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受到了影响,而学校的环境教育缺少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环境意识,环境教育主题提炼成为农村环境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实践,本文作者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提炼环境教育主题的四条途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社区家园实践,有效提升了农村孩子的环境素养,提高了参研教师环境教育素质,觉悟了家长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 城镇化农村小学环境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一)店口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受到了影响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势。加速城镇化步伐、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已成为我国基本战略方向和必然选择。店口镇位于诸暨北部,素有“五金之乡”称誉,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绍兴市首位,浙江省“百强镇”第4位,全国“千强镇”第18位。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却给店口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过度的开发建厂,使店口的山林和湖泊面积逐年减少;对大量生活、工业垃圾处理落后,重复污染严重。店口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加强公民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开展环境教育是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小学生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和环境教育的最佳期,通过环境教育,小学生能获得环境知识,掌握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参与意识,习得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和习惯,对于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店口一小接纳了该学区内的本地孩子和外来建设者子女近2000名,是店口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教育主动与社区文明建设协同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进行小学生环境教育,培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小公民”,以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以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以一个社区影响整个街道,对推进我镇城镇化建设,促进店口镇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教育主题的提炼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环境教育的突破口
环境教育在农村起步较晚,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像店口这样从农村快速走向城镇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固定的环境教育教学计划,随意性很强。2.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村民环境意识差,没有正确的环境道德观与参与意识。3.农村的小学生不能接触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出于安全考虑,各种考察、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总是被搁置一边,在学生和社会实践之间砌了一堵厚墙,又由于场地有限,学生难以接触生产实践。4.学生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差。
在农村小学开展环境教育,问题自然很多,困难客观存在,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做好他们的环境教育工作。我们认为,对环境教育主题的提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实性、实践性,尤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环境问题随处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如影相随,毫无疑问是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突破口。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环境教育主题提炼的实践研究”,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
二、文献综述
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把环境教育列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造,对其民族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且正逐步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领域。国内目前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工作起步较早,发展快,我国的环境教育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
但从总体上看,国内对学校环境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常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对社会转型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很少涉及,且对以主题提炼的方式开展环境教育深入度不够,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网络开展文献检索,几乎没有检索到具有推广价值的同类研究的相关信息,因此这是一块尚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
三、课题创新之处及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特定背景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社会环境问题严重于一般的农村地区,但社会治理、民众意识及教师素质、硬件设施又滞后于城市水平。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逆的变革,因地、因时、因材对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环境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和可复制性,是一个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以主题提炼的方式开展环境教育符合农村实际。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及对环境实践的主动性,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环境教育的模式,为整体推进城镇化建设服务。
四、研究内容及操作措施
(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渠道提炼环境教育主题
客观地说,在当下的农村全面、正式地开展环境教育是十分困难的:师资缺乏、教材缺乏。但有一门学科是可以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过渡阶段,那就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根据当地实际,强调学生的探索和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1.以调查研究的方式提炼环境教育主题
调查研究既是环境教育的手段,又是环境教育的方式。调查研究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环境研究专题,强调学生通过实践调查,增强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城镇化初期,许多陌生的环境问题凸显,调查研究就成为一种很好的主题提炼和深入的手段:(1)在全班征集环保研究课题;(2)按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课题研究小组;(3)初步查找有关资料,商讨初步的研究计划;(4)按计划进行实践问卷、实地考察调查,收集数据与资料;(5)分析整理数据和资料,撰写调查研究报告;(6)推广调查研究结果,说服全班同学接受该方面的环境行动。
2.以实践体验的方式融入环境教育主题
这里说的实践体验主要是包括课堂上的手工制作、实验及走出教室,参与农村、社区、企业等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程每学期都安排有专门的手工或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劳作技能和创新精神,因此,可以巧妙运用这些课渗透环境教育。如:在手工制作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利用废旧物品。在实验课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物理现象或环保相关的一些处理过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践,结合学校开展的走进社区,做社区小主人的活动。
3.与信息技术整合宣传环境教育主题
信息技术教育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如学校网站“环保时空”栏目的更新、环境小报的制作、环境资料的查找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让学生制作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电子报刊,画以“节约水资源”为主题的电子画,制作环保相关主题的网站等。还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优势,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二)其他学科中提炼环境教育主题
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具有机会多、号召力强等特点,因此,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小学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我们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結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提炼教育主题,达到渗透目的。
(1)科学学科。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教师应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环境教育与科学课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内容为平台,将保护环境渗透其中,提炼主题,使它们水乳交融,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逐步为学生构建一座生态环境的高楼大厦。
(2)语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就某一环境问题进行演讲或辩论,编写故事,写建议书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3)数学学科。数学是与环境教育有间接、隐性关联的学科,它在环境技能、环境情感与价值观培养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技能的发展在实现环境教育的计算技能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离不开数学。不论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作出环境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
(4)品德与生活学科。小学思想品德课可以进行环境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5)美术学科。美术在环境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视觉冲击力强。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在生机勃勃的活动中提炼环境教育主题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参与能力的目的。
1.在庄严神圣的节日中演绎主题。借助于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师生收集、整理了大量有角色、有事件、有情节的环保故事,如《地球生物链》、《白天鹅之死》、《国家大熊猫》、《母亲河的呻吟》、《大海的呼唤》等。利用晨会课的时间,对这些环保故事进行绘声绘色的讲演,使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视听中学到了环保知识,悟出了道理。
2.在丰富多彩的班级、少先队活动中唱响主题。利用少先队活动渗透环保教育,既丰富了少先队教育内容,又普及了环保知识。学校每逢植树节、爱鸟周、节水日、地球日等纪念性节日,都要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主要分“唱、答、讲、做”四步,“唱”就是让低年级学生唱环保小学生;“答”就是在中年级进行环保知识口答;“讲”就是高年级学生通过观察,撰写调查论文在主题队会上演讲;“做”就是动员全体学生人人动手给树木浇水,利用废物进行小制作。学校还充分发挥雏鹰假日小队作用,要求他们开展环保系列活动,利用暑假在店口五金城开展了向商户和游人散发自办的环境保护小报的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
3.在生动活泼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寻找主题。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也促使学生产生了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各个班级鼓励学生在家种养一些自己喜欢的好种易养的植物、小动物,在班级中建立生物角,生物角里有各种花草,还养过小白兔、乌龟等动物。指导学生搜集各种资料,精心照管,并观察其生长过程,写成观察日记,掌握一些种养知识,发展观察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热爱生物的感情,以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4.在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中实践主题。我们认为,小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有自身的特点和多种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环保教育有机地融合于实践活动之中,积极引导小学生参加环保实践体验活动,能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在活动中,又能促进小学生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我们在班级中主要开展如下实践活动:(1)成立环保护卫小队。(2)成立环保调查小队。(3)全班学生拟写环保标语。(4)学会认识各种绿色标志、学会选择环保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绿色日用品等。
(四)在充满亲情氛围的家庭活动中实践环境教育主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教育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我们把环境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中。在家长会上,引导、指导家长做好榜样,平时多关心、指导、帮助、沟通,并创设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在家长广播中,学校有计划地就如何创造好的家庭环境作了专题讲座,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契机,进行环境学习、宣传活动。以孩子的言行打动家长的心,推进环境教育的开展,使家长认识到了环保教育的开展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主动和学生一起在社区参与环保宣传。
通过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小手拉大手活动,许多家长的环保意识更强了,大街小巷、社区环境质量较原来有了改善。面对校小记者的采访,多位家长这样说:“我们店口社区如今有这么好的环境,还得归功于店口一小学生,正因为有他们的环保行动,才使我们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强了,参与环保行为的人多了,破坏环保行为的人少了。”
五、研究结果
(一)建构了环境教育主题提炼的四条途径
通过实践,我们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提炼环境教育主题的四条途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社区家园实践。特别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然游戏、小调查、专题讲座、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等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身体力行、親身体验参加环境教育的快乐,使感性经验与理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要紧密结合本地环境问题进行,就地取材,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思想教育、各项活动及生活进行,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在生活体验中感悟,从小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能力。
(二)提升了农村孩子的环境素养
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传授和所参与的一系列活动,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清洁、讲卫生、文明守纪的良好风气基本形成。如今无论校内校外,学生见到废弃物,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他们能利用家里的饮料瓶做成小垃圾筒或笔筒放在自己的课桌里,有的笔筒是用几个牙膏盒组合的……外出春游或秋游时,在带好干粮的同时,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带好一个垃圾袋。孩子们从节水、节电、节约纸张、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生活小事入手,养成了环保好习惯。
(三)提高了参研教师环境教育素质
在参与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丰富了自身环境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明确了培养下一代的环境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言传的同时还不忘身教,参研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且在课堂外注意用自身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觉悟了家长的环境意识
在家访中,我们问及孩子在家对环境宣传的情况,家长们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不同的家长都说着基本差不多的话,他们说:“过去我们不用说教育孩子保护环境,就是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一点也没有,只知道人家在用塑料袋,我们也用;上快餐店,人家都用一次性筷子,我们也用;家庭垃圾拿到外面角落里随便一倒。以前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做法。现在不一样了,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经常提醒我们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等的环保问题,孩子已经是我们这个家庭环境保护的监督员了。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听孩子的多。”
六、我们的思考
(一)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环境教育的主题在各学科领域都可以进行提炼,使学生全方位地受到环保教育。
(二)把评比、表彰机制引进环境教育活动中。评比、表彰能在活动中产生激励作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表彰就会激励主体更自觉更积极地参加活动,形成一个互相竞争、积极向上的活动群体,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三)把前期研究的成果加以提炼,完善研究策略,使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最优化,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并能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其他地区推广与运用。
(四)深入探索环境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研究表明,在环境教育上,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缺少环境教育师资、环境教育硬件设备、环境教育良好气氛,以提炼环境教育主题的方式开展环境教育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认为,要深化小学环境教育,有效提炼主题,使学生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环境情感为关键,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指导,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础,以渗透教育为主要方式,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渠道,营造浓厚的小学生环境教育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走进城镇化的农村小学环境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境界。
关键词: 城镇化农村小学环境教育
一、研究背景
(一)店口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环境受到了影响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势。加速城镇化步伐、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已成为我国基本战略方向和必然选择。店口镇位于诸暨北部,素有“五金之乡”称誉,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绍兴市首位,浙江省“百强镇”第4位,全国“千强镇”第18位。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却给店口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过度的开发建厂,使店口的山林和湖泊面积逐年减少;对大量生活、工业垃圾处理落后,重复污染严重。店口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加强公民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已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开展环境教育是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小学生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和环境教育的最佳期,通过环境教育,小学生能获得环境知识,掌握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参与意识,习得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和习惯,对于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店口一小接纳了该学区内的本地孩子和外来建设者子女近2000名,是店口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教育主动与社区文明建设协同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进行小学生环境教育,培养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小公民”,以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以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以一个社区影响整个街道,对推进我镇城镇化建设,促进店口镇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教育主题的提炼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环境教育的突破口
环境教育在农村起步较晚,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像店口这样从农村快速走向城镇化,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固定的环境教育教学计划,随意性很强。2.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村民环境意识差,没有正确的环境道德观与参与意识。3.农村的小学生不能接触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出于安全考虑,各种考察、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总是被搁置一边,在学生和社会实践之间砌了一堵厚墙,又由于场地有限,学生难以接触生产实践。4.学生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差。
在农村小学开展环境教育,问题自然很多,困难客观存在,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责无旁贷地做好他们的环境教育工作。我们认为,对环境教育主题的提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实性、实践性,尤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环境问题随处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如影相随,毫无疑问是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突破口。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环境教育主题提炼的实践研究”,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
二、文献综述
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把环境教育列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造,对其民族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且正逐步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的各个领域。国内目前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工作起步较早,发展快,我国的环境教育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
但从总体上看,国内对学校环境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常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对社会转型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很少涉及,且对以主题提炼的方式开展环境教育深入度不够,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网络开展文献检索,几乎没有检索到具有推广价值的同类研究的相关信息,因此这是一块尚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
三、课题创新之处及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特定背景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社会环境问题严重于一般的农村地区,但社会治理、民众意识及教师素质、硬件设施又滞后于城市水平。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逆的变革,因地、因时、因材对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环境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典型性和可复制性,是一个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以主题提炼的方式开展环境教育符合农村实际。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及对环境实践的主动性,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环境教育的模式,为整体推进城镇化建设服务。
四、研究内容及操作措施
(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渠道提炼环境教育主题
客观地说,在当下的农村全面、正式地开展环境教育是十分困难的:师资缺乏、教材缺乏。但有一门学科是可以作为实施环境教育的过渡阶段,那就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综合课程。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同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根据当地实际,强调学生的探索和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1.以调查研究的方式提炼环境教育主题
调查研究既是环境教育的手段,又是环境教育的方式。调查研究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环境研究专题,强调学生通过实践调查,增强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城镇化初期,许多陌生的环境问题凸显,调查研究就成为一种很好的主题提炼和深入的手段:(1)在全班征集环保研究课题;(2)按自愿报名的方式组成课题研究小组;(3)初步查找有关资料,商讨初步的研究计划;(4)按计划进行实践问卷、实地考察调查,收集数据与资料;(5)分析整理数据和资料,撰写调查研究报告;(6)推广调查研究结果,说服全班同学接受该方面的环境行动。
2.以实践体验的方式融入环境教育主题
这里说的实践体验主要是包括课堂上的手工制作、实验及走出教室,参与农村、社区、企业等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程每学期都安排有专门的手工或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劳作技能和创新精神,因此,可以巧妙运用这些课渗透环境教育。如:在手工制作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利用废旧物品。在实验课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物理现象或环保相关的一些处理过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践,结合学校开展的走进社区,做社区小主人的活动。
3.与信息技术整合宣传环境教育主题
信息技术教育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如学校网站“环保时空”栏目的更新、环境小报的制作、环境资料的查找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让学生制作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电子报刊,画以“节约水资源”为主题的电子画,制作环保相关主题的网站等。还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优势,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二)其他学科中提炼环境教育主题
环境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具有机会多、号召力强等特点,因此,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小学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我们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結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提炼教育主题,达到渗透目的。
(1)科学学科。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教师应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环境教育与科学课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内容为平台,将保护环境渗透其中,提炼主题,使它们水乳交融,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逐步为学生构建一座生态环境的高楼大厦。
(2)语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就某一环境问题进行演讲或辩论,编写故事,写建议书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3)数学学科。数学是与环境教育有间接、隐性关联的学科,它在环境技能、环境情感与价值观培养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数学技能的发展在实现环境教育的计算技能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离不开数学。不论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作出环境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
(4)品德与生活学科。小学思想品德课可以进行环境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5)美术学科。美术在环境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视觉冲击力强。在绘画课中利用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在生机勃勃的活动中提炼环境教育主题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参与能力的目的。
1.在庄严神圣的节日中演绎主题。借助于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师生收集、整理了大量有角色、有事件、有情节的环保故事,如《地球生物链》、《白天鹅之死》、《国家大熊猫》、《母亲河的呻吟》、《大海的呼唤》等。利用晨会课的时间,对这些环保故事进行绘声绘色的讲演,使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视听中学到了环保知识,悟出了道理。
2.在丰富多彩的班级、少先队活动中唱响主题。利用少先队活动渗透环保教育,既丰富了少先队教育内容,又普及了环保知识。学校每逢植树节、爱鸟周、节水日、地球日等纪念性节日,都要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主要分“唱、答、讲、做”四步,“唱”就是让低年级学生唱环保小学生;“答”就是在中年级进行环保知识口答;“讲”就是高年级学生通过观察,撰写调查论文在主题队会上演讲;“做”就是动员全体学生人人动手给树木浇水,利用废物进行小制作。学校还充分发挥雏鹰假日小队作用,要求他们开展环保系列活动,利用暑假在店口五金城开展了向商户和游人散发自办的环境保护小报的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
3.在生动活泼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寻找主题。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也促使学生产生了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各个班级鼓励学生在家种养一些自己喜欢的好种易养的植物、小动物,在班级中建立生物角,生物角里有各种花草,还养过小白兔、乌龟等动物。指导学生搜集各种资料,精心照管,并观察其生长过程,写成观察日记,掌握一些种养知识,发展观察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热爱生物的感情,以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4.在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中实践主题。我们认为,小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有自身的特点和多种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环保教育有机地融合于实践活动之中,积极引导小学生参加环保实践体验活动,能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在活动中,又能促进小学生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我们在班级中主要开展如下实践活动:(1)成立环保护卫小队。(2)成立环保调查小队。(3)全班学生拟写环保标语。(4)学会认识各种绿色标志、学会选择环保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绿色日用品等。
(四)在充满亲情氛围的家庭活动中实践环境教育主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环境教育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我们把环境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中。在家长会上,引导、指导家长做好榜样,平时多关心、指导、帮助、沟通,并创设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在家长广播中,学校有计划地就如何创造好的家庭环境作了专题讲座,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契机,进行环境学习、宣传活动。以孩子的言行打动家长的心,推进环境教育的开展,使家长认识到了环保教育的开展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主动和学生一起在社区参与环保宣传。
通过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小手拉大手活动,许多家长的环保意识更强了,大街小巷、社区环境质量较原来有了改善。面对校小记者的采访,多位家长这样说:“我们店口社区如今有这么好的环境,还得归功于店口一小学生,正因为有他们的环保行动,才使我们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强了,参与环保行为的人多了,破坏环保行为的人少了。”
五、研究结果
(一)建构了环境教育主题提炼的四条途径
通过实践,我们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提炼环境教育主题的四条途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社区家园实践。特别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然游戏、小调查、专题讲座、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等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身体力行、親身体验参加环境教育的快乐,使感性经验与理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要紧密结合本地环境问题进行,就地取材,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思想教育、各项活动及生活进行,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在生活体验中感悟,从小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能力。
(二)提升了农村孩子的环境素养
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传授和所参与的一系列活动,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清洁、讲卫生、文明守纪的良好风气基本形成。如今无论校内校外,学生见到废弃物,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他们能利用家里的饮料瓶做成小垃圾筒或笔筒放在自己的课桌里,有的笔筒是用几个牙膏盒组合的……外出春游或秋游时,在带好干粮的同时,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带好一个垃圾袋。孩子们从节水、节电、节约纸张、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生活小事入手,养成了环保好习惯。
(三)提高了参研教师环境教育素质
在参与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丰富了自身环境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明确了培养下一代的环境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工作。言传的同时还不忘身教,参研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且在课堂外注意用自身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觉悟了家长的环境意识
在家访中,我们问及孩子在家对环境宣传的情况,家长们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不同的家长都说着基本差不多的话,他们说:“过去我们不用说教育孩子保护环境,就是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一点也没有,只知道人家在用塑料袋,我们也用;上快餐店,人家都用一次性筷子,我们也用;家庭垃圾拿到外面角落里随便一倒。以前孩子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做法。现在不一样了,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经常提醒我们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等的环保问题,孩子已经是我们这个家庭环境保护的监督员了。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听孩子的多。”
六、我们的思考
(一)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环境教育的主题在各学科领域都可以进行提炼,使学生全方位地受到环保教育。
(二)把评比、表彰机制引进环境教育活动中。评比、表彰能在活动中产生激励作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表彰就会激励主体更自觉更积极地参加活动,形成一个互相竞争、积极向上的活动群体,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三)把前期研究的成果加以提炼,完善研究策略,使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最优化,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并能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其他地区推广与运用。
(四)深入探索环境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研究表明,在环境教育上,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缺少环境教育师资、环境教育硬件设备、环境教育良好气氛,以提炼环境教育主题的方式开展环境教育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认为,要深化小学环境教育,有效提炼主题,使学生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环境情感为关键,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指导,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础,以渗透教育为主要方式,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渠道,营造浓厚的小学生环境教育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走进城镇化的农村小学环境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