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穿刺引流清除颅内血肿126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rai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介绍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2-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选择合适病例,在CT下定位或根据CT片定位后确定穿刺点及靶点,将微创针钻入血肿。若为硬膜外血肿或脑内血肿,在抽除血肿液体部分后注入血肿溶解剂;若为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无论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无需使用血肿溶解剂。结果:本组1例因硬膜外血肿较大改行开颅手术,1例巨大硬膜外血肿合并严重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3例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大且延误时间>1天死亡外,其余均在术后短期内神志、意识及肌力都得以迅速改善,无继发出血及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颅内血肿,尤其是亚急性或慢性血肿中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单,值得应用。
  关键词 微创穿刺引流术 颅内血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23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126例,男118例,女8例;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或积液91例,其中单例74例,双例17例;高血压脑出血11例,所有病例均存在神志、意识障碍和(或)对侧肢体肌力减退,年龄8~82岁。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即开放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高颅压症状明显者20%甘露醇125ml+呋噻咪10mg快速静滴。及时剃发、备皮;在CT下或根据CT定位确定穿刺点及靶点。确定穿刺点及靶點的原则为:穿刺点应避开头皮重要血管及颅内重要静脉窦及动脉血管等重要结构。穿刺点确定后选择长短适中的穿刺针,若无合适穿刺针,穿刺针过长时则使用限位器;消毒、铺巾。在穿刺点作局部麻醉,在助手帮助下将微创针套入手枪式电,检查电工作是否正常、微创针有无摆动,沿假想的穿刺平面将针垂直于靶点迅速钻入血肿,剪断针钻连接,取掉针尾盖帽,放入针形血肿粉碎器,连接引流管、袋。若为双侧血肿则以同法穿刺另一侧血肿。抽除血肿液体后,视血肿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血肿溶解剂。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并记录引流量,视引流情况重复使用血肿溶解剂及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直至CT复查,证实血肿消失,拔除微创针[1]。若拔针后有脑脊渗漏,则加压包扎,一般1~2天即可停止。拔针后继续观察至少3~5天即可出院。
  
  结 果
  
  本组126例病例,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因血肿大、年老体弱且合并严重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3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因出血量大且延误时间超过1天死亡;1例作为术前减压转开颅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术后短期内神志、意识、肢体肌力迅速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参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本组优良率>92%[2]。
  
  讨 论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建筑坠落及交通事故所引发的颅内血肿日趋增多。颅内血肿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8%~10%,占重度颅脑损伤的40%~50%。其中硬膜外血肿在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为2%~3%,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硬膜下血肿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5%~6%,在颅内血肿中占50%~60%[5]。伤后3周以上出现血肿症状者称慢性硬膜下血肿,占颅内血肿10%左右,是较常见的颅内疾患,年发病率(1~2)/10万,老年人约16.5/10万。传统手术存在风险高、创伤大、失血多、对大脑皮层及深部扰动大、治疗费用高等缺点,且遗留颅骨缺损等后遗症。微创引流术则有方法简单、创伤小、操作要求不太高、仅需局部麻醉,术后恢复迅速、治疗费用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尤其是亚急性或慢性颅内血肿患者;而且可作为传统开颅术前的急诊减压,为开颅手术争取时间。不失为基层医院治疗颅内血肿的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84-101.
  2 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479.
其他文献
我站1997年3月~2009年5月收治12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老年人36例,其中60~65岁22例,65~70岁11例,70岁以上3例;男30例,女6例。本组36例病人,入站时发生穿孔及坏疽者20例(56%),其中24小时穿孔者9例,穿孔距发病最短时间8小时。
期刊
病历资料  患者,男,4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左眼鼻侧偏盲半年,进行性视力下降1个月,于2008年4月6日入院。视力:右侧正常,左侧0.02,右侧瞳孔3.5mm,左侧瞳孔4.0mm。右侧瞳孔直接光反射灵敏,间接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直接光反射迟钝,间接光反射灵敏。左眼鼻侧偏盲,眼底:左侧视乳头边界模糊。其他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头部MRI示:左侧鞍旁前部见占位,等T1、等T2信号影,中间见环状低信号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11月应用脑保护装置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22例,男15例,女7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发生过脑卒中12例,入院时有意识障碍的1例。21例均行过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颈动脉狭窄后择期手术,1例行CTA。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常规化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等除外相关禁忌证。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在B型超声引导下常规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2~3天导流管不再有液体流出后,拨出引流管。同时用链霉素、异烟肼等规范抗痨化疗,辅以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结果:临床心包压塞症状完全缓解,胸透及胸片复查心影基本正常,复查超声心动图心包液性暗区消失。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技术安全、无不良反应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方法:分析3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诱因和危险因素。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见,多有明显发病诱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发病诱因、过量吸烟、疲劳、精神紧张;危险因素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胸痛表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血管钙化及狭窄程度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4)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组(n=44)。治疗时间为28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08    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死率占各大疾病的首位,其中青年脑梗死有上升趋势。国内外报道青年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3%~20%。青年脑梗死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碰化,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外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妊娠,口服避孕药,饮酒等。    资料与方法    2002~2007年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采用小骨窗治疗13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结果。结果:经用小骨窗治疗的136例高血壓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完善、病程短等优点。  关键词 小骨窗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15    资料与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结果:该术式暴露范围广,能清除手术侧额颞顶部所有急性颅内血肿或脑坏死组织,有效降低颅内压。随访半年,存活率为73.17%,病死率为26.83%。结论: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外伤性小脑幕切迹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2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128例再灌注率为68%。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7.3%,其中出现室性早搏18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8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