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或者普利策奖之类的能证明他文学成就的奖项,但他的《小镇畸人》确是美国文学史上堪称经典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新的“美国式的写作传统”。他的作品深深影响着后一代作家的创作,其中包括“福克纳、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以及索尔·贝娄等一大批美国现当代作家”。福克纳称之为“我们这一代作家之父”。《小镇畸人》由引子《畸人志》和24篇独立又紧密相扣的短篇构成。贯穿全书的是乔治·威拉德,每个短篇中的人物都试图向他敞开心扉,或在某个方面对他构成影响。威拉德是“小镇人”的期待,更是“畸人”们的寄托,因此理解了威拉德的成长,也就理解了“畸人”们的心态。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乔治·威拉德心灵和谐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作家。威廉·福克纳将他奉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开创了即使是我们的后人也必将承袭的美国式的写作传统”(Faulkner29)。他的代表作《小镇畸人》出版于1919年。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生活在一个封闭小镇上的人们的孤独,隔绝的内心以及其中包含的痛苦和压抑。所谓的“畸人”其实是一群愤懑而孤独的人物,一群囿于传统而又被现实的功利主义所扭曲的人物,一群渴望爱和理解却又疏于沟通的自我隔绝的人们。
《小镇畸人》由引子《畸人志》和24篇独立又紧密相扣的短篇构成。贯穿全书的是乔治·威拉德。乔治·威拉德是这个小镇上唯一的一家报纸《瓦恩斯堡鹰报》的唯一的记者。他涉世未深,身上有着不同于小镇的清新气息,而且乐于倾听,富有同情心。因而,他成了小镇上一群“畸人”们诉说心声、宣泄思想与情感的可信赖的对象。白天这些“畸人”们活动在群体生活的边缘,而到了晚上,当无需惧怕公众嘲笑、轻侮时,他们便鲜活起来,急切而又迟疑地接近他,在恳求中向他诉说他们的痛苦。因为他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未曾被小镇同化的自己,并且希望有一天他能写出他们心中的呐喊,“或许也从他的声音里寻到治病的效力”。每个短篇中的人物都试图向他敞开心扉,或在某个方面对他构成影响。可以说,在与小镇人接触的过程中,乔治·威拉德在对梦想的追求、爱情的相互包容、事业的渴望等方面都有了自己明确的理解,完成了从一个懵懂的男孩向成熟的男人的蜕变,成为一个有追求、有向往、有抱负的年轻人,达到了心灵和谐完满的境界。本文将选取《母亲》、《教师》和《成熟》三个短篇来论述乔治·威拉德心灵成长的过程。
一、《母亲》中伊丽莎白对乔治·威拉德在梦想追求方面的影响
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母亲是我们的家,我们来自那里;母亲是大自然,是土壤,是海洋。”可以说母爱是一切爱中最纯粹的爱,往往是一个人感情生活史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页,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其一生。而“艺术家与母爱的关系是他衡量自己成熟的一个标志”。正是从母亲伊丽莎白那儿,乔治迈开了通向未来艺术家的第一步。
在《母亲》这个故事里,带着大半生的抱憾、抑郁和孤寂之情伊丽莎白深爱着儿子乔治。儿子也感觉和母亲之间有一种“深刻的,不可言喻的感情上的联系”(16)。但是“当儿子跟他的母亲一起坐在房间里,缄默使他们两人都感到尴尬”(17)。只有当他在小城里急急忙忙东奔西跑采访新闻之际,母亲才会走进他的房间,关上门,跪在一只小写字台旁边。她向苍天作着一种仪式,一半是祷告,一半是要求。她极想见到那快要被遗忘的、曾经是她的生命的一部分的东西,再现在孩子的身上。“即使我死了,我也要想法使你不致失败,”(19)她嚷道,“要是我死了,看见他变成一个像我一样没价值的、乏味的角色,我一定要重新活过来的。”(19)她声明道:“现在我恳求上帝给我这个特权。我要求这个特权。我情愿为这个特权偿付代价,上帝不妨用他的拳头打我。我心甘情愿承受任何可能遭到的打击,只要允许我的孩子为我们两个人有所表现。”(19)“可是也别让他变得精明而发迹啊”,(19)她含含糊糊地补充道。她曾无数次地跟自己说:“他正在摸索,试图发现自己的能力,他不是一个糊涂蛋,口才和头脑都很好。他的内心自有一种秘密的东西正在挣扎着成长起来。这便是我内心的、让人杀害了的东西。”(20)当伊丽莎白发现她丈夫汤姆试图劝说乔治谋求世俗的成功时,她毅然决定要杀了汤姆来帮助儿子实现对梦想的追求。可以说,母亲给了乔治一个母亲所能给的一切。而母亲通过儿子实现了自我的超越。母亲之于乔治正如溪流之于源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将乔治成长为未来艺术家的历程比作一条奔流的小溪,那么,母爱则是它的源头。
二、《教师》中凯特·斯威夫特对乔治·威拉德事业追求目标方面的影响
事实上,在乔治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他以前的老师凯特·斯威夫特开启了他成长历程中的第二个阶段。早在《思索者》里,我们看到乔治幼稚而浅薄地理解作家生活:“这是生活中最容易的。你随便到什么地方,没有人管你。”乔治将写作这一关涉人的灵魂的创造性事业肤浅化、儿戏化了。此时的他远非一名真正的作家,而凯特·斯威夫特改变了这一切。《教师》篇中的凯特·斯威夫特三十岁,平日里给人的印象是冷漠严峻。只有偶尔在课堂上她会显得机智幽默,甚至活泼俏皮,但很快恢复严厉。内心孤寂的她发现乔治·威拉德身上闪烁着“天才的火星”(122)。她生怕它会被世俗淹没,被小镇沉闷压抑的气氛窒息。她迫切地希望乔治·威拉德明白写作的真正意味,从而开启人生之门。她用真诚得颤抖的声音对他说:“假使你想要做一个作家,你得摒弃文字游戏。在你的创作准备未曾成熟的时候,你最好是放弃动笔的念头。现在是去生活的时候。我并不想吓唬你,我只是要你明白你想努力的事业的重要意义。你千万不可以只成为一个文字贩子。你要明白的是人们想什么,不是人们说什么。”(122)凯特·斯威夫特女性的敏感和慧心让乔治初次参悟到了作为作家的要义,并帮助他实现了艺术真谛的启蒙。
三、《成熟》中海伦·怀特对乔治·威拉德在爱情的真谛方面的影响
母亲死后,乔治·威拉德经历了成长带来的痛苦与启示,急需与人分享。当成年之感兜上心头时,乔治·威拉德便想到了温士堡银行家的女儿海伦·怀特。他始终意识到这小姑娘在长大成人,正如他在长大成人一样。
《成熟》里,乔治·威拉德与海伦·怀特一起渡过黄昏,两颗年轻的心经历着从少不更事到人生成熟的嬗变,此时的乔治已经不再夸夸其谈,而且通过与海伦的沟通他开始真正理解并且开始尊重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有一次,在他十八岁那年的夏夜,他曾和她在一条乡间道路上散步,他当着她的面,一时冲动,大吹其牛,要想在她的眼里显得成熟与非凡。当他根本不是个成人的时候,他曾经要她把他当做成人看待,而现在他和她在一起,则要设法使她感觉到已经在他身心上发生的变化。在黑暗中,大看台的屋顶下,乔治·威拉德坐在海伦·怀特的旁边,十分清楚地感觉到在芸芸众生的宇宙里自己的渺小。“在他们一起度过的静默的黄昏里,他们俩都已得到了所需要的东西,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对此无法说明。男人或男孩,女人或女孩,他们总有一刻工夫,把握住那个使现代世界上男男女女可能过成熟的生活的东西”。(187)是海伦·怀特使乔治·威拉德在情感上更加成熟,不再如以前那样只是以空谈宣泄自己的欲望,与此同时乔治·威拉德真正地走向了成熟。
综上所诉,小镇中“畸人”们对乔治·威拉德的心灵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些“畸人”们的影响下,乔治·威拉德逐渐走向成熟,最后带着“畸人”们的期望走出了小镇。乔治·威拉德的成长同时也是逐渐脱离与温斯堡镇的联系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温斯堡镇旧式文化的逐步瓦解,这成为他离开小镇的更深层次的理由。
全书是以乔治·威拉德离开温斯堡镇,向着茫茫远方出发而结束的。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虽然威拉德没能实际地帮助小镇的“畸人”们走出心灵的堡垒,但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他自己在成长,在蜕变。在故事的最后,已经经历了从少年到成熟的嬗变的威拉德踏上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路途。虽然前路茫茫,但威拉德出发了,这似乎留给我们一点点希望。
参考文献:
[1]Sherwoood Anderson,Winesburg,Ohio,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4.
[2]呂新花,杜小梅.“生活表象下的真实——评《小镇畸人》中的怪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田庆轩.“乔治·威勒德——小镇畸人们的期望”.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乔治·威拉德心灵和谐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作家。威廉·福克纳将他奉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开创了即使是我们的后人也必将承袭的美国式的写作传统”(Faulkner29)。他的代表作《小镇畸人》出版于1919年。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生活在一个封闭小镇上的人们的孤独,隔绝的内心以及其中包含的痛苦和压抑。所谓的“畸人”其实是一群愤懑而孤独的人物,一群囿于传统而又被现实的功利主义所扭曲的人物,一群渴望爱和理解却又疏于沟通的自我隔绝的人们。
《小镇畸人》由引子《畸人志》和24篇独立又紧密相扣的短篇构成。贯穿全书的是乔治·威拉德。乔治·威拉德是这个小镇上唯一的一家报纸《瓦恩斯堡鹰报》的唯一的记者。他涉世未深,身上有着不同于小镇的清新气息,而且乐于倾听,富有同情心。因而,他成了小镇上一群“畸人”们诉说心声、宣泄思想与情感的可信赖的对象。白天这些“畸人”们活动在群体生活的边缘,而到了晚上,当无需惧怕公众嘲笑、轻侮时,他们便鲜活起来,急切而又迟疑地接近他,在恳求中向他诉说他们的痛苦。因为他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未曾被小镇同化的自己,并且希望有一天他能写出他们心中的呐喊,“或许也从他的声音里寻到治病的效力”。每个短篇中的人物都试图向他敞开心扉,或在某个方面对他构成影响。可以说,在与小镇人接触的过程中,乔治·威拉德在对梦想的追求、爱情的相互包容、事业的渴望等方面都有了自己明确的理解,完成了从一个懵懂的男孩向成熟的男人的蜕变,成为一个有追求、有向往、有抱负的年轻人,达到了心灵和谐完满的境界。本文将选取《母亲》、《教师》和《成熟》三个短篇来论述乔治·威拉德心灵成长的过程。
一、《母亲》中伊丽莎白对乔治·威拉德在梦想追求方面的影响
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母亲是我们的家,我们来自那里;母亲是大自然,是土壤,是海洋。”可以说母爱是一切爱中最纯粹的爱,往往是一个人感情生活史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页,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其一生。而“艺术家与母爱的关系是他衡量自己成熟的一个标志”。正是从母亲伊丽莎白那儿,乔治迈开了通向未来艺术家的第一步。
在《母亲》这个故事里,带着大半生的抱憾、抑郁和孤寂之情伊丽莎白深爱着儿子乔治。儿子也感觉和母亲之间有一种“深刻的,不可言喻的感情上的联系”(16)。但是“当儿子跟他的母亲一起坐在房间里,缄默使他们两人都感到尴尬”(17)。只有当他在小城里急急忙忙东奔西跑采访新闻之际,母亲才会走进他的房间,关上门,跪在一只小写字台旁边。她向苍天作着一种仪式,一半是祷告,一半是要求。她极想见到那快要被遗忘的、曾经是她的生命的一部分的东西,再现在孩子的身上。“即使我死了,我也要想法使你不致失败,”(19)她嚷道,“要是我死了,看见他变成一个像我一样没价值的、乏味的角色,我一定要重新活过来的。”(19)她声明道:“现在我恳求上帝给我这个特权。我要求这个特权。我情愿为这个特权偿付代价,上帝不妨用他的拳头打我。我心甘情愿承受任何可能遭到的打击,只要允许我的孩子为我们两个人有所表现。”(19)“可是也别让他变得精明而发迹啊”,(19)她含含糊糊地补充道。她曾无数次地跟自己说:“他正在摸索,试图发现自己的能力,他不是一个糊涂蛋,口才和头脑都很好。他的内心自有一种秘密的东西正在挣扎着成长起来。这便是我内心的、让人杀害了的东西。”(20)当伊丽莎白发现她丈夫汤姆试图劝说乔治谋求世俗的成功时,她毅然决定要杀了汤姆来帮助儿子实现对梦想的追求。可以说,母亲给了乔治一个母亲所能给的一切。而母亲通过儿子实现了自我的超越。母亲之于乔治正如溪流之于源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将乔治成长为未来艺术家的历程比作一条奔流的小溪,那么,母爱则是它的源头。
二、《教师》中凯特·斯威夫特对乔治·威拉德事业追求目标方面的影响
事实上,在乔治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他以前的老师凯特·斯威夫特开启了他成长历程中的第二个阶段。早在《思索者》里,我们看到乔治幼稚而浅薄地理解作家生活:“这是生活中最容易的。你随便到什么地方,没有人管你。”乔治将写作这一关涉人的灵魂的创造性事业肤浅化、儿戏化了。此时的他远非一名真正的作家,而凯特·斯威夫特改变了这一切。《教师》篇中的凯特·斯威夫特三十岁,平日里给人的印象是冷漠严峻。只有偶尔在课堂上她会显得机智幽默,甚至活泼俏皮,但很快恢复严厉。内心孤寂的她发现乔治·威拉德身上闪烁着“天才的火星”(122)。她生怕它会被世俗淹没,被小镇沉闷压抑的气氛窒息。她迫切地希望乔治·威拉德明白写作的真正意味,从而开启人生之门。她用真诚得颤抖的声音对他说:“假使你想要做一个作家,你得摒弃文字游戏。在你的创作准备未曾成熟的时候,你最好是放弃动笔的念头。现在是去生活的时候。我并不想吓唬你,我只是要你明白你想努力的事业的重要意义。你千万不可以只成为一个文字贩子。你要明白的是人们想什么,不是人们说什么。”(122)凯特·斯威夫特女性的敏感和慧心让乔治初次参悟到了作为作家的要义,并帮助他实现了艺术真谛的启蒙。
三、《成熟》中海伦·怀特对乔治·威拉德在爱情的真谛方面的影响
母亲死后,乔治·威拉德经历了成长带来的痛苦与启示,急需与人分享。当成年之感兜上心头时,乔治·威拉德便想到了温士堡银行家的女儿海伦·怀特。他始终意识到这小姑娘在长大成人,正如他在长大成人一样。
《成熟》里,乔治·威拉德与海伦·怀特一起渡过黄昏,两颗年轻的心经历着从少不更事到人生成熟的嬗变,此时的乔治已经不再夸夸其谈,而且通过与海伦的沟通他开始真正理解并且开始尊重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有一次,在他十八岁那年的夏夜,他曾和她在一条乡间道路上散步,他当着她的面,一时冲动,大吹其牛,要想在她的眼里显得成熟与非凡。当他根本不是个成人的时候,他曾经要她把他当做成人看待,而现在他和她在一起,则要设法使她感觉到已经在他身心上发生的变化。在黑暗中,大看台的屋顶下,乔治·威拉德坐在海伦·怀特的旁边,十分清楚地感觉到在芸芸众生的宇宙里自己的渺小。“在他们一起度过的静默的黄昏里,他们俩都已得到了所需要的东西,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对此无法说明。男人或男孩,女人或女孩,他们总有一刻工夫,把握住那个使现代世界上男男女女可能过成熟的生活的东西”。(187)是海伦·怀特使乔治·威拉德在情感上更加成熟,不再如以前那样只是以空谈宣泄自己的欲望,与此同时乔治·威拉德真正地走向了成熟。
综上所诉,小镇中“畸人”们对乔治·威拉德的心灵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些“畸人”们的影响下,乔治·威拉德逐渐走向成熟,最后带着“畸人”们的期望走出了小镇。乔治·威拉德的成长同时也是逐渐脱离与温斯堡镇的联系的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温斯堡镇旧式文化的逐步瓦解,这成为他离开小镇的更深层次的理由。
全书是以乔治·威拉德离开温斯堡镇,向着茫茫远方出发而结束的。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虽然威拉德没能实际地帮助小镇的“畸人”们走出心灵的堡垒,但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他自己在成长,在蜕变。在故事的最后,已经经历了从少年到成熟的嬗变的威拉德踏上了通往更广阔天地的路途。虽然前路茫茫,但威拉德出发了,这似乎留给我们一点点希望。
参考文献:
[1]Sherwoood Anderson,Winesburg,Ohio,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4.
[2]呂新花,杜小梅.“生活表象下的真实——评《小镇畸人》中的怪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田庆轩.“乔治·威勒德——小镇畸人们的期望”.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