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远离套作,实现真实自由地创作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2013年重庆市高考作文评卷,我最大的感触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打败了李白、杜甫还有陶渊明。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何玥,陈斌强这些名字真可谓铺天盖地,川流不息。学生不再套作李白、杜甫他们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出炉的感动中国人物。
  无数的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这些人物的材料直接照搬上考场(才不管它跟本次作文主题有没有关联呢?),然后在结尾来个霸道无理的“强点题”,这便完成了800字的作文。这样的“套作”之作,少有学生自己的情感、思考的元素,更可悲的是在千篇一律的大形势下,他们也并没有尝到甜头,拿到好的分数。
  一、面对如此强大的“套作”潮流,不得不思考,到底得有多么强大的力量,才能使得成千上万的高考考生这么义无反顾地陷入“感动中国人物”门里。
  观念引领行为。 学生的如此行为直接反映先生们的观念,可能真还有很多老师以为,只要采用当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材料,就会在阅卷老师那里博取好印象。殊不知,高考阅卷场对于作文材料的最根本的第一要求是:恰当准确。感动中国的材料不是不可用,前提是要与题目吻合,否则再新鲜的材料也是牛头对马嘴。更何况千篇一律地地被引用,阅卷老师看过数十遍、数百遍,早有些败胃了,何来的好感?
  惰性害死猫。因为学生“有备而来”,拿到作文题目之后,自然要去捡现成,便不肯给自己重新思考,重新选择的机会了。试想,学生在准确理解作文题旨的基础上,冷静地思考,哪怕是痛苦的几分钟,未尝不能找到更恰当更好的材料。因为事先笃定的准备,因为惰性,学生根本不给自己思考与尝试的机会了,哪怕他有思考选择的能力。
  缺乏分解提取材料细节的能力。正如前文所说,感动中国人物里肯定是有很适合于本次高考作文的材料,但是很多考生只是把自己熟悉的内容——事先准备好的材料——照搬上试卷,而不能分解过滤材料,不会从中提取与主题相契合的细节,从而最终沦为照搬和套作。
  二、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使用材料时,能够远离套作,实现自由自主的创作?
  大力宣传高考作文阅卷标准,改变传统观念。高考作文阅卷场主张先定类,再给分。
  阅卷场将考生作文分为五类。“一类(56——60):扣题,脉络清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亮点;二类(49——55):扣题,脉络清楚,有一个亮点;三类(43——48):扣题,脉络清楚,但泛泛而谈,找不出亮点;四类(36——42)扣题、脉络清楚出了问题;五类(36分以下):跑题,偏题。”
  仔细阅读此标准,你会发觉标准制定者旨在倡导学生真实自由创作,期待学生个性之作。凡是满足了脉络清楚和扣题准确这两个要求之后,只要有一两个属于自己的亮点(比如思考深入,立意深刻;感情真挚,真情动人;语言优美,极具文采;结构巧妙,构思新颖等等)便可以得高分。如果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熟知此标准,相信他们就不会再盲从迷信于李白杜甫,以及“感动中国”,而给自己自由创作的机会了。
  让学生真正有备而来。 不要让学生们在最后三个月才开始准备作文素材,而是让他们有三年的时间来储备。从高一开始,便让学生准备素材本,精心记录自己生活中、阅读中真正有感动有感触的素材。充分利用早读、语文课,让学生多读书,多背诵古文诗词。正如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时所告诉她的:你只需先背下几千首诗来,你就自然会写诗了。相信三年积累下来,在高考考场上学生便可游刃有余地选择素材,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而真正有所悟的东西去写。
  训练学生分解、提取材料细节的能力。只有训练学生具备此能力,他们才不会照搬材料。如何训练,才能使得学生合理利用材料,而不是照搬和套作呢?其实,可能这里需要训练学生的就是概括和提炼能力,而教材课文就是这种训练的最好的战场。利用好每次的课文阅读,要求学生自己做好课文的分段分层工作。分出层次,概括出每层的大意。这些工作都交给学生来做,这就是在让他们做分解和概括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老师也可以给出话题,就以课文为素材,训练他们提炼其中的细节,去服务于话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概括和提炼能力必将提高。
  三、远离套作之后,如何才能使得考生真实自由之作受到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1)学生应让自己的作文真正“生动”起来。学生要能熟练掌握“立象”这种思维方式,让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例如你想要表达“个体不代表全体”这个意思时,你可以使用“立象”思维:一棵树不能代表森林,一朵花不能代表春天,一颗星不能代表夜空。例如你在表达“人需要依靠”时,你可以使用“立象思维”:没有庙宇,心就会流浪;没有给心擎一把伞,灵魂就会被打湿。所谓的“立象”思维,就是借助形象、借助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而文中的“形象、意象”可以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2)考生应让自己的作文“深刻”起来。学生应掌握以小见大、由表及里、比较、探究因果等思维模式,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应用。例如《郭沫若的成绩单》就很好地使用了以小见大、比较这两种思维方式。
  “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两张郭沫若的成绩报告单。一张系嘉定府官立中学堂于宣统元年五月二十八日所发,郭沫若时年16岁,读完了中学二年级。成绩单上的成绩是: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植物78,英语98,生理98,历史87,图画35,地理92,体操85。
  另一张成绩单为四川官立高等中学堂所发。郭沫若当时18岁,读完了该校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课程。成绩是:试验80,品行73,作文90,习字69,国文88,英语98,地理75,代数92,几何97,植物80,图画67,体操60。
  从两张成绩单上的成绩看,郭沫若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分,包括国文、图画在内的3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几何、代数、生理等反而高。
  不过,郭沫若后来终究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成了诗人、书法家。令那些信奉“从小看到老”者大跌眼镜。
  品味再三,不免突发奇想。郭沫若倘“其生也晚”,负笈于今日,这样的成绩单怕是很难捧进家门的,屁股上留下严父“望子成龙”的掌印不说,单是慈母那“恨铁不成钢”的悲叹便足以令学子心重如山。之后,父母大人大抵会凭两次优良的数学成绩果断决策,定向培养他专攻理科,督促他心无旁骛地钻进方程堆。此类剧目如今尚在众多家庭频繁上演,不知喜耶悲耶?”
  本文先将郭沫若的理科文科成绩相比较,得出郭沫若理科成绩不错的结论。接下来又将郭沫若的处境与当代学子的处境做比较,以小见大,引发对当代教育的思考。
  考生若能如此灵活地使用比较、以小见大等思维方式,定能以自己的思考、思想使自己的作文在考场闪闪发光。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学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作文教学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几种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途径  0.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受到了教师及学生家长的广泛重视。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要求更为突出,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积极的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这种理念更好的实施,本文围绕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解说,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应用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体,教学设计、课堂反思及练习测试为辅助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幼稚,比较愿意接受新的知识,积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方式,可以降低数学在他们心中的难度,培养
期刊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善于模仿模仿的小学生,其工作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因此,班主任要示范带头,直观引导;关爱学生,亲近学生;严格纪律,建设良好班风;重视常规,培养习惯;注重实践,培养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率先垂范 关爱学生 培养习惯 严格纪律 德育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性的崇高,唤醒生命的品质,唤醒人性的和谐。把儿童看做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个体,用赏识的眼光发展地看待儿童,通过赏识的方法把对儿童的尊重和关爱化作具体的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的行为,让儿童找到“好孩子”和“我能行”的感觉,在“赏识”中教育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期刊
一、国际意识教育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提出在于区分旧时期的应试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纠正的是过去的历史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将历史教育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中学的历史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使学生获得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无一不是让学生对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这些条件也证明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如何使师生间的情感更融洽为研究目标,通过讨论情感沟通的基础、准则和技巧,得出结论: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是教师工作的基石,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师生 情感沟通 素养 热爱学生 聆听  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情感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效果的好坏。而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因为爱在师生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师生之
期刊
摘 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变学生不愿学为想学,主动学习。  关键词:活动 方法 主动性  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
期刊
品德精品教案凝聚着名特优教师的心血与智慧,诠释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如同一盘已烹饪好的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总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巨人的肩膀能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少走许多弯路。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生活经验以学定教,完全照本宣科“精品教案”,那么便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精品教案也难成精品。以下是我凭借精品教案,上《孝心献老人》一课引发的思考与实践。  [案例描述]:  将省优质
期刊
摘 要:物理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与整体物理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实验教学的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意义 思路  一、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因和力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