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悬崖上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岩如同旅行—不同国度,不同岩石,不同路线,给了易思婷开阔视野的机会。而世界上不断流转变换的风景,也在她攀上悬崖的瞬间,被尽收眼底。
  攀岩
  属登山运动的一种,攀登对象主要是岩石峭壁或人造岩墙。攀登时不用工具,仅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向上运动,手和手臂要根据支点的不同,采用各种用力方法,如抓、握、挂、抠、撑、推、压等。攀岩时要系上安全带和保护绳,配备绳索等以免发生危险。
  易思婷的家,是一台叫做Magic的白色露营车。车里有生活用品、做饭用的炉灶、睡觉用的折叠床,还有在荒郊野外也可以为小冰箱、电脑、手机充电的太阳能板……当然,最齐全的还是各种攀岩使用的器械。这辆像百宝箱一样的神奇小白,被易思婷视作自己的升级版装备—攀到哪,车子就开到哪,自己也就睡到哪、流浪到哪。
  几个月前,她刚攀完美国怀俄明州的Fremont Canyon。这是一个在普通人眼里堪称惊险的悬崖峭壁。在易思婷的描述中,这里的花岗岩呈现着甜腻的摩卡色调,甚至“隐约露出像娇羞少女双颊上的酡红”。这样美丽的描述,让人几乎忘了这里陡峭的裂隙、滑溜的岩壁,还有峡谷中湍急的水流……随时存在的危险时刻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冒险,而不是一场游戏。
  这场充满惊险的攀登不过是易思婷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一次体验。攀完这处惊险而美丽的岩壁,天开始下起雨来。易思婷和她的伙伴回到了自己的扎营地—停栖在一片荒野中的露营车Magic里。雨后,她推开了露营车的车门,看到了眼前一片绚烂的晚霞。“云层尚未散去,黯淡的灰云和清爽的白云,参差不齐地在天际各据一方,辉映着夕阳余晖红、橙、黄的艳丽。那棵早先在风势中颤巍巍的树,现在倒是在枯草间一枝独秀,斜阳下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这一切被她写到了自己的“流浪者日记”里。
  山野溪流的共鸣
  “攀岩流浪者”,这是易思婷对自己的称呼。已经好几年,她以自己的小白Magic为家,过着一路攀岩一路流浪的生活—在拿到常春藤名校博士班证书后,她毅然放弃可预期的优渥生活,进入了户外运动的世界。
  易思婷出生在台湾,一个四处都能看得见户外美景的地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给在南台湾乡间成长的她带来了许多童年的快乐—和哥哥骑三轮车越过堪称“浩瀚”的晒谷场,便是她难忘的一个场景:“虽然不记得骑了多久多长,但是那种‘好棒’的感觉,一直留在心中。”长大后,她来到台北求学,即便在平地上,也能同样领略到周遭山势带来的开阔风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常常坐火车到台湾东海岸看海。”太平洋上吹来的风,瞬间就抚慰她的心情……
  “我从小就喜欢大自然,看到广阔的风景就自然觉得很安心。”在山野溪流间,易思婷总能听到一种与她心灵共鸣的声音。“就是那种很抚慰人心,让人很平静的声音。”正是因为这种难以言喻的感情,在美国念研究所的时候,易思婷终于尝试参与到户外运动中去,这一试,便欲罢不能。回归大自然让易思婷真正享受到了自由的乐趣—高山滑雪、激流泛舟、冰川探险……她全都玩过,但最后,她却选择了攀岩作为自己命定的最爱。“常常看到山岳杂志上的漂亮照片,就想体验一下站在山头上的感觉。”起初,易思婷只想着要到高山上去,看看山顶的风光。可是有些山不是走走就可以上,一定要攀爬才能上得去。于是,易思婷当机立断,“那就去学攀岩吧。”
  夏天的快乐时光
  一开始,易思婷只在室内岩场练习攀爬。但过多保护的措施让她无法感受到攀爬的刺激和“过瘾”。一个意外的机会,朋友把她带到了一个天然岩场。“那时候,正是秋叶的季节,我登顶之后往下望,看到一片片层层叠叠的红叶、黄叶,非常感动。”正是这次攀爬,让易思婷初尝户外的自在和享受,也让她对攀岩的喜欢一发不可收。“攀岩的自由度这么高,也是吸引我一个很大的特点,因为我向往自由自在的境界。”易思婷说。
  因为开始了以车为家的攀岩流浪,易思婷也得以过上了每天都能攀岩的生活。今年夏天,她又开始了自己一趟新的旅程—从山崖陡峭的攀岩圣地优胜美地,到号称美国运动攀岩的发源地Smith Rocks,之后是爱达荷州石头城国家保护区(City of Rocks),然后又到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南部的著名攀岩地枫叶谷(Maple Canyon),再到怀俄明州拥有为数众多的 off-width (OW) 裂隙路线而闻名的Vedauwoo攀岩区,地形堪称诡异的魔鬼塔国家保护区(Devil’s Tower),还有风河岭的Cirque of the Towers和 Titcomb Basin……数之不尽的攀岩体验,迥然不同的岩壁风光,让易思婷收获了一整个夏天的快乐时光。
  “到处寻找可攀爬的石头岩壁,自然而然就会到处旅行,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和风景。”易思婷总是在寻找各种不同的岩石和路线型态来进行攀爬,尽量求变化,开阔自己的视野。“攀爬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解谜的过程。”易思婷对岩壁的天然型态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光看为什么岩壁长成这个样子,为什么有这样的颜色,我就会非常开心。”她这样描述攀岩时看到的风光:“因为攀岩是往上爬的,所以在平常人行动的二维空间以外,又多了第三维的观察角度。光看人、树木变得愈来愈小,能够看到的视野却愈来愈广阔,就足以让人心胸开阔。”
  攀岩给了易思婷自信。身为女性攀岩者,她认为自己的攀岩能力并不亚于男性,甚至在某些方面更略胜一筹。“往上攀,绳子每打上一个绳结,我就更肯定自己一点;手指每扣住一块大石,我心里就更踏实些……”
  汪洋中的小船
  “睡在悬崖上的人”,这是易思婷新书的名字。实际上,睡在悬崖上的惊险场景并不时常出现在易思婷的攀岩日记里,但这却是所有攀岩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当然,你可以选择在悬崖边上搭起吊帐,虽然摇摇晃晃,但也算有张“床”可躺。但大多数时候,爬了一天的峭壁,身心都已经非常疲累,除了闭眼睡觉根本无力再做其他的事。“睡在岩壁上也并不是常态。必须要睡在岩壁上,表示路线很长很长,一天爬不完,就只好过夜。一般来说,如果要过夜的路线中间能找到可以躺的小平台,我们就不会把吊帐拖上去,因为实在太重了。”   睡在悬崖上,听着很危险,在易思婷看来,却相当安全。“安全装备都架设好了,人还穿着吊带,跟岩壁有连结。”真正危险的是突然变化的天气。“就像一只小船,在汪洋的惊涛骇浪下千方百计地谋生存。”风和闪电是攀岩过程中最常见的恶劣天气,“有时候风吹起来,不但抓不稳,还会很冷,可是确保(belay)的时候又不能动,如果没带够保暖衣物,就更麻烦。”易思婷曾经与闪电擦肩而过。当时,她攀爬的是一条长路线。攀爬途中,她突然发现乌云渐聚,属于攀岩者的直觉提醒了她,必须回头撤退。“没想到刚回到车上,闪电就把十公尺外的一棵树的枝干给生生劈断了,发出了巨大的声响。”
  在易思婷经历过的危险中,这算是极其幸运的一次。面对困难的路线,她必须和自己的恐惧对话。“厘清自己的恐惧是非理性的,还是其来有自的。”登顶,是攀岩者最大的骄傲,但在攀登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必须要在非常情况下撤退,而放弃登顶。“开始的时候,总觉得登顶是很重要的事,但后来发现,把能量集中在结果论,反而会糟蹋沿途对过程应该有的享受。”
  这些年,攀岩给她留下了不少伤痕,也给了她更多快乐。“攀得顺利,肯定会带着好心情回家,最后回忆起来也没什么深刻印象。记得特别清楚的,反而是在攀登过程中遭遇了艰难的时候。回头想想,这些苦难让攀岩的过程更有滋味。”易思婷说。
  【对话易思婷】
  攀岩是精密的运动
  记者:在你看来,攀岩这项运动的难度在哪里?
  易思婷:攀岩是很精密的运动,要攀得好,身体上要培养体力和强度,另外还要训练根据不同地形使用的手法和技术,同时心理层面要克服不理性的恐惧,以及精准计算风险和后果之间的关系,才能让自己玩得开心。可是真的要入门也没有那么困难,不过开始的时候,可能要让精通攀岩的人稍微点拨一下,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户外活动是有风险的,意外通常发生的点都在从事者对未知的危险一无所知的时候,以及从事者经验太多,掉以轻心的时候。所以初学者要稍微了解一下什么情况会导致有可能发生的未知危险。
  记者:在玩攀岩的这些年里,你离危险最近的一次是在什么时候?
  易思婷:当我开始流浪、为到处攀岩做准备的时候,找绳伴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曾经试过网络,或者直接在攀岩的露营区里头找绳伴。一开始,我只问对方是不是懂得确保,如果是就会一起攀。可是绳伴的默契要培养,如果常常随遇而安换新绳伴,就不太可能有机会有胆量尝试挑战自我的路线。最危险的一次经历,正是因为企图心太强,在挑绳伴上走了眼而发生了意外。当时,那个萍水相逢的绳伴把他的攀岩能力过分夸张,我也不疑有他,可是实际在爬的时候,就发现他的实际能力和他形容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结果他在一段攀登的过程上坠落了,因为这个坠落的冲击级数相当大,因此对确保他的我造成很大的冲击。虽然有戴安全帽,但被狠狠地拉向岩壁的我也是几乎撞断了门牙,下唇缝了三针,手脚上鲜血淋漓,而且还要在那种情况下,大费周章地撤退。
  记者:国外是否有比较成熟的攀岩俱乐部?
  易思婷: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因为攀岩是很孤独的运动,参与者就是你和你的绳伴。网络上有很多攀岩论坛,是很多攀岩人找绳伴的地方。攀岩的人群的背景很广泛,从年轻到年老,从嬉皮到西装笔挺的医生、律师都有。大家喜欢攀岩运动的心态不一样,但是真正喜欢攀岩的人,绝对是因为享受其中挑战自我,学习成长的过程。
  记者:比起其他运动,攀岩的乐趣在哪里?
  易思婷:攀岩里头能够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光是在心里头对惧怕以及坠落的挣扎,以及找绳伴和绳伴默契的培养就有无数的故事。另外,对我来说,攀岩是比滑雪和激流泛舟更要安全的运动,可以长长久久地从事。而且攀岩的技术层面和我学工程的底子很接近,让我有研究回味无穷的感觉。
  记者:你如何看待攀岩的精神?
  易思婷:我觉得我从攀岩中学习到最多的地方就是诚实和专注。因为攀岩必须对自己和绳伴的安全负责,所以必须对自己能力相当诚实。想要挑战极限,也需要对自己相当诚实,才能选择适当的路线来进展。另外,在面对坠落的可能导致的心理挣扎时,最后也需要在终于计算好要爬要退之后,专注面对接下来的攀登或撤退,这样才可以把所有的能量用在该用的地方。我也在攀岩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感到自在,也在解决问题中,建立了对自我的自信。
  链接
  练习攀岩前的锻炼计划
  如果你是一个对户外运动有兴趣但却并不擅长的人,攀岩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易思婷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虽然从小就非常热爱大自然,但易思婷的体能起初并不好。她从小跑不快跳不高,是个标准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但为了更好进入攀岩的世界,她为自己定下了一个锻炼计划。一开始从跑步着手,每隔一天就出外跑步;第二步是学习游泳,相当于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接着是锻炼自己的耐力,易思婷参加了考验体力的马拉松和铁人三项等活动。最后则是尽量找时间攀岩,必须多攀,才能真正找到攀得好的训练方式。
  攀岩的必备品
  攀岩的类型有很多。如果是攀爬高度不高,不需要使用绳索的抱石运动,那么只需要一双岩鞋、一个粉袋即可。如果到户外抱石,则要再买个抱石垫。如果是攀爬需使用绳索的路线攀登,则需要多买吊带和绳索。如果要开始运动攀登的先锋,则需要再备齐快扣。如果要去野外爬传统攀登,需要的装备就更多。
  攀岩的风险
  攀岩之前,要先学会坠落。攀岩如果有爬绳队(表示不是抱石)就会有一人先锋,一人确保,之后先锋到了顶,再架设固定点,让原先的确保者跟攀。跟攀的危险性很低,因为掉落的距离不高。可是先锋如果坠落,坠落的距离可长可短,端看他上一个保护支点的位置。而先锋者的风险,就在爬较难的路段,有可能坠落,而坠落过程中也许有着地或者撞到突出物的风险。坠落可能是安全的,也可能是危险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计算坠落的风险。计算的方式就是根据现在的位置、坠落的途径,去分析是不是有实际上的危险。如果坠落是安全的,则应该放手一搏,但是如果坠落过程有可能撞到东西,则需要考虑自己愿不愿意接受这个风险,对自己的能力有没有把握,来决定要继续爬,还是要撤退。
  国内外推荐攀岩地
  很多人喜欢到美国的优胜美地攀岩,但易思婷向我们推荐的是另一美国的攀岩地—科罗拉多高原上的沙漠高塔,据说这里红色的砂岩相当美丽。而易思婷自己目前最喜欢的攀岩地,是美国的乔舒亚树国家公园(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这里有选择众多的攀岩路线,攀岩指南中有记载的路线就已经超过四千条,而更让人向往的是这里的风景。大片的石头山间隔着平缓的沙漠地形,用易思婷的话说,“是那种让人屏息的美,交错着温暖入心恬静的气氛。”
  易思婷
  台湾攀岩达人。攀登足迹遍布南北美以及中国大陆,造访过全球数十个天然攀岩地,攀登的长路线近百条,在美国多个户外领导学校及户外组织担任攀岩讲师。著有《睡在悬崖上的人》一书,同时为《台湾山岳》、《户外探索Outside》杂志撰写专栏。
其他文献
阅读能给人带来思想上的愉悦。现如今真正阅读的人已经不多,但是书架给人的感觉依旧难以割舍,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喜爱。在家里摆上心仪的书架,再将自己喜爱的书籍一本本放置上去,就算不再阅读,但是看到此情此景,也让人心情大好。  01.法国设计师Adrien De Melo让书架从天空向下坠落,每个浮动的书框由5个基本的面板拼合而成,面板由不锈钢和透明聚氨酯制成,而书框再由4根黑色弹力带串起。未定价 / f
期刊
舞台  秋天是等待丰收的季节。等待是个享受的过程,眼看着时间一步步逼近,心中的喜悦会层层叠加。同样的,在内地舞台上的秋天,则是等待着经典的剧目再度上演。  最先回应等待的是金世杰。继8月份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场场爆满的演出后,《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终于再次登录上海。这出改编自上世纪末畅销书《相约星期二》的话剧,讲述的是体育专栏作家米奇在工作多年后在理想中迷失了自我,于是找到当年的大学教授莫利来为自己
期刊
从买飞机买游艇到买艺术品,这看起来是富裕阶层的一种消费模式的进步。  他们当中的确有不少人无愧于『收藏家』的称号,有自己的艺术品味。  然而,从购买藏品到安置及展示藏品,甚至于再到运营博物馆,已远不是藏家能够应付得来的。  “欢迎来到私人博物馆时代。” Philip Dodd,英国当代艺术中心(ICA)的前主管在今年香港艺术节上的私人博物馆论坛开幕式上如是说道。从来参与论坛的人数和级别上来看,这句
期刊
与上一代多出自乡镇企业的创业者相比,这些『弃官从商者』,对经济问题有着宏阔的视野,心存理想,一旦生存有望,规范的冲动会随时纳入公司管理的轨道;  而与诞生于市场国际化的IT领袖相比,多了压力,『新士大夫』的称谓,  相对20年的成长时间,既是荣耀,又是包袱。  9月9日下午,毛振华风风火火,迎来送往。这个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开创者,在中诚信成立20周年的日子了,如期举办了“中国信用评级行业二十年回顾
期刊
艺展  乌鲁木齐,一个在当代艺术版图上接近空白的城市,突然“空降”了一场吸引全国眼球的双年展。这场名为“高度”的新疆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使新疆这片堪称艺术荒漠的土地,突然被当代艺术的气息所包围。近万平方米的10个展厅,云集了150多件当代艺术家及新疆部分艺术家的作品,价值近20亿元。  双年展的通道口上放着两尊岳敏君的雕塑《石生像》,两个“光头”巨大,夸张,弯腰哈笑双手做励志状,一下就将人带入与现
期刊
因为父母是艺术学院的老师,我是在艺术大院长大的,耳闻目染,小时候的梦想是能够读美术学院,长大做个画家。大家知道,学画最顶级的学院就是中央美术学院了,因为我的舅舅是这个美术学院的教授,我从小有机会接触央美,对它更具一种感情。  从历史来说,中央美术学院可以说是中国美术半个世纪发展的一个触媒,它引发的潮流,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影响了整个中国美术的发展。这是正面的作用。负面的影响,就是一家的体系长期独尊,
期刊
一个不会从生活中寻找并发现乐处的人,生活的意义就丢掉了大半,这样的人得到的最多其实都是少的。这样的人,往往也是自私的,干巴巴的,不为人喜欢的。相反,有一种人,他们常常可以在困难和苦楚中找到你意想不到的乐处,并由这种乐处悄悄地滋润着他们的生活、心灵。对我来说,这种乐处多半藏在书本中,也正因如此,我对书籍的爱变得越来越宽广而深刻。爱到深处人孤独。越是孤独的感受,显出几分怪诞不足为奇。  说真的,我对书
期刊
平安VIP俱乐部 “风骏”国际级马球赛暨马球私享体验活动  驰骋挥杆中,挥洒领导才智;  优雅转身中,尽享王者风范。  这,不仅仅是一场马球盛会,  更是名流社交的前瞻。  在美国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年薪200万美元,那么来打高尔夫吧;如果你年薪2000万美元以上,请来感受马球的魅力。全世界打马球的有三万多人,其中有一万职业球手,另外几千人是各国的王室,另外一万多人是世界各国精英中的精英。
期刊
你给那个从纽约来的美国室友起了外号,叫他笑面虎。爸爸见他的时候,看见他真的在笑。地地道道的美国人、犹太人,据说美国很多资源都被犹太人掌握,他们的创造力让美国当今的很多丰功伟绩都姓“犹”。连每天必看的《纽约时报》都被他们掌控着。本来你是要到纽约上学的,福特汉姆录取了你,台湾人叫它佛罕大学。我当时还很高兴,那学校就在中央公园旁边,紧挨着林肯中心。爸爸听音乐会、看歌剧都在那儿。在斯坦福当研究员的康拉对爸
期刊
严谨和执着,大概是他的德意志血统使然的天性;激情和梦想,是他游遍世界也不能磨灭的浪漫主义情怀;而亲切和舒适,则是他对家深深的眷恋和责任感。他说他喜欢温暖的气候,喜欢回到家的温馨,而酒店,也应该像家一样,欢迎每一位归来的旅人。  一步入施德考先生的家,立刻就被浓浓的温情氛围所包围。他与我们一同坐在沙发上,畅谈着他多姿多彩的工作历程。来自德国的他,工作轨迹遍及欧洲大陆的德国、瑞士、波兰,接着越过太平洋
期刊