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o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旨在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并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CT检查影像学特征。(2)鉴别比较。(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

结果

(1)CT检查影像学特征:26例患者中,行胸、腹、盆腔双期增强扫描17例,行腹、盆腔双期增强扫描9例;原发肿瘤位于结肠18例,直肠8例。26例患者共收集41枚肿瘤沉积,肿瘤沉积数目为(1.6±0.9)枚/例,数目<3枚20例,数目≥3枚6例。41枚肿瘤沉积中,肿瘤沉积常孤立存在于直肠或结肠周围脂肪间隙中,与周围原发肿瘤或淋巴结不连续,其中心距原发肿瘤中心距离为(2.6±1.0)cm(0.2~5.0 cm),距离<2.6 cm 22例,≥2.6 cm 19例;其中33枚可见分叶征,22枚可见毛刺征,7枚可见液化坏死,同一枚肿瘤沉积可合并多种影像学特征。41枚肿瘤沉积的长径、短径、最大径线、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CT强化值分别为(1.15±0.60)cm、(1.11±0.44)cm、(1.13±0.49)cm、(27±13)HU、(28±14)HU、(49±19)HU。41枚肿瘤沉积中,34枚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明显,且呈均匀强化;7枚平扫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坏死区域无强化,非坏死区域早期强化明显。(2)鉴别比较:26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横结肠切除术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单纯乙状结肠切除术2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2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8例,术后给予个体化对症治疗。收集距原发肿瘤中心5.0 cm内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淋巴结52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9枚。41枚肿瘤沉积中,33枚形态不规则,8枚形态规则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19枚转移淋巴结中,16枚形态规则呈类圆形,1枚淋巴结形态欠规则且边缘模糊,2枚淋巴结形态不规则且相互融合。19枚转移淋巴结的长径、短径、最大径线分别为(1.09±0.33) cm、(1.01±0.23)cm、(1.05±0.20)cm,与肿瘤沉积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8,4.80,7.75,P<0.05)。19枚转移淋巴结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CT强化值分别为(12±7)HU、(18±12)HU、(42±15)HU;26例原发肿瘤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CT强化值分别为(33±6)HU、(31±15)HU、(53±14)HU。肿瘤沉积、转移淋巴结及原发肿瘤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43,4.46,P<0.05),3者静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1,P>0.05)。肿瘤沉积与转移淋巴结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48,2.50,P<0.05),转移淋巴结与原发肿瘤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82,2.84,P<0.05),肿瘤沉积与原发肿瘤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2.15,0.65,P>0.05)。19枚转移淋巴结中,11枚平扫密度均匀,密度较肿瘤沉积及原发肿瘤低,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相对均匀强化;8枚平扫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坏死区域无强化。肿瘤沉积不仅平扫密度与原发肿瘤密度相近,而且在动静脉期强化幅度上也与原发肿瘤相近。(3)随访情况: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2.3%(24/26),随访时间为1~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24例患者中,2例死亡,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及21个月;22例生存情况良好。

结论

肿瘤沉积的多层螺旋CT检查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形态较大且不规则,呈分叶、毛刺,平扫密度接近原发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强化明显;而转移性淋巴结形态多为类圆形,直径小于肿瘤沉积,平扫密度及增强扫描动脉期CT强化值均低于肿瘤沉积。

其他文献
报道2例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年龄分别为33和38岁,就诊症状主诉分别为腹痛、腹胀和四肢麻木、无力,MRI表现为脑室轻度扩张脑沟加深、脑裂增宽,双侧小脑半球脑沟加深、脑裂增宽,小脑、脑干萎缩明显以及急性期脑梗死样表现。基因检测示线粒体DNA(mtDNA)A3243G基因突变阳性。诊断为MELAS,予补充辅酶Q10、ATP、维生素等改善循环及神经营养药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达标率情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门诊就诊的痛风间歇期患者100例,均已接受过降尿酸治疗的,病程>6个月,自愿加入本调查研究。采用改良的中文版风湿病治疗依从性问卷(CCQR)调查分析其治疗依从性及降尿酸治疗达标率。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共84份。84例痛风患者中治疗依从性高者46例(54.8%)
枣核嵌顿在回肠致穿孔少见,报道1例以急性胃肠炎为表现的枣核嵌顿在回肠致穿孔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警惕。
目的查明胸痛发作6个月后仍未确诊患者的长期心血管结局。方法队列研究。背景英国电子健康记录数据库(CALIBER)链接初级医疗保健、二级医疗保健、冠状动脉登记及死亡登记的信息。参与者2002—2009年,来自223个全科诊所首次发作胸痛172 180名18岁以上成人,根据首次就诊医疗记录分为确诊(非冠状动脉疾病或心绞痛)或未确诊(病因不明)3组人群,这些患者既往无心血管疾病。主要结局测量指标5.5年
期刊
介绍2017年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方法以及对基层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实践基地大多未与全科临床专业基地建立紧密的联系、科室设置不符合要求、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全科规范化培训的需要、教学管理混乱、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过程不规范、部分基层实践基地疾病及技能操作种类和数量不符合规定等,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同时对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学过程提
期刊
目的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与溶栓治疗前侧支循环评分的关系。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和纳入排除标准,检索PubMed、the Cochrane图书馆、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OVI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6年11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随机效应
目的调查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对分级诊疗模式的认知度与赞同度,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6年7月15日至8月31日,采用现场随机拦截问卷调查的方法,抽取来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770例患者,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为62.2%(1 72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近1年内来机构就诊的次数越多、文化程度越高,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越高
通过1例免疫功能正常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案例,回顾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思路及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