组织……这些都是65%的受访者脱口而出的。大选虽已落幕一月有余,但华
期刊
2012年11月6日,普京解除谢尔久科夫的国防部长职务,任命原紧急情况部部长、莫斯科州州长绍伊古为新任国防部长。普京治下的威权政体被认为是低度政治参与的典型体制,其特点是普京的“自己人”长期占据俄罗斯决策层以及强力部门的职位,政治精英流动性差。因此,作为普京心腹的谢尔久科夫一遭解职便迅速引起俄国内外的热议。  谢尔久科夫案的“版本”  谢尔久科夫下台表面上是由于一个小概率事件引起的。俄罗斯检察院专
期刊
两年多前,2010年3月号的《福布斯》杂志曾刊登一篇《中国:超级大国完成时》的文章,根据当时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有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而认为美国是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的人数比例只有27%。但《大西洋月刊》记者法洛斯认为,中国还称不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因为在中国,还有很多人连自来水都用不上,并且中国大陆还没出现过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品牌。  如今,法洛斯的“
期刊
近期,法国人出镜率颇高。先是法国经济被批评为“定时炸弹”,再是“戴高乐”号核航母高调出没叙利亚附近海域,现在著名杂志《观点》(Le Point)又在中国“名气大增”。《观点》刊登的一篇题为《在法华人的狡猾成功》的文章,不但激起在法华人首次反种族歧视的诉讼行动,还把自己推上了中国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面对经济危机背景下法国人对中国人的“羡慕嫉妒恨”值得各方深思。  法式“幽默”幽默了谁  这篇饱受质疑
期刊
1991年底苏联发生剧变以来,我国对苏联剧变原因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版了不少论著。但随着研究的深化人们发现,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苏联兴亡关系的研究,远不像对斯大林、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研究那么重视和深入,似乎这个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兴亡的关系不很密切。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长期以来,勃列日涅夫时期给人们的表象是稳定。一些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但是人
期刊
2012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连任后的首场记者会,宣布最近几个月将在对伊朗关系上“实现突破”,“如果伊朗显示出诚意,美国将不会被外交上的繁文缛节所束缚”。11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会见一些美国和中东地区学者以及外交官时说,只要伊朗愿意,美国对举行伊朗核问题双边对话持开放态度,奥巴马政府已做好与伊朗举行双边对话的准备。这些表态和信号是否意味着美国对伊朗政策将做重大调整,其背后
期刊
《世界知识》2010年第10期刊登了著名作家祖慰的《移民文化超常原创力的解码》一文,作者对犹太人的智慧密码感悟出“文化基因双螺旋”。笔者旅居欧洲四分之一世纪 ,对此有另一种理解。    契约、法律、法治三点一线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犹太人先祖亚伯拉罕与上帝订立了契约,契约就像日月星辰的运行一样,犹太人永远遵守。他们不把戒律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欢乐,因为遵守戒律的人与上帝永存。人会失信,所以人与
期刊
今年2月16日,也就是本期杂志发行之日,正好是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正日的生日。朝鲜把这一天定为“光明星节”。早从1月底开始,朝鲜就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始了纪念筹备活动。如果金正日还在世,为他庆祝生日的筹备活动差不多也是从这一时间开始。  在金正日去世的整整两个月间,朝鲜给外界的印象是颇为稳定。一切都笼罩在悲痛的气氛之中,而一切又平静地按照既有程序和路径朝前走。金正恩活跃地指导着朝鲜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
期刊
题记:基辛格博士因其与中国的渊源而著称于世,他也是最有资格来评价中美关系40余年跌宕起伏的人。无法预知中美未来是否还会出现基辛格这样的人物,但40年来作为学者、作为信使、作为政府官员的他永远难以复制。2012年年初,90岁高龄的基辛格出版了《论中国》一书,引起了中美政界与学界的高度重视,国内媒体陆续发表了一些读后感,笔者以为这些文章均未能在基辛格对中国和新中国领导人的溢美之中细述其哲思,故撰此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