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反串在化学教学论实验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2365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角色反串”实验教学模式,通过 “角色反串”在化学教学论实验中的实施的案例研究,探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卷调查,发现通过“角色反串”实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培养高师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更快,更好的实现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前加强他们的职业意识,锻炼他们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角色反串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的基本内容是中等学校教材中最典型的实验,这些实验涵盖了中等学校实验教学中主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规范化的讲解等。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等学校典型化学实验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其探索精神等优良品质,为后续课程—教育实习,乃至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致力于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实验实施方案和实验教学设置的改进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该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提高了化学是师范生在实验操作能力上的能力,但受传统实验课程的模式牵制,该课程的开设同样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单纯的继承性教育模式、“职业意识”不强、缺乏示范意识、实验操作技能不熟练。
  湖北大学化学师范本科生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上,打破传统的以“讲授”为主教学模式,采取了独特的“角色反串”式教学方法。所谓角色反串,是师生位置互换,让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师”的角色,在讲台上行使教师的职权,组织教学,进行授课活动。此时,老师则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听课,实现师生角色位置互换,所以称其为“角色反串”。
  以下是“角色反串”教学模式流程图:
  “角色反串”教学模式流程图
  将每个实验班级的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次实验前由两个小组的学生做预备实验,组员之间反复试讲,集体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个学生在实验课堂上讲解实验。每次实验课,由学生讲课,而代课的老师要做详细记录;两个学生讲完实验课之后,由其他同学补充,老师加以点评。当然老师点评时要强调学生所忽略的实验内容、补充学生教学知识的欠缺、让学生知道自己教态的优缺点,并且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以培养高师学生对此实验教学方法的兴趣。 “角色反串”教学模式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它摒弃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框架束缚,有机地实现了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觉悟目标的统一,体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
  第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角色反串”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和“满堂灌”这样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方式,而是采用“反串”,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把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把“一言堂”变为了“多言堂”。最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听中学、辨中学、议中学、讲中学”的过程。学习的方式也由一人独学到二人对学或“多人群学”。学习方法、方式的多样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学会了多角度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四,指导方法上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角色反串教学在指导方式上表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 “师生互导”。比如,学生独特的教学方式会对教师有启发、借鉴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启發、相互诱导、相互取长补短。多样的指导方式可在课前、课上或课后进行。
  笔者就“角色反串”做了相关的实践调查,调查对象为湖北大学04级化学教育专业,根据随堂听课的记录,笔者选取了其中两个实验作为案例。
  案例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角色反串”教学
  实验内容:1.氧气的制取(氯酸钾加热分解法)
  2.氧气的性质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硫在氧气里燃烧
  该实验的讲解者卞春丽同学和她小组成员一起通过自己对实验的分析了解,完成了这次“角色反串”教学过程。卞春丽同学对该实验的基本内容的把握都很好,能够清晰的表达该实验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实验操作,在实验讲解过程中也加入了一些自己对实验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比如在实验之后加上思考题验过程中有两处用到细砂,有何作用?给同学下去思考。板书设计简单清晰。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讲课的时候容易面对着黑板在讲,而且表述内容的时候大多是照着黑板上的内容在读,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讲解过程中忽视了教学的双向性,缺乏跟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没有去深究为什么要使用该方法。在一些需要观察实验现象的实验中没有很好的引导同学应该去注意这个实验应该会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
  案例2:氢气的制取和性质
  实验内容:1.启普发生器的使用
  2.氢气纯度的检验
  3.氢气吹肥皂泡
  4.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的爆炸
  5.氢气和空气扩散相混合的爆炸
  6.氢气点燃生成水
  该实验的讲解者袁跃能够很好的把握实验的具体内容。讲解的时候有条不紊,清晰明了。值得高兴的是,袁跃不仅抓住了实验的关键内容,在教态方面与卞春丽同学相比就明显很有老师的风范,面对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解实验,而且讲解过程中强调与学生的互动。除此之外,袁跃同学对实验知识深入了解,不断的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他在讲解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方法时,很详细的讲解了使用启普发生器时的条件,用途。在做吹肥皂泡实验中提出的用橡皮管而不用玻璃管的原因所在。氢气燃烧过程中玻璃管上的火焰颜色为什么会是黄色等等问题。该节课获得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但依旧存在问题:如实验过程中应强调反应条件的重要性;没有很好的讲知识扩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细节问题如实验药品的使用比例问题等没有很好的解决等等。除此之外,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有些共同的毛病:   1.引导能力不够
  在对这两个实验的讲解过程中,教学者会提出自己在预先实验过程中所想好的问题,但是讲解过程中还是不能够很好的去引导听课人去注意。如:“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中,讲解者在讲解性质实验的时候没有引导听课着应该在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也有提到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但没有进一步暗示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会是什么原因呢。
  2.很少注重细节
  细节是实验过程中所必须注意的。尤其化学实验危险系数大,一些小问题如果没有注意就很容易造成事故。如酒精灯帽的放置方式,加热药品时应注意的,气体实验之前的验纯等等这些细节问题都是讲解着在课堂上忽略的问题。
  3. 能力不同,上课效果不同
  从两位同学上课的效果可以看出,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的不同,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有区别。如袁跃同学在讲解完实验内容之后,还有增加自己在预先实验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参考。
  这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通常在教师点评的时候就被指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达到相互借鉴学习的目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学生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了教学论实验前后学生的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变化。52%的人认为自己心理素质有所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紧张心理、恐惧心理、敷衍心理、挫败心理等心理障碍[1]。可见,“角色反串”实验教学在培养高师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此笔者做了简单的分析:
  1.“角色反串”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克服不重视实验、紧张、恐惧的心理和加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学生在课前作了预备实验,充分地了解了实验的每个环节,组员之间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起探讨、备课,一起去发现实验中的问题,一起讨论讲解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的不重视实验、紧张、恐惧的心理就少了许多。还有即使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但是学生对此实验已经相当熟悉,乱阵脚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组员之间的亲密合作,从一起做预备实验,到试讲、讨论、研究都有助于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正常交往。
  2. “角色反串”的实验教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也兴趣上实验课,有兴趣做实验,大胆地做实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实验兴趣,克服“敷衍心理”。这个我们可以从对化学教学论实验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其中有23%的同学是相当积极,很期待自己讲实验课,能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能力;有55%的同学是相当有兴趣,期待每次实验课,不管谁讲课,都能从中获益。通过对课前预备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的操作,這使我们高师学生在教育实习时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不再紧张。而通过预备实验和组员一起探讨的过程,也有助于提高我们自己做实验的成功率、分析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而克服自己的“挫败”心理。
  3.“角色反串”实验教学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上讲台讲解实验理论与操作并进行演示实验,此后老师还会加以点评,点评中除了补充学生讲漏或者没有重视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表扬或者鼓励,它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最佳方式[2]。在教师的情感态度的影响下,学生就会自我肯定,增强自信心,进而正确地估价自己。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估价自己,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高师学生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加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种换位式实验教学,让他们提前当了“小老师”,除了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心理障碍,并且有针对性的训练的学生的能力,个性化了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智慧潜能。约32%的人认为通过换位式实验教学锻炼了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63%的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有很大的收获。在他们的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他们自己要上台讲课,就必须分析一些实验的现象,通过查阅资料,思考,也就潜在的锻炼了学生思维、观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角色反串”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全面地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角色反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在提高师范类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提高高师学生的胆量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对师范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锻炼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该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作为师范专业生的职业意识,提前让他们实现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曹金荪.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其防治[J].化学教育,1994,(2):5~9
  [2]刘英奇,刘玲. 论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5):4~5
其他文献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化,空间数据共享成为必然要求。在空间数据库或空间数据仓库的中也必然存储着多源多格式的空间数据。这就要求集成这些窨数据并加以处理,评价和控制空间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
早稻耐寒旱育秧技术是我省引进日本稻作专家原正市先生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原理,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形成的适合我省生态特点的水稻增产育秧新技术。其特点是采取适当提早播种、
一、引言  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差异,基础差异,兴趣差异等个体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实施差异教学,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其需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差异分析  (一)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  所谓物理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领会物理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实验技能的心理特征。物理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
【摘要】: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成桩环节多,施工过程容易出现质量事故,所以必须重视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本文现就钻孔灌注桩成孔过程、灌注水下混凝土以及事故处理等环节的关键点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提出了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控制措施  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基础的施工,具有占地少、相邻干扰小、承载力
期刊
1993年11月11日,在104国道温州瓯海慈湖段发生的客车抢劫爆炸案,使人们极为震惊。这是温州地区从未发生过的一起恶性暴力案件。这天上午7时30分许,在温州开往瑞安的一辆19座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我们上科学课的老师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利用科学信息,图文并茂,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科学教学中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语言不仅要科学、严密、系统、准确,而且还要简明、形象、亲切、诙谐风趣。物理教学过程多数时间是依靠教学语言进行,教师的语言表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言技巧的掌握极其重要。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一下几种语言表达技巧。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准确无误,只有清晰、准确、合乎逻辑系统的语言,才最有科学性。科学性是物理课堂
摘要:下文经过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自动化仪表的预防维护、维护措施以及常见故障等问题展开几点论述,以保证自动化仪表的持续、稳定和可靠的运行。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仪表;维护;故障;措施;论述  一、引言  随着中国工业生产技术不断的发展,仪表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变得更加的广泛,这是由于仪表自动化设备能够对生产模式进行直接性的控制,而仪表自动化技术发展能够显示出企业生产的水平。若在使用过程中根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